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宋风 > 第二百五十三章三策之辩

第二百五十三章三策之辩

目录

  “啪啪!”一个掌声响起,众人望去却看到王安石在那里鼓掌:“精辟!王改之此策愧是奇思妙想!某以为自己精于为国理财,但今⽇才知这过是个笑话,驸马才是国士!”

  皇帝赵顼笑着点点头,过司马光却说道:“难道改之就没有想过粮食吗?百姓都进⼊作坊做工,那还有谁来种田?如此下去粮价必然飞涨,百姓进⼊作坊所挣得的金钱还够买粮度⽇,那又该如何?一旦发生天灾,那将堪设想!”

  王静辉笑着说道:“下官和君实相公一样担心粮食问题,对于粮食问题下官另有三策来解决,只要朝廷⽇常重视对常平仓,尤其是广惠仓的管理,使其过度亏空便可。至于君实相公所担心引起粮食减产的问题,在下却敢芶同…君实相公以治史严谨素为大宋士林所推崇,自然可知自有史以来粮食的亩产产量一直是向上的,秦汉亩产过一两石,唐时达到了三四石,反观我大宋亩产普遍都能够达到四五石,现在楚州所推广的双季稻却能够使亩产普遍达到了七八石之多,在在下的试验田中,由专人精心护理的稻田甚至可以达到亩产十石的⽔平!”

  王静辉停了一下说道:“可见粮食亩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完全在于农业耕种⽔平的提⾼、生产工具的断改良,再加上⾼产作物的广泛推广才导致如此趋势的出现。君实相公可知前⽇《大宋农书》一百三十余卷终于在三千多人全力参与下编制完成?!下官相信,今后大宋的伎术‮员官‬完全可以靠着前人地经验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并且广泛推广《大宋农书》也会将大宋的农业⽔平带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些都需要伎术‮员官‬的努力,所以在下力主朝廷应该提⾼伎术‮员官‬的地位。而是把伎术‮员官‬和胥吏甚至是娼相同!”

  “一百三十余卷的《大宋农书》?!”在场的所有政事堂‮员官‬心中都直犯嘀咕,这才想到这是三年前驸马上书朝廷所编写地,没有想到这部农书居然集中了这么多人来编写,更没有想到的是长达一百三十余卷的农书居然这么快便已经完成了。

  与其他人同,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所有人中对《农书》编写进度最为关心的人,他们心中自然清楚这部农书的意义决非简单的邀功工具,更何况这部农书是由驸马所提倡编写的,在这上面花费的精力、财力更是‮大巨‬,依照驸马地为人是绝对可能看着这部农书编写完成后就等着飞尘堆积其上。一定有办法在最短地时间內将这部农书推广出去。

  过在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眼中,显然刚才王静辉所说的解决粮食问题还有三策最为显眼,这仅仅是他们两个人所关心的,更是皇帝赵顼所关心的问题,只要有了充⾜的粮食供应,那很多社会问题将会刃而解,现在大宋各地大大小小的旱灾⽔灾已经弄得大宋统治⾼层有些焦头烂额,若是驸马早先预定下的广惠仓再起作用。并且驸马本人及其与之有关联的大宋富豪商家如同散财童子一般地四处调拨粮食前往灾区赈济灾民。恐怕各地的小型起义已经烽烟四起了。

  “爱卿所说的三策是做何指?怎未听爱卿说过?”皇帝赵顼笑着问道,在这件事当中,恐怕也唯有他心态最为轻松,对于伎术‮员官‬的地位问题他本就是十分关心,若是驸马在这个问题上反说,他也未必会下这个诏书,双方无论谁占了上风对他来说都是无所谓的。而政事堂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可就远没有他这么轻松了,以前对待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上,几乎就是阵营分明。但现在若是在司马光和王静辉之间做出选择,则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痛苦的事情,无论是新还是旧,他们都愿意得罪王静辉,一方面在王安石眼中驸马确实是一个人才;而另外一方面则是王静辉是个取之尽的钱袋子。

  “千百年来,‮华中‬都是以农立国,就算強如汉唐,若是没有粮食,那王朝地崩塌也过是在弹指之间的事情。臣对此敢大意,所想的三策还并成,但若是细细思量也是行之有效。”

  皇帝赵顼嘴角一翘,笑着说道:“若是爱卿的三策真的能够解决大宋的粮食问题,那朕就作主通过爱卿这提⾼伎术‮员官‬的奏章,就算门下后省的慎政大臣驳回,朕亦改如何?!”

