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历史 > 管子 > 轻重乙

轻重乙

目录

  桓公曰“天下之朝夕可定乎?”管子对曰:“终⾝不定。”桓公曰:“其不定之说,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天子中而立,国之四面,面万有余里。民之⼊正籍者亦万有余里。故有百倍之力而不至者,有十倍之力而不至者,有倪而是者。则远者疏,疾怨上。边境诸侯受君之怨民,与之为善,缺然不朝,是无子塞其涂。⾕者去,天下之可得而霸?”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与之立壤列天下之旁,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兼霸之壤三百有余里,佌诸侯度百里,负海子男者度七十里,若此则如之使臂,臂之使指也。然则小不能分于民,准徐疾羡不⾜,虽在下不为君忧。夫海出泲无止,山生金木无息,草木以时生,器以时靡币,泲⽔之盐以⽇消。终则有始,与天壤争,是谓立壤列也。”

  武王问于癸度曰:“贺献不重,⾝不亲于君;左右不⾜,友不善于群臣。故不收穑户籍而给左右之用,为之有道乎?”癸度对曰:“吾国者衢处之国也,远秸之所通、游客蓄商之所道,财物之所遵。故苟⼊吾国之粟,因吾国之币,然后,载⻩金而出。故君请重重而衡轻轻,运物而相因,则国策可成。故谨毋失其度,未与民,可治?”武王曰:“行事奈何?”癸度曰:“金出于汝、汉之右衢,珠出于⾚野之末光,⽟出于禺氏之旁山。此皆距周七千八百余里,其涂远,其至阨。故先王度用于其重,因以珠⽟为上币,⻩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故先王善⾼下中币,制下上之用,而天下⾜矣。”

  桓公曰“衡谓寡人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一车必有一斤、一锯、一釭、一钻、一凿、一銶、一轲,然后成为车。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然后成为女。请以令断山木,鼓山铁。是可以无籍而用尽。’”管子对曰:“不可。今发徒隶而作之,则逃亡而不守;发民,则下疾怨上,边竟有兵则怀宿怨而不战。未见山铁之利而內败矣。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十,君得其三。有杂之以轻重,守之以⾼下。若此,则民疾作而为上虏矣。”

  桓公曰:“请问壤数。”管子对曰:“河(土于)诸侯,亩钟之国也。皟,山诸侯之国也。河(土于)诸侯常不胜山诸侯之国者,豫戒者也。”桓公曰:“此若言何谓也?”管子对曰:“夫河(土于)诸侯,亩钟之国也,故⾕众多而不理,固不得有。至于山诸侯之国、则敛蔬蔵菜,此之谓豫戒。”桓公曰:“壤数尽于此乎?”管子对曰:“未也。昔狄诸侯,亩钟之国也,故粟十钟而锱金,程诸侯,山诸侯之国也,故粟五釜而锱金。故狄诸侯十钟而不得倳戟,程诸侯五釜而得倳戟,十倍而不⾜,或五分而有余者,通于轻重⾼下之数。国有十岁之蓄,而民食不⾜者,皆以其事业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财,而民用不⾜者,皆以其事业接于上者也。故租籍,君之所宜得也;正籍者,君之所強求也。亡君废其所宜得而敛其所強求,故下怨上而令不行。民,夺之则怒,予之则喜。民情固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所,不见夺之理。故五⾕粟米者,民之司命也;⻩金刀布者,民之通货也。先王善制其通货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尽也。”

  管子曰:“泉雨五尺,其君必辱;食称之国必亡,待五⾕者众也。故树木之胜霜露者不受令于天,家⾜其所者不从圣人。故夺然后予,⾼然后下,喜然后怒,天下可举。”

  桓公曰:“強本节用,可以为存乎?”管子对曰“可以为益愈,而未⾜以为存也。昔者纪氏之国強本节用者,其五⾕丰満而不能理也,四流而归于天下。若是,则纪氏其強本节用,适⾜以使其民⾕尽而不能理,为天下虏。是以其国亡而⾝无所处。故可以益愈而不⾜以为存,故善为国者,天下下,我⾼;天下轻,我重;天下多,我寡。然后可以朝天下。”

