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幻海逐流 > 卷二 万里寻徒1

卷二 万里寻徒1

目录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前对少室山,后依五峰下,群山环峙,溪水长,林木茂盛,景致通幽,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跋陀到少林寺后,长住于此,传授小乘佛教。小乘是以自解为目的的早期印度佛教。当时前来少林寺求法的达数百人,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法之后,传灯转移,并不继续发展。北魏孝昌三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创禅宗。佛教界称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誉为禅宗的“祖庭。”然而,使少林寺真正扬名天下的却并不仅仅是禅宗,还有武术!尤其自十三僧救唐王后,少林功夫更是名扬四海。自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冠天下。”一说。所谓,万归宗,少林功夫则是源头。

  四川广元有一地主老桂,膝下无子,早年曾对佛祖发下宏愿,倘若老来得子,愿为佛祖重塑金身。不想,来年九姨太便为其诞下一子。老桂欣喜若狂,遂塑了尊一尺高的金佛,这带上个仆人,乘坐马车,不远千里去少林寺上香还愿,进献金佛。

  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少林寺脚下。不料,少林寺因故闭寺。往返千里,心有不甘。仆人这时献上一计“少林寺仁爱之名远播,我们假装被强盗劫掠,少林寺焉有坐视不理的道理?到时山门一开,我们便可讲明来意,进献金佛,了了心愿。”老桂一听,有理。遂命仆人将马辕摘下,车厢里东西倒腾出来,散落一地,又将车厢推歪。然后,自己抱紧装着金佛的小木箱,叫仆人哭喊起来“快来救人哪,有强盗。”

  少林寺山下官道东连郑州,西接洛,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时有车马经过。不一时,便停下一架敞蓬马车。赶车的是名瘦高老者,叼着个一尺来长的大烟袋。车内坐着个面病容的中年书生。老汉上下打量主仆二人,吐着烟圈问:“青天白之下,此地又离少林寺山门不远,尔等怎么会遇见强盗啊?”

  仆人伶俐,接话道:“这位好心的老伯,我们主仆二人,不远千里来少林寺上香还愿。不想,眼见山门在望,却凭空跳出几个蒙面强盗,将我家主人财务搜刮一空,适才喊叫。”

  “哦,那到奇怪了,谁有胆量在少林寺门口打劫。”

  仆人道:“自四月前,南少林莆田分寺被毁,少林寺声威大减,已今非昔比,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外人安危啊。”

  “呵呵,尔等也知南少林被血洗一事。”

  仆人道:“少林寺乃天下僧院之首,出了这么大的事,焉有不知的道理?”

  这时,病容男子道:“唐伯,赶路要紧。”

  唐伯点点头,不再啰唣,一甩皮鞭“嘚,驾。”马车徐徐开走。

  仆人见他们拐过路口,接着喊道:“救人哪,强盗。”

  才喊的几声。前面山脚处又出现一男一女,骑马而来。老桂示意仆人住口,待二人走过再喊。

  不一时,行得近了,但见女的双九年华,眉似初柳叶,脸若三月桃花,琼鼻掩照樱口,月弯隐现清泉。一身红衣娇似火,宛如盛开的玫瑰,浑身上下透着蓬的朝气,火辣辣得美。

  男子一身青布长袍,头戴斗笠,帽檐低垂遮住鼻眼,颌下三绺胡须,清白参半,体格健朗,深沉肃穆,气势不凡。

  红衣女看着主仆二人问道:“你们怎么啦?”

  仆人正要回答,老桂已然不耐道:“去去,不关你们的事。”

  红衣女不防“好心遇见驴肝肺”怒道:“狗咬吕宾,不识好人心。”

  青袍老者道:“泠儿,不可造次。”

  女子名叫红泠,闻言气哼哼地瞪了老桂二人一眼,打马绕过,继续赶路。转过山脚,遥见少林寺山门在望。

  二人来到山门前下马,绕过东西两座石坊,但见山门紧闭,门上罗网遍布。二人均心道:外界传闻果然不假,看来少林寺闭关已经数月了。青袍老者上前轻叩山门道:“里面有人没有?在下求见少林寺主持方丈大师,望通禀则个。”

  半晌,毫无动静。青袍老者只好再说了一遍,仍然杳无音讯。

  红泠最是耐不住子,道:“师父,里面看来没人了,我们不如跳进去来的省事。”

