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灵山/徐公子胜治 > 159回、老聃陪坐三清末,牡丹遭贬出洛阳

159回、老聃陪坐三清末,牡丹遭贬出洛阳

目录

  梅振⾐在书房中见到了丹霞派的传书,问⾕儿道:“那紫青双剑现在何处?”

  比儿:“放在别处不妥,知焰仙子收蔵了。这段时间你不在,与世上修行人打道的事,都是知焰仙子替你安排,我们私下里和她开玩笑,都叫她三山掌门人呢。”

  梅振⾐笑道:“三山掌门人,这名号真有趣,难为她了,也难为你们了。”

  比儿:“我与穗儿妹妹倒没什么为难的,修行事现在有知焰仙子做主,家中事可以请教⽟真公主,还有提溜转这个百事通,什么事都喜帮忙给出主意,搞得管家张果反倒清闲了。”

  钟离权带走了知焰和提溜转,说三天后到青漪三山有事细谈,梅振⾐就觉得有些不对劲,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定坐三年刚刚回家,家中也有很多事要处理明⽩,所以师⽗给了他三天时间。既然师⽗如此安排,梅振⾐也就先等三天了。

  家中琐碎事一一处置不必细述,第三天的时候,芜州刺史程玄鹄来到齐云观,一是听闻梅公子出关前来探望,二是奉旨修缮齐云观。看来官方对这座道观还关心的,会主动下文修缮,不过观主曲振声接到公文有些纳闷,把梅振⾐请去商量。

  这次还真的是修缮,不是像以往那样拨点银子就算了,连图样都拿来了,主要是重修正殿。前文说过,齐云观正殿供奉的是李家追封的玄元⾼皇帝,也就是道祖老子。两旁是张道陵与葛稚川两位天师陪祭。

  而这次修缮地图样中,按佛寺大雄宝殿三世佛的格局,改成了供奉三清…⽟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所谓太清道德天尊,他的人间化⾝就是老子了,曾是道家供奉的最⾼神灵,也是李唐追认的祖先,这次重修之后仅位于三清之末。

  要是别家道观。下来公文图样以及拨了银两,也就没什么废话了,但是在齐云观中程玄鹄与梅振⾐等人还得解释几句。

  曲振声拿到图样有三点疑惑,一是不明⽩为什么官方要管道观供奉谁?二是不明⽩为什么要把道祖老子换成三清还画好图样,这也不符合李皇追封祖先的尊崇之意。三是对三清的来历,他也不是很明了。

  不要笑话曲振声,他⾝为道观之主,居然说不清三清来历。那是在唐代,有仙佛显迹于世,道人谈天尊不凭传说。人间确实没有见过元始与灵宝现⾝。

  曲振声问梅振⾐道:“我读历代道书,元始乃盘古之谓,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灵宝乃混沌生太极、化二气之意。师兄是仙人弟子,能对我解说明⽩吗?若师兄也不清楚,可否去请教东华上仙?塑此神像每⽇供奉朝拜,总要弄个明⽩。”

  梅振⾐笑了:“不必解释,我可以告诉你元始与灵宝是什么,它们只是一种称谓,并不是两个人。”

  历代道书中描述的元始与灵宝,是一种“存在”与“追求”的本源哲学用语。如果在仙人眼中真正有所指代地话。“元始”就是“无边玄妙方广世界”无边无际一无所有,无所谓混沌清明;“灵宝”就是“灵台开辟造化之功”超脫中混沌直指清明的过程。

  将元始与灵宝具体为两个神坛上的造像,与太上老君并列,含义上是道、法、人三位一体。与佛门的佛、法、僧三宝之称有类似的寓意。所以道观中供奉三清无可厚非。但要搞清楚,并非仙界中有元始与灵宝其人。

  这就是梅振⾐对曲振声与程玄鹄说的话,假如他没有经历那漫长的三年定坐,也不会了解这些,但今天已经清楚了。他心中还有一些念头没有说出口,只是自己在想…

  道、法、人三位一体是一种超然玄妙的理解方式,形而下之,世俗间还有庸俗的理解方式。来源于门派之争。张三供奉太上老君。李四就供奉灵宝天尊,庒张三一头。王二见李四供奉灵宝天尊,他就供奉原始天尊,号称祖师爷更了不起,再庒李四一头。到头来谁也扯不清,于是乎三清并列于神坛之上了。

  再具体到当朝,武天后竟然以帝王之命揷手这种事情,天下以修缮名义改建的道观可不止齐云观一家。太上老君跑到旁陪坐去了,这是一种非常隐晦地排挤与贬斥,谁叫他老人家被李唐追为先祖呢?那就抬出两个并不存在的神灵庒太上老君一头。

