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伦理 > 平安传 > 第202章 一个劲磕头

第202章 一个劲磕头

目录

  几个文官和张宁都换上了一⾊的田园灰⾐服,上⾐下、脚蹬皂靴,也许汪昱等自持文人⾝份,本不太愿意穿得和武夫们差不多,不过既然张宁都如此打扮、他们也就仿效,其实这种宽松的⾐款式骑马更利索。苗使一行总共十余人,就跟随在中军。张宁并不避讳这些“奇装异服”的人,大伙一看就知道是苗使,感到还有盟友而不是孤军作战并非坏事。

  全部人马一千二百多人在十字街上集结完毕,并不耽误,当下就大摇大摆地敲鼓列队向城南出发。军队分作前中后三军,前军以斥候队为主,中军以步军主力,后军是辎重火炮和护卫队。

  城內许多百姓竟然在沿路观看,那宅子的窗户也有些人头在伸着脑袋看街上的情形。这倒是一件好事,朱雀军三番五令严噤扰民,在慈利县驻扎的时间一长,形象总是有所改观,至少百姓们都不怕他们了。

  那些百姓在看街上的队伍,骑在马上的张宁也在看左右,突然间觉得这地方的房屋街道竟也是十分悉了,不知不觉在慈利县已经呆了有两个月。

  但再悉的地方又如何,最终也是一个过客。征程再次开始了。行军的路线选择了最常规简单的路,走大道靠近沅⽔支流,然后走顺⽔的大路。

  虽然南方不缺⽔,但行军的路线靠近河流⽔源总不是一件坏事。沿着沅⽔支流南下,⾼都并不远,这条道不到一百里。本来张宁的地盘只有慈利、石门、澧州一带,现在已经放弃,南下几十里之后便是“敌境”

  四顾周围,都是官军控制的城池,东面是常德府治所等几个重镇,南面是⾼都县,西北面是永定卫城。

  这种情况自然让张宁等人很没‮全安‬感,一股人马如同池塘的无之萍。好在行军的几天都很太平,没有遇到任何袭扰和抵抗。官府的那些关卡巡检司的人,闻风早就跑了,这帮人没法和军队对抗。

  从慈利县到⾼都地界,路程总共一百余里,但朱雀军还是走了三四天,主要是火炮辎重影响速度,虽然是走大路,但沉重的马车仍然会在半道遇到各种各样的⿇烦事。

  三月初一早晨,从路上向南望去,⾼都县城的城楼在淡淡的薄雾中已经隐隐在望。这座城池建在沅⽔北岸,和很多城一样都是依山旁⽔。中军派人选定地点,很快下令构筑简单营地,主要以壕沟和木桩作为防御工事。中军营帐先搭建了起来,官吏武将便于议事,帐外忙碌吵杂如同工地,张宁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形。

  斥候队的将领很快探明了前方的状况,进帐禀报。果然龙头寺的两千余官军已经重新作了调防,因为探报⾼都县城上的守军明显增多。沅⽔各渡口已有兵马驻守,南岸发现官军活动迹象。⾼都县附近突然多出来的官军,只可能是从龙头寺过来的。

  他们的反应速度并不惊奇,因为从⾼都县到永定卫,信使快马一个来回也就一天工夫。而张宁的人马在路上已经大张旗鼓走三四天了。斥候大队的百户官及其副手详细地禀报各种情况,帐中‮员官‬武将正在汇总消息进行判断。这时候一路跟着的军事“顾问”周梦熊很尽责地说了自己的意见:“大致情形再明⽩不过,朱勇的安排或⾼都县的官军主将打算有两个:一是凭借北岸的城池固守工事,二是在南岸布兵为河防,阻止我军渡河。

  其目的也很容易猜测,是想阻止我们渡河向龙头寺、辰州府方向进发,也许朱勇对我们与苗人结盟已经有所察觉。”

  接着韦斌也开口说道:“我们得设法尽快突破河防,渡过沅⽔。否则朱勇军从北面进过来,我们在此地无险可守,又被挡住去路,恐怕不妙。”

  这时张宁开口道:“若不先取城池,我们渡河作战时侧翼和后面势必遭到城中兵马的袭击。因此作战方法应先取⾼都,控制沅⽔北岸,再设法渡河击溃河防军。诸位以为如何?”

  他说话的方式依旧快速而沉稳,没有丝毫的装腔作势。众将议论了一阵,大多赞同先试图攻占⾼都,因为军中有火炮,据兵器局的马大鹏说已经修善了缺点,可以使用了。

  短暂的议事很快结束,大伙议定扎好营帐之后,稍作休整便当⽇向⾼都县城发起进攻。及至午前,营地周围的弧形壕沟木桩已经构筑完毕,各部将士也忙活着搭好了帐篷,如同平时训练的一般,这种常规工作和训练也没什么两样,一切都井井有条。

  众军正在升火造饭,午饭太早了点,因为早晨忙着伐木挖土建营,大多都只吃了些⼲粮。这会儿大伙吃顿热饭,休息一下正好养⾜体力。张宁骑马在营中巡视了一圈,对军中的状态还比较満意,至少有组织有秩序军纪。

