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伦理 > 平安传 > 第139章 十分暧昧

第139章 十分暧昧

目录

  张宁忙道:“未料舅舅这里发生了这样的事,给你添⿇烦了。”姚和尚摆摆手,一张严肃的脸、眉间三道竖纹“既然教主写了亲笔信,我定会尽力,眼下这点风浪算不得什么,你不必挂怀。”

  听到这口话,张宁心里明⽩姚和尚之所以那么痛快,完全是看姚姬的面,否则这个舅舅怕不容许张宁在他的地盘上“瞎‮腾折‬”

  这就是张宁为什么一心想说服姚姬支持自己的原因,自己年轻当然是好事,但是没有人脉积累办个事儿也难,姓朱也没用,现在建文这边姓朱的皇子有多少人买账的?

  姚和尚又道:“造火器要铁、烧柴、火药。当初我们迁来时选地方,选了此处有铁矿盐井,铁可以就地熔造,烧柴満山都是。

  只是火药需要硝石和硫磺,附近没寻着矿,我做了一些准备,托常德府一个经营炮竹生意的好友弄了几百斤硝和硫,你先用着,缺什么告诉我,咱们再想办法。”

  张宁听罢急忙道谢,喜悦之下脫口说道:“等造好了一批炮,先装备舅舅的人马,有了火力优势,攻取匪寨为乡亲们报仇亦非难事。”

  不料姚和尚不以为然,说道:“当初在南京时,我因萌封⼲过几天锦⾐卫,见过火器,京营的那些还能用用,别处的也就唬唬人的玩意。”

  张宁愕然,张了张嘴不知怎么解释,也就罢了。心下决定暂且不与舅舅争执,遂缓下口气说道:“据外侄所知,制造弓弩的牛筋是朝廷官府管制之物,大量置办会有困难而且弓箭易损坏,如果火器能代替弓弩自有好处。”

  姚和尚点点头,却不是赞成张宁的意思,他说道:“你当过两年官,听得出来对律法有些见识。

  庄上就是缺弓弩,上好的弓箭在土家寨子也很好换购粮食,荨⿇和树枝做的弓弩没有力道,可是咱们缺牛筋等材料。”张宁想了想又问:“有没有煤炭?石炭。”

  姚和尚道:“有,山脚就有个炭窑,农闲锻造兵器时木炭不够会叫人进去挖炭,只是不留神会塌方死人,平常大伙还是用木炭。”

  张宁点了点头。姚和尚沉昑片刻又道:“陶大在村上有威信能使唤得了人,可近段时间要他帮着料理邻村的一摊子事。先让二郞帮你,他召集个一二十号后生⼲活是不成问题的,你缺人手时我再安排。”

  这时张宁见姚和尚脸上露出疲惫之⾊,端起茶杯来,他便知趣地告退。姚二郞送出门来,二人在屋檐下默默走了一段路,张宁便随口问道:“表弟排行第二,有个姐姐还是哥哥?”

  二郞答道:“有个姐姐,但已经去世了。南京失陷时,⽗亲带着我仓促逃出城来,未及带走⺟亲姐姐和几个姨娘,后来听说…”

  “不说了,我不该问的。”张宁急忙打住他的话,因为听过方泠的⾝世,他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姚家的下场。转头看姚二郞的脸⾊,却见他的脸上十分平静。大约事情过去了太久,人们已经接受了那样的事实…

  也可能是在世人看来,失败者被辱、被‮杀屠‬本就是自然规律?这个世上确实有许多荒诞得可笑的规矩和秩序,然后奇怪地被人接受。只是张宁的眼界跳出了这个法则,才能意识到其间的荒诞。

  “贤弟留步,早些歇息。”张宁见到自己房门口徐文君在张望,便转⾝作礼。姚二郞也见到了穿上裙子的女眷,脸上竟是一红,忙道:“告辞。”

  张宁走到房门口,看了一眼徐文君⾝上的素裙,因为这娘们平常都是利索的打扮、一时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似的,他随口问道:“吃饭了吗,你在这里作甚?”“吃了,我…我在隔壁和秋叶住。”徐文君低头要走。“站住。”

  张宁道“找纸墨过来,帮我磨墨。”徐文君看起来有点慌慌张张的,应了一声又返⾝进屋。房间里摆放有文房之物,还放着几本线装书,书案上方挂着一把铁剑。

  文君拿起烟台走到洗脸架旁边,在铜盆里掬了一点⽔进砚台里,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沙沙”磨墨的声音。

  张宁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摊开一张⽩纸,⾝上一放松倦意就袭上心头。门外夏虫的叫声和磨墨的好听而简陋的声音,在一种微微刺鼻的驱蚊香中让人愈发不想动弹。

  他的思绪也纷起来,在朝廷的处境、在建文余这边的处境、辟琊教…诸多头绪挤作一团。他不自觉地轻轻叹了一口气,心道:不管怎样,先把眼下的事办成功再说。

  不然想得太多,做成得太少也是枉然。于是他调整心绪,思考起火器来。明朝火器种类繁多,用途不一,但在张宁看来,黑火药阶段的火器只要分两大类就够了:炮、

  五花八门或许有因地制宜的好处,但短板也很明显:不利于标准化,对于训练和维护都极为不便。火研制最好还是从火绳开始,以便逐渐总结经验改进,张宁也没自己捣鼓过这玩意,一切还处于摸索阶段。

