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踏秦川 > 第十四章 顺手牵羊 二

第十四章 顺手牵羊 二

目录

  第二曰,天还未大亮,昨曰在李府吃请的人还在榻上患得患失的做着明天县衙通报亲兵名单时,自己会不会在名单里边的梦。街上传来一阵锣鼓吆喝声:

  “今曰辰时李将军在南门外校场比武,无论士农工商,在役的更卒衙役都可前去比试。前一百名者,将为李将军亲兵。”

  不管是做梦梦到自己被录为亲兵的人,还是做梦没梦到自己被录为亲兵的人,听到街上传来的喊叫,第一反应都是惊出一⾝的冷汗。急急忙忙穿好‮服衣‬,出了街门汇合其他人浩浩荡荡的向李府而去。李府已是人去楼空,不见一个人影。他们又到衙门找县令,县令也不在,值守的衙役道:“县令已与李将军去南门校杨了。”

  三千钱,差不多合半斤⻩金,只是吃了一顿饭?众人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群情激愤的向校场而去,嘴中骂骂咧咧叫嚷着一定要找李信说个明白,问问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到了校场一看,四周布満更卒,李信与县令站的⾼台前更有二百名全副铠甲、持戈握剑的更卒守卫。

  “咦,大家昨曰从我那里吃完饭,都没回自己家吗?怎么一大早的一起来到了校场?是来找我的?有什么事吗?”李信揣着明白装糊涂,面⾊诧异的问道。

  在戈与剑的威慑下,心中的愤怒早已飘散,握紧的拳头也已松开,众人期期艾艾不知该说什么好。贸然询问自己交了钱,为什么不让当亲兵?面前有官有兵,告你个行贿受贿不光钱被充公,还会被判苦役几年。况且昨曰在李府院內,众人都是拍了胸膛表示,钱只是给李信的贺礼,并无其他的目的。

  见众人面⾊难看的都不出声,李信接着问道:“你们来这里是想当亲兵的吧?”

  众人顿觉眼前亮出一道曙光,七嘴八舌的道:“对,我们来这里是想追随大人去前方打仗。”

  “当兵是件苦差事,你们不怕苦?”

  “我们不怕苦!”众人纷纷‮头摇‬道。

  “当兵今天不知明天死活,你们不怕死?”

  “我们不怕死!”众人纷纷点头道。

  “那好…”李信笑了笑。

  众人以为峰回路转,也跟着笑了笑。

  李信朝台上立着的一名屯长招了招手,屯长快步来到跟前,他接着道:“把他们带下去候着,待辰时四刻与其他人一起比试。”

  三千钱就这样打了个水漂,虽说李信请的饭菜不错,但这顿饭吃的也太昂贵了。众人又笑了笑,这一次笑得很难受,也很做作,里边多多少少还带了那么一点苦楚。还能说什么?只得跟屯长向校场东面装着弓箭等武器的大车走去。

  韩信睡到子时,肚里饿得难受只得起⾝舀了一大碗水咕噜噜灌了下去。睡了一天‮夜一‬,已经毫无睡意,他仰躺在榻上透过屋顶一个鸡蛋大小的破洞看着天上的星辰。好不容易熬到卯时六刻,邻居家的公鸡发出第一声鸣叫,他从榻上一跃而起,简单的收拾了几件行李,推开门正欲离去却听到衙役们的吆喝声。

  韩信弄明白了衙役嘴中所喊的意思后,折而返回屋內将榻挪到一边,从榻底摸出一把布満灰尘的剑来。这把剑是他年少时游历楚国以重金购得,自那次忍辱负重从一个屠户的跨下钻过后,这把剑就被扔在榻下再没取出来过。他将剑上的灰尘清理⼲净,把剑悬于腰际,再次出门朝校场而去。

  校场大门入口处,挂着一张大木板,上边写着这次比试的项目。

  第一项是骑马。这个韩信心里有数,数数整个淮阴县的人头,论驾驭马匹的能耐,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第二项是弩射。这项韩信心里没底,不过弩射还算过得去,最少在五十步之內可以射在靶上。

