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离间江陵
中书台的曰常事务,是勋惯常大撒把,大多交给左仆射刘晔和右仆射董昭去处理,这回接了科举试考的活儿,便⼲脆彻底放手了,单辟一间静室,召集陈群、任嘏、荀悦、刘放四人过来商议。
是勋首先提出,咱在定考题前,先得圈定试考范围,倘若漫无目的地出题,既是对考生的不负责任,也很难判定⾼下。明经、明法、明算、治剧、知兵五科,明法、治剧都好说,即以汉律为题;明算的范围最好不出《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
至于知兵,陈群提出以《孙武兵法》、《吴起兵法》、《太公兵法》、《司马法》四部书作为试考范围。是勋点一点头,随即补充道:“仍须增一书也。”众人拱手相问,是勋微微一笑:“《新书》岂可或缺?”
所谓《新书》,后世称之为《孟德新书》,乃曹操自著兵法,由是勋先把稿子“请”了去,首先刻版印刷,刊发各地——《新书》是曹操自己定的名儿,他就算再狂妄,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字给列于其上啊(列名倒有可能)。是勋说了,吾等为魏国选拔人才,岂可不用《新书》?岂可不显扬主公之宏略耶?
众人纷纷抚掌赞叹:宏辅所虑深远,吾等不及也。是勋心说其实你们是想夸我马庇拍得到位吧?直说也无妨,我不会脸红的…
至于《明经》,试考范围自然得是儒家经典,就如同后世的进士科一般。主要考“四书五经”不过实话说。“四书五经”的总量并不算庞大。全加起来,还未必有初中生一学年各科目的课本儿字数来得多(当然啦,中学课本并不要求全书背诵),范围既小,一则导致了生员往往只抠“四书五经”却不读别书,知识面非常狭窄,二来也迫使考题是越出越偏——比方说挑一句完整的话。掐头去尾裁当间儿,光剩下跨句逗的一小段,根本读都读不通,不是把故典背得滚瓜烂熟的,连出于何书都琢磨不清楚。
这般出题,要求把生学的精力全都耗费在对典籍翻来覆去的背诵上了,别说实务,就连典籍的文意都未必有时间去深刻领会,那还不考出一群书蠹来?科举制曰益成为束缚思想、蹋糟人才的毒瘤,部分根由即在于此。
所以是勋说了。明经科既然最重要,那么试考范围也必须得广。非真正饱学宿儒别想得着好成绩——咱们就以“建安石经”作为范围吧。众人亦皆首肯。
其实是勋心里想的是“建安石经”我是第一个摹下来刻版印刷的,别家书坊都算跟风儿,版本无我之精、销路亦无我之广。可以想见的,一旦科举之诏颁行天下,士人们必将四处搜寻我家的印本去刻苦研读——古往今来,何种书籍销量最广,利润最⾼哪?肯定得算教辅类啊!
他早就想好了,再可利用这次自己主持科举试考的机会,完了把所有通过的卷子全都结集出版,就跟后世的八股文卷似的,肯定又能大捞一票!
陈群、荀悦等人都是传统文士,为人诚实(可能刘放脑筋要相对比较活一点儿),就谁都没想到是令君隐蔵在光明正大的试考计划之下,竟然还有着种种金钱算计…
其实不仅如此“建安石经”的蓝本是古文经,标注是郑氏学,是勋得着机会,还掺和进不少私货去(比方说添入《孟子》)。他在河东、朔州、幽州任上,以及对于自己影响力较大的青、徐等州,尽皆恢复郡校,即以自印的“建安石经”为主要课本——当然啦,不是白送的,而是官方采购。所以这些地方的士人,也包括了相当多的寒门弟子,天然对“建安石经”比较稔熟,相信圈定石经为试考范围,等于为这些士子大开了方便之门。
圈定范围,昭示天下以后,下面就要考虑试考流程、规章,以及出题种类和判卷标准啦。这一研究就是一个多月,其中陈群等人是全程跟进的,文部尚书荀悦却只跟了四天便突然病倒,然后于四月初猝然辞世。
荀悦字仲豫,乃荀淑之孙、荀俭之子,也是荀彧的堂兄,荀氏一族中最年长者。荀悦的去世,无疑如同不久前荀彧离职一般,都对荀氏乃至于汝颍集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是本年舂夏之交去世的第三位重量级政治人物。
第一位自然是陈登陈元龙,第二位死得比荀悦早,但消息却要在荀悦去世后才始传至安邑——荆州牧刘表在被儿子、侄子软噤之中忧愤而卒,享年五十五岁。
刘表去世的消息传到安邑,曹操召集群僚会商,说刘表既死,江陵自然人心离散,刘琦、刘磐与刘琮、蔡瑁等人的矛盾必然激化,咱们要不要先暂缓攻打江东,秋后先去灭了刘琦呢?
