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官场 > 大明官商 > 第六章 这钱烫手

第六章 这钱烫手

目录

  所谓会票,是明代中叶开始商贾钱庄发行的领款票证,方便商人远行经商资金流动。木木地接过会票,冯虞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将这张桑⿇纸,翻过来掉过去看了又看,只见上头标着“纹银二百两立付”字样,另有骑缝印、钤印标明钱庄号。

  若是往曰,冯虞只怕是要寻个由头当即退还的,这钱是好拿的吗?这会儿他心里头却矛盾得很。

  二百两银子,苦思无着的第一桶金就这么到手了。冯虞自信,有了这笔银子,半年就能还本起家。只是有得必有失,收下银子,那就自此听命于这梁公公了。虽说这点银子在人家看来恐怕也就是打发叫花子,又没立下什么投效文书,可是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道理谁不明白。

  看冯虞发愣的模样,梁裕与杨雄相视一笑,转⾝离去。

  走出几步,杨雄突然回⾝说道:“官衙重地,轻易进不得。开张时,你拿了这个,回头来寻我补个出⾝。”说着抬手掷来一物。冯虞伸手接了,仔细一看,是块巴掌大的椭圆铜牌,上端浮雕云纹花饰,牌面上刻着“锦衣卫小旗”、“福建省千户所”字样,背面刻有“检校旗尉悬带此牌,不许借失违者治罪,弘治乙丑年造”字样。什么意思?既然是不许出借,难道这就算是入了锦衣卫了?

  冯虞抬头想问一句,才发现那两位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他在原地楞了半晌,想着⺟亲唉声叹气的模样,采妍躲在角落里微微‮动耸‬的肩膀,一咬牙一跺脚,不就是投到个太监门下吗?上辈子就是做公家生意发家的,今生再来一回也就是了。

  冯虞揣好腰牌,领着还在边上发蒙的忠叔出了铁佛殿就要回家。谁知没走出多远,迎面正遇着从山门那边折回来的明性长老。老和尚笑眯眯地拦下冯虞:“冯施主请留步,老衲尚有一事相求。”

  “长老不必客气,有事请讲。”

  “方才施主昑的那副对子有劝世之心,颇具禅意,老衲有益请人镌刻下来悬于殿前顶梁柱上,不知施主肯应允否?”

  没想到这年头还有版权意识,不经作者同意,寺庙也不好擅用他人的文字。冯虞不假思索痛快应允了下来。谁知道老和尚趁热打铁,又请他留下一幅墨宝。

  冯虞也不推辞,随明性长老来到禅房。湖笔、徽墨、端砚、宣纸都在桌上搁的,四壁还挂了几幅字画,想来应该是老和尚的得意之作。明性长老站在桌旁亲手研墨,待了一会儿,冯虞展开两卷存放经年的竖幅生宣,从笔架上取一管汝阳刘紫毫笔,稍一思索,蘸墨一挥而就。

  明性长老凑在桌前一看,不由得失声叫好:“‘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正德乙寅年秋十月应明性上人邀知行客书’。施主年纪轻轻,笔法却有大家风范!长波大撇,提顿起伏,风神洒荡,苍劲秀逸,⻩庭坚《松风阁诗帖》的韵味尽在于此了。哦…不知这知行客可有典故?”

  冯虞听了一愣,典故?有啊。有明一代文治武功第一人王守仁王阳明,治“心学”尚“格物致知”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再到⽑泽东、陈独秀、蒋介石等近代政界名人,乃至于“一生俯首王阳明”的东乡平八郎等曰本军政要人,都对王阳明深表敬佩。前生的冯虞也对王阳明顶礼膜拜。

  可这些东西能说吗?算算年头,明年是正德元年也就是1506年,王大哲学家立马就要被权宦刘瑾排挤“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跋山涉水两肩霜华”地下放到贵州龙场驿驻站支农。今天要是牵出这一节,说不定明年正好当作王氏同党一并治罪。

  逼得没招了,冯虞只好故作神秘状,笑而不答。倒让老和尚生出一番⾼深莫测的感觉,自然也不好再多问什么。

  明性长老又对着那两幅字上下看了半天,越看越爱,转⾝对冯虞又拾一礼:“施主留此墨宝,定能为这铁佛殿增⾊许多。佛家虽不沾人间烟火气,却也省得‘随缘’二字,这润笔却也是少不得的。”说着,他转⾝开了柜子,取出一个⿇布包袱递了过来。冯虞接下,过过手觉得挺沉,没好意思当场‮开解‬看个究竟,闲聊了几句,告辞离去。

  回到家中,午饭已经备好了。虽然之前吃过一些,不过之前发生的这么多事,让冯虞很是‮奋兴‬,精神好,胃口就好,一马当先坐到饭桌之前。等⺟亲、采妍和忠叔落座之后,冯虞兴⾼彩烈地说起了上午的一番奇遇。

  听说梁公公居然借了二百两银子本钱,娘亲结结实实吓了一跳。如今,市面上一两白银购大米二石(约合三百七十七斤六两),一所小宅院二十至五十两就可以买下一个正七品‮员官‬年俸银四十五两,至于平民百姓,每人一年吃穿用度也就是一两半银子。可见这二百两银子,莫说开个一般的吃食小店,就是雇他一拨人手,开个像模像样的酒楼,只要省着些花费也不是难事。

  冯虞话锋一转,又说到接下锦衣卫腰牌的事儿,冯⺟和采妍的脸都白了。锦衣卫在民间的口碑和吃人妖怪没啥分别,听说冯虞莫名其妙入了锦衣卫,她们自然便想起红衣缇骑持单刀拎锁镣破门而入的鹰犬恶形,能不胆寒倒胃?

  倒是忠叔见多识广,在一边解释:“锦衣卫不单是抓人行刑的,听说他们在各地都有大把的密探,最喜欢混在客栈、酒楼、青楼打探消息。想来是那杨千户看少爷机灵,又要做吃食生意,才起了招徕的心思,应该不会打发去⼲抓捕厮杀的脏活。”

  听了这话,两人方才略略定下神,只是仍有些放心不下。冯⺟有心让儿子辞了这差事,仔细一想,又怕那杨千户给驳了面子恼羞成怒,生出什么事端来,只好作罢,走一步看一步吧。

  冯虞倒没想这么多,在他心中,这锦衣卫倒是和后世的內卫机构相差不多,名声虽然不是很好,但拉来虎皮做大旗,做起生意来或许还能少些纷扰,以后如果情形不对再做打算就是。⺟子俩都还不知道,锦衣卫的规矩可是活着进来死了出去,想半途辞职,没门!

  一家人说着话,冯虞突然想起还没看过老和尚那包袱里装了什么东西。三口两口扒完剩饭,把碗一撂,起⾝将搁在一旁的包袱拎了过来,动手解那结子。边上三个人也很是好奇,一个个抻着脖子眼睛瞪得溜圆,只想看个究竟。

  

  

  

  上一章 大明官商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