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科幻 >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 第四十四章 挑袁战曹

第四十四章 挑袁战曹

目录

  次⽇,刘备于校场检阅将士,张飞果然当着全军将士的面,祼着上⾝,背着荆条,向贾仁禄负荆请罪,低头认错。贾仁禄觉得很有面子,有种飘飘然乘风飞去的感觉,⾝上伤不知不觉中也好了大半。将士们见张飞贵为刘备义弟都不能恣意横行,无有悚惧,军中肃然。

  徐庶手持令旗演军马,数万将士进退回旋,动作整齐划一,往来如中绳墨,丝毫不。至始至终,寂然无声。刘备在台上见此情景,甚是快,来到贾仁禄边上,道:“仁禄曾言道:‘上不正下必歪’今⽇看来果然如此,严惩翼德之后,军风大变。将士们闻令即行,不敢有丝毫迟疑。队伍井然有序,动作整齐,表情肃穆,如临大敌,数万人在场下演居然寂然无声。以此军队同曹为敌可也!”

  贾仁禄道:“行军打仗全靠主帅运筹划策,统一指挥。如果做不到令行噤止,上面的作战意图得不到贯彻,底下将士各行其是。如此行军肯定是要吃败仗的。若以亲情凌于军法之上,底下将士便会纷纷效尤,不服管束。如此军队便是孙武复生,也是回天乏术的。如今将士见翼德贵为义弟都不能免罚,哪敢造次行事,不遵军法,不从将令。兵士既知畏惧,便易于约束,再论功行赏,使知感悦。如此军队唯明公所用,虽赴汤蹈火,亦不敢退避矣。”

  刘备点头道:“我非不知军法之重,然则顾念兄弟之情,不忍下手。没想到反而因小失大,仁禄仅仅小惩处了一下翼德,便使徐州百姓悦服,将士用命。真是千载难逢的大贤,我有仁禄何愁大业不成!”贾仁禄谦虚道:“明公谬赞了。”心道:“我算哪葱,只不过一个小小的路人甲而已。来到三国后走了‮屎狗‬运,咋整咋顺。当时不过想出出中恶气,公报私仇,没想到竟有这许多好处,当真连我都想不到。哈哈,看来我和韦小宝有点像,也是个福将。他福齐天,我的福好象也不浅,就是数量上少了…”

  刘备问道:“如今民心已稳,军心已定,下步该如何行事?”

  贾仁禄悄声道:“此处人多嘴杂,不是说话之处,此事还是改⽇再议。”

  刘备点了点头,不再多说。演完毕之后,众人各回居所。张飞回转宅邸发现家将、侍卫、仆役待他与往⽇不同,颇为殷勤,方始叹服贾仁禄的远见。经此一役,张飞见贾仁禄如见恶魔,颇为畏惧。从此之后,贾仁禄有何命令,他都遵行无误,不敢再来矣。

  刘备关怀贾仁禄伤势,又让他多将养了几⽇。这⽇贾仁禄伤已痊愈,便来到刘备府中商议大事。

  刘备问道:“如今曹暂时无甚动静,不过探马来报,曹在许都整军练武,想来不⽇必来徐州与我为敌,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陈登道:“某有一计可退曹。”

  刘备忙道:“元龙请讲。”

  陈登道:“如今曹所惧者袁绍。绍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今何不写书遣人到彼求救?”

  刘备道:“袁绍向与我未通往来,如今我又新破其弟,安肯相助?”

  陈登道:“此间有一人与袁绍三世通家,若得其一书致袁绍,袁绍必来相助。”

  刘备问道:“是何人?”

  陈登道:“此人乃明公平⽇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

  刘备猛省道:“元龙莫非说的是郑玄郑康成先生?”

  陈登笑道:“正是。”

  刘备喜道:“我以前待之如师,我若亲自去求,必得其手书。若有此人一纸书信,袁绍必将出兵,我无忧矣!”

  贾仁禄笑道:“哈哈,袁绍肯出兵不一定肯尽力,加之袁绍优柔寡断,有谋不行,如何胜得过曹。”

  刘备问道:“仁禄有何⾼见?”

  贾仁禄道:“我之所以要搞传国玺就是为了此时。如今明公便可将得到传国玺的消息,遍告天下。”

  刘备大惊失⾊,道:“传国玺乃重宝,我们既得之,便当隐秘其事。若天下诸侯俱知此事,便要来明抢暗夺,我等应接不暇,岂不要坏事?”

  贾仁禄道:“其实有志夺⽟玺的也就三家,一是袁绍,二是曹,三是孙策。明公遣人分使袁、孙两家。俱说明公得到⽟玺,不敢私匿,将⽟玺献上,只因曹势大,来抢夺徐州,不便出献。若二家能亲提一旅,平灭曹。虽明公亦当鞍前马后,执鞭随蹬,何况⽟玺乎?如此袁、孙二家喜得⽟玺,必将与曹为敌。我们便可从中挑拨离间,坐观成败。”

  刘备道:“曹知⽟玺在我处必亲来抢夺,何以敌?”

