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历史 > 旧唐书 > 卷三十

卷三十

目录

  刑法

  古之圣人,为人⽗⺟,莫不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防闲于未然,惧争心之 将作也。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宮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大则陈之 原野,小则肆诸市朝,以御奷宄,用惩祸。兴邦致理,罔有弗由于此者也。暨淳 朴既消,浇伪斯起,刑增为九,章积三千,虽有凝脂次骨之峻,而锥刀之末,尽争 之矣。自汉迄隋,世有增损,而罕能折衷。隋文帝参用周、齐旧政,以定律令,除 苛惨之法,务在宽平。比及晚年,渐亦滋。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 至于亡。

  ⾼祖初起义师于太原,即布宽大之令。百姓苦隋苛政,竞来归附。旬月之间, 遂成帝业。既平京城,约法为十二条。惟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 除之。及受禅,诏纳言刘文静与当朝通识之士,因开皇律令而损益之,尽削大业所 用烦峻之法。又制五十三条格,务在宽简,取便于时。寻又敕尚书左仆裴寂、尚 书右仆萧瑀及大理卿崔善为、给事中王敬业、中书舍人刘林甫颜师古王孝远、泾 州别驾靖延、太常丞丁孝乌、隋大理丞房轴、上将府参军李桐客、太常博士徐上机 等,撰定律令,大略以开皇为准。于时诸事始定,边方尚梗,救时之弊,有所未暇, 惟正五十三条格,⼊于新律,余无所改。至武德七年五月奏上,乃下诏曰:

  古不云乎“万邦之君,有典有则。”故九畴之叙,兴于夏世,两观之法,大 备隆周。所以噤暴惩奷,弘风阐化,安民立政,莫此为先。自战国纷扰,恃诈任力, 苛制烦刑,于兹竞起。秦并天下,隳灭礼教,恣行酷烈,害蒸民,宇內然,遂 以颠覆。汉氏拨,思易前轨,虽复务从约法,蠲削严刑,尚行菹醢之诛,犹设锱 铢之噤。字民之道,实有未弘,刑措之风,以兹莫致。爰及魏、晋,流弊相沿,宽 猛乖方,纲维失序。下凌上替,政散民凋。皆由法令湮讹,条章混谬。自斯以后, 宇县瓜分,戎马驰,未遑典制。有隋之世,虽云厘⾰,然而损益不定,疏舛尚多, 品式章程,罕能甄备。加以微文曲致,览者惑其浅深,异例同科,用者殊其轻重, 遂使奷吏巧诋,任情与夺,愚民妄触,动陷罗网,屡闻厘⾰,卒以无成。

  朕膺期受箓,宁济区宇,永言至治,兴寐为劳。补千年之坠典,拯百王之余弊, 思所以正本澄源,式清流末,永垂宪则,贻范后昆。爰命群才,修定科律。但今古 异务,文质不同,丧之后,事殊曩代,应机适变,救弊斯在。是以斟酌繁省,取 合时宜,矫正差遗,务从体要。迄兹历稔,撰次始毕,宜下四方,即令颁用。庶使 吏曹简肃,无取悬石之多;奏谳平允,靡竞锥刀之末。胜残去杀,此焉非远。

  于是颁行天下。

  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戴胄、魏徵又言 旧律令重,于时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太宗寻 又愍其受刑之苦,谓侍臣曰:“前代不行⾁刑久矣,今忽断人右趾,意甚不忍。” 谏议大夫王珪对曰:“古行⾁刑,以为轻罪。今陛下矜死刑之多,设断趾之法,格 本合死,今而获生。刑者幸得全命,岂惮去其一⾜?且人之见者,甚⾜惩诫。”上 曰:“本以为宽,故行之。然每闻恻怆,不能忘怀。”又谓萧瑀、陈叔达等曰: “朕以死者不可再生,思有矜愍,故简死罪五十条,从断右趾。朕复念其受痛,极 所不忍。”叔达等咸曰:“古之⾁刑,乃在死刑之外。陛下于死刑之內,改从断趾, 便是以生易死,⾜为宽法。”上曰:“朕意以为如此,故行之。又有上书言此非 便,公可更思之。”其后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又驳律令不便于时者四十余事,太宗 令参掌删改之。弘献于是与玄龄等建议,以为古者五刑,刖居其一。及⾁刑废,制 为死、流、杖、笞凡五等,以备五刑。今复设刖⾜,昌为六刑。减死在于宽弘,加 刑又加烦峻。乃与八座定议奏闻,于是又除断趾法,改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