  而火炮他打算从子⺟炮开始试造,也就是后来山寨西洋舰炮的弗朗机,一则子⺟炮速快更加先进,二则重量轻便于湖广西部这一带山地作战,而加农炮太重太废铁,现在可用资源有限。

  张宁思索了一阵,抬起头时见砚台里的墨⽔已经磨好,便提起笔蘸了蘸,在纸上先画了一个炮管。随手一画线条耝糙很不均匀,这软笔画图真叫一个‮疼蛋‬,也没了解到此时的人画图纸是用什么来画的。

  唐朝修建大明宮时的总设计师是一个姓颜的文官,也是一个书法家,不信他设计建筑图纸时没有画图纸。

  他画了一个炮管就搁下笔,盯着瞧了一会儿,抬起头时,见徐文君还站在旁边。文君见他看向自己,就开口说道:“今天那个村子死了好多人。”张宁一面想着杀人的“工具”一面随口应付道:“人命有时候确实很脆弱。”

  ***一觉醒来天已大明,张宁一轱辘从上爬起来。昨天刚到,路上‮腾折‬了几天实在有点劳累,今早便睡完了。只听得窗外鸟雀叽叽喳喳,不知时辰几何。

  张宁三下五除二穿好⾐服,对着镜子练地束好发髻,在明朝活了几年已经习惯这一头长发了,男子的头发通常就是束在头顶,最多揷一支发簪,习惯了其实并不⿇烦。

  镜子里一张英俊的脸,胡须长了不少,这段时间实在没空修剪,不过这样也好,看起来老成一些更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这个时代中年人都敢自称老夫的。打开门院子里竟然一个人都没有,就在这时隔壁的房门“嘎吱”一声打开,只见秋叶走了出来。

  张宁便问道:“什么时辰了?”秋叶微笑看着他:“天亮一个时辰了。”又听他问文君,她答道:“⾝体不舒服,听说你也没起来就在上躺着。”张宁听罢大步走过去,秋叶的脸⾊顿时变得有些尴尬:“不是生病…你要进去也不嫌晦气?”

  张宁愣了愣,很快明⽩了什么事儿,遂停下脚步。“我去给你打⽔洗漱。厨房里给你留了粥,一会儿热热就能吃。”秋叶说道。

  张宁随口道:“让秋叶护教侍候起居,真有点承受不起。”要是按照辟琊教內的等级,秋叶比姚和尚还要⾼,故张宁有此一句。不料这小娘竟投以秋波,十分暧昧,轻轻说了一句“我心甘情愿”秋叶心中暖暖的毕竟是自己第一个男人⾝份这么⾼,竟然能说出这么体贴的话让她觉得有些受宠若惊。

  张宁可不知道秋叶心里想的这些,心下一时道不出是何滋味。洗漱收拾停当,张宁早饭也不吃了,出门见老徐正在马厩里给带来的那几匹马洗刷,就叫上一块儿。其实马匹有姚和尚的人照料,老徐估计早上起来不知道⼲什么,找点事来做。

  然后碰见了姚二郞,二郞说就等着表兄了,他还带来了四五个年轻后生,多是那些长老家的‮弟子‬,看起来和姚二郞很要好。

  二郞费事地一一引荐,张宁不怎么上心没记住两个人的名字和来历。不过他还是很礼貌地点头招呼,丝毫没有露出急躁的表情,没办法,人在做事时其实很多时间都花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如大明朝养了几万名‮员官‬⼲了多少实事?“今上午贤弟先带我瞧瞧村子附近的地势,还有山脚的铁矿场。”张宁说道。

  “行,矿场就在村子东头,盐井反而远一点。咱们先去矿场,表兄请。”姚二郞客气地说道。

  刚认识不久,他看起来是个很好相处的人,人也很实诚的样子。一行人遂一起沿着村子中间的大路向东走,大部分都是年纪相差不大的年轻人,路上大伙儿都比较轻松、时不时闲扯几句。三十多岁的秋叶和老徐反而合不了群,不过他们平时和张宁倒是很能亲近。

  刚出村子,就听得一阵一阵整齐的喊声,张宁循着声音转头看去,只见绿油油的平坝草场上竟有几十号汉子在那里练。

  如今看来昨⽇的事并没有完全打人们的秩序。而草场下面的⽔田里,远远能看见弯着⼲活的人,大约是在除稻田里的杂草。

  这时张宁才意识到,除了自己这帮人,村子里所有人都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没一个闲着的。哪怕刚刚才失去亲戚朋友,人们的表情也很平静自然。不再有惊慌、忧虑、恐惧。

  在这个地方,人好像突然变得简单起来。隐约之中,张宁仿佛觉得这山⽔之间蕴蔵着一股強大的力量,譬如自然规律一般的秩序,让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

  张宁路过草场边上,不噤驻⾜观看许久。一个小胡子国字脸的中年汉子喝一声,草场上的众人就一齐出一招,并“霍”地大喊一声,刚才在村口听到的喊声就是这个声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