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历史来源
“包”源出:
一、 出自芈(音米)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包氏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以王父字"包"为氏。亦作"苞"、"雹"等。又《路史》云:包牺氏后有包氏,此为神话附会之辞,不可信。
二、为鲍氏所改。
家族名人
包整
北宋泾县人。少时好学仗义,义聚八十余年,其书屋曾产灵芝,名曰"芝堂",因家著书万卷,故又称"万卷堂"。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北宋名臣,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为官刚直不阿,以廉洁著称,人称"包青天"。知开封服时,执法尤严,民称"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有人赠诗云:"秀干终成栋,铜不作钩。"死后谥号"孝肃"。
包咸(公元前6-公元65年)
东汉会稽人,少年从师于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官郎中,入宫教授太子《论语》,官至大鸿胪。
包融
唐代吴兴人,由殿试登第,官至集贤殿学士,有才华与名声,跟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地望分布
安徽省宣城县
山西省沁水以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