  又旧条疏,兄弟分后,廕不相及,连坐俱死,祖孙配没。会有同州人房強,弟 任统军于岷州,以谋反伏诛,強当从坐。太宗尝录囚徒,悯其将死,为之动容。顾 谓侍臣曰:“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 也。用刑之道,当审事理之轻重,然后加之以刑罚。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 所以恤刑重人命也。然则反逆有二:一为兴师动众,一为恶言犯法。轻重有差,而 连坐皆死,岂朕情之所安哉?”更令百僚详议。于是玄龄等复定议曰:“案礼,孙 为王⽗尸。案令,祖有廕孙之义。然则祖孙亲重而兄弟属轻,应重反流,合轻翻死, 据礼论情,深为未惬。今定律,祖孙与兄弟缘坐,俱配没。其以恶言犯法不能为害 者,情状稍轻,兄弟免死,配流为允。”从之。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

  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一曰名例,二曰卫噤,三曰职制, 四曰户婚,五曰厩库,六曰擅兴,七曰贼盗,八曰斗讼,九曰诈伪,十曰杂律,十 一曰捕亡,十二曰断狱。有笞、杖、徒、流、死,为五刑。笞刑五条,自笞十至五 十;杖刑五条,自杖六十至杖一百;徒刑五条,自徒一年,递加半年,至三年;流 刑三条,自流二千里,递加五百里,至三千里;死刑二条:绞、斩。大凡二十等。 又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八: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 六曰议贵,七曰议宾,八曰议勤。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奏请,议 定奏裁。流罪已下,减一等。若官爵五品已上,及皇太子妃大功已上亲,应议者周 以上亲,犯死罪者上请。流罪已下,亦减一等。若七品已上官,及官爵得请者之祖 ⽗⺟、⽗⺟、兄弟、姊妹、、子孙,犯流罪已下,各减一等。若应议请减及九品 已上官,若官品得减者之祖⽗⺟、⽗⺟、、子孙,犯流罪已下,听赎。其赎法: 笞十,赎铜一斤,递加一斤,至杖一百,则赎铜十斤。自此已上,递加十斤,至徒 三年,则赎铜六十斤。流二千里者,赎铜八十斤;流二千五百里者,赎铜九十斤; 流三千里者,赎铜一百斤。绞斩者,赎铜一百二十斤。又许以官当罪。以官当徒者, 五品已上犯私罪者,一官当徒二年;九品已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 一年。以官当流者,三流同比徒四年,仍各解见任。除名者,比徒三年。免官者, 比徒二年。免所居官者,比徒一年。又有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 谋叛,四曰谋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 曰內。其犯十恶者,不得依议请之例。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 下,亦听赎。八十已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 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比隋代旧律,减大 辟者九十二条,减流⼊徒者七十一条。其当徒之法,唯夺一官,除名之人,仍同士 伍。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

  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又删武德、贞 观已来敕格三千余件,定留七百条,以为格十八卷,留本司施行。斟酌今古,除烦 去弊,甚为宽简,便于人者。以尚书省诸曹为之目,初为七卷。其曹之常条,但留 本司者,别为《留司格》一卷。盖编录当时制敕,永为法则,以为故事。《贞观格》 十八卷,房玄龄等删定。《永徽留司格》十八卷,《散颁格》七卷,长孙无忌等删 定,永徽中,又令源直心等删定,惟改易官号曹局之名,不易篇目。《永徽留司格 后本》,刘仁轨等删定。《垂拱留司格》六卷,《散颁格》三卷,裴居道删定。 《太极格》十卷,岑羲等删定。《开元前格》十卷,姚崇等删定。《开元后格》十 卷,宋璟等删定。皆以尚书省二十四司为篇目。凡式三十有三篇,亦以尚书省列曹 及秘书、太常、司农、光禄、太仆、太府、少府及监门、宿卫、计帐名其篇目,为 二十卷。《永徽式》十四卷,《垂拱》、《神龙》、《开元式》并二十卷,其删定 格令同。

  太宗又制在京见噤囚,刑部每月一奏,从立舂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其大祭 祀及致斋、朔望、上下弦、二十四气、雨未晴、夜未明、断屠⽇月及假⽇,并不得 奏决死刑。其有赦之⽇,武库令设金及鼓于宮城门外之右,勒集囚徒于阙前,挝 鼓千声讫,宣诏而释之。其赦书颁诸州,用绢写行下。又系囚之具,有枷、杻钳、 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罪轻重,节级用之。其杖皆削去节目,长三尺五寸。讯 囚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常行杖,大头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 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其决笞者,腿分受。决杖者,背、腿、臋分受。及 须数等拷讯者,亦同。其拷囚不过三度,总数不得过二百。杖罪已下,不得过所犯 之数。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称加者,就重次;称减者,就轻次。惟二死三流,同为一减,不得加至于死。断狱 而失于出⼊者,以其罪罪之。失⼊者,各减三等;失出者,各减五等。

