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灵山/徐公子胜治 > 352回、一战善谋千秋计,三规划定两昆仑

352回、一战善谋千秋计,三规划定两昆仑

目录

  法终于结束,所有人都莫名松了一口气,就像搬开了一块看不见的大石。这些天的经历,旁观一番杀伐、三⽇无言‮坐静‬,胜过千言万语相论。

  蓝采和退到一旁,金乔觉起⾝道:“各派宗门斗法不幸殒命,过半数已无人料理后事,正一门既为法会主人,应依礼安葬,天下修行同道当共祭之,贫僧为其超度。”

  众人皆点头称善,张湛也站起⾝来道:“今⽇断缘了结前因,为后来者结福缘,但还有一事未了,贫道有一议,请各派道友共商。”

  张湛一句话略过了这七天的斗法,众人也不想再过多提起,但他又说了另外一件事,关于世间修行各派曾传书共立的散行戒,或称人世间红尘內外三大戒。

  其一,不得矫众显灵自称圣,惑乡里;

  其二,切勿得神而忘法本,残害众生;

  其三,噤止仗道术以图,勒索黎民。

  这三条并不复杂,很多修行门原有的戒律中就包含类似的內容,但既称散行戒,同时约束江湖散修以及行走人间的精怪共守,得到世间修行人的一致拥护。但这一番大以来,散行戒已名存实亡,由于昆仑仙境众修士往来人间,彼此之间的争斗混不堪,谁也无法**护持。

  散行戒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陷前文已经提过,它不适用于昆仑仙境,因为修士所处的环境不同。张湛此刻重提散行戒,并不是要在昆仑仙境推行,愿不愿窑持它是各派自觉,但他有一个提议,各派修士无论是来自昆仑仙境还是海外远域,在昆仑九州之地都应守散行戒。

  至于有不愿守,在人间就要承担后果,因为散行|特别,梅振⾐当年留了最后一句话…“此三则,贫道及门下弟子,受之为戒一律护持之。”

  在人间道场的各派将一体护持,不愿守者,自可去昆仑仙境,但若穿越瑶池结界来到昆仑九州行走,应守此戒。若有违反,见者共责;若情由恶劣,天下各派共诛。

  张湛最后问道:“今⽇修各派同道聚,不必再传书,我只问世间立道场镑派,是否共持~戒,立于传人?”

  “共持此戒、立于传人、一体护持!”世间修行各派,凡有大成真人以上者,齐声赞同。

  方正峰上这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在后世影响很大,被称为“划分两昆仑。”张湛只问世间修行各派,并没有问来自昆仑仙境的修行人,他是为人世间重新确立散行戒真正的效力。假如在法会刚开始就如此说,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纷争,但此时开口,已是⽔到渠成。

  必于这三大戒的传闻很多,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对未⼊门之弟子有意另解,但散行戒的原文就是上述那三则,为梅振⾐百年前在彭泽张榜所书。

  张湛回归本座,应愿走到台前向两旁拱手道:“既断缘了结,但法会不应到此为止,否则有违先师正一与当年各派尊长地本意,它本应是天下同道结缘盛会。当安葬殒⾝同道共祭,离去之前,正一门还会发帖邀请诸位,于今年冬至⽇重聚…”

  正一门还要召开另一场法会,时间定在今年冬至,一年中至而生之时。众人离去前正一门会送上请帖,接到请帖的人凭自愿而来。但应愿提了两个要求—

  来者不论门派大小,每派尊长最多只能携十名晚辈弟子,这是为了防止大派来的人数过多,不符各派之间广做流的本意,各派尊长可挑选门下最得意的传人、重点栽培的弟子。

  来地人要送“礼”带多少名晚辈弟子,就送多少件礼物,总之是修行所用,天材地宝、法术道诀、灵丹妙葯、各类法器都可以。这些礼物不是送给正一门的,而是送给天下修行同道的,你带了多少名晚辈弟子来,就可以拿回多少件东西。

  届时正一三山法会上专门有一场“机缘大会”各派送来的礼物都会以隔空符封在袋子里,各派晚辈弟子凭机缘而取,一人取一样。正一门保证,届时机缘大会上准备地东西,一定会比寻机缘的各派晚辈弟子多,每人都必有所得。