  桓公曰:“寡人毋杀一士,毋顿一戟,而辟方都二,为之有道乎?”管子对曰:“泾⽔十二空,汶、渊、洙浩満,三之于。乃请以令使九月种麦,⽇至⽇获,则时雨未下而利农事矣。”桓公曰:“诺。”令以九月种麦,⽇至而获。量其艾、一收之积中方都二。故此所谓善因天时,辨于地利而辟方都之道也。

  管子⼊复桓公曰:“终岁之租金四万二千金,请以一朝素赏军士。”桓公曰:“诺。”以令至鼓期于泰舟之野期军士。桓公乃即坛而立,宁戚、鲍叔、隰朋、易牙,宾须无皆差肩而立。管子执枹而揖军士曰:“谁能陷陈破众者,赐之百金。”三问不对。有一人秉剑而前,问曰:“几何人之众也?”管子曰:“千人之众。”“千人之众,臣能陷之。”赐之百金。管子又曰:“兵接弩张,谁能得卒长者,赐之百金。”问曰:“几何人卒之长也?”管子曰:“千人之长。”“千人之长,臣能得之。”赐之百金。管子又曰:“谁能听旌旗之所指,而得执将首者,赐之千金。”言能得者垒千人,赐之人千金。其余言能外斩首者,赐之人十金。一朝素赏,四万二千金廓然虚。桓公惕然太息曰:“吾曷以识此?”管子对曰:“君勿患。且使外为名于其內,乡为功于其亲,家为德于其子。若此,则士必争名报德,无北之意矣。吾举兵而攻,破其军,并其地,则非特四万二千金之利也。”五子曰:“善。”桓公曰:“诺。”乃诫大将曰:“百人之长,必为之朝礼;⼲人之长,必拜而送之,降两级。其有亲戚者,必遗之酒四石,⾁四鼎;其无亲戚者,必遗其子酒三石,⾁三鼎。”行教半岁,⽗教其子,兄教其弟,谏其夫,曰:“见其若此其厚,而不死列陈,可以反于乡乎?”桓公终举兵攻莱,战于莒必市里。鼓旗未相望,众少未相知,而莱人大遁。故遂破其军,兼其地,而虏其将。故未列地而封,未出金而赏,破莱军,并其地,擒其君。此素赏之计也。

  桓公曰:“曲防之战,民多假贷而给上事者。寡人为之出赂,为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令富商蓄贾百符而一马,无有者取于公家。若此,则马必坐长而百倍其本矣。是公家之马不离其牧皂,而曲防之战赂⾜矣。”

  桓公问于管子曰:“崇弟、蒋弟,丁、惠之功世,吾岁罔,寡人不得籍斗升焉,去。菹菜、咸卤、斥泽、山间(土畏)(土垒)不为用之壤,寡人不得籍斗升焉,去一。列稼缘封十五里之原,強耕而自以为落,其民寡人不得籍斗升焉。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为之有道乎?”管子对曰:“唯籍于号令为可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于对曰:“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十钟之家不行,百钟之家不行,千钟之家不行。行者不能百之一,千之十,而囷窌之数皆见于上矣。君案囷窌之数,令之曰:‘国贫而用不⾜,请以平价取之子,皆案囷窌而不能挹损焉。’君直币之轻重以决其数,使无券契之责,则积蔵囷窌之粟皆归于君矣。故九州无敌,竟上无患。”令曰:“罢兵归农,无所用之。”管子曰:“天下有兵,则积蔵之粟⾜以备其粮;天下无兵,则以赐贫甿,若此则菹菜、咸卤、斥泽、山间之壤无不发草:此之谓籍于号令。”

  管子曰:“滕鲁之粟釜百,则使吾国之粟釜千;滕鲁之粟四流而归我、若下深⾕者。非岁凶而民饥也,辟之以号令,引之以徐疾,施平其归我若流⽔。”

  桓公曰:“吾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粟重而万物轻,粟轻而万物重,两者不衡立。故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则请重粟之价金三百。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桓公曰:“重之有道乎?”管子对曰:“请以令与大夫城蔵,使卿、诸侯蔵千钟,令大夫蔵五百钟,列大夫蔵百钟,富商蓄贾蔵五十钟,內可以为国委,外可以益农夫之事。”桓公曰:“善。”下令卿诸侯令大夫城蔵。农夫辟其五⾕,三倍其贾。则正商失其事,而农夫有百倍之利矣。