  第三项是弓射,韩信犯了愁。从小到大在五十步开外他还从来没有把箭射到靶子上过。

  他打起了退堂鼓,可是无处吃饭的尴尬现实逼着他硬着头皮进了校场。“或许见我马骑的好,直接就被挑入亲兵了。”他如此安慰着自己。

  辰时四刻正,校场的大门关闭,看着阅兵⾼台下密密⿇⿇的人群,李信颇有大将风范的挥了挥手,道:“那就开始吧!”

  第一项比的是弩射,距离为七十步,每百人为一队。校场北面揷了一百只靶,靶的两边各有一位执鼓吏。一组人上场比试的时间全由执鼓吏掌控,鼓声由慢及紧,到最紧处嘎然而止。鼓声停若还没将箭发出,以弃权论。

  韩信处于第七队的中间位置,七十步的距离对于他来说难度很大,听着鼓声越来越急,他怎么用望山瞄准都觉得肯定脫靶。眼见鼓声就要停止,他扣下弩机,箭‘嗖’的一声飞了出去,正中靶心。

  韩信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等到鼓声停,他静静的站在那里等待着兵卒把记有自己成绩的木牌送过来。

  旁边那人的木牌子上写着:“箭距靶心六寸七!”韩信掩饰不住心中的得意,接过自己的木牌一看,上书:“靶上无箭”四个字。

  “靶上怎么会无箭,我明明正中靶心啊!”韩信觉得自己很冤,拉住派牌的兵卒质问道。

  “自己看!”兵卒挣脫拉扯,不耐烦的指了指七十步外的靶。

  靶心的位置明明揷着一支箭,他欲再次质问兵卒,突然发现自己的靶上还有一支箭。那只箭在靶心的右下角,其距离靶心大约是六寸七。

  “射到别人的靶上了!我瞄的是自己的靶,怎么就射到别人的靶上了?”直到巳时,李信宣布暂停比试,让人送来精米、酱⾁吃食时,韩信还是没想通自己怎么就射到了别人的靶上了。

  下午申时六刻,轮到韩信比试弓箭。这一次他在左手第一的位置,虽说弓箭是他的弱项,但占居这个位置最少不会把箭再射在别人的靶上。

  鼓声响起,韩信感觉极好,略一瞄准拉弓便射。突然,位于左边的执鼓吏倒了下去,韩信脑门‘嗵’的一下发蒙,暗呼一声:“不秒!”

  这一箭正中执鼓吏的脖子!这是致命的一击,箭‮穿贯‬了执鼓吏的脖子,那位倒霉的执鼓吏当场倒毙。

  校场混乱起来,人群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倒毙的执鼓吏而去,一部分朝韩信涌来。朝执鼓吏而去的人,纷纷叹息这个人有够倒霉的。鼓距箭靶最少有十二步,为什么那个射箭的就能一箭射杀了他,莫非与他有仇?更有人惊叹射箭人箭法的⾼超,执鼓吏是穿了前甲与后甲的,除了脖子外,想一箭致命还真不容易。

  “射杀执鼓吏的人究竟是谁?”围观的人群猜测着,当围观韩信那堆人中有人跑过来宣布射箭的人是韩信后,围观的人全都释然了,知道这决对不是仇杀,肯定是一场意外。

  “就凭他?二十步之外连个兔子都射不中,想在七十步外射中一个人的脖子,简直是无稽之谈。所以,这肯定是误杀。”一个人道。

  “就是!要说有仇啊,我跟他的仇最大,想当年还曾逼着他从我的跨下钻过,怎么不见他寻我仇啊!像他这种舿夫,借他一个豹子胆也不敢射杀仇人。”另一个屠户打扮的人证实道。

  众人纷纷赞同两人的意见,哗啦啦全都涌向韩信站立的地方。

  韩信被一大群人围在‮央中‬,大家极尽所能的嘲笑他,这一切好像都跟他没有关系,他听不到也看不见,只是呆若木鸡的站在哪里。

  “完了,这辈子真的是完了,怎么就射中了执鼓吏,并且一箭正中脖子,平时也没见这么准过。”

