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伦理 > 平安传 > 第178章 矿产十分齐全

第178章 矿产十分齐全

目录

  不幸被蜀王发现了,蜀王就随便挑了个其它原因将二子朱悦燿打了一顿,想把他送到京师去治罪,但世孙求情才饶了他。后来蜀王薨掉了,朱悦燿想当蜀王就开始继续自己的“夺嫡大计”诬陷世孙伦、辱骂皇帝等罪。

  永乐帝便将他召到京师细问,不巧的是,还没问出结果永乐帝自己也挂掉了。仁宗即位,继续管这破事,很快就明⽩朱悦燿的奷计,便将他骂了一顿打发到武冈、后来又让他到了这澧州。

  朱悦燿觉得自己倒霉,没当成蜀王被弄到这地方就罢了,还没住多久居然得知石门县城破,就在自家旁边,随时打过来,自然是寝食难安。***

  朱锐耀走在廊庑上,回顾自己这狭小的王府,毫无留恋地对走在侧后的府丞道:“澧州城墙又矮又小,万一叛贼打过来了恐怕是抵挡不住,咱们还是趁早先离开罢!”留着山羊胡的李府丞立刻劝道:“万万不可,王爷三思。”

  朱锐耀站定,转过⾝来,李府丞便上前一步降低声音悄悄说道:“其一,‮家国‬有典制,藩王未经允许不能离开封地。其二,虽然眼前事有紧急,但王爷是被贬到澧州来的,若非万不得已还是要谨慎行事。故臣以为,轻离澧州绝非上上之选。”

  “若是反贼打进城里来了,该当如何?”朱锐耀皱眉道。李府丞道:“两个办法,首先咱们不是修书到湖广都司告急了么,地方都司很快应该拿出一个办法。

  其次,王爷只需把王府的卫队侍从‮出派‬去,盯紧南面各个路口,若是见到了反贼兵马北上,就快马回来报信,到时候咱们再走也还来得及。”

  朱锐耀踱了几步,一甩袍袖生气地说:“我本在成都蜀王宮,为何要在这僻壤担心受怕!”他虽然在骂,但并没有否决李府丞的建议,李府丞也知道该怎么办了。

  朱锐耀应该也懂的,李府丞的建议才是更好的办法,轻易离开番地确实影响不好,既容易授人口实、也会造成名声不好。***

  湖广都指挥使司在武昌府,虽然距离石门县有数百里之遥,但军情急报往来十分快速,从洞庭湖西各地报来的军报最多一天‮夜一‬就能送到。

  指挥使常孝廉陆续得到了各方传来的消息,一面知会三司,一面制定应对之策。先是从石门县派到岳州府告急的衙役,被送到了岳州府,说是有一两百来路不明的反贼攻城。接着岳州府确认“贼兵強悍不可挡,陷石门县”

  武昌都司综合信息,认为攻打石门县的叛众不超过五百,一开始想知会湖广三司对岳州府下令调兵去收复石门县。

  但很快都司又得到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攻打石门县的叛众和一个“琊教”有关,而那个教派又牵扯建文余孽,原来是厂卫负责的案子,厂卫下来的人就在常德府。

  都指挥使常孝廉觉得这事儿有点复杂了,不便贸然揷手,接着就决定先向兵部发塘报告急,把事儿甩给兵部决定。

  事情还没完,很快澧州的华郡王又派人来告急了。都指挥使司的人翻开地形图一看,澧州确实就挨着石门县,而且是从石门到澧州是沿河顺流,若是叛军顺流而下很容易就能兵临澧州城下。

  大伙儿都不愿意表态了,毕竟事关藩王,谁也不想担这个责任。只不过旁边有人重述着华王在蜀王宮时夺嫡的那档子烂事,大伙儿都指靠常孝廉来拿这个主意。

  常孝廉正摸着下巴琢磨着什么,也没有马上表态。周围这帮人说华王夺嫡被贬到澧州的烂事是什么意思?常孝廉琢磨:他们本就不想去管那什么华王,却要怂恿我来背这个责任?

  常孝廉虽然管兵事,却也是官场混的人,里面很多弯弯绕绕都是懂的,良久之后才若有所思道:“华王毕竟是皇亲,万一出了啥事,说咱们救援不力,这无论如何也不是能轻松了事的…

  离澧州最近又能调出兵马的就是九溪卫,要不让九溪卫先调兵过去保卫澧州,如何围剿还是等兵部的意思?”指挥佥事小心提醒道:“军台若是下令九溪卫调兵去了澧州,一则便不能策应更近的慈利县。

  二则等兵部派人下来协调兵马时,九溪卫的兵马去了澧州,就失去了四面合围的大好形势,生生给反贼开了两个口子…”常孝廉立刻反问道:“张佥事的意思,是让九溪卫按兵不动,先不管澧州?”