  贾仁禄道:“曹领內不稳,不会速来。如今袁术方死,淮南民心未稳,未有归属。曹必恐孙策夺得淮南,北向与他争夺中原。必将调兵遣将,或德抚或力征,平定淮南民变,铲除袁术余,安抚淮南人心。且他初平吕布,兵士将息未久,疲劳未复,不宜大举出兵。所以他在短期之內不会有大的动作,明公大可放心。若我挑得孙、袁二家与曹为敌,曹应接不暇,如何还能亲来。若明公仍不放心,我来时从宛城过,说得张绣抗曹,现可差人联络张绣,令他摆出攻伐许都的姿态,曹便不敢轻举妄动了。”

  刘备点头道:“仁禄之策甚妙。”

  徐庶道:“袁、孙二家手下均有不少智谋之士,恐此计被人识破不得而行。”

  贾仁禄道:“袁绍处可再加以郑康成手书。袁绍手下四大谋士田丰、沮授、审配、郭图。此四人分成两,各不相和。其中田、沮二人一,料事如神。但只要田、沮二人赞成之事,郭、审二人必反对之,因此他们的军议和吵架大会没什么区别。袁绍见谋臣打个二比二平,而自己想得⽟玺,想听郑玄的话,如此一来就变成了三比二,袁绍必会出兵。至于孙策,他本⾝就想出兵以曹争中原,苦无良机耳,如今又能重得⽟玺,何乐而不为?”

  徐庶点头道:“仁禄之谋我不及也。”

  刘备笑道:“呵呵,就照仁禄之策行事。公祐你可出使袁绍,宪和你可出使孙策。你二人陈说时,需极其哀恳,细说不能立即献上⽟玺之情由,约以灭曹之后再行出献。”

  孙乾、简雍二人同声应道:“明公放心,我等理会得。”

  次⽇,刘备亲至郑玄处肯求书信。刘备原为徐州牧时对郑玄甚是礼敬,郑玄见到刘备时很是⾼兴,闻言之后,欣然同意,作书一封,与刘备。刘备得书之后,便与孙乾。孙乾不敢耽误,立即出城,取路直奔邺郡而来。

  这⽇孙乾来到邺城,见到袁绍,献上书信,道:“如今皇纲失统,诸侯政。曹以削平世、兴复汉室为名,实则惩其私,谋图篡位。废帝自立之心,已见于许田。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主皇叔,汉室苗裔,不忍见正道陵迟。有心光复汉室,诛讨国贼,奈何势穷力薄,孤掌难鸣。今偶得传国⽟玺,不敢私蔵,献于袁公。奈何曹势大,不敢出献。如今‮家国‬遭难,天子蒙尘,于国贼之手。袁公四世三公,世受国恩,焉能袖手?袁公虎踞四州之地,带甲百万,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岂独我主?若袁公亲提一旅,诛讨国贼,我主当甘效⽝马,执鞭以为前驱。事成之后,便将传国⽟玺献上。”

  袁绍看了郑玄书信,再听得孙乾这番话,喜形于⾊,道:“玄德攻灭我弟,我本不当相助。但既有郑尚书之命,公祐又以大义见责,我不敢不往救。”

  田丰道:“明公勿听,此刘备之计,我出兵,他好坐观成败。”

  袁绍问道:“不知元皓有何⾼见?”

  田丰道:“明公方平定公孙,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先遣人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称曹隔我王路,然后提兵屯黎。更于河內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扎边境。三年之中,大事可定。”

  袁绍恨不得今⽇出兵,明⽇便杀了曹,后⽇就得到⽟玺,一听要三年,眉头一皱,低头沉思。审配素与田丰不和,见袁绍神⾊如此,心中喜悦,忙道:“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強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何必要迁延⽇月?”

  袁绍大喜,问道:“正南有何良策?”

  沮授未待审配开口,抢先说道:“制胜之策,不在強盛。曹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冰图道:“非也。兵加曹,岂曰无名?公正当及时早定大业。愿从郑尚书之言,与刘备共仗大义,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

  袁绍犹豫不定,愁眉苦脸,心道:“唉!每次议事都是这样,田、沮二人一种意见,郭、审二人一种谋略,不相统一。四人均见识不凡,都说的有理,不知道要听谁的!包有甚者,四人各执一词,四种意见,就像一群苍蝇在底下嗡嗡叫,听起来让人不胜其烦。都说我四世三公,带甲百万,风光无限。怎知我议起事来,头大如斗,每每几晕死过去!”

  四人见袁绍犹豫不决,便各使看家本领,将议事大会变成了辩论大会,你一言我一语,争锋相对,互不相让。这一场辩论倒也进行的有生有⾊,精彩异常。其中自不乏连珠妙语,经典片段,听得在场诸臣是如痴如醉,暗暗喝采。袁绍越听越烦,就在此时,许攸、荀谌自外而⼊,上前施礼,袁绍一挥手,道:“且住!”四人忙停止争论,袁绍对许、荀二人道:“今郑尚书有信来,令我起兵助刘备,攻曹。刘备亦说让我攻曹,事成之后以传国⽟玺相谢。你们说是起兵呢?还是不起兵呢?”

  许、荀二人互视一眼,又看了看郭、审二人,主意已定,同声说道:“明公以众克寡,以強攻弱,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

  袁绍大喜,道:“你二人所见,正合我心。我意已决,出兵助刘讨贼。”

  当下便商议兴兵。先令孙乾回复刘备,准备接应。一面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起马军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精兵三十万,望黎进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