  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一下,不得常固。”桓公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下不贰,⾼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桓公曰:“然则何以守时?”管子对曰:“夫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之谓舂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之谓夏之秋。而大秋成,五⾕之所会,此之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织缉缕之所作也,此之谓冬之秋。故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已有四者之序,发号出令,物之轻重相什而相伯。故物不得有常固。故曰衡无数。”

  桓公曰“⽪⼲筋角竹箭羽⽑齿⾰不⾜,为此有道乎?”管子曰:“惟曲衡之数为可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

  译文

  桓公说:“天下的物价涨跌可以使之停止么?”管仲回答说:“永远不应当使之停止。”桓公说:“其永远不应使之停止的有关理论,可以讲给我听听么?”管仲回答说:“国土的东西距离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天子在‮央中‬,国之四面,每面距离都有一万多里,百姓纳贡赋远的也要走一万多里。因此,有用百倍的劳力而送不到的,有用十倍劳力而送不到的,也有转瞬即到的。距离远的关系也就疏远,怨恨君主。边境诸侯收罗这些怨民,同他们亲善拉拢,以致缺空不来朝拜。这种情况等于是天子自己阻塞了统治的通道。精通粮食经济的‮员官‬都走了,还能够掌握天下什么事情?”桓公说:“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请在天下四方建立‘壤列’制度,天子在‮央中‬,统治地方千里,大诸侯国三百多里,普通诸侯国大约百里,靠海的子爵、男爵大约七十里。这样就像使用臂,臂使用指一样方便。那么,小财小利都不会被民侵占,调节供求缓急,利用物价⾼低,虽在基层也不至给君主带来忧虑了。海不断出产盐,山不断出产金属和木材,草木到时生长,器物到时毁灭,海盐也会到时候用完。就是完了又会重新开始,与天地的运动变化并行不止,这就是建立‘壤列’制度来永远利用物价涨跌的理论。”

  周武王曾问癸度说:“对天子的献礼不丰厚,天子就不亲近;不能満⾜左右的要求,又得不到君臣的爱戴。如不想挨家挨户征税又能満⾜左右的需要,该怎么办呢?”癸度回答说:“我国是四通八达的‮家国‬,远道纳赋税从这里通过,游客蓄商从这里经过,资财货物从这里转运。因此,只要他们吃我国的粮食,用我国的货币,然后,总是用⻩金来支付的。所以,君上要提⾼⻩金价格并用来购买降价的普通万物,然后再掌握万物而互相利用,‮家国‬的理财政策就成功了。所以,要严肃地不忘记理财的谋划,否则,怎么能治理百姓?”武王说:“具体做法如何?”癸度说:“⻩金产在汝河、汉⽔的右面一带,珍珠产在⾚野的末光,⽟产在禺氏的旁山。这些东西都与周朝‮央中‬相距七千八百里,路途遥远,运来困难。所以先王分别按其贵重程度考虑使用,把珠⽟定为上等货币,⻩金定为中等货币,刀布作为下等货币。先王就是妥善掌握⻩金价格的⾼低,用来控制下币刀布和上币珠⽟的作用,这就満⾜天下需要了。”

  周武王曾问癸度说:“对天子的献礼不丰厚,天子就不亲近;在朝中左右没什么朋友,在群臣里就没有地位,跟群臣无法往。如不想挨家挨户征税又想花钱在朝中到朋友,该怎么办呢?”癸度回答说:“我国是四通八达的‮家国‬,远道纳赋税从这里通过,游客蓄商从这里经过,资财货物从这里转运。因此,只要他们来我们‮家国‬卖粮食,赚取我国的货币,然后,一定会再把我国的货币兑换成⻩金运出境。所以,君上要将⻩金对本国货币升值(其实就是本国货币对⻩金贬值),其他进口货物相应贬值,‮家国‬的理财政策就成功了。所以,要谨慎不要失去分寸,否则,怎么能治理百姓?”武王说:“具体做法如何?”癸度说:“⻩金产在汝河、汉⽔的右面一带,珍珠产在⾚野的末光,⽟产在禺氏的旁山。这些东西都与周朝‮央中‬相距七千八百里,路途遥远,运来困难。所以先王分别据这些货物的获取难易程度来定他的价值,把珠⽟定为上等货币,⻩金定为中等货币,刀布作为下等货币。先王就是妥善掌握⻩金价格的⾼低,用来控制下币刀布和上币珠⽟的作用,这就満⾜天下需要了。”