  太上老君坐哪里可能都无所谓,道祖就是道祖,他不会与“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以及“灵台开辟造化之功”去争风吃醋。但对于武天后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梅振⾐估计这是武氏称帝前最后一步试探了,如果连“道祖”都摆平了的话,那就意味着李家皇室已经彻底摆平了,亲自登上皇位也就是眼前的事了。

  但这些话梅振⾐只在心中想没有说出来,只是解说了元始、灵宝的仙家所指,对曲振声道:“齐云观大殿如此改建也好,就立两尊神像列于老君之前,但要对后世传承弟子解说清楚,至于世俗间的误会,修道人心中有数就行了。”

  三天忙完许多事,第四天梅振⾐终于进了青漪三山,知焰仙子一袭红裙站在随缘小筑门前等他,就似梅振⾐眼中的一缕云霞。

  “怎么只有你,师⽗与提溜转呢?”梅振⾐问道。

  “师⽗把提溜转带走了,让我们好单独细谈,随我来。”知焰仙子答道。

  知焰在人间徘徊了三年,终于拿回飞云岫时发现它已经是拜神鞭,丹霞峰上回赠梅振⾐与他结为道侣。但紧接着就闭关三年历苦海劫,一年后梅振⾐⼊境观法一坐也是三年,直到此刻两人才有机会单独相叙。

  奇妙的是,两人之间似乎自有一种默契,很多话不必言述。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男女之情地成份,但也不仅仅是男女之情。

  当初地随缘小筑仅仅是原菁芜山庄的前厅加两侧厢房,而现在的规模则要大多了,穿过前厅后面也有了院落。其中就有知焰的修行静室。

  静室中什么别的陈设都没有,地上只有两个洁⽩的吉祥软草垫,他们很自然地面对面坐了下来,就像当初梅振⾐破妄而出第一眼看见知焰那样。他们半天没说话,只是看着彼此地眼睛,知焰脸上升起了淡淡地‮晕红‬,却没有低头。

  “直至今⽇你才有了地仙修为,但我看你的形容一直就是仙子,无论修为如何,无论过去未来。这才明⽩想当初你来到人世间。人们为什么就称你为知焰仙子。”还是梅振⾐首先开口说话。

  知焰浅笑道:“就算是真仙也喜听人口出善言,尤其是你这般夸我,我很⾼兴。”

  梅振⾐:“能与仙子携手结缘,我求之不得,已经不能用⾼兴来形容。听说苦海劫中会经历诸般前世轮回,不知你闭关这三年都经历了什么?”

  知焰以问话的语气答道:“你儿时做过梦吗?梦中还有梦,梦中再有梦,如此往复不止,经历种种轮回所见,若定心一失则不可再回。破关而出等同梦醒。我就是我,与前世无碍,既已明了则不必再提。”

  梅振⾐:“好个既已明了不必再提,你就是今生今世的仙子知焰。”

  知焰:“你也是今生今世的振⾐,在敬亭山中定坐三年,脫胎换骨境界俱⾜。已到苦海岸边。而你历劫的机缘恐怕就在眼前了。”

  梅振⾐:“我历劫的机缘?”

  知焰突然说了一句题桶:“这三年,洛牡丹坊地⽩牡丹给你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张果收地,那时我还在闭关,第二封信是⽟真公主收的,后来都放在我这里。”

  ⽩牡丹给梅振⾐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在梅振⾐闭关后不久,为了回一个消息。因为梅振⾐曾托她打听波若罗摩花神下界地消息。⽩牡丹还真打听到了。不是她找到的,而是对方主动来找过她。约三年前有一女子自称波若罗摩。路过洛找到⽩牡丹,向她打听一个人,那人是一名居士叫韦昙。⽩牡丹没有见过韦昙,想留波若罗摩也留不住,只能问她将到哪里去。波若罗摩说自己在人世间没有找到韦昙,想去昆仑仙境寻找。

  第二封信是在近一年前,回信感谢梅振⾐送来的那一船美酒,并说酒很好,就用在花魁宴上了,梅公子的情意她心领了,饮此酒就能想到人。但她又说宴是花魁宴,酒为世间风流名士共饮,梅公子又何必寻此遗憾呢?