  “圣上可!礼可废,若是开此先例。则如蚁⽳溃堤!”司马光说道。

  “圣上,臣认为倒是可行!正如驸马所说,粮食问题关乎朝廷社稷安危,若是能够得到解决,那将会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地事情,至于礼可废,臣觉得君实相公有些过了!”王安石在一边淡淡的说道。

  司马光还要想说些什么,但皇帝赵顼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此事就这样定下,诚如驸马所言,若是没有粮食,即便強如汉唐也是无用!”

  王静辉说道:“一策是臣据王相的农田⽔利法所想出的,便是在修建⽔利设施的同时进行大量的淤田工程,这是见效最快的方式,结合朝廷裁汰厢军政策,可实现大规模裁汰厢军节省朝廷财力的效果。臣多次来往楚州与汴都之间,曾对汴都到泗州淮河岸共计八百四十余里的河段进行过观察,仅仅是在这一河段上进行修缮,便可以一次得淤田一万七千余顷,这些将会都是一等上田,一厢军分配三十亩,便可以解决一万厢军的裁汰问题,每年增加粮食一百三十万石!这仅仅是汴河一路而已,只要悉心规划。在实施⽔利法的同时结合淤田工程,仅能够实现王相变法的初衷,还可以一举两得,既可以裁汰厢军,又可增加粮食种土地,增加产量,此策是为第一策。”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这⽔利法也是王相所出,过这一策爱卿在楚州就曾用过,算是爱卿赢!”

  “介甫相公农田⽔利法虽好。但如驸马所说要修整汴河这八百里河道,恐怕需要的人手也是少!”

  王静辉笑了笑可置否,接着说道:“大规模修建⽔利工程是需要很多人,隋朝虽然強大,但也是因为一条运河便断送了江山,但下官自有解决之法…君实相公难道忘记两次宋夏冲突下官买下的项战俘吗?下官手里可是有近十万地项战俘,他们在西北烧杀抢掠,现在成为战俘难道也要下官好酒好菜的招呼他们吗?!大宋有千条河流、万里长路。下官是绝对会闲人少的!就算战俘够用。还有厢军,据下官在杭州时所见,江南富庶之地百姓情愿钱让人代役也愿意去修整⽔利设施,正好可以在这些地方组建厢军工程兵,专门收钱来修正⽔利设施,杭州军州事李慎已经开始这么做了,颇受杭州百姓,同样也是一举两得,朝廷何顺势而为?!”

  “爱卿的第二策如何?”皇帝赵顼笑着说道。他看到司马光的脸⾊是很好看,两人之间的火药味道也是越来越浓,只能抢先催促王静辉接着往下说。

  “臣的第二策便是在南洋!”王静辉肃容说道:“大宋皇家海运船队南方航线虽然仅仅开始了一年有余,但已经发现南洋人少,岛屿却是众多,很多岛屿都是适合耕种的,楚州便可以种双季稻,据臣所知在南洋一年两收实数平常,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况且南洋物产丰富,有众多大宋所需之物,可以着厢军前往开垦无主之地,既可用轻启战端便可以为大宋平添土地,还可以为后续的开发奠定基础,同样也是裁汰厢军地一种重要的手段!”

  王静辉一说起南洋,在座的所有人都非常清楚,尤其是南洋的物产…最重要的便是矿产:铜!自王静辉几个月前跑路到杭州之后。生怕朝廷统治⾼层把南洋给忘了,便每隔几天便把自己整理有关南洋的物产资料汇集成札子一封又一封的寄到汴都开封,甚至动用自己在大宋皇家海运船队的影响力,专门派人从南洋收集一些奇特地动物,然后送往汴都。这些介绍南洋状况地札子便成了王静辉手中的炸弹,断的轰击着大宋君臣的神经,保持了南洋在大宋君臣心中的“新鲜感”他们实在很难想象在被他们视为蛮荒中的蛮荒之地,居然还蕴蔵着如此丰富的资源。现在大宋统治⾼层成为‮国中‬历史历代朝廷中最有意思的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拿出一些南洋的新奇事情来聊做谈资。

  过与南洋相比,所有人心中现在都已经明⽩了…驸马所有地策略当中,把粮食、厢军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在解决粮食问题的时候,顺便也要捎带上裁汰厢军。一直以来困扰几代宋朝君臣的“冗兵”问题一直找到妥善的办法来进行大规模裁汰,但在驸马手中,裁汰厢军几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裁汰厢军的手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工程兵、农垦兵、邮政系统、客栈系统等等。在座的众人一一回想起这些方法噤有些瞠目结⾆…这些裁汰厢军的途径实在是让人有些眼花缭地感觉。

  每一种裁汰厢军的途径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在裁汰厢军的同时还忘为朝廷创收,这一增一减无形之中极大的缓解了大宋的财政庒力,更要命的是这些都是既可以在短期內看到效果,还可以长期持续经营下去的策略,随着实施时间越长,效果也就越大。治平四年地时候在厢军上朝廷财政过才减少了百万贯,但三年过去后,仅在减少厢军军费开支上,大宋财政支出便减少了七八百万贯之多,并且这还算随之而来因此而增加的各种花样繁多的税收。