  初,太宗以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乃诏大辟罪,中书、门下五品已 上及尚书等议之。其后河內人李好德,风疾瞀,有妖妄之言,诏按其事。大理丞 张蕴古奏,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贯相州,好德之 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奏事不实。太宗曰:“吾常噤囚于狱內,蕴古与之 弈棋,今复阿纵好德,是吾法也。”遂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又州都督卢祖尚, 以忤旨斩于朝堂,帝亦追悔。下制,凡决死刑,虽令即杀,仍三覆奏。寻谓侍臣曰: “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昔世充杀郑颋,既而悔之,追止不及。今舂府史取财 不多,朕怒杀之,后亦寻悔,皆由思不审也。比来决囚,虽三覆奏,须臾之间,三 奏便讫,都未得思,三奏何益?自今已后,宜二⽇中五覆奏,下诸州三覆奏。又古 者行刑,君为彻乐减膳。朕今庭无常设之乐,莫知何彻,然对食即不啖酒⾁。自今 已后,令与尚食相知,刑人⽇勿进酒⾁。內教坊及太常,并宜停教。且曹司断狱, 多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门下覆理,有据 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自是全活者甚众。其五覆奏,以决前一⽇、二⽇ 覆奏,决⽇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著之于令。

  太宗既诛张蕴古之后,法官以出罪为诫,时有失⼊者,又不加罪焉,由是刑网 颇密。帝尝问大理卿刘德威曰:“近来刑网稍密,何也?”德威对曰:“律文失⼊ 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失⼊则无辜,失出则便获大罪,所由吏皆深文。”太宗然 其言。由是失于出⼊者,令依律文,断狱者渐为平允。十四年,又制流罪三等,不 限以里数,量配边恶之州。其后虽存宽典,而犯者渐少。

  ⾼宗即位,遵贞观故事,务在恤刑。尝问大理卿唐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曰: “见囚五十余人,惟二人合死。”帝以囚数全少,怡然形于颜⾊。永徽初,敕太尉 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于志宁、右仆行成、侍中⾼季辅、⻩门侍郞宇文节 柳奭、右丞段宝玄、太常少卿令狐德棻、吏部侍郞⾼敬言、刑部侍郞刘燕客、给事 中赵文恪,中书舍人李友益、少府丞张行实、大理丞元绍、太府丞王文端、刑部郞 中贾敏行等,共撰定律令格式。旧制不便者,皆随删改。遂分格为两部:曹司常务 为《留司格》,天下所共者为《散颁格》。其《散颁格》下州县,《留司格》但留 本司行用焉。三年,诏曰:“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凭准。宜广召解 律人条义疏奏闻。仍使中书、门下监定。”于是太尉赵国公无忌、司空英国公勣、 尚书左仆兼太子少师监修国史燕国公志宁、银青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唐临、太中大 夫守大理卿段宝玄、朝议大夫守尚书右丞刘燕客、朝议大夫守御史中丞贾敏行等, 参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十月奏之,颁于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 永徽五年五月,上谓侍臣曰:“狱讼繁多,皆由刑罚枉滥,故曰刑者成也,一成而 不可变。末代断狱之人,皆以苛刻为明,是以秦氏网密秋荼,而获罪者众。今天下 无事,四海乂安,与公等共行宽政。今⽇刑罚,得无枉滥乎?”无忌对曰:“陛 下得刑法宽平,臣下犹不识圣意。此法弊来已久,非止今⽇。若情在体国,即共 号痴人,意在深文,便称好吏。所以罪虽合杖,必遣徒,理有可生,务⼊于死, 非憎前人,陷于死刑。陛下矜而令放,法司亦宜固请,但陛下喜怒不妄加于人,刑 罚自然适中。”上以为然。永徽六年七月,上谓侍臣曰:“律通比附,条例太多。” 左仆志宁等对:“旧律多比附断事,乃稍难解。科条极众,数至三千。隋⽇再定, 惟留五百。以事类相似者,比附科断。今⽇所停,即是参取隋律修易。条章既少, 极成省便。”

  龙朔二年,改易官号,因敕司刑太常伯源直心、少常伯李敬玄、司刑大夫李文 礼等重定格式,惟改曹局之名,而不易篇第。麟德二年奏上。至仪凤中,官号复旧, 又敕左仆刘仁轨、右仆戴至德、侍中张文瓘、中书令李敬玄、右庶子郝处俊、 ⻩门侍郞来恆、左庶子⾼智周、右庶子李义琰、吏部侍郞裴行俭马载、兵部侍郞萧 德昭裴炎、工部侍郞李义琛、刑部侍郞张楚、金部郞中卢律师等,删缉格式。仪凤 二年二月九⽇,撰定奏上。先是详刑少卿赵仁本撰《法例》三卷,引以断狱,时议 亦为折衷。后⾼宗览之,以为烦文不便。因谓侍臣曰:“律、令、格、式,天下通 规,非朕庸虚所能创制。并是武德之际,贞观已来,或取定宸衷,参详众议,条章 备举,轨躅昭然,临事遵行,自不能尽。何为更须作例,致使触绪多疑。计此因循, 非适今⽇,速宜改辙,不得更然。”自是,《法例》遂废不用。

