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言情 > 拣宝 > 第968章 新一轮热潮

第968章 新一轮热潮

目录

  ps:月初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了。

  听到有人反驳,众人自然看了过去。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有人喜平平稳稳,也有人偏爱一波三折。反正对于看热闹的人来说,从来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够大。现在有人站出来驳斥专家的观点,许多人十分‮奋兴‬,立刻意识到有好戏可看了。

  “咦。”

  与此同时,王观看了一眼,发现说话的人他居然认识,正是不久前在京城成立东旭博物馆的孔老先生。回到京城的时候,就听钱老说他访友去了,没有想到居然在沪城。

  当然,意外归意外,王观也不好失礼,连忙上前招呼起来。

  “…让我过去看看。”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却没有客套的心思,得到王观的允许之后,立即越过了保安,走到长卷的旁边观看起来。不过与其他人惊叹的表情不同,他的脸⾊比较复杂,自然也有惊叹,但是更多的却是动,一种难以描述的动。

  见此情形,王观立时心中一动,若有所思起来。孔老先生姓孔,该不会是与曲⾩孔家有什么关系吧?也不怪他这样猜想,主要是两千多年‮国中‬出了个孔圣人以后,现在的人但凡遇上姓孔的人,就忍不住有这样的联想。

  毕竟孔子的名头太响亮了,不管姓孔的与孔子有没有关系,但是都乐意尊他为祖。据同姓之间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理论,这也不算是认祖宗,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圣人祖宗,怎么看也不会吃亏。

  “你说这不是临摹作品,又有什么见解?”

  此时,有专家询问起来,却不是在质疑。毕竟他一开始就说了,这只是初步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如果孔老先生有另外的看法,大家倒是可以流。

  要知道在鉴定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判断固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固执己见,听不进别的意见。兼听则明,偏明则暗,集思广益,别人的鉴定结果,也可以作为参考嘛。

  “这不是唐画。而是切切实实的宋画。”孔老先生十分肯定道:“作者是武宗元。”

  “什么。”

  众人一听,顿时一阵意外。

  当然,一些人意外的是武宗元又是谁?另外一些人却意外孔老先生怎么这样肯定,长卷的作者就是武宗元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行家来说,武宗元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毕竟他的画风与吴道子非常相似,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直到现在,一些人还在怀疑。国宝八十七神仙卷图,到底是吴道子的亲笔画作,还是武宗元的杰作。

  主要是两人的风格太像了,在没有款印的情况下。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肯定那幅作品一定是某一人的作品,自然而然存在了争议。

  不过,现在孔老先生语气肯定,好像成竹在的样子。多少让人有些奇怪。此时,故宮的一个专家也认识孔老先生,⼲脆问道:“孔兄。你这样说,是不是有什么依据?”

  “我当然有依据。”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眼中掠过一抹追思感叹:“我姓孔,这画又是孔子圣迹图,你说我能没有把握吗?”

  “嗯?”

  一瞬间,一些人若有所思,更多的人却是惑不解。就在这时,有人道破了玄机:“孔兄是想说,这画曾经是孔府的珍蔵?”

  作为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世家,哪怕在王朝更迭之中,却始终屹立不倒。如果说府中没有一点收蔵,估计谁也不会相信。尤其是到了民国以后,国內外势力错综复杂,肯定有许多人在打孔府的主意。

  然而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孔府的收蔵似乎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多,就连号称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其中的财富大多数是搜刮得来的,并不是本⾝就富有。

  当然,也有人说孔祥熙家族毕竟不是嫡系,自然没能传承到孔府两千多年积累的财富。不过这话也说不通,因为最后一任衍圣公,在建国之前就跑到海外去了。但是经人研究,却发现这位末代衍圣公的生活貌似不算奢华,没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所以有人觉得,所谓的两千年收蔵积累,庞大的财富等等,可能只是个传说。不过,也有人觉得,说不定是孔家见势不妙,悄悄地将东西埋蔵起来了。可是在破四旧的时候,孔府肯定逃离不了被抄洗的命运,但是也没听说找到什么东西。

  然后在那个时候起,关于孔府珍蔵的传说,也慢慢地淡化了。只不过故宮的专家毕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于这个传说也有耳闻,在这个时候忍不住试探问了一句。

  对此,孔老先生却避而不答,只是反过来问道:“大家知道曲⾩孔府中的圣迹殿吗?”

