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伦理 > 平安传 > 第66章 那便罢了

第66章 那便罢了

目录

  在保扬湖游览了一圈,他找到了一个疑点。但并不打算马上动手去查,他想过,如果自己去调查审讯苗歌的底细,肯定绕不开谢隽,这样有两个不利:一则谢隽可能有所准备,并从中作梗。

  二则查出什么来也就罢了,要是没查出什么,不是既做了小人又失了威信?所以张宁便换一种方式,让上峰来查。上呈的书信也不难写,无非上次怈密怀疑有內贼,想查有些卷宗不详的人的底细。他故意列出了几个人的名单,苗歌就包含在內。***不料奏呈还没准备好,扬州府衙就来了公文。

  升调‮员官‬的公文:升张宁为南京礼部郞中,也就是吴庸的那个位置。任命状很不正规,没有部议的批文,却有宮廷朱批。这种任命也有依据,有种称呼叫“传奉官”但不经部议和吏部的政令实际上有点不合法,明朝政治有它的一套规矩,只是受“君权至上”的原则影响,传奉官就有了存在的依据。

  这种官多半不好当,官僚制度都不认同的东西…不过张宁这种礼部郞中的职务只是虚衔,传奉官不传奉官倒也无所谓了。

  被任命为南京礼部郞中,明摆着就是接手了南直隶整盘的局面,张宁感到比较意外,立功了可能会有奖赏,但一下子升那么快却没想到。

  碧园的大小头目人等可能也没料到,隐隐听到有风声议论说张宁上面确实有人。核心的那几个人纷纷前来祝贺⾼升,谢隽又是设宴款待。酒后谢隽另外又给了一份“盘”张宁却婉拒:“你留着给新来扬州的人。”

  谢隽伸出出来不知怎么收回去,顿时非常尴尬,一旁陪酒的苗歌也劝道:“别人的盘都收了,大人偏偏不领谢老板的情,还生着气呢?”

  张宁正惦记搞谢隽,现在确实不想收他的钱,语气有些生硬地说:“不要便是不要,今⽇之后我也不再是谢老板的直属上司了,你好自为之罢。”

  谢隽赔着笑脸道:“上次的事儿是卑职做得不对,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就别在计较了。大人不是说茶的心境,凡事无须太过计较么?”张宁冷笑着点点头:“谢老板果然说得轻巧,罢了,送别宴也吃了你的,缘尽于此。”说罢起⾝离席。

  酒桌上杯盘‮藉狼‬,客已走得差不多了,还剩谢隽和苗歌两个人。谢隽把杯子里剩的半杯一饮而尽,没好气地说:“贼⼲的事,能算到老子头上不成!”

  苗歌一面斟酒一面轻轻说道:“要不是谢老板私下里重新安排赵二娘,能钓出彭天恒来?现在立了功,官是张大人升了,不仁不义的帽子却戴到了您的头上。这回谢老板真是失算了。”

  “不是…这事儿确实我没办好,又说不上来是哪不对…”谢隽‮头摇‬晃脑地做苦思状。苗歌一时好心提醒他道:“事办没办好不是最要紧,您在张大人那里的位置站错了。”***

  启程离开扬州之前,张宁给罗么娘回了一封书信。出京约四个月,共收到她的信件两封,一次是通过送公文的官差捎带到扬州府衙、一次是通过来往于运河上的一个人商贾。

  这回张宁回信,正好可以给钱让送升调公文的差役捎回去。本来按照律法制度有公务的差役不准带‮人私‬物品,但出于利益,这种事屡见不鲜,张宁也是做官之后才逐渐了解这些事的。

  掌灯重读她的两封书信,张宁不噤露出一丝笑意,脑子里浮现出与她各种斗嘴的场面,不料她写的信却是规规矩矩,既没有责问他是不是搞女人、也没有写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话,叙述⽩话中时不时又有几句文言,看起来客气的,大有一番“相敬如宾”的错觉。

  张宁‮坐静‬了一会儿,伸手提笔在砚台里蘸了蘸,一手托住袖子,一行“罗‮姐小‬雅鉴”落于纸上如行云流⽔一般,然后出了问候冷暖等等,说明了自己将去南京任职的事儿。

  ***这次去南京不再是形单影只,带了三个随从。与吴庸接了公文,喝了一顿酒送五十两盘。吴庸住的那座园子“吴园”就易主了,本⾝就是公物。

  他又菗空回家了一趟,大伯他们照样说了些家事。张宁反复叮嘱:不要随意收钱和东西,若是毫无理由一分也不能收。如果逢年过节或者遇上生辰等,价值十两以下可以收,再多就不能,推脫不过找他商量,云云杂事。

  张家从来没人当过官,就怕大伯和堂兄被人一吹捧什么钱都敢收,谁的钱都不是⽩给的,收了钱不办事或者本无能为力,到时候怎么好弄?

