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名门 > 第七十一章 射胡月(四)

第七十一章 射胡月(四)

目录

  直到下午时分,张焕才慢慢进城,唐军在城中的烧杀抢掠已经渐止,驳行了戒严,大街上空空,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

  张焕没有停留,直接进了王宫,王宫是用白色的巨石修砌,十分坚固,但此时王宫里一片狼籍,唐军杀进城后,这里便首当其冲,不过从它华丽的壁饰和贵重的波斯地毯可以看出它曾经的富丽堂皇。

  “参见将军!”贺娄无忌大步上前,向张焕躬身施一礼“属下按照将军的嘱咐,将所有人都事先抓捕。”

  他一挥手,士兵押着数十人上前,为首是名年老的贵妇,她身后跟着一名中年夫人,面目姣好,而在她们后面则全是年轻的男女,最大的二十余岁,而最小的仅七八岁。

  “老年妇人就是胡酋的老母,后面的妇人是他的可敦(王后),其他人皆是他的王子和公主。”

  “做得很不错!”

  张焕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地笑道:“这次攻破回纥都城,我记你首功!”

  “多谢将军!”贺娄无忌单膝跪倒行了个军礼,他忽然又想起一事,连忙从怀里取出一信,瞥了一眼回纥可敦道:“属下抓她之时,正看见她要烧这封信,属下手快抢了下来。”

  “哦!”回纥王后急于烧毁的信会是什么?张焕不由兴趣大增,他接过信,信皮已经烧糊一角,不过没有损坏到里面的信笺,只见信皮上龙飞凤舞写着六个汉字‘登利可汗亲启’,张焕忽然觉得这字迹似乎有点眼,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他随即取出信阅看起来,张焕的眼睛渐渐眯成了一条,这封信竟是崔圆写给登利可汗,要求共同设局将李系入西受降城,看到最后,他轻轻吐了一口气,这封信的意义不亚于他夺取安耳朵八里。

  “你看过这信吗?”张焕警惕地望了一眼贺娄无忌。

  “没、没有!”贺娄无忌的眼光显得有些慌乱。

  “没看过最好,若看过了就要马上忘掉它,否则它会给你带来杀身之祸。”

  说着,张焕把信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贴身收好,他转身走出了王宫,大声令道:“去把所有抓住的回纥贵族给我统统带来。”

  …...

  雨下了停,停了下,直到两后,一片灿烂的阳光才铺洒在翰耳朵八里城上,天空仿佛蓝宝石一般纯净,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清香。

  中午时分,一辆又一辆的马车载了回纥人的妇孺和老人开始被驱赶出城,她们抱着自己微薄的财产,小阿子的手里或许还抱着一只小羊,没有年轻的男子,他们大多数都在前线打战,而留下的年轻男人又几乎被杀尽。

  十几万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故土,被唐军押着向南方而去,她们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不过唐军告诉她们,只要她们丈夫或儿子离开大唐的领土,她们也将获得自由。

  在城外,近千辆牛车载着无数珠宝、黄金、绢匹,载着回纥帝国数十年积累的财富。

  而牛车两旁则跟着数万名汉人奴隶,他们有男子、也有妇女,甚至还有孩子,他们都是被回纥掳来的大唐百姓,妇女和孩子坐在马车上,而男子则编成民团,负责看管钱物和回纥百姓。

  他们即将随唐军返回故土,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含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故乡亲人的期盼。

  在队伍最前面,唐军则重点看守着近千名回纥贵族,他们中间有登里可汗的亲人,重要的大臣、摩尼教的高级教士,这些将是他张焕换取登里撤军的筹码。

  “点火!”

  张焕轻轻一挥手,唐军则开始在城中四处点火,事先已涂了火油,黑烟迅速在城内各处冒起,其中最大的一股是王宫在燃烧,回纥贵族们呆呆地望着渐渐被熊熊大火没的都城。

  牛车缓缓启动,吃力地向遥远的南方驶去….

  ….

  六月初十,长安,大明宫宣政殿,关于册立太子的辩论同样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皇帝的宝座空着,张太后和崔皇后则身着朝服高坐在皇帝龙座的两旁。

  这是一场将要决定大唐命运和走向的朝会,五品以上的职官和虚官都统统列席,甚至大唐许多退居幕后的元老也出席了,比如坐在左首第一个的,就是近八十岁的太师郭子仪。

  立储君已成为共识,回纥人开出的价码不是大唐能承受得起,如果不愿割地也可以,那就需要拿出八百万匹绢,或者每年一百万匹,分十年付清。

  先立储君,再立新皇,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李系的重要,从而低回纥人的价码,更重要是可以避免一国之

  在此之前,大唐的官场已经为此事暗中锋几次,支持崔圆拥立李邈的有,同样支持裴俊立李遥为太子也大有人在。

  矛盾越来越尖锐,前太后进太庙问请先帝之意,却被兵部尚书韦谔率领三百余名官员堵住去路,双方从中午一直僵持到黄昏,太后才无奈返回太极宫。

  朝会开始了,张太后首先开了个头“各位爱卿,大家都是为了国事,希望今天的朝会客客气气商量,不要为一些无谓的争执伤了同僚的和气!”