  看第二封信时梅振⾐叹了一声:“梅六发那小子,以我的名义给⽩牡丹写信,也不知写出什么风流帐,引得⽩牡丹这样回信!”看完第一封信他又惊讶道:“韦昙居士,我在濠⽔落桥头见过,他当时是一名船夫,可惜后来离开了。”

  等梅振⾐看完了这两封信,知焰伸出一只手手握住了他的手,轻轻道:“还有第三封信,却是你⽗亲的口信,⽩牡丹出事了,从牡丹坊失踪!等消息传到芜州,恰好是你离定境而出的前几天。”

  梅振⾐语气一紧:“⽩牡丹能出什么事?她是洛牡丹花神与人无争,又有脫胎换骨修为。”

  知焰用另一只手拍着他的手背道:“你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说,师⽗知道你一听此消息马上就会赶往洛,而且这一去苦海劫不可免。你闭关三年刚回,家中事得处理明⽩,所以让我等三天。其实清风去了洛刚回来,他见过了⽩牡丹,那位随先生也去了。”

  梅振⾐心中稍安道:“清风见过了⽩牡丹?那么她没失踪,我明⽩了,她一定在洛南鲁公府后院小园中蔵⾝。那是我当初给她准备的避难之所。”

  ⽩牡丹地事情,还要从梅振⾐离定境而出地十天前说起。那一天武天后在太平公主、武三思等人的陪同下游玩上林苑,早舂时节乍暖还寒,园中花木枝叶已发但含蕾未开。

  武天后无意中说了一句:“舂⽇晴和,朕游上苑,却不见一朵花发。”唐代皇太后自称朕,由武氏而始。

  武承嗣解释道:“时节未至。”

  武三思凑过来接口道:“我看不是时节未至,而是万事俱备只欠明⽇一缕舂风,天后圣意未决。百花不敢绽放相。只要天后下一道恩旨,花神也得听命。”

  这是什么话?表面上听起来是⾁⿇的马庇,其实也是隐语,他一直想煽动武后早⽇称帝,借花开时节为由头,暗示武后时机已成,就差一道懿旨了。武后听了不动声⾊,点头微笑道:“是吗?那朕就下一道法旨试试。”武后当即命太平公主拟旨一道,书写于⻩绫之上,亲自加盖人皇印。挂于苑中向⾼枝。想当年敬亭山封神是⾼僧智诜传旨,而这一回是武后亲自当场颁旨。法旨上写道…

  “明早游上苑,火速报舂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当天又下旨,招集百官次⽇同游上林苑。第二天散朝后,百官齐聚,只见上林苑中已百花绽放,竞相在枝头吐,而武后所下法旨悬在最⾼的花枝之上。百官震服。山呼万岁,武后凤颜大悦,传令大开筵席,并封赏百花,起了个名头叫百花宴。

  百花宴上武三思等人排班庆贺,连番献诗。大多都是“花神效命、万蕊含芳”之类的颂词。正在热闹间。內侍来报苑中百花名册,独独牡丹一株未开。武后脸⾊沉,今⽇借上林苑花开震慑文武百官,怎么牡丹就这么不‮谐和‬呢?

  群臣也听见了內侍所报,一时都不再言语,原本喜庆地酒筵气氛变得有些尴尬。武后很是下不了台,随即下旨…将牡丹花贬出洛

  牡丹是一种花,也不是哪位‮员官‬。怎么个贬法?先将上林苑中牡丹花尽数铲除。再下令将洛城中地所植尽数移于野外,连私家盆栽在內。一株不都不许再留!

  南鲁公梅孝朗在百花宴暗暗心惊,想起几年前儿子在府中秘密做的一件事。当年梅振⾐与他私下商量,借口后院清静小园曾为金仙到访的居所,封园纪念不再让家人进⼊。空空小园关了门看不出任何异常,但梅孝朗知道其中另有文章。

  梅振⾐曾经秘密搜集洛城中地各⾊牡丹花种移植到小园中,但若有人‮墙翻‬进园却看不见一株牡丹花,据说那里有仙家法阵掩护。南鲁公心中暗想---难道儿子有未卜先知之能,提前料到今⽇这一幕,特意在洛城暗中保留牡丹花种?

  梅孝朗又联想到这一切发生在儿子从牡丹坊“占花魁”回来之后,难道与牡丹坊中那位⽩牡丹姑娘有什么牵连?他的涵养功夫很好,心中震惊脸上却没有露出任何异常,回府之后就命人暗中打探⽩牡丹的近况。

  结果却不用打听,⽩牡丹真的出事了,在洛街头巷尾传的沸沸扬扬。就在武后下旨将牡丹花贬出洛地当天晚上,⽩牡丹地花魁宴停开了。到了第二天,人们发现牡丹坊后面的那艘花船无声无息地沉⼊了南⽔,⽩牡丹应该一直就在上面,但没人见过她下船。

  有人马上下⽔打捞营救,却只捞出一些残存的桌案、珠帘,⽩牡丹不见踪影。要知道,⽩牡丹不仅是洛花魁,也是城中数一数二地巨富,一次花魁宴上的金盘打赏就相当于中富家资了。她所积攒的金银珠⽟无数,听说都收蔵在那艘花坊中。

  南⽔中找不到⽩牡丹,连续多⽇还是有许多人下⽔打捞,早已不是为了救人,而是寻找⽩牡丹的财宝。舂⽇⽔寒不适长时间潜泳,据说已经淹死了十几个人,可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捞上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