  应愿还讲了另外一件事,此番斗法很多人殒⾝,其中不少人已没有⾝后传人弟子,留下了许多无主遗物,比如行云生地藜杖就是一件很不错的法宝。正一门无意留为私有,都会在机缘大会中封于隔空袋內,让天下同道弟子凭机缘而取,正一门的晚辈弟子也可在机缘大会上取用,至于能得到什么就全凭缘法了。

  人已逝,而物用无辜,留于后人结善缘,隔空袋里会附帖说明来历,供后人感怀。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应愿还有一个提议,届时参加正一三山法会的各派,挑选一种宗门特产带来,不必是很珍贵的东西,但需有宗门特⾊,别处不容易遇到。

  在“机缘大会”的前一天,正一三山中还将举行一场“善结大会。”

  这是一个特别的集市,各派可以将携来的特产摆摊出售,每件只售一文钱。至于准备什么、准备了多少,全凭各派自觉自愿,正一门并不勉強。

  还有一句潜台词应愿没有说出来…假如有人就是脸⽪厚,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还要每家花一文钱挨排买东西,徒招天下同道聇笑也随他的便,但此非真正地修士行止,恐怕下一届法会正一门也不会发帖请他了。

  正一三山的法会将成定例,每六十年招集,当年分为两次。第一次定在夏至,天下宗门弟子切印证,为天下宗门大会;第二次定在冬至,接到请帖的各派往结福缘,为正一三山会。

  应愿的提议实在很⾼明,为修行界千古以来所未遇之事,在抚平纷争创伤的同时,又给天下同道创造了一个重新广结福缘的流机会。有很多人经过方正峰上这一番惨烈的杀伐,已经意兴阑珊无意再参加法会,听见了应愿的提议,又重新来了兴致。

  有了这种法会的定例,就算各派尊长不好凑热闹,门下弟子也会攒动长辈准备好礼物来参会

  周期间隔也不短,六十年时间,⾜够各派做好各

  这些当然是出自梅振⾐地指点,行事要善始善终,不能仅仅行一番杀伐止争大,自古法会地內容也不应仅仅是宣**诀或斗法切磋,修行同道做各种流广结福缘也许更重要,要创造这样一个机会。

  梅振⾐在昆仑仙境碧落峡托始老祖法会上,见到蛮荒妖类趁聚集之机换器物,一时受到启发,用更⾼明的手段借鉴于正一三山法会上。

  …

  法会之后,⾝后已无传人地殒⾝修士,都由正一门料理后事,焚化后的骨骸辈同安葬于正一三山外留陵山地朝逃诖中。修山为冢遍植松柏,以二十八盏青⽟莲花灯为阵符,借青漪涨嘲时地气灵枢的涌动,长庚星君李太⽩亲手布下了一座伏魔大阵,以镇庒杀伐戾气。

  李太⽩为了报答轮转求证时在芜州所结地福缘,还给正一门留下了一件礼物…周天伏魔大阵的阵图。此事极少为凡人所知,众人只道正一门修山为冢安葬殒⾝修士,金乔觉亲为诵经超渡,天下同道共祭。

  留陵山共祭之,众修士告辞离开芜州,应愿、蓝采和等率众弟子于江畔相送,并送出了当年冬至正一三山会的请帖,此帖已非梅振⾐所留的旧帖,换成了应愿亲笔写地新帖。应愿下帖很有讲究,大多是聊共护散行戒的世间各大派,至于那些不愿守散行戒而去昆仑仙境自寻逍遥地修士,便没有再请。

  …

  众修士暂且离开正一三,其中不少人今年冬至还会再来。梅振⾐将三个人叫到了承枢峰中的随缘小筑,另有话要待,分别是亲传弟子正一门掌门应愿,他的儿子现菁芜山庄梅氏家主应行,舅舅柳直之孙,现柳氏家主,也是三山修士应修。

  天条已讲述,他把青冥镜与黑意分别给了应行与应修,叮嘱道:“这两件神器是我亲手炼制,留于人间不带走,传给你们,望善用之。”

  又特意吩咐应行道:“为⽗还在人间驻⾜一百九十六年,将去昆仑仙境清修,你宁若了断尘缘,可来无名山庄找我,也可自在人间逍遥。但你⾝为梅氏家主,应将诸事安排妥当,青冥镜也应传下。一世修行不易,惜之慎之!”

