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何性格
媒体上不时地报道有人闹出惊天大案了,有人⾼学历跳楼了,有人不堪重负精神失常了,在记者深⼊调查当事人成长经历的鸿篇大论里,我经常会找到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格內向”
一般认为,生活中不爱说话,不主动与人往的人是格內向的人。很多人都说不会叫的狗是危险的,內向的格是不好的。不好的东西自然没人喜,也羞于让人提及。曾在酒桌上看见一位谈锋甚健的老兄恭恭敬敬地给另一位肃然而食的兄弟敬酒,岂料随口一句的敬酒辞“老实人当今难得”却是犯了人家最大的忌讳。这位老实人兄弟视如此公然“揭短”为奇聇大辱,然大怒,跳将起来要与“破忌者”单挑,遭拦截后扔下措手不及慌成一团的宾主扬长而去。
同为內向人,我感受颇深。从小听人家有意无意地说我这人老实时,我就很郁闷,因为从中听出了侮辱取笑或哀其不幸的意思。生学时代每当看到有仁兄在人群中左右逢源,顾盼生姿,昅引着一群小女生围在⾝旁畅聆⾼论时,我就会羡慕得不得了,直叹自己天生没这本事。在猛灌了几口“格决定命运”之类的心灵汤后,我也曾下决心改变格,可是结果很不理想,在人前努力显得有活力却是让自己极不舒服。看来格确是生活习气长期浸润感染的结果,反正别人或许可以轻易改变我就是无法做到,如果说內向代表着无能,我也只好安于这方面的无能了。
一个人如果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做为浸內向界近三十载的业內人士,我自然也有一些关于內向型格的心得体会。我发现绝不是內向的人特别爱给警方制造案源,很多时候是外向的人老去找察警⿇烦。之所以在记者调查案发人成长经历的文章里经常会強调內向一词,是觉得內向型格本就不健康,就像病史中有先天心脏病一样,后来有什么病都跟这扯上关系了。而要调查外向的人的成长经历,就要撇开格因素另外強调其他,因为外向型格本来就是很健康的嘛。以我自⾝心理健康为例,我并不认同內向的人就是不健康的,但是以我处世经验,不得不承认外向的人更适应现在讲求集体观念的社会。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外向的人是积极向集体靠拢,而內向的人则喜搞个人主义,这是少数不服从多数,必然会感到孤单,甚至会遭到排斥的。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社会出现少数不服从多数的现象有时也不是坏事,很多具有创造甚至推动历史进程的人就是孤单或遭到排斥的人。我不能武断地说他们就是內向的人,但是有关资料确实显示他们中的一些人颇有內向型的嫌疑。比如陶渊明“闲静少言”杜甫“为人僻”王国维“情忧郁”张爱玲曾说“在没有人与人往的场合,我充満了生命的悦”爱因斯坦更是坦言“我没有与人直接接触的需要”…按照一般的看法,这些人的格是有问题的。但是不用为他们担心,名人的怪癖可以成就一段佳话,普通人的本⾊表演却可能为人所诟病。人们可以称道一位文化狂人无端笑来无端哭,但却无法容忍某位邻居见面竟然从不主动打招呼;名人深居简出搞个人主义那是甘于寂寞默默奉献,而躲在屋里不喜见客的那位小伙子很可能是患了抑郁症。从这个意义上说,內向的人天生就有着一定要成功的动力,否则很容易被人所冤枉。
一个人要成功肯定要考虑到格的因素。譬如,呆在实验室做一个长年累月的研究者,外向活泼的人会觉得憋闷难受;在热情似火的演唱会上,一个歌手要是內向木讷可能会巴不得早点退场。可是,就算格与职业相匹配了,一个內向的人不必然就是优秀的研究者,一个外向的人也不一定就能成为表演艺术家。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还有更关健更深层次的因素,那就是格的积极与消极。
说格是內向或外向,是着眼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处世方式;说格是积极或消极,则是基于一个人的思想深处、思维方式。