  她扫了众人一眼,提高声调道:“下面哪位爱卿先说?”

  “老臣有话要说!”一直沉默而坐的太师郭子仪忍不住第一个站起来,这位平定安史之的大功臣在叛即将结束之时,被当时的肃宗皇帝解除了兵权,赋闲回家,这一闲就是十五年,除了被李系封为太师便再没有任何建树,岁月催人老,转眼他便过了古稀之年,但他一颗为国效力之心却从未熄灭。他极力主张救回皇帝,还以回纥人颜色,但几份折子进了内阁皆似石沉大海,而今天这个机会他决心要抓住了。

  “为什么不能派兵北去,将陛下解救回来?回纥人举倾国之兵而来,三十万大军都集中一处,其腹地必然空虚,如果我们以陇右军拖住他们,再用河北军绕袭他们的都城,实施围魏救赵之计,未必不能救回皇上,各位重臣与其在此商量后事,为何不主动出兵、抢得先机呢!”

  冰子仪声音洪亮,掷地有声的质问在大殿上回

  “说得好!”巴郭子仪抱同样想法的颜真卿也站了出来,他向张太后施一礼道:“太后,老臣以为郭老将军所言极是,皇上是一国之君,岂能任由胡酋羞辱,既然胡酋能举倾国之军来,那我大唐为何不能举倾国之军去,他有三十万胡兵,可我大唐却有六十万彪悍之军,两倍于敌,却为何连提的勇气都没有,我大唐人的血到哪里去了?”

  这时,皇后崔小芙也忍不住开口了,她低声对张太后道:“母后,我也以为两位老臣所言有理,为何不让大家讨论一番呢?”

  张太后迅速看了一眼崔圆的脸色,见他阴沉不语,便马上低斥崔小芙道:“后宫不可干政,这是祖训,我们不可忘了。”

  崔小芙轻轻冷哼一声,便不再说话,什么后宫不可干政,她张良娣干政还少吗?

  大殿里一片寂静,两个退居幕后的老臣搅了两派各自的布局,此刻,谁也不肯先出头,崔圆便给王昂施了一个眼色,王昂会意,他呵呵一笑走出朝班“汾郡王、鲁郡公,你们怎么知道朝中大臣不想救陛下于水火呢?”

  他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道:“非不想也,是不能也!必纥人举三十万倾国之军围困小小的西受降城,一人一块石头也能将它击为齑粉,却围困了一个多月,迟迟不动手,这是为何?他们是要和我们讨价钱,若他过早攻破城池,恐怕它就将一无所得,所以,我们才立储,而不是直接立新君,只有这样才能下胡酋的漫天要价,早将皇上救回来,若真依了二位的意思,直接发兵去打,恐怕兵未动,皇上命已休矣!”

  “王尚书说得极是!”兵部侍郎张献诚也站出来补充道:“适才郭老令公所言,派河北军偷袭回纥都城,可是派多少呢?派少了无济于事,可派多了胡酋焉能不知,三十万大军分出十万来拦截,就会引发全面战争,更会危及陛下的生命,所以我赞成王尚书的建议,先立皇储,后立新君,再和胡酋商谈条件,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若陛下因为二位的鲁莽出了什么事,谁又能承担得起?”

  “哼!”郭子仪重重哼了一声,他人虽然已近八十,但耳不聋、眼不花,崔圆给王昂使眼色时,他看得清清楚楚,人家对今天早朝早有定计,自己反对又有何用?郭子仪便不再说话,忿忿地坐了下来。

  但颜真卿却不肯收场,他冷冷地对王昂道:“不知廉的一派胡言,当年安贼造反,我们颜氏兄弟在常山郡振臂一呼,数十万老弱百姓群起响应,这是为国也!张巡以区区弹丸小县,领数千饿殍之民抗击十余万贼军,无一降者,这是为义也!而现在堂堂的上朝之君被围困于绝地,天下千万百姓渴盼朝蜕大将率十万雄师驱逐胡虏,还大唐朗朗山河,但你们这些军机重臣却坐观不动,阔论高谈一月有余,任凭陛下受胡酋欺辱,试问你们将如何取信于天下?”

  说到此,颜真卿头一昂,得笔直,厉声道:“我颜真卿不才,愿散尽家财募三千义士,北去解救陛下,以死来报国!”

  说罢,他一拂袖,大步向殿外走去,大殿里一片寂静,嗤笑者有、羞惭者有、敬佩者有,每个人都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就在颜真卿将要走到大殿门口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忽然在殿外响起,只见一名侍卫扑进来急声报道“禀报崔相国,禀报太后,代郡发来八百里急报,回纥大军已经北撤,陛下无恙!”

  “什么!”崔圆霍地站起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仅仅是他,大殿里所有的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颜真卿一步上前抓住侍卫,大声问道:“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侍卫站起身,取出一卷快报高声道:“是河东军牙将张焕,率领三千骑兵深入胡地三千里,袭破翰耳朵八里城,俘虏数千回纥权贵,胡酋被迫而退兵。”

  “好!懊!”颜真卿仰天大笑,泪水从他眼睛里肆无忌惮地出,他缓缓回头,一字一句地对群臣道:“你们看到没有?我大唐英雄辈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