  “圣迹殿?”

  与此同时,突然有人反应过来:“对了,差点忘了,这幅长卷的场景,与圣迹殿中的石刻非常相似,难道是同源?”

  “是不是同源不清楚,但是肯定很有渊源。”

  在孔老先生的提醒下,许多人纷纷反应过来。稍微对比之后,就忍不住猜测纷纷,然后也多了几分好奇心,想知道答案。

  这个时候,也有人直接问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孔兄的意思是说,这幅长卷其实是圣迹殿绘刻的样本?”

  “虽不中,亦不远。”孔老先生点头道:“大家可以翻查史料,就可以知道圣迹殿是在宋代真宗年间修建起来的,在石刻之前是木刻,但是木刻的范本却是由武宗元执笔描绘而成,得到真宗皇帝的赞同御批之后,才让工匠绘刻在圣迹殿中。”

  “木刻完成之后,图画的样本却让孔家细心保管下来。然后代代相传,可是在明末清初之时,却忽然失踪不见了。”

  孔老先生迟疑了下,也不再回避,反而直言不讳:“这件事情,在孔家流传下来的一些笔记中有记载。我还以为画卷已经毁于战火之中了,没有想到居然还在人间。”

  “你们看,卷尾印文,有茂先两字,这是孔家四十五代子孙孔延世的字,在宋真宗年间,他为曲⾩令,袭封文宣公,负责孔府的扩建工程…”

  孔老先生细数下来,挑选几个具有代表的印文阐述,然后就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可谓是传承有序,代代相传。不过在明末之际,却嘎然而止,又直接证实了孔老先生的说法,东西就是在这个时期失踪了。

  “没有想到东西竟然落在钱兄之手。”

  此时此刻,孔老先生感慨万端,语气之中也隐约有两分埋怨之意:“为何上次在他府上拜访之时却只字不提…”

  王观听见了,就当听不见,总不能解释说,东西不是钱老的,而是自己最近才发现的吧。这样的话,轰动是轰动了,但是当地文化部门以此为理由,让自己把东西上怎么办?

  不管怎么说,在孔老先生的证实下,众人才算是明⽩了长卷的来历,也知道其中的珍贵。可以说,又是一件难得的珍宝,极具观赏价值。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新鲜感。毕竟这段时间以来,在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对于展览的珍宝已经耳能详了。尽管刚才参观的时候,也是阵阵惊叹,十分喜,但是难免少了几分期待的感觉。但是现在却不同了,就好像是意外的惊喜一样,自然让人十分⾼兴。

  料想在消息传出之后,肯定会引发新一轮观赏的热嘲。

  不过,那也是后话了。反正在介绍了长卷的来历之后,一帮专家也识趣退场,让出位置给买票进来的人仔细观赏。

  与此同时,孔老先生也找到了王观,貌似要兴师问罪。

  见此情形,王观急忙说道:“孔老,这画…”

  “没问你画的事。”孔老先生摆了摆手,迟疑说道:“待会你空吗?”

  “什么?”王观有些错愕道:“孔老你找我有事?”

  “不是我找你有事,而是有位朋友想认识你。”孔老先生沉昑道:“知道我们认识之后,他就托我问候你,顺便想在中午设宴,好好的款待你一番,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这两天我没什么事,倒也算是比较空闲。”王观微微皱眉道:“不过,到底是谁想认识我呀?”

  言下之意却是,那人是单纯的想认识自己,还是通过自己办什么事情?不是王观敏感,喜胡思想,而是有前车之鉴,不得不防。毕竟在负责巡展以来,他就与各⾊各样的人打道,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目的并不单纯的人存在。

  对此,王观也有些习惯了,不管这些人怎么拐弯抹角,旁敲侧击,都装做没有听懂,却让他们十分失望。但是在‮大巨‬的利益面前,总有人不死心,前赴后继联系王观,让他很烦,但是又躲避不了。就好比现在,孔老先生开口了,他怎么可能拒绝,当然要卖点面子。

  “一个朋友。”

  察觉王观语气中的松动,孔老先生也随之笑道:“小友不必多虑,他只是单纯的想要结你而已,并没有什么目的。”

  “真是这样就好…”

  王观肯定不会相信这种低级的套话,但是表面上却笑着说道:“行啊,有人请客,不去⽩不去。对了,能不能带上两个朋友?”(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