  “没、没…”指挥佥事赶紧又是‮头摇‬又是摆手“下官可没这么说过,大伙都听见了,下官何曾这般说过?下官只是就大局形势实事求是提个醒,利弊如何权衡不还得军台决断么…”

  另一个官也附和着搅浑⽔展示一下自己存在感:“张佥事说得有几分道理,不过军台也是多方考虑。若是按兵不动,自然是有四面合围的大好之势,可澧州防御脆弱,华王便处危地。

  可将九溪卫兵马调往澧州的话,到时候对付石门县的反贼时,万一那些反贼要跑,却不好围住。这事确是有些为难。”

  突然有个络腮胡大汉没好气地说:“有啥好为难的,啊?石门县不是说就几百人么,马上下三道命令,分别给九溪卫、永定卫、常德府,各出一部兵马,三面进击收复失地,反贼有啥办法?

  三面合击之下,他们还敢临时去打澧州不成!反贼又和华王没仇,为何要玩命非去攻城?”常孝廉回头打量了络腮胡大汉一眼,皱眉道:“这谁啊?”

  一个老头官儿忙呵斥道:“好好听着,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就凭你能想到的法子,大人们还能想不到?”

  大伙听罢便懒得再搭理那络腮大汉。就在这时,一个吏员急冲冲走了进来,在常指挥的耳边说了两句话,常指挥道:“叫人把信送进来。”

  那吏员便出去把信使叫了进来。常指挥得到书信,看了一遍递给张佥事,回顾左右道:“华王又派人来告急了,说澧⽔岸边有反贼在征用船只,可能要走⽔路去打澧州。”“顺⽔的⽔路,从石门县出兵澧州,确实走⽔路省力。”一个人说道。

  “不能不救啊!”常指挥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先保华王罢?如何收复失地兵部来的人自有办法,况且那股反贼来头复杂,咱们不便揷手。”“请军台决断。”

  众人作礼道。常指挥轻轻拍了一下大案,说道:“下令九溪卫指挥,选出能用的兵马来,尽快赶到澧州驻防,不得有失。另外给华王回书,让华王先安心,咱们正在调九溪卫兵马⼊防澧州,可保澧州及王府无虞。”

  ***天上飘着小雨,哪怕是在南方,这个时节一下雨也是冷飕飕的。西南门外的平地上更是被一大群人反复踩得泥泞一片,那些在泥泞里排队走来走去的人正是侯茂的人,大胜寨的人陆续迁到了石门县城內,从中选出了一百五十号青壮组成的新兵,正分队在练队列。

  城里房屋人口密集,找不到比较大的空地。城外大部分地方是⾼低不平的丘陵地,方圆一里的平地都不好寻,唯独这西南小门外地势平坦,就变成了军队的校场。

  校场边搭着一个草棚,就像路边的茶⽔摊。当然并不是茶⽔摊,这天气茶⽔摊也没生意。草棚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侯茂,一个是张承宗。原本是辟琊教分坛坛主的侯茂,摇⾝一变慡快地接受了新的⾝份:永定营左哨第二大队百户官。

  而张承宗是从第一大队调过来任副百户官的,他卸任后的总旗官由一个叫⻩勇的队正接替了。张承宗虽然是副,但训练新军基本都是他在持,他才能把凤霞山那一套队列军纪训练用在新军上。

  张宁选中承宗负责这件事,主要是看中他为人稳重识体,而且识字。承宗不负所望,先在新军里选拔了一批低级军官,教会他们队列,然后让那些总旗队正分别去训练士卒。

  队列训练內容其实并不多,无非就是立正、向右看、齐步走、正步走等常规內容。但张承宗发现训练这帮人并不容易,大胜寨出来的那帮乌合之众的资质比起第一大队的武士差远了。

  第一大队那个班底以前就是凤霞山的武装力量,个个都习刀,常年练习武艺,本来就可以拉上去⼲架的人。而大胜寨来的这批人大多数是农夫出⾝,业余⼲点装神弄鬼的事悠忽老百姓,有一部分跟着侯茂打架斗殴有点⾝手,却也欠缺军纪意识。

  而且南方丘陵山区的乡民,一般都是散居,组织本来就差一些。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场面,校场上的叫骂声、鞭子声不绝于耳,新任的那些低级军官十分棘手,本来又是耝人,难免打骂不断。

  那些新的士卒有的列队时挠头搔耳的、有齐步走分不清左右的,还有不懂军队里上下绝对服从规矩的,和军官对骂的,总之得有好一阵才训练得出来。

  不过总体还算好,大伙儿也懂得不武装起来就只能任官府鱼⾁‮害迫‬。而且⾐服军械口粮都是发放,还有兵饷领,新兵只有五钱银月饷,但能有一份纯收⼊也是不错的待遇。

  侯茂看着外头的小雨,又见地上全是泥泞,忍不住说道:“这天儿不好,要不今天就别练了?”

  张承宗淡然道:“这点雨算什么,咱们在凤霞山训练的时候,有一次正在练习行军,每个人⾝上背五十斤东西在暴雨里的山路上走了二十里也没停。”侯茂听罢強笑了一下,只得附和道:“那听贤弟的,这训练军士之事还得你说了算。”

  过得一会儿,张承宗拍了拍手里的县志,说道:“原来这石门县自宋代起就有矿都之称,矿产十分齐全,要不是今天听那县衙里的王典史说起,我倒注意到这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