  青袍老者瞪了她一眼:“小孩子,就知胡闹,天下功夫出少林,我们在此显功夫,岂不是班门斧?再说至善大师乃禅宗至尊,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在此无礼那是大大的不敬。”

  红泠颇为不服“哼,什么泰山北斗,难道师父您也…”见老者胡子翘起,剩下的话只好又咽下。这时听见门内传来极轻微的脚步声,离门尚有六、七丈距离,走路之人显然是内家高手。红泠听到,抬眼看青袍老者。青袍老者嘉许地一点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请问施主有何贵干?敝寺主持闭关中,不能见客。”里面传来一苍老的声音。

  “在下来找主持方丈至善大师,打听一个人的下落。”

  “可是本寺僧侣?”

  “不是。”

  “哦,施主为何要到少林寺来打听外人的下落啊?可知我少林乃是佛徒清修之地,不问世俗?”

  “只因这个人失踪前,曾接至善大师之邀,前往贵寺。”

  “施主说的是?”

  “谷昭。”

  “哦。”里面老和尚明显受到触动“那施主您是?”

  “在下是他的师父。”

  “哎呀,原来是白施主,快快请进,悟清还不赶紧开门。”但听,一声清脆的声音答道:“是,师父。”

  红泠一惊,原来还有一人,怎地只听见一个人的脚步声,暗暗惭愧。老者似乎看出红泠心思,悄声道:“这个小和尚一直就屏息站在门边没动,你自然听不见。”红泠恍然大悟。

  随后,门嘎吱一响。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僧了出来“阿弥陀佛,老衲耳拙,让白施主久等了,快快请进,主持方丈恭候多时了。”

  “呵呵,至真大师,别来无恙啊。”

  “唉,老了老了,施主二十年不见,到是风采依然啊。”

  “呵呵,至善大师可好?”

  “唉,一言难尽,施主请…”

  待二人进了山门殿,门又“咣当”一声紧闭。二人心道:出了什么事,能让少林寺都如此紧张?

  红泠少不更事,如今置身这千年古刹,处处好奇,一时间瞧得目眩神,只觉两眼不够使。看山门殿前面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袒,笑态可掬,让人看一眼心情大好,旁边有副对联,上联是: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下联是:笑哈哈来人祝福极乐无穷。“嗯,不错。”红泠点头赞道,其实什么意思她根本没看懂。美滋滋地转到山门殿佛龛后面,见供奉的是尊横眉立目,怒气冲冲的菩萨,不问至真大师:“大师,少林寺里怎么塑个杀气腾腾的佛像在门口,让人看得胆战心惊的,就不怕吓跑香客吗?”

  至真大师笑道:“这是人称护法金刚的韦陀菩萨,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出了山门殿,走上一条笔直的碎石铺就的甬道,两旁林立着无数的石碑,正是少林寺闻名遐迩的碑林石刻。过了碑林来到天王殿,至真大师见红泠十分好奇,便讲解道:“此乃天王殿,门外的两大金刚是‘哼’、‘哈’二将,负责守护佛法。”又一指大殿内侧塑的四个雕塑,道:“这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他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

  说话间,穿过天王殿,行至一高耸的建筑前,但见横匾上四个描金大字:大雄宝殿。

  至真大师介绍道:“大雄宝殿是敝寺的中心,僧人每在此进行佛事。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弥勒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红泠看到十八罗汉雕像形态各异,道气深沉,维妙维肖。便好奇问道:“难不成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十八罗汉阵?”

  至真老僧摇头笑道:“非也,十八罗汉阵乃是十六世祖师宁空大师自创出来的,因为布置阵法需要十八人,所以才叫十八罗汉阵。此十八罗汉乃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环卫僧,负责佛祖的安全。”说着,又指着十八尊罗汉,一一讲解道:“这是降龙、伏虎、笑狮、骑象、坐鹿、布袋、芭蕉、长眉、快、沉思、过江、探手、托塔、挖耳、看门、开心、举钵、静坐罗汉。”

  红泠指着开心罗汉问道:“这个坦的罗汉,不就是山门前供奉的大肚佛吗?”

  老和尚再次摇头道:“非也非也,此乃开心罗汉戎博迦尊者,出家前是中天兰国王之太子,后来跟随佛祖,成为佛祖的卫士。而大肚弥勒佛生于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后来跟从释迦佛出家。佛陀预言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继承者,后世尊他为未来佛。”红泠顿时如坠雾里指着大殿东首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弥勒佛,说:“他不也是未来佛吗,这两个弥勒佛怎么长得不一个样子呢?”

