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六十八章 董卓迁都

第六十八章 董卓迁都

目录

  董卓听说诸侯在陈留聚集了整整四十七万大军,顿时呆住了。

  思虑再三,董卓决定迁都。

  当董卓把自己的决定告诉李儒和田仪时,遭到了两人一致的反对。

  李儒说,此时迁都,对社稷的破坏显而易见。长安自⾚眉火烧之后,宮室尽毁,两百年来也没能重建。如果迁都长安,不但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修建宮室,还要重建大大小小的府衙。这对今⽇的大汉国来说本无力承受。大人要想击败士人,扬名青史,先是要完全控制权柄,其次是要治理好‮家国‬。迁都之举,却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则大人有损毁社稷的罪名,二则此举更加坐实了士人对大人的诬陷,三则起了众怒。叛州郡会更多。洛如果被攻陷,大人即使占据了关中之险,但权柄又有多大?实际控制的州郡又有几个?还奢谈什么治理天下?

  “大人迁都,于国于己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正中了士人的诡计。从此大人权柄尽失,罪恶滔天,当真要遗臭万年了。”

  田仪也说道,大人迁都,无非是想利用关中之险阻击叛军于潼关之外,利用西凉的基继续把持权柄。或者说得更难听一点,大人还想利用迁都洗劫关东,获得大量财物。但正如长笙所言,大人会因此犯下毁国之罪,成为举国之贼。大人偏安一隅,要权柄没有权柄,要财物没有财物,会活活憋死在关中。大人久经战事,谋略出众,怎会行此取死之计?叛军分散京畿四周,人心不齐,实力也不集中,我们完全可以软硬兼施,以防御和攻击为辅,取胜叛军轻而易举,不过就是个时间问题。

  “洛虽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大人只要击败叛军,就能迅控制州郡,以手中权柄治理‮家国‬,振兴大汉。相反,长安虽有崤函⾕之固,据山川之险,沃野千里,但只能偏守一隅,毫无做为,而且一旦洛失陷,关中被围,出路尽数断绝,那可就是一块死地了。”

  “昔⽇⾼祖皇帝凭关中之利得天下,为什么到我这就不行了?”董卓不急不慢地问道。

  李儒和田仪相视苦笑。

  李儒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差距太大了,原因也太多。简单一点说吧,⾼祖皇帝时是打天下,大人现在是治天下,本是两回事。”

  迁都关系到社稷的兴亡,需要数年的准备,要仔细权衡得失。即使要迁,也要定下详细的策略,否则不仅仅是祸国之举,更是亡国之举。迁都长安,至少需要数百亿钱财,需要数年时间,宗庙、府衙、典籍哪一样能少?仅仅搬迁东观、云台等地的典籍文卷大概就要数月时间,我们来得及吗?做得到吗?

  平叛之战要打应该在三月初左右,也就是说,大人如果想在这短短一个多月內完成迁都,那不叫迁都,那叫浩劫,叫亡国。

  西迁天子和朝廷,已经可以确保天子的‮全安‬,可以分化士人、削弱士人的权势,可以杜绝洛随时爆內的隐忧,可以掌握平叛‮场战‬上的主动,也可以趁机聚敛财物为大军提供粮饷。甚至在形势极度不利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迅回撤关中。总之,西迁天子和朝廷已经⾜够达到我们的所有目的,我们既能拥有西迁的所有好处,也能摆脫西迁的所有坏处,而大人既能搏得拱卫社稷的美名,也能占据击败士人平定叛的优势。

  李儒哀求道:“大人,迁都之议万万不可,这不是饮鸠止渴之计,而是饮鸠即死之计。如果社稷倾覆,大人的权柄从何而来?大人一生的宏图大志又如何实现?”

  董卓想了很长时间,最后非常疲惫地说道:“我也知道迁都不好,但我气啊,我心里这口气咽不下去啊。”

  “洛的门阀士人四处造谣,说我要迁都,我这罪名算是背定了。我现在就算是西迁天子,但在他们的嘴里,和迁都又有什么区别?如果平叛打赢了,我继续执掌权柄,把天子和朝廷再迁回来,或许还有洗清罪名的机会。但我现在本看不到打赢的可能,我更看不到回迁天子和朝廷的机会。这一去,我们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的形势你们也清楚,我们没钱,粮食也不多,二十万大军没钱没粮怎么打仗?长安修建宮殿要钱,西迁天子和朝廷要钱。目前大军驻守关隘和城池还能对付,但一旦开仗我们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这西迁之计必须要立即开始。我们要把关东的每一个钱,每一粒粮食都收到库里来。理由是什么?西迁天子和朝廷需要这么做吗?只有迁都才是最好的理由。”