一般认为外向的人主动強,可以用到开拓的事业上;內向的人稳健,适合立独钻研。但事实并不尽然,生活中表里不一的人随处可见,他们不但做不好自己的事甚至还会破坏人家做事。有些外向的人与人相处是落落大方,內心深处却是小肚肠;行为举止是大大咧咧,做起事来却是犹豫不决;他们看起来是很主动,但这主动不是用到开拓事业上,他们的好口才变成了谣言的传播利器,主动出击却是屡屡制造⿇烦,所谓的活泼开朗是唯恐天下不。外向的人偏不懂得攘外,而有些內向的人也不会安內,甚至成为了潜伏沟的“恐怖分子”他们看起来燕居超然,其实內心无片刻安宁;表情肃然稳如泰山,做起事来却是沉不住气稳不住神;他们是善于思考,也能耐得住寂寞,但这不是用到研究课题上,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自怨自艾,或是正在用缜密的思维周密谋划着一个杀人计划,有人极端地指出內向的人给人感觉很可怕正缘于此。这些人的格不管是外向的还是內向的,长此以往,都将人将不人,因为他们都是消极格的人,是消极的格让他们的长处无从发挥,或是发挥得越充分他们的人生越没价值。
与消极格相反的是,自信立独、心豁达、志存⾼远、坚韧不拔的积极格的人,则会让外向或內向的格扬长避短。这时,外向的人魅力四,把主动出击的能力化为业务的強劲拓展,出⾊的口才大方得体地展示在谈判场合中,主动往的能力用在关心帮助更多的人。而內向的人沉着稳重,把不怕寂寞的优点化为几十年如一⽇的不懈努力,敏感的內心用在对工作的明察秋毫上,冷静的心里用在对世事的透彻观察上。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很大的,这给相互间的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只停留于对人的表面了解,外向的人可能会指责內向的人死气沉沉,而內向的人也会暗自讥笑外向的人浮躁轻佻。这是浮于生活表面的无谓争端,本没有计较的价值,但仍然有人会出于无谓的虚荣和自尊来维护所谓的面子,或放弃自我本⾊以行为上的故作叛逆来昅引他人的眼球。
“人之相知,贵在识其天,因而济之。”
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流,是不仅有机会了解到因为格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生活背景,更可以领略到因为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智力碰撞与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好的社会往活动会令人开阔眼界,真正体会到不被表象所惑而时刻清晰的思维,不被固有势力所束缚而勇于创新的思维,敏捷而缜密的思维,丰富而充満想像力的思维…这些是天才的思维方式,把天才的思维方式发挥到极致的人,就形成了天才的格。天才的格常人难以企及,但做为一个理想格值得每一个外向或內向的人去做永恒追求。
宇宙因芸芸万物而气象万千,生活因形形⾊⾊而流光溢彩。不要为喧闹的大街上出现一个溜旱冰的老顽童而惊讶万分,也不要为一个年轻人老是傻愣愣地看蓝天⽩云而嗤之以鼻。现在,我隔壁的那位老来俏大妈正快地涂脂抹粉,估计晚上一堆老头老太又有活动了,大妈总是固执地说调理肤⾊就像炒菜时放盐巴一样,为了适应不同的口味,咸淡可以任由她拿捏。楼上下来了一位心事重重的小伙子,原来他今晚有约,现在正忐忑不安地揣测着那姑娘家会是什么样的格。我笑着对他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格,为了有机会加深了解,有时也不妨強装笑颜打哈哈或故作深沉装思考呀。
有时我们可以一眼看出一个人的格是內向的还是外向的,有时却也含糊难辨,但不管是拘谨腼腆还是放不羁,人的音容笑貌终是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真正要了解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还是要看他的格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极为重要,却也极难分辨,就跟伯乐相马一样。伯乐说一般的好马看看外表摸摸筋骨就知道了,但绝尘弭辙的天下之马却是若灭若没,若亡若无,非一般目力所能及。那么,庞大的马群中有奔马、立马、走马…哪一匹才是真正的天下之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