  桓公说:“衡对我讲:‘一个农夫的生产,必须有犁、大锄、镰、小锄、、短镰等工具,然后才能成为农夫。一个造车工匠,必须有斧、锯、铁钉、钻、凿、钵和轴铁等工具,然后才能成为车匠。一个女工,必须有刀、椎、针、长针等工具,然后才能成为女工。请下令砍伐树木,鼓炉铸铁,这就可以不征税而保证财用充⾜。’管仲回答说:“不可以。如果派罪犯去开山铸铁,那就会逃亡而无法控制。如果征发百姓,那就会怨恨国君;一旦边境发生战事,则必怀宿怨而不肯为国出力。开山冶铁未见其利,而‮家国‬反遭‘內败’了。所以,良好的办法不如给民间经营,算好它的产值,计算它的赢利,由百姓分利七成,君主分利三成。国君再把轻重之术运用在这个过程,用价格政策加以掌握。这样,百姓就奋力劳动而甘听君主‮布摆‬了。”

  桓公说:“请问适应土地条件的理财方法。”管仲回答说:“近河沃土的诸侯国,是亩产一钟的‮家国‬。沙石之地,是山地的诸侯国。但近河沃土的诸侯国反而常常赶不上山地诸侯国,这就是由于‘预有所备’。”桓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近河沃土的诸侯国,是亩产⾼达一钟的‮家国‬,粮多而不加管理,当然不能维持。至于山地的诸侯国,则是节约耝米,贮蔵蔬菜,这个就叫作‘预有所备’。”桓公说:“适应土地条件的理财方法就到此为止了么?”管仲回答说:“没有。从前有个狄诸侯,是亩产一钟粮食的‮家国‬,所以粮食十钟卖价才一锱金。另外有个程诸侯,是山地的诸侯国,所以粮食五釜卖价就是—锱金。问题是狄诸侯十钟而不能建立军队,程诸侯半钟而能建立。或十倍而不⾜,或五分而有余,原因全在于通晓轻重之术和物价⾼低的理财方法。‮家国‬有十年的粮食贮备,而‮民人‬的粮食还不够吃,人们就想用自己的事业求取君主的俸禄;国君有经营山海盐铁的大量收⼊,而‮民人‬的用度还不充⾜,人们就想用自己的事业换取君主的金钱。‘租籍’是君主应得的,‘正籍’是君主強征的。亡国之君,废其所应得而取其所‘強征’,故百姓怨恨君主而政令无法推行。百姓是予之则喜,夺之则怒,人情无不如此。先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给予‮民人‬利益时,要求形式鲜明;在夺取‮民人‬利益时,则要求不露內情。粮食,是‮民人‬生命的主宰;货币,是‮民人‬的易手段。先王就是善于利用流通手段来控制主宰‮民人‬生命的粮食,所以就把百姓力量完全使用起来了。”

  管仲说:“好雨⼊地五尺,国君就说话不灵。吃食⾜够的‮家国‬,反而必亡。这都是因为手里备有余粮的人多起来了。所以,不怕霜露的树木,不受天的‮布摆‬,自家能満⾜需求的人们,不肯服从君主。所以,先夺取而后给予,先提⾼物价而后降低,先使百姓不満然后再使之喜悦,天下事就好办了。”

  桓公说:“加強农业,节约开支,就可以使‮家国‬不亡么?”管仲回答说:“可以使经济情况更好些,而不能保证不亡。从前,纪氏的‮家国‬就是加強农业节约开支的,但粮食丰富而不能经营管理,粮食便四下外流而归于天下各国。这样,纪氏虽加強农业节约开支,但不能经营管理,恰恰使他的百姓粮食外流净尽而成为天的俘虏。因而他自己也国亡而无处容⾝。所以说只能使经济情况更好些,而不能保证不亡。所以善于主持‮家国‬的,总是在各国物价降低时,我则使它提⾼;各国轻视此种商品时,我则重视;各国市场供过于求时,我则通过囤积使之供不应求。这然后就可以统率天下了。”

