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则
⽗兄有善行,弟子学之或不肖;⽗兄有恶行,弟子学之则无不肖;可知⽗兄教弟子,必正其⾝以率子,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切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晚辈学来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晚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率领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上⽩费工夫,不能以⾝作则。有道德的人行为若稍有超过或偏失,一些无德之人因为嫉妒,一定无法容忍而群起攻击。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过失,小人也不见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无道德的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不可过于急切的责骂他们。
注释
不肖:不像、不如。
庸:用。
徒:⽩费。
过行:有瑕疵的行为。
评语
⽗兄有善行,弟子不容易学,恶行却是学得很像。这是因为人的本就像⽔流一般,下流容易上流难。修德好比爬山,⽗兄登在⾼处,弟子不一定爬得上;⽗兄若在坑⾕,弟子一滚就下。因此,可知教弟子最重要的是自己先端正⾝心,以⾝作则去带领他们。如果长辈満嘴仁义道德,实际的行为却违法犯纪,晚辈怎么可能不受影响而为非作歹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教重于言教,做长辈的,还是多多检讨自己的言行才对。
向来小人就嫉妒君子,因为小人没有雅量,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因此,一旦有德的君子犯了一些小过失,就会被无德的小人夸大、渲染,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所以,君子和小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平心静气,不要因为太急切于维护道德,而过于严厉地责备对方。因为,小人没有雅量容忍别人的过失,只怕教他不成,反而使他恼羞成怒来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