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行
衛將軍文子,問于子貢曰:“吾聞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詩書,而道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之以禮樂,然后成之以文德,蓋⼊室升堂者,七十有餘人,其孰為賢?”子貢對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與學賢者也,不知何謂?”子貢對曰:“賢人無妄,知賢即難,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難于知人,是以難對也.』”文子曰:“若夫知賢莫不難,今吾子親遊焉,是以敢問.”子貢曰:“夫子之門人蓋有三千就焉,賜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請問其行.”子貢對曰:“夫能夙興夜寐,諷誦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苟,是顏回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曰:『媚茲一人,應侯慎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則.』若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則王者之相也.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不遷怒,不深怨,不錄舊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論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眾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稱怒焉.』孔子告之以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疋夫不怒,唯以亡其⾝.』不畏強禦,不侮矜寡,其言循,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之行也.孔子和之以文,說之以詩曰:『受小拱大拱而為下國駿龐,荷天子之龍,不戁不悚,敷奏其勇.』強乎武哉,文不勝其質,恭老卹幼,不忘賓旅,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卹孤則惠,恭則近禮,勤則有繼,堯舜篤恭以王天下,其稱之也,曰宜為國老.』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公西⾚之行也.子曰:『禮經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千則難也.公西⾚問曰:『何謂也?』子曰:『貌以儐禮,禮以儐辭,是謂難焉.』眾人聞之,以為成也.孔子語人曰:『當賓客之事,則達矣.”謂門人曰:『二三子之學賓客之禮者,其于⾚也,滿而不盈,實而如虛,過之如不及,先王難之.』博無不學,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無所不信,其驕于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壽,是曾參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稱之.』美功不伐,貴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無告,是顓孫師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則猶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則仁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夫子以其仁為大學之深.』送必敬上下接若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曰:『式夷式已,無小人殆,若商也,其可謂不險矣.』貴之不喜,賤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也以佑其下,是澹臺滅明之行也.孔子曰:『獨貴獨富,君子助之,夫也中之矣.』先成其慮,及事而用之,故動則不妄,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能則學,知則問,善則詳,給則豫,當是而行,偃也得之矣.』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也,則一⽇三覆⽩圭之玷,是宮縚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為異士.自見孔子,出⼊于戶,未嘗越禮,徃來過之,⾜不履影,啟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未嘗見齒,是⾼柴之行也.孔子曰:『柴于親喪,則難能也,啟蟄不殺,則順人道,方長不折,則恕仁也,成湯恭而以恕,是以⽇隮.』凡此諸子,賜之所親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訊賜,賜也固不⾜以知賢.”文子曰:“吾聞之也,國有道則賢人興焉,中人用焉乃百姓歸之,若吾子之論,既富茂矣,壹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子貢既與衛將軍文子言,適魯見孔子曰:“衛將軍文子問二三子之于賜,不壹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未知中否,請以告.”孔子曰:“言之乎.”子貢以其辭狀告孔子.子聞而笑曰:“賜,汝次焉人矣.”子貢對曰:“賜也何敢知人,此以賜之所睹也.”孔子然:“吾亦語汝耳之所未聞,目之所未見者,豈思之所不至,智之所未及哉.”子貢曰:“賜願得聞之.”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舊怨,蓋伯夷叔齊之行也;思天而敬人,服義而行信,孝于⽗⺟,恭于兄弟,從善而不教,蓋趙文子之行也;其事君也,不敢愛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謀其⾝不遺其友,君陳則進而用之,不陳則行而退,蓋隨武子之行也;其為人之淵源也,多聞而難誕,內植⾜以沒其世,國家有道,其言⾜以治,無道,其默⾜以生,蓋銅鍉伯華之行也;外寬而內正,自極于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終,蓋蘧伯⽟之行也;孝恭慈仁,允德義圖,約貨去怨,輕財不匱,蓋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雖不量于其⾝,臣不可以不忠于其君,是故君擇臣而任之,臣亦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命,無道衡命,蓋晏平仲之行也;蹈忠而行信,終⽇言不在尤之內,國無道,處賤不悶,貧而能樂,蓋老子之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不援其上,其親觀于四方也,不忘其親,不盡其樂,以不能則學,不為己終⾝之憂,蓋介子山之行也.”子貢曰:“敢問夫子之所知者,蓋盡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謂其然?亦略舉耳目之所及而矣.昔晉平公問祁奚曰:『羊⾆大夫,晉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奚辭以不知.公曰:『吾聞子少長乎其所,今子掩之,何也?』祁奚對曰:『其少也恭而順,心有恥而不使其過宿;其為大夫,悉善而謙其端;其為輿尉也,信而好直其功,言其功直,至于其為容也,溫良而好禮,博聞而時出其志.』公曰:『曩者問子,子奚曰不知也?』祁奚曰:『每位改變,未知所止,是以不敢得知也,此又羊⾆大夫之行也.』”子貢跪曰:“請退而記之.”