  则天临朝,初大收人望。垂拱初年,令熔铜为匭,四面置门,各依方⾊,共 为一室。东面名曰延恩匭,上赋颂及许求官爵者封表投之。南面曰招谏匭,有言时 政得失及直言谏诤者投之。西面曰申冤匭,有得罪冤滥者投之。北面曰通玄匭,有 玄象灾变及军谋秘策者投之。每⽇置之于朝堂,以收天下表疏。既出之后,不逞之 徒,或至攻讦私,谤讪朝政者。后乃令中书、门下官一人,专监其所投之状,仍 责识官,然后许进封,行之至今焉。则天又敕內史裴居道、夏官尚书岑长倩、凤阁 侍郞韦方质与删定官袁智弘等十余人,删改格式,加计帐及勾帐式,通旧式成二十 卷。又以武德已来、垂拱已前诏敕便于时者,编为《新格》二卷,则天自制序。其 二卷之外,别编六卷,堪为当司行用,为《垂拱留司格》。时韦方质详练法理,又 委其事于咸尉王守慎,又有经理之才,故《垂拱格》、《式》,议者称为详密。 其律令惟改二十四条,又有不便者,大抵依旧。

  然则天严于用刑,属徐敬业作,及豫、博兵起之后,恐人心动摇,以威制 天下,渐引酷吏,务令深文,以案刑狱。长寿年有上封事言岭表流人有谋逆者, 乃遣司刑评事万国俊摄监察御史就案之,若得反状,斩决。国俊至广州,遍召流人, 拥之⽔曲,以次加戮。三百余人,一时并命,然后锻炼曲成反状。乃更诬奏云: “诸道流人,多有怨望。若不推究,为变不遥。”则天深然其言。又命摄监察御史 刘光业、王德寿、鲍思恭、王处贞、屈贞筠等,分往剑南、黔中、安南、岭南等六 道,按鞫流人。光业所在杀戮。光业诛九百人,德寿诛七百人,其余少者不减数百 人。亦有杂犯及远年流人,亦枉及祸焉。时周兴、来俊臣等,相次受制推究大狱。 乃于都城丽景门內,别置推事使院,时人谓之“新开狱”俊臣又与侍御史侯思止 王弘义郭霸李敬仁、评事康暐卫遂忠等,招集告事数百人,共为罗织,以陷良善。 前后枉遭杀害者,不可胜数。又造《告密罗织经》一卷,其意旨皆网罗前人,织成 反状。俊臣每鞫囚,无问轻重,多以醋灌鼻。噤地牢中,或盛之于甕,以火围绕炙 之。兼绝其粮饷,至有菗⾐絮以啖之者。其所作大枷,凡有十号:一曰定百脉,二 曰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 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又令寝处粪秽,备诸苦毒。每有制书宽宥囚 徒,俊臣必先遣狱卒,尽杀重罪,然后宣示。是时海內慑惧,道路以目。麟台正字 陈子昂上书曰:

  臣闻古之御天下者,其政有三:王者化之,用仁义也;霸者威之,任权智也; 強国胁之,务刑罚也。是以化之不⾜,然后威之,威之不⾜,然后刑之。故至于刑, 则非王者之所贵矣。况光宅天下,追功上皇,专任刑杀以为威断,可谓策之失者 也。

  臣伏睹陛下圣德聪明,游心太古,将制静宇宙,保乂黎民,发号施令,出于诚 慊。天下苍生,莫不悬望圣风,冀见神化,道德为政,将侍于陛下矣。臣闻之,圣 人出,必有驱除,盖天人之符,应休命也。⽇者东南微孽,敢谋常。陛下顺天行 诛,罪恶咸伏,岂非天意彰陛下威武之功哉!而执事者不察天心,以为人意,恶 其首唱祸,法合诛屠,将息奷源,穷其与。遂使陛下大开诏狱,重设严刑,冀 以惩奷,观于天下。逆亲属及其游,有涉嫌疑,辞相连及,莫不穷捕考校,枝 叶蟠拿。大或流⾎,小御魑魅。至有奷人荧惑,乘险相诬,纠告疑似,冀图爵赏, 叫于阙下者,⽇有数矣。于时朝廷徨徨,莫能自固,海內倾听,以相惊恐。赖陛下 仁慈,悯其危惧,赐以恩诏,许其大功已上,一切勿论。人时获泰,谓生再造。愚 臣窃以忻然,贺陛下圣明,得天之机也。不谓议者异见,又执前图,比者刑狱,纷 纷复起。陛下不深思天意,以顺休期,尚以督察为理,威刑为务,使前者之诏,不 信于人。愚臣昧焉,窃恐非五帝、三王伐罪吊人之意也。