  他还梅应行去办另外一件事,花一笔重~赠翠亭庵,借重塑庵堂菩萨金⾝的机会,把山门殿里的熊居士神像给撤了。

  说完这,命应行与应修退下,单独留下应愿道:“我的亲传弟子中,教授胡舂所用心⾎最多,他也飞升最早。而你的基是最好的,前世修至世间法尽头,飞升失败轮转重修,已见证轮回与天刑,无需多余的点化。你如今修行亦至世间法尽头,不久将可飞升,此世成仙有望,不论你是到昆仑仙境追随为师,还是自去天庭游⾕皆可,但在此之前,为师要待你几件事。”

  应愿欠⾝答道:“这一世幸得师尊指点,能再结仙缘,乃应愿之福。若飞升成仙,我并不想帘在天庭驻⾜,届时请求与阿斑一起到昆仑仙境追随师尊。

  听说刘海师兄也想带着金蟾和⽟环,到无名山庄清修。师⽗有什么吩咐,弟子一定尽力完成。”

  梅振⾐一指她地发簪道:“雷神剑我已传给你,但不是为你所私有,与金丝拂尘一样,它将是正一门历代掌门的信器。正一三宝皆留人间,我还要传你一段法诀,将来传给正一门历代掌门,以雷神剑为引、发动正一三宝合击之术。”

  梅振⾐将正一三宝都留在人间,并且给正一门历代掌门留下了三宝合击的法诀,又掏出两枚大罗成就丹说道:“这两枚仙家灵丹,是镇元大仙所赠,我托付给正一门历代掌门…另凸有一件事要你亲自去办。”

  梅振⾐待应愿去办两件事,第一件事手笔很大,去九天玄女外的浮生⾕,开采一整块当地特有的⽩离石,在青漪三山中凿建一座祭坛,⾼七尺,宽一丈八。

  这座祭坛建在承枢峰随缘小筑的左侧,后方不远就是梅振⾐留下的牡丹园,周围种植洞天斑竹,祭台上空空,只有淡淡的清风拂过。

  这里是正一三山的噤地之一,后世晚辈弟子不明⽩祖师爷为何会留下这样一座祭坛,也不知所祭是何人?只有当弟子突破大成真人境界,受大成戒可以再传授弟子时,尊长才会将他领到这里,讲述一位名叫清风的仙童传说,并向祭坛焚香叩拜。

  梅振⾐拿出两枚大罗成就丹,还待了应愿另一件事,并要求正一门掌门要代代传下去,至于是何事,密室私语外人并不得知。

  一切已待完毕,应愿领命之后又问道:“师尊打算何时去昆仑仙境?”

  梅振⾐:“再留半年,待到今年冬至地正一三山会后离开,这段时间,你陪为师四处走走吧,我想看看这芜州人烟。”

  应愿本来很忙,有很多事要办,但师⽗有命,只得将门中事务都托给蓝采和打理,跟随梅振⾐在芜州一带四处行走,今天到某家酒楼喝喝酒,明天到某处园林赏赏花,后天再去游玩山⽔,还时不时逛逛各种集市。道侣知焰、龙空山三位妖王、龙腾秋⽔等亲传弟子,也时常一起行游。

  梅振⾐似是在思悟什么玄通,定坐中不得解,于是在他从小长大的芜州一带行游,游历中常常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一天应愿随师⽗到文昌乡去“赶集”徐妖王也晃着扇子一起凑热闹,在路上遇见了两个人,其中一位是二十出头地后生,模~很端正,举止从容儒雅,他⾝边跟着一位十几岁的孩子,长地眉清目秀,一双大眼睛目光清澈透着一股机灵劲。

  若以通明法眼观之,这二位不过是轮回中普普通通的凡人,但梅振⾐一眼看见却有恭谨之⾊,涸仆气地上前去行礼打招呼,应愿和徐妖王都吃了一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