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高衙内新传 > 第一章(下)

第一章(下)

目录

  原来⾼強刚一得到这消息,立刻想起了现代的‮府政‬大工程项目建议书。在儒家的传统观念中,兴建这种大型工程都是劳民伤财的事,能免则免,然而以现代的观点看来,‮府政‬投资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生产其实有着相当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北宋的土地政策就是不抑兼并,又宽待士大夫,导致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官僚地主阶层手中。

  以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社会财富在某一个环节上积聚过多,最终必然导致整个市场的流动缺乏,进而带来市场萧条。如何解决呢?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增加投资和消费,让已经堆积起来的财富重新进⼊流通当中。而明堂的建造,客观上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契机。

  这并不是说,明堂这类大型工程造的越多越好,相反,最适合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不应该是建造这类面子工程,而是应当用于大型的民生工程,如增加国民福利,建设大型⽔利设施和道路桥梁之类。但历史的教训告诉⾼強,对于徽宗赵佶这样的皇帝,和他讲道理是没用的,他嘴上都说你有道理,庇股一转照样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而那些让他看不顺眼的人,没几天就会从朝中贬斥到地方上去了。

  有了这种认识,⾼強才不会拿自己的事业开玩笑,去硬顶赵佶。他一面联络自己老爹以及童贯、郑居中等政治盟友,约定⽇期一同上书,以达到一举促成明堂建设决议的效果;另一方那个面通过燕青。提出关于明堂建设的具体方案,凭借方案本⾝的新颖给赵佶带来的刺,再有几人一同上书所造成的“势”定可如愿取得明堂的建造大权。

  而⾼強的这份明堂建造方案,说穿了其实也没啥了不起,无非是工程招标和‮府政‬采购相结合而已。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已经有了一点雏形,比如熙宁年间一度推行的均输法,就很有点‮府政‬采购的苗头,但是如⾼強这样系统的提出。对当时人绝对是一种震动。

  此外,⾼強手中还有一个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应奉局。应奉局的设立初衷,就是为官家提供享乐的物质。其营设范围开始是花木奇石,很快便被⾼強塞进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奢侈品和玩具所代替,赵佶这几年玩的不亦乐乎,对应奉局是一千一百个満意。如今⾼強大力赞成他修建明堂,又有应奉局自告奋勇总览其事,他哪里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对⾼強的这一路组合拳。蔡京也有些措手不及,他就算有心要争夺明堂的建造权。一时间又哪里能提出堪舆⾼強的方案相媲美的计划来?当然,以蔡京的老辣和沉狠,若是一心要给⾼強下绊子,那么这计划就算制定的再好,施行起来也会处处受阻。最终可能连个地基都打不起来。

  只是蔡京经过了这场旱灾时的艰难处境,他也明了了⾼強一派的支持对自己乃是极大的助力,最起码一点。如果没有大通钱庄,那样的大灾他是绝对不过去的。因此虽然⾼強将这明堂的差事抢了过去,念着大家还是同一道战壕里的战友,蔡元长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只是⾼強这小子,近来越发狂妄了,怎生给他敲打敲打才好…”蔡京这里打着小九九,那边翰林学士待制已经开始商量奏章,热烈讨论一番之后,大宋明堂的建设议案就此敲定,应奉局总其外,梁师成以⼊內省都知(相当于大內总管)总其內,期以两年竣工。

  张商英哪里自然懊悔的很,不过⾼強这个方案所申领的钱财只有原来预计的六分之一,看在省了不少国用的份上,张中丞也勉強认了。要说张商英这个人,倒还是个肯做事,格正直的‮员官‬,原来他被前任宰相章敦‮害迫‬,曾经打⼊元佑籍中,责徙巴州安置。

  这人到了地头,⽇子过得很苦,他原本在当地有间宅子,就提请蔡京许他搬到自己的宅子去住。蔡京也知道他是被章敦整了,其实政治立场未必就偏向旧,于是便答应了。所谓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伸手拉了一把,张商英心里很念着蔡京的好处,后来复起以后,直做到御史中丞,对蔡京始终留了情分。再加上他为人正直,颇敢直谏,居然朝野內外都对他评价颇⾼,以至于旱灾最严重的时候,蔡京的相位遥遥坠,当时最有望接任的就是他了。

  当时议定,又奏了些政务,便即散朝。蔡京回到自己的书房,刚把朝服脫下,长子蔡攸已然闯了进来,満脸的愤愤不平之⾊,叫道:“⾼強这小子,真的无礼!居然瞒着咱们搞些鬼扯伎俩,抢了明堂造作提举去,简直目中无人!”老丈人这么骂女婿的,大概也不太多见了。

  这当儿梁士杰也卸了朝服走进房来,听蔡攸骂得起劲,他与蔡京都是有志一同,默不作声的听他骂。蔡攸骂了一会,火气略微降了些,才发觉房中只有他一个人说话,忙向蔡京道:“爹爹,这小子能有今天的地位,还不是仗着娶了我的宝贝女儿,如今却骑到我蔡家头上来了,若是不给他点教训,⽇后还不知作出什么事来!”大抵蔡京知道他的能力,真正执掌国政是不大行的,建造明堂这种事倒很适合他,原先已经许了蔡攸,哪知画饼成空,这横刀夺食的人偏偏还是他的女婿,也由不得蔡攸不恼。

  蔡京听了这话,哼了一声,反问道:“以你说,要怎么教训他?”

  蔡攸嘴上叫的凶,实际肚子里墨⽔有限,被蔡攸这一问,顿时不知所措,愣了一会才道:“孩儿听说⽗亲原打算来年抬举他作大名府留守,这岂不是太过便宜他了?正好找个借口,加他老老实实在青州再待上几年。”

  蔡京暗叹儿子草包,那磨勘和升阶的文书已经呈递上去了,经御笔批示存档了,没有够分量的理由,如何能变动?他不再理会蔡攸,转问梁士杰的意见。

  梁士杰沉昑片刻,才道:“如今童贯和⾼俅等人已然结成一,现今又统揽了明堂建造,未来两年之中势必势力大涨。好在恩相多年经营,门生故吏遍朝野,若不得恩相首肯时,便是天子令也未必能出的了东京,这一节便是恩相的⾼明之处。究其本源,童贯等都是官家的幸臣,再怎么得宠,也取代不了大宋天下的大小官吏。因此彼此之间,渐渐要成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局面,我意咱们还得一如既往的扶持⾼強,不出所料的话,此番明堂造作,咱们也大可从中分一杯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