  老僧双手合十,口出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红泠被一顿佛事,听得头昏脑。待老和尚说完,急急向前窜去。

  过了大雄宝殿前面十几丈之地又一座楼阁耸立在眼前,抬眼一看,三个大字:藏经阁。红泠心下一喜,暗道:莫非这里就是少林寺武术心经汇聚之地。红泠是个小武痴,心下不由为之向往。希望老和尚能带他们进去。结果,二老说笑着,绕过藏经阁,直奔后面的一间禅室。老和尚对二人道:“二位稍等片刻,老衲进去通禀一声。”

  但听,一声苍老孱弱的声音从室内传来:“至真,带他们二位进来吧。”

  三人鱼贯进入禅师。只见禅室空空,四壁雪白,唯有正墙挂了张巨大的禅子,禅字下面端坐着一位须眉皆白、年逾古稀的老僧。青袍人上前鞠躬道:“至善大师可好?”

  至善大师道:“白施主,自二十年前一别,想不到今还能相见。”原来,这青衣人正是二十年前的武林六大高手之一的白筱天。

  白筱天叹道:“此次白某负誓涉足中原,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

  至善:“天下间,老衲想不出还有什么事能让白施主为难哪?”

  这时,有个小沙弥送来三个蒲团,众人盘膝而坐。白筱天道:“还不是为那劣徒。数月前,劣徒捎信说方丈大师找他有急事,便一路风尘仆仆奔向中原,谁知一去半年,至今音讯全无。近更有传说,劣徒在少室山被人一掌震毙,剑断人亡。”

  至善大师道:“敝寺前段时间出了件大事,所以想请贵徒谷昭帮忙,不想等到现在也未见人来,原来是出了这样的事。唉…老衲难辞其咎啊。”

  白筱天忙道:“大师怎能自怨自责,劣徒吉人自有天相,白某此次负誓出关便是要寻找那劣徒,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还望大师提供一些线索。”

  至善才要说话,只觉嗓子麻难忍,剧烈咳嗽起来。

  至真这时话道:“白施主有所不知,我们给谷大侠发了请函后,便一直闭寺等待他,其他情况一概不知。”

  “哦。”白筱天看了眼至善,奇道:“至善大师似乎是受了很重的内伤,白某实在想不出当今天下何人能以内力伤了大师?”

  “白施主,此事说来话长,这也正是要请谷大侠帮忙的原因。”

  “大师,但说无妨,既然白某来到这里,就绝没有袖手的道理。”

  至善大师白眉微扬,深感欣慰,缓缓地道:“若不是当年白施主山海关外发下重誓,余生不履中原,老衲早去相请啦。白大侠此次出关,只不知那人可有难为白大侠?

  白筱天面上一囧,道:“果瞒不住大师,她虽准许我回中原,但是不许我轻易出手。”

  “呵呵,还是那么霸道。想必天下也没几人能白施主出手,老衲只好委以重任了。”

  “大师不必客气,白某必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件事情说来话长,得从十七年前老衲的一段善缘讲起…

  自二十年前,白施主与古大侠在山海关决战之后。老衲观战完毕,便一路化缘一路行些善事,漫游江湖,行走的极为缓慢,足足三年时光才行至山东吴庄一带。一天,老衲行至一个村庄,只见漫天火光,尸横遍野。老衲从死人堆中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发现一个妇女身体下面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婴儿身鲜血,小嘴兀自允妇女伤口。似乎是那妇女故意用鲜血哺育婴儿。老衲非常感动,尽最大努力挽救妇女,然而那妇女鲜血缺失过多,已经奄奄一息。妇女姓吴,临终时只求老衲一件事,就是将孩子养大,并取名为吴忘仇,意为‘勿忘仇’。并告知仇家姓名。老衲答应她将孩子养大。但是老衲,只给孩子取名为忘愁。白施主自当明白老衲用心良苦。”

  白筱天道:“如果,一个人自懂事起,便背负一身血海深仇,那么这一生都将活在痛苦之中。大师慈悲为怀,自是不希望这个孩子这样痛苦一生,因此叫忘愁,忘记忧愁和仇恨。”

  红泠道:“忘愁忘愁,好顺嘴的名字,只不过有点象女孩的名字。”

  白筱天瞪了红泠一眼,道:“大师请继续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