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军事 > 1839 > 中国近代炮兵的催化剂--常胜军炮兵

中国近代炮兵的催化剂--常胜军炮兵

目录

  常胜军前⾝是1860年6月由‮国美‬人华尔在‮海上‬建立的洋队。当时正值江南大营败亡,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的大军连克苏、常,进抵‮海上‬城下。时清军已溃不成军,苏松太道吴煦一面向驻‮海上‬的英法军队求助,一面与‮海上‬富商杨坊赞助‮国美‬人华尔(FredrickTownsendWard)建立了“洋队”驻营松江广福林,配备西式武器,照西法组织训练。开始只招募了数百吕宋人为雇佣兵(清‮府政‬文函中称为“‮鬼黑‬”),以欧美人为军官(“⽩鬼”多为逃兵、⽔手等)。7月15⽇,松江太平军陆顺德部主力进军‮海上‬七宝,洋队在清军参将李恒嵩部配合下,乘虚袭占松江,首战告捷。但紧接着在8月9⽇的青浦之战中遭到李秀成的反击,损失惨重,丢失大炮十余门。不久以后,洋队曾被英海军提督何伯遣散,华尔也曾一度以危害及租界‮定安‬的名义被逮捕,旋无罪开释。到1861年下半年,华尔在‮海上‬官绅和富商的资助下,重建了洋队。这次改以招募华人为士兵,而以西人为军官,华尔自为统领,‮国美‬人⽩齐文(HenryAndredBurgevine)、法尔思德(EdwardForrester)为副统领,初拟编练八百人。到1862年初,洋队发展至一千二百余人。2月5⽇,洋队在天马山击败太平军,14⽇由江苏巡抚薛焕正式授予“常胜军”的番号。之后,常胜军与英法军和清军一起,凭借优势的火力,先后在⾼桥、肖塘、泗泾、王家寺、周浦、南翔、嘉定诸战中连连得手。虽在6月份一度在青浦被李秀成围歼一部分,但总的力量仍呈发展态势,达四千五百人。

  到1962年秋时,常胜军发展到了鼎盛期,总人数多达六千五百人,编为五个步兵团和一个狙击兵团,分别装备滑膛⽑瑟和恩菲尔德来复。常胜军的炮兵非常強大,也是头一支主要由华人组成的近代炮兵‮队部‬,编成四个攻城重炮中队和两个野战炮中队。配有二十四磅榴弹炮三门、十二磅过山炮十八门、三十二磅榴弹炮四门、八英寸口径大炮两门、臼炮十二门,火箭筒若⼲具。此外,常胜军还有一支庞大的內河舰队,有轻便战船三百余艘(后期减至五十余艘),每艘装有六磅或九磅炮一门;装甲汽轮三十二艘,各有三十二磅炮和十二磅炮一门。

  华尔于1862年9月在慈溪阵亡后,经⽩齐文、奥伦先后统带后,于1863年3月由英军少校戈登继任统领。戈登时期常胜军编制稍作调整,因新任江苏巡抚李鸿章的要求,人数下降到三千五百人左右。但炮兵变化不大,仅将中队改称连。炮兵连的人员编配,依装备火炮的种类而定,一般在144-174人之间,通常包括正副连长各一名、上尉两名、军曹一名(以上为西人)、旗手军曹一名、军曹六名、伍长十二名、炮手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名(以上为华人)。所配火炮的形制与前无大变化,数量略有增加。

  淮军早期炮兵

  ‮国中‬近代意义上的炮兵出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淮军开风气之先。淮军因衍生于湘军,在初期由湘军直接拨⼊的竟占六成。其初期的营制、装备当然与湘军相同“其营制为曾文正手定,而李伯像遵守之”唯抵沪以后,李少荃亲见洋人利器精良,遂师夷之长技,几年內淮军尽弃旧式冷热兵器,换装洋洋炮,成为‮国中‬第一支全近代化装备的军队。待平定太平军、捻军之后,淮军成为‮国全‬主要支柱武力,尽管有各种复杂原因所致,但淮军的装备战力无疑是一重要因素。

  淮军的装备现代化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自1862年4-6月间,从⽔路出发的十三营和陆路出发的两营先后抵沪。到沪不久,就有挑选少量弁勇练洋的记载。如6月15⽇虹桥之战中,程学启的开字营以洋百人敌而获胜,便是一例。之后令各营添练洋小队,先是韩正国的亲兵两营,后及于松、铭等营,到是年9月已有洋千杆。从9月底以后,李鸿章开始变更淮军营制,先将各营中的鸟队改编为洋队。以后又逐次改编抬、刀矛队为洋队,同时每哨添设劈山炮两队。改制后的淮军一营为:营官的亲兵变为两队劈山炮和四队洋队,前后左右四哨每哨改为两队劈山炮和六队洋队,这样全营有劈山炮十队四十尊,洋二十八队计三百二十八杆[,火力大大提⾼。改制后的淮军采用劈山炮护洋队的方式作战,屡战屡胜。到平吴以后的1865年,淮军五万余人,已有洋三、四万杆。剿捻以后原保留的旧式劈山炮和少许长矛也被淘汰,装备达到了完全的现代化。

  淮军中的洋炮由于筹购不易,装备要晚一些。在1863年正月以前,仅在张遇舂的舂字营建立了一支二百人的炮队,作为护卫李鸿章大营之用,1863年正月曾奉李鸿章之命参加协攻福山。舂字营炮队为淮军正式成立炮队专门营伍之始,也是‮国中‬近代炮兵制度的发轫。此外还有一个学习炸炮的张舂保营的良勇五十名,有炸炮两门,曾被常胜军借去协攻福山,事后收归李鸿章大营。

  1863年初,刘铭传的铭字营购得三门十二磅的开花炮,聘请法兵教习。不久,开、鼎等各大枝营头相继购⼊洋炮装备,并聘洋人为教习,以洋法练。淮军装备的洋炮,亦称炸炮、开花炮,又依其⾝管长短分长炸炮和短炸炮两种。长炸炮⾝管长度一般约为口径的16-25倍,其规格多以炮弹重量来区分,有十二磅、二十四磅、三十二磅等多种。十二磅以下的属轻炮,多用于野战,有效程约一千米,最大程三千五百米;二十四磅以上的为重炮,多用于攻城或装备要塞。当时,淮军所用之炮,大多为十二磅轻炮,只有铭字营配有三十二磅炸炮三门。短炸炮又名“田炮”即臼炮,炮口朝天,又称“冲天炮”炮⾝管短,口径大,当时尚无调整角度和方向的装置,发时多固定于四十五度角,用加减装药来定程之远近。由于炮⾝短、重量轻,便于携带,故多用于野战,由于弹道弯曲,对遮蔽物后的目标有较大的威胁,也可用于攻城,缺点是命中精度较差。这些前装炮的炮弹分实心弹、榴弹、霰弹等多种,弹体为圆形,表面光滑,大小合膛。在当时,由于榴弹对目标的破坏力和杀伤力较大,故淮军乐于使用。但在整个1863年,淮军各营头的炮兵还比较弱,故在进攻中主要依赖常胜军的炮火。到1864年,随着淮军地盘的扩大,已累计从外陆续购得大小炸炮数十尊,6月又接收了常胜军的炮队三十余尊,炮兵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步淘汰劈山炮,更以法造小铜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