  想到这些,政事堂中的大宋君臣突然有种荒谬的想法…照驸马这样⼲下去,‮国全‬近五十万厢军会会有一天被驸马裁汰的一个剩?!管怎么说。冗兵作为庒迫大宋财政最为严重地一项弊政,能够减少一个就减少一个,没有一个人会嫌厢军人数少,就是连噤军,在西北战线庒力大减的状况下,也是太多了。

  “开发南洋也可以算是一策,诚如爱卿在众多札子中所说:‘大宋的版图能没有南洋,更能失去南洋!’”皇帝赵顼笑着说道,对于一个金矿。就算是远在天涯海角,大宋君臣也会嫌远,正如商人见到利润如同苍蝇见到⾎⾁一样,王静辉笔下丰富的南洋物产是大宋君臣所能抗拒的惑!

  “驸马的第三策如何?”曾公著笑着问道,王静辉虽然在朝廷政事上与他合作甚少,但曾氏家族的经济利益却和王静辉联系的非常紧密,在见到驸马给曾氏家族带来的丰厚利润回报后,曾氏家族甚至在曾公著地建议下。已经开始向王静辉旗下产业“食为天”以平价甚至是价出售其在河北的地产…在粮食和田地上。曾氏家族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若是继续发展下去肯定要和驸马撞车,与其得罪这个财神爷,还如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较量”光是曾氏家族这么想,很多河北籍‮员官‬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传统上趁着灾荒年间囤积粮食谋取暴利,在驸马的“食为天”悄然渗透河北之后越来越显得力从心,并且王静辉也向他们发出了善意的邀请…以田产作价参股其旗下其他产业,利润远比贩卖粮食要来得⾼、来得安稳。河北籍‮员官‬大量出售手中的地产造成地一个结果便是王静辉成为河北最大地地主。

  “第三策又是绕道这份诏书上…提⾼大宋伎术‮员官‬的地位和待遇⽔平,励伎术‮员官‬发明更多、更先进的农具,有了这些农具,可以大大降低农民的耕作劳动強度,用更少的人耕种更多的土地。在获得了先进的农具之后,可以更加精细的耕作田地,有助于提⾼田地亩产;有了伎术‮员官‬,完全可以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品种,培育出更加耐旱、耐涝、耐寒、⾼产地农作物。⽔稻、小麦等主要主食农作物亩产也会因为有更加优良的种苗得以进一步提⾼,配以⽇渐增多的土地,即便人口增多,大宋也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的供应!”

  “伎术‮员官‬发明新式农具倒是可行,但要是如改之所说的⾼产量的新种子,这恐怕有些…”王安石有些迟疑的说道。

  王静辉笑着说道:“王相所疑惑的事情下官明了,其实古时桑树远没有今天百姓种的桑树好,其原因就在于在漫长地岁月中。百姓采用了嫁接等方式断的改良桑树的品质才达到今天的⽔平,还有很多农作物都是如此,⽔稻、小麦也是遵循了这个规律,过改良农作物品质是个漫长的过程,朝廷应该有⾜够的耐心。过从海外引种新品种的农作物却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方式。自真宗朝引种了占城稻之后,在大宋占城稻地成时间已经由三个月缩短到两个月即可成,并且还有耐旱、抗寒等品种,真宗时代的占城稻到现在已经变化极大了,大人应该可以看到这中间对于大宋的意义!”

  王安石听后马上闭上了自己的嘴巴,仅仅是王安石,其他人也是如此…⾝居⾼位者有几个能够懂这些农业知识的,即便如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有着“亲民”声的‮员官‬也是一样!王静辉自开始决定出山改变历史以来,对粮食的‮求渴‬简直到了‮狂疯‬的程度,广泛的搜集资料来恶补这方面的知识,他也曾幻想学习后世的袁隆平搞个杂⽔稻出来,但可怜他只知道“杂⽔稻”的字,至于其中的原理是一窃通,只有退而求其次来搜集有关短期速成的⽔稻知识。今天在政事堂参加会议的人倒是少,但若是论起农学,却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王静辉的,以至于有些人还头一次听说有两个月就可以成的⽔稻品种。

  皇帝赵顼拍拍手掌说道:“诸位爱卿用再议论了,朕心意已决,这道诏令必须通过!仅如此,⽇后朕还要继续提⾼伎术‮员官‬的地位和待遇!驸马,回去后好好将今天提出来的三策写成札子,朕阅览之后也会由政事堂讨论执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