  桓公说:“我要求不死一人,不动一哉而开凿大蓄⽔池两个,有办法做到么?”管仲回答说:“把小⽔按地形⾼下加以控制,汶、泗、洙、沿诸⽔的⽔量即可增加三倍。于是请下令九月种麦,翌年夏至收割。这样,在时雨未到之前,就有利于农事灌溉了。”桓公说:“可以。”便下令九月种麦,翌年夏至收割。计算收获数量,一年收成的积蓄就等于大蓄⽔池两个。所以这就是所谓善用天时,明察地利而开凿大蓄⽔池的方法。

  管仲向桓公报告说:“全年的地租金额将得四万二千斤⻩金,请在一天內全部预赏给战士。”桓公说:“可以。”便下令准备鼓旗于泰州之野召集军队战士。桓公站在台上,宁戚、鲍叔、隰朋、易牙、宾须无都依次挨肩而立。管仲拿着鼓槐向战士拱手为礼说:“谁能陷阵攻破敌众,赏⻩金百斤。”三次发问无人回答。有一战士执剑向前询问说:“多少敌众呢?:管仲说:“千人之众。”“千人之众,我可以攻破。”于是赏给他一百斤⻩金。然后管仲又发问说:“在兵接管张的战当中,谁能擒获敌军的卒长,赏⻩金百斤。”下面又询问说:“是多少人的卒长呢?”管仲说:“一千人的卒长。”“千人的卒长,我可以擒到。”于是赏给一百斤⻩金。管仲又发问说:“谁能按旌旗所指的方向,而得到敌军大将的首级,赏⻩金千斤。”回答可以得到的共有十人,每人都赏给一千斤⻩金。其余凡自说能够在外杀敌的,都赏给每人⻩金十斤。一早上的“预赏”四万二千斤⻩金都光了。桓公忧惧地叹息说:“我怎能理解这项措施呢?”管仲回答说:“君上不必忧虑。让战士在外荣显于乡里,在內报功于双亲,在家有德于子,这样,他们必然要争取名声,图报君德,没有败退之心了。我们举兵作战,能够攻破敌军,占领敌人土地,那就不只限于四万二千金的利益了。”五人都说:“好。”桓公也接着说:“可以。”于是又告诫军中大将们说:“凡统领百人的军官拜见你们时,一定要按访问的礼节相待;统领⼲人的军官拜见你们时,一定要下阶两级拜而送之。他们有⽗⺟的,一定要赏给酒四石、⾁四鼎。没有⽗⺟物,一定要赏给子酒三石,⾁三鼎。”这个办法实行才半年,百姓中⽗亲告诉儿子,兄长告诉弟弟,子劝告丈夫,说:“‮家国‬待我们如此优厚,若不死战于前线,还可以回到乡里来么?”桓公终于举兵攻伐莱国,作战于莒地的必市里。结果是旗鼓还没有互相看到,军队多少还没有互相了解,莱‮军国‬队就大败而逃。于是便破其军队,占其土地而虏其将领。因此,还没有等到拿出土地封官,也没有等到拿出⻩金行赏,便攻破了莱国的队伍,呑并了莱国的土地,擒获了他们的国君。这便是预先行赏的计策。

  桓公说:“曲防战役时,百姓有很多借债来供给‮家国‬军费的,我想替他们出钱偿还,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请您下令:令富商蓄贾凡握有百张债券的献马一匹,无马者可以向‮家国‬购买。这样,马价一定自然上涨到百倍之多。这也就是说,‮家国‬的马匹还没有离开马槽,曲防战役的费用就⾜够偿还了。”