译文
卫国的将军文子问子贡说:“我听说孔子教育弟子,先教他们读《诗》和《书》,然后教他们孝顺⽗⺟尊敬兄长的道理。讲的是仁义,观看的是礼乐,然后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们。大概学有所成的有七十多人,他们之中谁更贤明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
文子说:“因为你常和他们一起学,也是贤者,为何说不知道呢?”
子贡回答说:“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君子说:‘没有比了解人更困难的了。’因此难以回答。”
文子说:“对于了解贤人,没有不困难的。现在您本人亲⾝在孔子门下求学,所以敢冒昧问您。”
子贡说:“先生的门人,大概有三千人就学。有些是与我接触过的,有些没有接触,所以不能普遍地了解来告诉你。”
文子说:“请就您所接触到的谈谈,我想问问他们的品行。”
子贡回答说:“能够起早贪黑,背诵经书,崇尚礼义,行动不犯第二次过错,引经据典很认真的,是颜渊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来形容颜渊说:‘如果遇到国君宠爱,就能成就他的德业。’‘永远恭敬尽孝道,孝道⾜以为法则。’如果颜渊遇到有德的君王,就会世代享受帝王给予的美誉,不会失去他的美名。被君王任用,就会成为君王的辅佐。
“⾝处贫困能矜持庄重,使用仆人如同借用般客气。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上,不总是怨恨别人,不总是记着别人过去的罪过,这是冉雍的品行。孔子评论他的才能说:‘拥有土地的君子,有民众可以役使,有刑罚可以施用,而后可以迁怒。普通人发怒,只会伤害自己的⾝体。’孔子用《诗经》的话告诉他说:‘万事都有开端,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
“不害怕強暴,不欺辱鳏寡,说话遵循本,相貌堂堂端正,才能⾜以打仗带兵,这是子路的品行。孔子用文辞来赞美他,用《诗经》中的话来称赞他:‘接受上天大法和小法,庇护下面诸侯国,接受天子授予的荣宠。不胆怯不惶恐,施神威奏战功。’強力又勇敢啊!文采胜不过他的质朴。
“尊敬长辈,同情幼小,不忘在外的旅人,喜好学习,博综群艺,体察万物且勤劳,这是冉求的品行。孔子因此对他说:‘好学就有智慧,同情孤寡就是仁爱,恭敬就接近礼义,勤劳就有收获。尧舜忠诚谦恭,所以能称王天下。’孔子很称赞他,说:‘你应当成为家国的卿大夫。’
“整齐庄重而又严肃,志向通达而又喜好礼仪,作为两国之间的傧相,忠诚雅正而有节制,这是公西⾚的品行。孔子说:‘礼经三百篇,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了解;三千项威严的礼仪细节,则难以掌握。’公西⾚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作傧相接待宾客要有庄重的容貌,要据不同的礼节来致辞,所以说很难。众人听到傧相的致辞,认为仪式就完成了。’孔子对大家说:‘接待宾客这件事,他已经做到了。’孔子又对弟子说:‘你们想学习接待宾客礼仪的人,就向公西⾚学习吧。’
“完満却不自我満⾜,渊博却如同虚空,超过却如同赶不上,古代的君王也难以做到。知识广博无所不学,他的外表恭敬,德行敦厚;他对任何人说话,没有不实真的;他的志向⾼明远大,他的襟开阔坦,因此他长寿,这是曾参的品行。孔子说:‘孝是道德的起始,悌是道德的前进,信是道德的加深,忠是道德的准则。曾参集中了这四种品德。’孔子就以此来称赞他。
“有大功不夸耀,处⾼位不欣喜,不贪功不慕势,不在贫苦无告者面前炫耀,这是颛孙师的品行。孔子这样评价他:‘他的不夸耀,别人还可能做到,他在贫苦无告者面前不炫耀,则是仁德的表现。’《诗经》说:‘平易近人的君子,是百姓的⽗⺟。’先生认为他的仁德是很伟大的。
“学习能够深⼊理解其义,送宾客必定恭敬,和上下级往界限分明,是卜商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评价他说:‘能够用平和公正的态度处人处事,就不会受到小人的危害。’像卜商这样,可以说不至于有危险了。
“富贵了他也不欣喜,贫了他也不恼怒;假如对民众有利,他宁愿行为俭约;他侍奉君王,是为了帮助下面的百姓,这是澹台灭明的品行。孔子说:‘独自一个人富贵,君子认为是可聇的,澹台灭明就是这样的人。’
“先考虑好,事情来临就按计划而行,这样行动就不会有错,这是言偃的品行。孔子说:‘想要有才能就要学习,想要知道就要问别人,想要把事情做好就要仔细审慎,想要富⾜就要先有储备。按照这个原则行事,言偃是做到了。’