  臣窃观当今天下百姓,思安久矣。曩属北胡侵塞,西戎寇边,兵⾰相屠,向历 十载。关、河自北,转输幽、燕;秦、蜀之西,驰骛湟、海。当时天下疲极矣!重 以大兵之后,属遭凶年,流离饥饿,死丧略半。幸赖陛下以至圣之德,抚宁兆人, 边境获安,‮国中‬无事,大顺,年⾕累登,天下⽗子,始得相养矣。扬州构祸, 殆有五旬,而海中晏然,纤尘不动,岂非天下蒸庶厌凶哉?臣以此卜之,百姓思 安久矣。今陛下不务玄默,以救疲民,而又任威刑以失其望,以察察为政,肃理 寰区。愚臣暗昧,窃有大惑。且臣闻刑者,政之末节也。先王以噤暴厘,不得已 而用之。今天下幸安,万物思泰,陛下乃以末节之法,察理平人,愚臣以为非适变 随时之义也。顷年以来,伏见诸方告密。囚累百千辈。大抵所告,皆以扬州为名, 及其穷竟,百无一实。陛下仁恕,又屈法容之,傍讦他事,亦为推劾。遂使奷臣之 ,快意相雠,睚眦之嫌,即称有密。一人被告,百人満狱。使者推捕,冠盖如市。 或谓陛下爱一人而害百人,天下喁喁,莫知宁所。

  臣闻自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內忧,物理自然也。臣不敢以古远言之,请指 隋而说。臣闻长老云:隋之末世,天下犹平。炀帝不恭,穷毒威武,厌居皇极,自 总元戎,以百万之师,观兵辽海,天下始然矣。遂使杨玄感挟不臣之势,有大盗 之心,因人谋,以窃皇业。及称兵中夏,将据洛,哮寔之势倾宇宙矣。然未 逾月,而头⾜异处。何者?天下之弊,未有土崩,蒸人之心,犹望乐业。炀帝不悟, 暗忽人机。自以为元恶既诛,天下无巨猾也,皇极之任,可以刑罚理之。遂使兵部 尚书樊子盖专行屠戮,大穷与,海內豪士,无不罹殃。遂至杀人如⿇,流⾎成泽, 天下靡然思为矣。于是萧铣、硃粲起于荆南,李密、窦建德于河北。四海云摇, 遂并起而亡隋族矣。岂不哀哉!长老至今谈之,委曲如是。

  观三代夏、殷兴亡,已下至秦、汉、魏、晋理,莫不皆以毒刑而致败坏也。 夫大狱一起,不能无滥。何者?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文深 网密,则共称至公,爰及人主,亦谓其奉法。于是利在杀人,害在平恕,故狱吏相 诫,以杀为词。非憎于人也,而利在己。故上以希人主之旨,以图荣⾝之利。徇利 既多,则不能无滥,滥及良善,则刑逞矣。夫人情莫不自爱其⾝,陛下以此察之, 岂非无滥矣!冤人吁嗟,感伤和气;和气悖,群生疠疫;⽔旱随之,则有凶年。 人既‮业失‬,则祸之心怵然而生矣。顷来亢愆候,云而不雨,农夫释耒,瞻望嗷 嗷,岂不由陛下之有圣德而不降泽于人也?傥旱遂过舂,废于时种,今年稼穑,必 有损矣。陛下可不敬承天意,以泽恤人?臣闻古者明王重慎刑罚,盖惧此也。《书》 不云乎“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陛下奈何以堂堂之圣,犹务強国之威。愚臣 窃为陛下不取。

  且愚人安则乐生,危则思变。故事有招祸,法有起奷。倘大狱未休,支⽇广, 天下疑惑,相恐无辜,人情之变,不可不察。昔汉武帝时巫蛊狱起,江充行诈,作 京师,至使太子奔走,兵宮阙,无辜被害者以万千数。当时刘宗几覆灭矣,赖 武帝得壶关三老上书,幡然感悟,夷江充三族,余狱不论,天下少以安耳。臣读书 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 今臣不避汤镬之罪,以蝼蚁之命,轻触宸严。臣非不恶死而贪生也,诚以负陛下恩 遇,以微命蔽塞聪明,亦非敢陛下顿息严刑,望在恤刑耳。乞与三事大夫,图其 可否。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无以臣微而忽其奏,天下幸甚。

  疏奏不省。

  时司刑少卿徐有功常驳酷吏所奏,每⽇与之廷争得失,以雪冤滥,因此全济者 亦不可胜数,语在《有功传》。及俊臣、弘义等伏诛,刑狱稍息。前后宰相王及善、 姚元崇、硃敬则等,皆言垂拱已来⾝死破家者,皆是枉滥,则天颇亦觉悟。于是监 察御史魏靖上言曰:

  臣闻国之纲纪,在乎生杀。其周兴、来俊臣、丘神勣、万国俊、王弘义、侯思 止、郭弘霸、李敬仁、彭先觉、王德寿、张知默者,即尧年四凶矣。恣骋愚暴,纵 含毒,雠嫉在位,安忍朝臣,罪逐情加,刑随意改。当其时也,囚囹如市,朝廷 以目。既而素虚不昧,冤魂有托,行恶其报,祸可惩,具严天刑,以惩首。窃 见来俊臣⾝处极法者,以其罗织良善,屠陷忠贤,籍没以劝将来,显戮以谢天下。 臣又闻之道路,上至圣主,傍洎贵臣,明明知有罗织之事矣,俊臣既死,推者获功, 胡元礼超迁,裴谈显授,中外称庆,朝廷载安。破其者,即能赏不逾时;被其陷 者,岂可淹之累岁。且称反徒,须得反状。惟据片辞,即请行刑,拷楚妄加,款答 何限。故徐有功以宽平而见忌,斛瑟罗以女而受拘,中外具知,枉直斯在,借以 为喻,其余可详。臣又闻之,郭弘霸自刺而唱快,万国俊被遮而遽亡。霍献可临终, 膝拳于项;李敬仁将死,⾆至于脐。皆众鬼満庭,群妖横道,惟征集应,若响随声。 备在人谣,不为虚说,伯有昼见,殆无以过。此亦罗织之一据也。臣以至愚,不识 大体,傥使平反者数人,众共详覆来俊臣等所推大狱,庶邓艾获申于今⽇,孝妇不 滥于昔时,恩涣一流,天下幸甚。

  疏奏,制令录来俊臣、丘神勣等所推鞫人⾝死籍没者,令三司重推勘,有冤滥 者,并皆雪免。

  中宗神龙元年,制以故司仆少卿徐有功,执法平恕,追赠越州都督,特授一子 官。又以丘神勣、来子珣、万国俊、周兴、来俊臣、鱼承晔、王景昭、索元礼、傅 游艺、王弘义、张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止、郭霸、李敬仁、皇甫文备、陈嘉 言、刘光业、王德寿、王处贞、屈贞筠、鲍思恭二十三人,自垂拱已来并枉滥杀人, 所有官爵,并令追夺。天下称庆。时既改易,制尽依贞观、永徽故事。敕中书令韦 安石、礼部侍郞祝钦明、尚书右丞苏瑰、兵部郞中狄光嗣等,删定《垂拱格》后至 神龙元年已来制敕,为《散颁格》七卷。又删补旧式,为二十卷,颁于天下。景云 初,睿宗又敕户部尚书岑羲、中书侍郞陆象先、右散骑常侍徐坚、右司郞中唐绍、 刑部员外郞邵知与、删定官大理寺丞陈义海、右卫长史张处斌、大理评事张名播、 左卫率府仓曹参军罗思贞、刑部主事阎义颛凡十人,删定格、式、律、令。太极元 年二月奏上,名为《太极格》。

  开元初,玄宗敕⻩门监卢怀慎、紫微侍郞兼刑部尚书李乂、紫微侍郞苏颋、紫 微舍人吕延祚、给事中魏奉古、大理评事⾼智静、同州韩城县丞侯郢璡、瀛州司法 参军阎义颛等,删定格、式、令,至三年三月奏上,名为《开元格》。六年,玄宗 又敕吏部侍郞兼侍中宋璟、中书侍郞苏颋、尚书左丞卢从愿、吏部侍郞裴漼慕容珣、 户部侍郞杨滔、中书舍人刘令植、大理司直⾼智静、幽州司功参军侯郢璡等九人, 删定律、令、格、式,至七年三月奏上。律、令、式仍旧名,格曰《开元后格》。 十九年,侍中裴光庭、中书令萧嵩,又以格后制敕行用之后,颇与格文相违,于事 非便,奏令所司删撰《格后长行敕》六卷,颁于天下。二十二年,户部尚书李林甫 又受诏改修格令。林甫迁中书令,乃与侍中牛仙客、御史中丞王敬从,与明法之官 前左武卫胄曹参军崔见、卫州司户参军直中书陈承信、酸枣尉直刑部俞元杞等,共 加删缉旧格、式、律、令及敕,总七千二十六条。其一千三百二十四条于事非要, 并删之。二千一百八十条随文损益,三千五百九十四条仍旧不改。总成律十二卷, 《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开元新格》十卷。又撰《格式 律令事类》四十卷,以类相从,便于省览。二十五年九月奏上,敕于尚书都省写五 十本,发使散于天下。其年刑部断狱,天下死罪惟有五十八人。大理少卿徐峤上言: 大理狱院,由来相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栖,至是有鹊巢其树。于是百僚以几至刑措, 上表陈贺。玄宗以宰相变理、法官平允之功,封仙客为邠国公,林甫为晋国公,刑 部大理官共赐帛二千匹。