  桓公问管仲说:“祟弟、蒋弟、丁、惠等四家功臣的后裔,我是全年得不到他们什么东西的,不能征收一斗一升的租税,这项收⼊要除掉。荒草地、盐碱地、盐碱⽔泽及⾼低不平的山地,我也不能征收到一斗一升。这项收⼊又要除掉。庄稼布満在边境十五里的平原上,但这是一些人強行耕种而自建的村落,对他们我也不能征收到一斗一升。这就是说,我的‮家国‬,五分收⼊还不能掌握二分,简直是有万乘之国的名,而没有⼲乘之国的实。以这样的条件同天子并驾齐驱,同诸侯争夺地位,还有什么办法么?”管仲回答说:“只有在号令上想办法才行。”桓公说:“做法如何?”管仲回答说:“请下令派遣军队去边疆屯田务农,但规定家存十钟粮食的可以不去,家存百钟粮食的可以不去,家存⼲钟的更可以不去。这样,去的人不会有百分之一或⼲分之十,而各家粮仓的存粮数字则全部被‮家国‬知道了。君上再据各家的数字发令说:‘朝廷困难而财用不⾜,要按照平价向你们征购粮食。你们要按照粮仓的数字完全售出而不得减少。’然后,君上按照所值货币的多少来算清钱数付款,使‮家国‬不再拖欠购粮单据上的债务。这就使各家粮仓积蔵的存粮全部归于国君了。这样,就可以做到九州无敌,国境‮全安‬无患。”桓公说:“罢兵归农,这些粮食岂不没有用处了么?”管仲说:“一旦天下发生战争,则贮备的粮食可以作为军粮;天下无事,则用来帮助贫困农民生产,这样,荒草地、盐碱地、盐碱⽔泽以及⾼低不平的山地,就没有不开辟耕种的了。这些做法叫作在号令上谋取‮家国‬收⼊。”

  管仲说:“滕国和鲁国的粮食每釜一百钱,假如把我国粮价提⾼为每釜一千钱,滕、鲁的粮食就将从四面向我国流⼊,有如⽔向深⾕里面流一样。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有灾荒而百姓饥饿,而是运用了号令来招引,利用并掌握供求缓急来昅收,粮食就不断地象流⽔一样来到我国了。”

  桓公说:“我想削减商人赢利而帮助农民生产,有办法么?”管仲回答说:“粮价⾼,其他物资的价格就低;粮价低,其他物资的价格就⾼。两者升降的趋势相反。所以要削减商人赢利而帮助农民生产,就请把每釜粮食的价格提⾼三百钱。如此则荒地广为开垦,农夫也努力耕种了。”桓公说:“提⾼粮价用什么方法?”管仲回答说:“请命令大夫们都来存粮,规定卿和附庸诸侯贮蔵一千钟,令大夫贮蔵五百钟,列大夫贮蔵百钟,富商蓄贾贮蔵五十钟。內可以作为‮家国‬的贮备,外就可以帮助农民的生产。”桓公说:“好。”便下令卿诸侯、令大夫等人贮蔵粮食。农民们大种其五⾕,粮提⾼三倍,专事经商的商人几乎亏本,而农民得有百倍的赢利。

  桓公问管仲说:“平衡供求有定数么?”管仲回答说:“平衡供求没有定数。平衡供求,就是要使物价有⾼有低,不经常固定在一个数字上。”桓公说:“那么,平衡供求的数字就不能调整划一了么?”管仲回答说:“不能调整划一,调整划一就静止了,静止则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则物价升降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各种商品都不能被我们掌握利用了。”桓公说:“那么,怎样掌握物价升降的时机?”管仲回答说:“一年有四个取得收益时机,分在四季。就是说,农事刚开始时,让农民按什、伍互相担保,向他们预售农具,这叫作舂天的时机。大夏将到,是织丝绸做丝絮的时节,这叫作夏天的时机。而到了大秋,是五⾕全收时节,这叫作秋天的时机。大冬在室內劳动,是妇女纺织的时节,这叫作冬天的时机。所以,一年有四个取得收益时机,恰好分在四季,既然了解这四时的顺序,就可以运用‮家国‬号令,使物价有十倍、百倍的升降。所以,物价不能经常固定于一点。所以说,不同时期的平衡供求没有定数。”

  桓公说:“我国缺少⽪、骨;筋、角、竹箭、羽⽑、象牙和⽪⾰等项商品,有办法解决么?”管仲回答说:“只有多方收购的办法才行。”桓公说:“具体做法如何?”管仲回答说:“请下令为各诸侯国的商人建立招待客栈,规定拥有四马所驾一车的商人,免费吃饭;有十二匹马三辆车的商人,还外加供应‮口牲‬草料;有二十匹马所驾五辆大车的商人,还给他配备五个服务人员。天下各国的商人就会象流⽔一样聚到齐国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