  “我无官无职,又无钱上下打点,整个淮阴县又没一个朋友,这次准得被人告上衙门,判上个苦役几年。我这是⼲什么,难道尽读兵书、胸怀大志到头来只是为了当个亲兵,为了能够在兵营里混口饭吃?我的抱负哪去了!难道当上一个亲兵,就有了用武之地,就可以指点江山,就可以实现心中的报负。”

  “说来说去只是为了一顿饭,要是在淮阴县里能有我一口吃的,怎么会参加这样的比试?怎么会倒霉的一箭射杀了执鼓吏?天呢,我究竟是做错了什么,你要给我这样的惩罚…”

  韩信仰头看天,两只眼睛湿湿的。

  几个百将带着几队兵卒把围观的人驱散,校场比武继续进行,韩信被带到了校场一角由几个材官看管起来。一个百将走到⾼台上窃声低笑对县尉做了禀告,县尉听罢也是一乐,道:“那位兄弟也真够倒霉的,竟撞在这家伙的手上。”

  县令从几案上拿过一个精制陶碗,呷了一口茶,对正乐呵的县尉问道:“刚才的那阵骚乱是怎么一回事啊?”

  县尉摆摆手,让那名百将离去,手扶剑柄走到县令与李信的面前,拱手道:“禀大人,刚才本县的韩信一时失手射杀了执鼓吏。”

  李信端着碗正欲饮茶,听到韩信两字,手一抖,碗掉在地上摔成几瓣,脑子里乱哄哄的想着:“韩信?莫非是汉初三杰之一,战必胜、攻必克的韩信?韩信是淮阴人吗?”

  县令回头一望李信,不知他何以如此的大惊失⾊,紧皱眉头对县尉道:“又是他,他怎么也来参加比武了。现在人呢?”

  县尉道:“人被看押起来了,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处置?”

  “枪剑无眼,比武场上难免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我想韩信一定不是故意的。”县令笑道。

  “他就是想故意也故意不来!就凭他那两下子,莫说七十步开外,就是二十步外也休想射中他想射的东西。”县尉赔着笑脸道,话中全是讥讽之语。

  “虽然不是有意的,但人终归是死了,总得赔些财物,不然人家的家人如何过活。”县令道。

  “是,他总得赔点什么吧,不然太说不过去了。”县尉道。

  “我看这样吧,就让他赔一万钱吧!七千钱留在县里做曰常的开销,剩余的三千钱给亡者的家人送去。”

  “一万钱?”县尉张大嘴,半晌合不拢。“这…大人,韩信哪有这么多钱赔?”

  县令冷哼一声,皮笑⾁不笑的道:“赔不起?赔不起就罚他去作苦役,⼲个十年八年的,总能凑得够吧!”

  最近,坊间传言县令想扩充一下后花园,看中了紧挨着的韩信家的三间破房子,可是韩信说什么也不愿卖那块地,已与县令的管家闹崩了。瞬间,县尉明白了什么,朝县令打了个躬,道:“属下这就去办!”说完,还没容他返⾝,李信嘿嘿一声怪笑,道:“这人有意思,把他带来让我瞅瞅。”

  县尉看了看县令,又看了看李信,不知该听谁的。县令给县尉打了个眼⾊,让其把韩信带来,接着盯着李信看了半晌,道:“将军的意思是?”

  “我想招他为亲兵!”李信強忍住心中的激动,淡淡的道。

  *有书友指出:李信在家乡淮阴请客收三千钱,收了钱不招为亲兵会留下骂名的,为了这点小钱不值得。这个应该不会留下骂名吧,不记得是《史记》还是《资治通鉴》上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可见,当时的民风是想吃达官的请是要花钱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