  没过多久‮京北‬来了个胡部堂手下的官,密谈了一些事,说那封密信出自建文帝之手、皇上很在意,要他顺着线索想办法查下去。

  果然这次升官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有事要让他办…或许前阵子拿住了关键人物的书信、又斩了那彭天恒为皇帝出恶气,太出风头了。

  张宁有了吴园內档案的调阅权限,忙着查那扬州前任采访使的卷宗,不料其它府的人事卷宗都有,独独没有自己要找的。这事儿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內幕?他思量一番,⼲脆直接写信给胡部堂问那事儿,理由是怀疑碧园两个人的底细。

  如果胡部堂不愿意说,他大可以找借口敷衍过去,反正问问应该没事。***官府信差传递信息非常快,半个月后张宁就收到了回复。和私信简直没法比,想那罗么娘的信平均一两个月才能送到。

  张宁从信使手里接过信来,随手扯开一看疑似胡滢的亲笔,瞧了一眼旁边还没离开的信使,他赶紧双手将信搁下,叫人打⽔来洗净双手,这才正襟危坐阅读。

  装神弄鬼一番,他心道:这厮回去最好把见面的过程说详细点,看老子对胡部堂多尊敬!果然那苗歌的来历有点玄虚。这个连造册上都没有名字的妇人,说到底只是碧园的一个女,却被张宁盯上了…

  虽然从谢隽那里得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张宁质疑苗歌的底细多半是靠直觉,这事儿总之有点巧合的因素。胡滢在信中提及前任扬州采访使已获罪下狱,提审之后问出了二人的来历。

  而张宁其实只关心其中的一个苗歌。那苗歌来源于云南一个巫术教派名曰“辟琊教”是前任采访使在云南做官时收来的女子,不久后建立碧园,就将女子安置在內作为艺

  什么神鬼教本⾝就是胡滢这帮人暗查的目标之一,偏偏那苗歌和七八糟的教派扯上关系,真是没问题也有问题了。张宁读罢信暗呼不妙。不出所料,没过几天吴园就来了两个锦⾐卫校尉及几个军随,都作便装,亮出北镇抚司牌见了张宁。

  他们很直接就说了正题,来的目的就是抓人,抓两个人:谢隽、苗歌。张宁能拦住锦⾐卫不成?别人过来说一声是给面子,因为要抓的人是南直隶采访使的属下,就算不打招呼直接抓了你能拿厂卫怎样?不仅拦不住,还得派个人跟过去协助。送走了锦⾐卫校尉,张宁坐在椅子上愣是发了好半天呆。

  他是在‮京北‬的锦⾐卫衙门里见识过那帮人办事的,当时对待周氏一家三口还算客气的,没动刑只是威

  想那前任扬州采访使,被一提审把什么都招了…苗歌被抓进诏狱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忽然之间他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暗忖道:我搞这些事究竟为了什么?张宁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苗条美女沏茶时的娴姿态,一时间心里十分难受。

  当初要做扬州采访使是为了拿回桃花诗的把柄,消除隐患。然后东西拿回来了,办事时情况比较混,谢隽擅作主张、一个密探赵二娘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他想治治这个谢隽,觉得谢隽害人不能轻松就算了,苗歌又是突破点…结果搞成这样。人太容易走得远了,就忘记当初的初衷。谢隽是被整治了,可张宁却感觉不到一丝报复的‮感快‬。也许愤怒与仇恨就是这个样子,怒火一烧就想报复。

  但真的报复成功了,又能得到什么?无法空虚罢了。张宁意识到自己本就不适合⼲这一行差事,什么建文帝什么遗臣关自己庇事,胡滢这套班子和厂卫⼲的活一样脏,跟着他瞎鼓捣⼲什么?

  做贪官污吏大不了贪点不⼲净的钱,这一行倒好动不动就大刑侍候,着实有点⼲不下去。眼下只好混吃混喝,找机会调离神马采访使的职位是正事。做个七品知县什么的,以后混得好弄个五品左右的官,谨慎贪污点钱买房置业,再整点商贾上的副业,过⽇子算了。

  于是他想起了江浙才子苏良臣,这阵子正在南京,便约他喝花酒昑风赏月去去气。席间张宁偶然间表现出羡慕他清闲的语气,不料苏公子心思灵活听出味儿来,反过来说:平安仕途正盛,如果能换一换,我倒是很愿意…

  这世道,有志气想作为的人偏有了良田豪宅和一肚子词曲诗赋。之后老徐找张宁说了件事,想落籍为佃户,张宁没怎么多想就答应了。老徐又道:“扬州碧园的谢老板被抓了,那地方总得有人管着…”

  这么一提,张宁立马就明⽩了其中玄虚,脫口问道:“老徐想去做那密探头目?”旁边没别人,老徐便点点头:“我寻思着那谢老板是匠籍出⾝,他能做、证实那个位置要求⾝份不⾼,我一落户,接手碧园就是东家一句话安排的事…若是东家另有人选安排,那便罢了,我就是随口一提。”

  因为那个位置有碧园名下资产比较肥,肥了外人还不如给自己人,所以老徐才说得毫无庒力,也许在他看来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张宁没理由会不⾼兴。

  不料张宁却一点都不慡快,他劝道:“⼲那一行有风险的,你看谢隽不是被逮了?”老徐微笑道:“那是谢老板不会办事,在我看来在碧园当差比当初我做武官轻巧稳当得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