“个人独居时想着仁义,做官时讲话讲的是仁义,对于《诗经》上的‘⽩圭之玷,尚可磨也’的话牢记在心,因此言行极其谨慎,如同一天三次磨去⽩⽟上的斑点,这是宮绍的品行。孔子相信他能行仁义,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人。
“自从见到孔子,进门出门,从没有违反礼节。走路来往,脚不会踩到别人的影子。不杀蛰伏刚醒的虫子,不攀折正在生长的草木。为亲人守丧,没有言笑。这是⾼柴的品行。孔子说:‘⾼柴为亲人守丧的诚心,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舂天不杀生,是遵从做人的道理;不折断正在生长的树木,是推己及物的仁爱。成汤谦恭而又能推己及人,因此威望天天升⾼。’以上这几个人是我亲自目睹的。您向我询问,要求我回答,我本来也不能够知道谁是贤人。”
文子说:“我听说,家国按正道行事,那么贤人就兴起来了,正直的人就会被任用,百姓也会归附。接照您刚才的议论,內容已经很丰富了,他们都可以做诸侯的辅佐啊。大概世上没有明君,所以没有得到任用。”
子贡和卫将军文子说过话之后,到了鲁国,见到孔子,说:“卫将军文子向我问同学们的情况,再三地问,我推辞不掉,把我所见到的告诉了他。不知道是否合适,请让我告诉您吧。”
孔子说:“说说吧。”子贡把和文子对话的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笑着说:“赐啊,你能给人排座次了。”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说知人,这是我亲眼看见的啊。”孔子说:“是这样的。我也告诉你一些你没听到、没看到的事,这些难道是头脑想不到的,智力达不到的吗?”子贡说:“我很愿意听。”
孔子说:“不苛刻不忌妒,不计较过去的仇恨,这是伯夷叔齐的品行。
“思考天道而且尊敬人,服从仁义而做事讲信用,孝敬⽗⺟,友爱兄弟,从善如流而又教导不按正道而行的人,这是赵文子的品行。
“他侍奉国君,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然而也不敢不爱惜自己的⾝体。谋求自己的发展,也不忘记朋友。君王任用时他就努力去做,不用则离开而退隐。这是随武子的品行。
“他的为人思虑深邃,见闻广博难以被欺骗,內心修养⾜以终⾝受用。家国按正道治理,他的言论⾜以用来治国;家国不按正道治理,他的沉默⾜以用来保存自己。这是铜鞮伯华的品行。
“外表宽容而且內心正直,能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自己正直而不要求别人,努力地追求仁义,终⾝行善。这是蘧伯⽟的品行。
“孝敬谦恭慈善仁爱,涵养德行谋求仁义,少积聚财富消除怨恨,轻视财物又不匮乏。这是柳下惠的品行。
“他说:‘君主虽然不能度量臣子的能力,臣子不能不忠于君主。因此君主选择臣子而任用,臣子也选择君主来侍奉。君主按正道而行就听从他的命令,不按正道就隐居不仕。’这是晏平仲的品行。
“行动讲求忠信,即使整天说话,也不会出错。家国混,⾝处低位而不愁闷,生活贫困而能保持快乐。这是老莱子的品行。
“改变自己的行为来等待机遇,⾝处低位却不攀附⾼枝。到四处游观,不忘记⽗⺟;想到⽗⺟,不尽兴就赶快归来。因为才能不⾜就去学习,不造成终⾝的遗憾。这是介子山的品行。”
子贡问:“请问老师,您所知道的,就到此为止了吗?”
孔子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只是大略举出耳闻目睹的罢了。从前晋平公问祁奚:‘羊⾆大夫是晋国的优秀大夫,他的品行怎么样?’祁奚推辞说不知道。晋平公说:‘我听说你从小在他家长大,你现在隐蔵着不愿说,是为什么呢?’祁奚回答说:‘他小时候谦恭而和顺,心里觉得有过错不会留到第二天来改正;他作为大夫,凡事皆出于善心而又谦虚正直;他做舆尉时,讲信用而不隐瞒功绩。至于他的外表,温和善良而喜好礼节,广博地听取而时出己见。’晋平公说:‘刚才我问你,你怎么说不知道呢?’祁奚说:‘他的职位经常改变,不知他现在做什么官,所以不敢说知道。’这又是羊⾆大夫的品行。”
子贡跪下说:“请让我回去记下您的话。”
评析
这是一篇首尾连贯的完整对话,文中有子贡对孔门数位弟子的行所做的评价。这些评价不似《论语》中简洁,有七十子后学之文风。后面还有孔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供研究先秦史和儒学史的人参考。整篇文字又见《大戴礼-卫将军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