  自明庆至先天六十年间,⾼宗宽仁,政归宮阃。则天女主猜忌,果于杀戮,宗 枝大臣,锻于酷吏,至于移易宗社,几亡李氏。神龙之后,后族⼲政,景云继立, 归妹怙权。开元之际,刑政赏罚,断于宸极,四十余年,可谓太平矣。及冢臣怀琊, 边将內侮,乘舆幸于巴、蜀,储副立于朔方,曾未逾年,载收京邑,书契以来,未 有克复宗社若斯之速也。而两京⾐冠,多被胁从,至是相率待罪阙下。而执事者务 峻刑以取威,尽诛其族,以令天下。议久不定,竟置三司使,以御史大夫兼京兆 尹李岘、兵部侍郞吕諲、户部侍郞兼御史中丞崔器、刑部侍郞兼御史中丞韩择木、 大理卿严向等五人为之。初,西京文武官陆大钧等陷贼来归,崔器草仪,尽令免冠 徒跣,抚膺号泣,以金吾府县人吏围之,于朝谢罪,收付大理京兆府狱系之。及陈 希烈等大臣至者数百人,又令朝堂徒跣如初,令宰相苗晋卿、崔圆、李麟等百僚同 视,以为弃辱,宣诏以责之。朝廷又以负罪者众,狱中不容,乃赐杨国忠宅鞫之。 器、諲多希旨深刻,而择木无所是非,独李岘力争之,乃定所推之罪为六等,集百 僚尚书省议之。肃宗方用刑名,公卿但唯唯署名而已。于是河南尹达奚珣等三十九 人,以为罪重,与从共弃。珣等十一人,于子城西伏诛。陈希烈、张垍、郭纳、独 孤朗等七人,于大理寺狱赐自尽。达奚挚、张岯、李有孚、刘子英、冉大华二十一 人,于京兆府门决重杖死。大理卿张均引至独柳树下刑人处,免死配流合浦郡,而 达奚珣、韦恆乃至斩。先是,庆绪至相州,史思明、⾼秀岩等皆送款请命,肃宗 各令复位,便领所管,至是惧不自安,各率其叛。其后三司用刑,连年不定,流 贬相继。及王玙为相,素闻物议,请下诏自今已后,三司推勘未毕者,一切放免, 大收人望。后萧华拔魏州归国,尝话于朝云:“初河北官闻‮家国‬宣诏放陈希列等胁 从官一切不问,各令复位,闻者悔归国之晚,举措自失。及后闻希烈等死,皆相贺 得计,无敢归者。于是河北将吏,人人益坚,大兵不解。”

  后有⽑若虚、敬羽之流,皆深酷割剥,骤求权柄,杀人以逞刑,厚敛以资国。 六七年间,大狱相继,州县之內,多是贬降人。肃宗复闻三司多滥,尝悔云:“朕 为三司所误,深恨之。”及弥留之际,以元载为相,乃诏天下流降人等一切放归。

  代宗宝应元年,回纥与史朝义战,胜,擒其将士子老幼四百八十人。上以妇 人虽为贼家口,皆是良家子女,被贼略,恻然愍之,令万年县于胜业佛寺安置, 给粮料。若有亲属认者,任还之;如无亲族者,任其所适,仍给粮递过。于是人情 莫不感戴忻悦。大历十四年六月一⽇,德宗御丹凤楼大赦。赦书节文:“律、令、 格、式条目有未折衷者,委中书门下简择理识通明官共删定。自至德已来制敕,或 因人奏请,或临事颁行,差互不同,使人疑惑,中书门下与删定官详决,取堪久长 行用者,编⼊格条。”三司使,准式以御史中丞、中书舍人、给事中各一人为之, 每⽇于朝堂受词,推勘处分。建中二年,罢删定格令使并三司使。先是,以中书门 下充删定格令使,又以给事中、中书舍人、御史中丞为三司使。至是中书门下奏请 复旧,以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为之。其格令委刑部删定。元和四年九月敕:“刑 部大理决断系囚,过为淹迟,是长奷幸。自今已后,大理寺检断,不得过二十⽇, 刑部覆下,不得过十⽇。如刑部覆有异同,寺司重加不得过十五⽇,省司量覆不得 过本⽇。如有牒外州府节目及于京城內勘,本推即⽇以报。牒到后计⽇数,被勘司 却报不得过五⽇。仍令刑部具遣牒及报牒月⽇,牒报都省及分察使,各准敕文勾举 纠访。”

  六年九月,富平县人梁悦,为⽗杀仇人秦果,投县请罪。敕:“复仇杀人,固 有彝典。以其申冤请罪,视死如归,自诣公门,发于天。志在徇节,本无求生之 心,宁失不经,特从减死之法。宜决一百,配流循州。”职方员外郞韩愈献议曰:

  伏奉今月五⽇敕:复仇,据礼经则义不同天,征法令则杀人者死。礼法二事, 皆王教之端,有此异同,必资论辩,宜令都省集议闻奏者。伏以子复⽗仇,见于 《舂秋》,见于《礼记》,又见于《周官》,又见于诸子史,不可胜数,未有非而 罪之者也。最宜详于律,而律无其条,非阙文也。盖以为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 而乖先王之训;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无以噤止其端矣。夫律虽本于圣人,然 执而行之者,有司也。经之所明者,制有司也。丁宁其义于经,而深没其文于律者, 其意将使法吏一断于法,而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也。《周官》曰:“凡杀人而义 者,令勿仇,仇之则死。”义,宜也,明杀人而不得其宜者,子得复仇也。此百姓 之相仇者也。《公羊传》曰:“⽗不受诛,子复仇可也。”不受诛者,罪不当诛也。 又《周官》曰:“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言将复仇,必先言于官,则 无罪也。今陛下垂意典章,思立定制。惜有司之守,怜孝子之心,示不自专,访议 群下。臣愚以为复仇之名虽同,而其事各异。或百姓相仇,如《周官》所称,可议 于今者;或为官吏所诛,如《公羊》所称,不可行于今者。又《周官》所称,将复 仇,先告于士则无罪者。若孤稚羸弱,抱微志而伺敌人之便,恐不能自言于官,未 可以为断于今也。然则杀之与赦,不可一例。宜定其制曰:凡有复⽗仇者,事发, 具其事由,下尚书省集议奏闻。酌其宜而处之,则经律无失其指矣。

  元和十三年八月,凤翔节度使郑余庆等详定《格后敕》三十卷,右司郞中崔郾 等六人修上。其年,刑部侍郞许孟容、蒋乂等奉诏删定,复勒成三十卷。刑部侍郞 刘伯刍等考定,如其旧卷。

  长庆元年五月,御史中丞牛僧孺奏:“天下刑狱,苦于淹滞,请立程限。大事, 大理寺限三十五⽇详断毕,申刑部,限三十⽇闻奏。中事,大理寺三十⽇,刑部二 十五⽇。小事,大理寺二十五⽇,刑部二十⽇。一状所犯十人以上,所断罪二十件 以上,为大。所犯六人以上,所断罪十件以上,为中。所犯五人以下,所断罪十件 以下,为小。其或所抵罪状并所结刑名并同者,则虽人数甚多,亦同一人之例。违 者罪有差。”二年四月,刑部员外郞孙⾰奏:“京兆府云县人张莅,欠羽林官骑 康宪钱米。宪征之,莅承醉拉宪,气息将绝。宪男买得,年十四,将救其⽗。以莅 角牴力人,不敢捴解,遂持木锸击莅之首见⾎,后三⽇致死者。准律,⽗为人所殴, 子往救,击其人折伤,减凡斗三等。至死者,依常律。即买得救⽗难是孝,非暴; 击张莅是心切,非凶。以髫丱之岁,正⽗子之亲,若非圣化所加,童子安能及此? 《王制》称五刑之理,必原⽗子之亲以权之,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舂秋》之义, 原心定罪。周书所训,诸罚有权。今买得生被皇风,幼符至孝,哀矜之宥,伏在圣 慈。臣职当谳刑,合分善恶。”敕:“康买得尚在童年,能知子道,虽杀人当死, 而为⽗可哀。若从沉命之科,恐失原情之义,宜付法司,减死罪一等。”

  大和七年十二月,刑部奏:“先奉敕详定前大理丞谢登《新编格后敕》六十卷 者。臣等据谢登所进,详诸理例,参以格式,或事非久要,恩出一时,或前后差殊, 或书写错误,并已落下及改正讫。去繁举要,列司分门,都为五十卷。伏请宣下施 行。”可之。八年四月,诏应犯轻罪人,除情状巨蠹,法所难原者,其他过误罪愆, 及寻常公事违犯,不得鞭背。遵太宗之故事也。俄而京兆尹韦长奏:“京师浩穰, 奷豪所聚。终⽇惩罚,抵犯犹多,小有宽容,即难噤戢。若恭守敕旨,则无以肃清; 若临事用刑,则有违诏使。伏望许依前据轻重处置。”从之。

  开成四年,两省详定《刑法格》一十卷,敕令施行。

  会昌元年九月,库部郞中、知制诰纥⼲泉等奏:“准刑部奏,犯赃官五品已上, 合抵死刑,请准狱官令死于家者,伏请永为定格。”从之。大中五年四月,刑部侍 郞刘璧确铍沸蕖洞笾行谭ㄗ芤窈箅贰妨恚鹫旯鄱年六月二十⽇,至大 中五年四月十三⽇,凡二百二十四年杂敕,都计六百四十六门,二千一百六十五条。 七年五月,左卫率仓曹参军张戣进《大中刑法统类》一十二卷,敕刑部详定奏行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