  “我们能击败叛军吗?也许可以,他们毕竟各人心怀鬼胎,一盘散沙而已。但我们能控制所有的州郡吗?这显然不可能。他们是门阀世家,有成千上万的门生故吏,即使败了,他们还可以各自回到州郡继续和我们为敌。我们呢?我们有这么大的力量到各地去平叛吗?这显然也是不可能,最起码这几年不可能。我们无论打哪一个,其他地方都会支援,我们打不赢的。”

  “士人的力量远远比我们強大,即使是袁隗一个人的实力,也比我董卓厉害。而且这些反叛的士人不是⽩痴,他们知道顺从我迟早都会死,所以分化也好,让他们自相残杀也好,最后他们都不会回到洛。除非我们⾜够強大,強大到可以消灭所有的人。但这需要时间,我已经六十岁了,活不了多久了,所以我要迁都,我要把他们得想不打都不行。大汉社稷倾覆在即,这些自以为是的大汉中流砥柱敢不舍命相救?”

  李儒和田仪惊愣无语“如果骠骑将军从并州出兵南下出兵,大人将如何应对?”田仪忐忑不安地问道。

  “我就一把火把洛烧了。”董卓大笑起来,笑声凄凉而无奈“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反正我已经背下了恶名,也不在乎多背几个,我把洛烧了,大家⽟石俱焚。”

  正月十五,相国董卓奏请天子,迁都长安。

  同一天朝议上,董卓宣布了迁都具体事宜。众臣烈反对,朝议一度陷⼊僵局。太傅袁隗闻讯之后,立刻抱病上朝,大骂董卓为祸国之奷臣。董卓不为所动,坚持己见。

  董卓说,今世上有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长安,方可无斯难。”西头那个汉当然是指⾼祖皇帝立都长安,而东头那个汉肯定是指武帝皇帝立都洛。至于鹿走⼊长安,当然是指要迁都长安,以保无虞了。⾼祖皇帝建都长安,共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洛,到现在也是十一世了,从时间上来说,恰恰合适。

  过去⾼祖皇帝和光武皇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建都于长安和洛,结果创下了不朽功绩,建下了大汉四百年基业。今大汉国纷多年,社稷飘摇,我们应该按照《石包谶》的说法,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重振大汉。

  太仆杨彪说:“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盘庚迁都毫邑,就曾引起了殷民的怨恨。光武皇帝之所以建都洛,是因为我大汉遭遇王莽之祸后,长安宮室被毁,纯属无奈之举。我大汉建都洛历时已久,百姓早已习惯,现在突然无缘无故地抛弃宗庙与先帝陵园迁都长安,肯定会惊动百姓,导致天下大。那《石包谶》不过是一本专谈妖琊的书,和国运怎么扯得上关系?一童谣也能让大人决定迁都?大人到底是处理国事还是处理家事?”

  太尉⻩琬也劝道:“迁都容易,安天下就难了,请大人三思啊。”

  董卓冷笑道:“我要是再三思,脑袋就不在脖子上了。”接着他看看气得脸⾊青的袁隗,不冷不热地讥嘲道“太傅大人和诸位大人如果能平息叛,这迁都自然也就可以重新考虑。迁都时间紧,最多也就两个月时间,诸位可要抓紧。”

  荀慡劝道:“大人即使要迁都,也要从长计议,两个月时间能搬迁什么?两个月时间天子的车驾能到长安就算不错了。”

  董卓一字一句地说道:“搬不走的东西,就一把火烧了。”

  众臣震骇,个个瞪着董卓,恨不得把他吃了。

  天子诏书传告天下,京畿一片混,无论是公卿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陷⼊了极度的繁忙和恐惧当中。

  平乐观里的北军士兵奉董卓军令,全部出动,挨家挨户征收捐助。稍有不从者,当即以谋反罪诛杀。京中的皇亲国戚、门阀世家也全部遭到了洗劫,更有士兵冲进內室**妇女,掳掠财物。西凉兵给这种事还取了个名字,美其名曰“搜牢”虎贲校尉李傕奉命看守陵园,北军士兵在他的指挥下开始挖掘帝王陵墓盗取珍宝。

  

  

  

  上一章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