  让这股人马成为军队的特点不是手持武器和统一的⾐甲旗帜,他觉得秩序才是关键。早晨的薄雾已经散去,太如期在东边天上,舂⽇的光照在人⾝上暖洋洋的。

  虽然张宁內心的庒力仍很大,但明亮的户外风景让他一时也有些⾼兴。不过总觉得军营中好像缺点什么…他琢磨了一阵,总算想起来,还没有挂旗帜。

  至少这中军大帐前面得立一旗杆才像样子。张宁正准备叫人在帐前升起朱雀旗,临时又突发奇想,何不弄一个简单的升旗仪式?各种仪式并不是没事找事⼲,应该都有一定作用的,不说古代有很多做样子的礼仪,就是现代也保持了不少仪式。

  攻城战近在眼前,正好可以尝试鼓舞士气。张宁立刻就决定要办这件事。他转头看了一眼在中军帐前当值的十几个卫队将士,这些人就是上回江有德带来的人,在韦斌麾下练习了一段时间队列,现在是朱雀军中军卫队。

  队正叫王贤,长得人⾼马大,脸长而平整、两腮如同刀削,确是有几分威武。他当即就喊王贤等人过来,问道:“你们的队列练习得如何?”得到肯定回答后,张宁便吩咐他们先去做些准备,然后负责升旗仪式。

  原来的旗杆要稍作改制,在‮端顶‬装一个木头滑轮,方形旌旗先用绳子系好,大抵都是一些简单的作。接着传令兵到各哨传令:今⽇月初,要升军旗,但凡军中将士在升旗时不得嬉戏,必须肃立云云。

  众人吃过午饭之后,王贤以下十几个卫士已换好了⼲净整洁的军服,乐工数人在一旁摆好了锣鼓、筝、笛,火器队一队十二人也列队装药,铅弹是不用装了,只要放火药听个响。

  临时一阵安排,整个场面倒也像模像样。如同作战时一样,火器队旗手将三角小旗平放,队正便‮子套‬佩刀举起,一队士卒随即缓缓将火抬起指着天空。接着“砰砰…”

  一阵响,军营里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昅引过来了。连苗使⽩凤娇等人也从帐篷里走出来,远远地看着这边的光景。乐工敲起了⽪鼓,卫队便分作两列护着王队正的朱雀旗,从军营一头列队整齐地向中军帐这边走来。

  行至旗杆下,乐工便停止了敲鼓,安静了一阵,王贤在众目注视下默默地将朱雀旗系好。乐工中一个老头对⾝边的儿子和学徒们点点头,他的儿子便将横笛放在嘴前,一声悠扬的笛声响起,作为旗手的王贤也随即将手一扬,那飘扬开来的⻩底黑图朱雀旗便如同笛声一般在空气中漾开来。

  略显悲凉的琴声,在缓慢的节奏中开场,姚姬谱的这首曲子十分有感染力,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都表情严肃。

  “行礼!”王贤喊了一声,卫队的十几名将士一齐抬起左臂,目视缓缓升起的朱雀旗。附近的其他将士们也为之动容,不少人自发里向着旗帜行了特别的礼节。

  本来只是中军挂帅旗一件小事,忽然之间仿佛赋予了什么意义。不知是曲子太感染人,还是人类太过脆弱,此时此景确实让许多人感动不已,张宁情绪复杂,心里一酸,不留神之下眼睛里竟然闪出了泪光,他急忙忍住,装作面无表情。

  但这个细节还是被关注他的苗使⽩凤娇发现了,她十分诧异地看了过来。朱雀旗升到‮端顶‬,音乐没能同步、过了一会儿才演奏完。张宁走到旗杆下面,回顾众军大声说道:“我相信冥冥中有一种东西让我们在这面旗帜下成为兄弟、是为一体,当数倍的敌军想要置我们于死地,当整个朝廷都视我们为罪人,唯有用中对正义的坚信、用铁与⾎的洗礼,去争得我们的荣耀和生存。”

  ***⾼都城只是个小城,土夯城墙包砖、没有瓮城,城上也未见火炮。张宁军在正北门外不⾜一里地构筑炮阵,十一门又短又耝的臼炮,厚木板的底座被埋在土坑里,整整两个大队二百多人及兵器局的工兵在作这些火炮。

  装填药为颗粒黑火药,炮弹是实心石弹,重二十多斤,若是装铁弹按照口径能达到三十五斤。这种炮在几百步开外击,⾼抛线弹道几乎没有精度可言,只能估摸个大概。

  不过在面对三四里宽的城墙目标,也无需太⾼精度。沅⽔河岸的开阔地上一大群人马忙活了半天,终于一声如雷的炮响打破了天地间的宁静。过了一会儿,更多的巨响爆开,城池在大炮轰鸣中仿佛开始颤抖。

  ***三天后,肥胖的常德卫指挥使已跪伏在朱勇的中军门外,战战兢兢手脚发抖。他便是守⾼都城的主将罗指挥,以前是常德府卫军指挥使,带兵进驻龙头寺,接着受命在⾼都县设防阻挡叛军,结果吃了打败仗。里面传话出来,罗指挥连滚带爬地走进大堂,刚进去又“扑通”跪倒在地,一个劲磕头,看样子真是被吓住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