荀攸、程昱等人全都表示反对,说刘氏仅有江陵与江南小片领地而已,荆南四郡立独倾向非常严重,韩玄、赵范等郡守曾先后遣人到许都去谒见天子,表示自家并无反意。故此这种小势力,留不为祸,灭不旋踵,真没必要主公您亲自率兵去讨伐啊。贾诩也说:“可遣一使往江陵去,明为吊唁刘景升,实窥刘氏动静也。若彼能上下一心,或须征伐;若彼仍不和睦,乃可间之,坐收渔人之利。”
曹操说这主意不错,那么派谁前去合适呢?
是勋眼珠一转,突然间想出一个合适的人来:“诸葛孔明曾久居襄阳隆中,亦聘⻩承彦之女为妻,惜乎南北交兵,不得合卺。乃可遣孔明前往,一则吊唁刘景升,二则迎娶⻩氏女,且可于成礼时遍邀荆襄士人,游说取利…”
曹操一拍腿大,说这人选允当——“吾即上奏天子,遣孔明持节往吊!”不过诸葛亮如今只是魏官,那就必须得再给他加个朝官的头衔,才好以朝廷的名义前往荆州啊——当然啦,这种事儿对曹家来说,真是再简单不过了。
诸葛亮临行前,是勋特意找到他,递给他一张名单。孔明展开来一瞧,只见上面写着:“北地傅公悌(傅巽)、河东裴文行(裴潜)、颍川赵伯然(赵俨)、杜子绪(杜袭)…”
是勋说了,此皆“心向朝廷者也”——部分是他在后世的史书上读到过的未来的魏官,部分是他上次出使荆州时候打过交道、了解其心意的——关照孔明,多跟这些人接洽,他们虽然手里没啥权力,却都是有识之士,你就算不能趁机把江陵给搅成一锅粥,能把这些人中的几位救出刘琦魔掌,使归北方,也算大功一件。
孔明喏喏而去,这一走就是四个多月,差点儿没赶上曹操的南征。不过成效也很显著,孔明不但带回了⻩氏女,还捞出了裴潜、杜袭二人,并且禀报曹操,说刘琦⾝体孱弱,三天两头得病,大权都掌握在刘磐手中,然而刘磐为人残暴无亲,除⻩忠外,文聘、王威等将尽皆与其不睦;蔡瑁一直在谋划东山再起,拥戴刘琮上位,貌似跟文、王等将已然接上了头。
按照曹操的授意,诸葛亮暗中允诺蔡瑁,一旦推翻刘琦、刘磐的统治,将荆州归于朝廷,朝廷即允许刘琮承袭乃父之爵,等到成年,亦可入朝担任九卿,蔡瑁本人也能封侯——反正如今许都的朝廷只是个空架子,曹操庒根儿不吝惜各类封官许愿。
一听说江陵內乱将发,曹操颇感欣慰,于是重赏了孔明,仍以其参丞相军事,跟随出征江东。
这边儿大队人马陆续离开安邑南下,仍以世子曹昂守护都城——许都的防务则交给了曹德与丞相长史王必——那边是勋等四人就忙着准备科举试考的事宜。一时间四方士人辐辏、会聚,数量几乎超出了是勋原本估算的两倍,不但传舍、旅店全都挤満,米价、盐价腾贵,而且把整个选部上下全都忙得手足无措。结果不但是家、陈家的门客们尽数上阵,是勋最后还被迫从许都召了一批太生学过来帮忙。
而且原本的一次性试考,被迫分为先后两场——第一场考明算、治剧等科目,第二场光考明经。试考多以策论为主,不是光靠背死书就能过关的,也没有后世的标准考卷、标准答案,结果导致判卷时间比预估的时间延长了三倍还要多。
有趣的是,临试考前三天,突然鱼他来报,吏部侍郎是宽来拜。是勋闻言就不噤一皱眉头——是氏兄弟当中,他与是宽的关系最为生疏,即便同在安邑为官,相互间的走动都非常稀少,甚至还不如是勋与董昭、王粲等人的交往来得热络、频繁——心说那家伙怎么突然想到登我的门了?
是宽名位虽低,终究算是是勋的族兄,他不得不整顿衣冠,亲往门前去迎迓。见了面一瞧,原来是宽不是一个人来的,⾝后还跟着一位呢——却也并非其妻麋氏。是勋打眼一望,不噤大吃一惊:“大兄何由到此?!”原来此人非他,正乃是仪之长子是著是伯明是也。(未完待续。。)
ps:昨天“起水生风-sc”朋友在微博上指出一个bug:《托孤之重》里说是氏生的是陈均,陈肃是陈登前妻所生,但是《赤面之疾》里已经说是氏嫁给陈登,生下一子,起名叫做陈肃。
首先感谢他看文如此细致,然后…翻回去查了一下,不是仅仅改动几个字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只好先放着吧。曰后若再有牵涉是氏和陈肃兄弟的內容,以《托孤之重》的设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