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高衙内新传 > 第一章

第一章

目录

  楷乃是赵第三子,年纪比他大哥赵桓小了两岁,尚冠,因此目下爵位还只是嗣王,号为嘉王。此子生⺟是王贤妃,原先与当今郑皇后同为向太后押班,后来当赵登基作了天子之后,亦一同被向太后赐予赵为宮人,故而自来有宠。

  若说这王贤妃的命,也真是不好,大行王皇后在的时候,她当然没有什么机会,王皇后后,原本她与郑皇后皆有机会⺟仪天下,她自己生了一个儿子赵楷,甚得赵喜爱,算起来还多了几分优势,⺟凭子贵么。可是強中自有強中手,郑皇后的手段更是⾼明,先是结大宦官梁师成、⻩经臣以为奥援,宮外又有外戚郑居中这样的重臣,再加上她对于王皇后所生的嫡长子赵桓关爱有加,视同己出,几样加起来可就胜过了王贤妃这单薄的一招⺟凭子贵了…况且你儿子也不是长子!

  于是乎,王贤妃就只能眼睁睁看着郑皇后风光封后,一腔心思全都放在了儿子⾝上,至少赵桓成年之前,东宮之位尚且虚悬,赵楷素来又得赵宠爱,还是颇有机会立为太子的。事实上,赵楷作的也算不错了,比方那年蔡京回京献《哲宗实录》,赵在⽟清楼摆下鹿鸣国宴之时,一旁侍从的就是年方十三岁的赵楷,而不是太子赵桓,⾜见其在诸皇子中最有宠。

  可是不管你再有宠,郑皇后这一方实力终究坚強无比。因而今年赵桓成年之后,仍旧顺理成章地以嫡长子⾝份正位东宮,大宋以立储昭告天下,大赦诸路,另有封赏若⼲。

  “衙內,据梁大铛秘言,三大王自以‮意失‬东宮,乃是出于宮外无有強援。不及郑皇后有郑左丞相助。”梁大铛即是梁师成。大铛者。大宦官也。三大王则就是说的赵桓。当时人不叫皇第几子,都按照排行叫大王,乍听上去倒有些象山寨里盗伙地叫法。许贯忠一壁说,一壁看着⾼強的脸⾊变幻。肚里噤不住的好笑:“环顾当朝群臣,以衙內舂秋最盛,而功又最多,位望亦重。更难得是衙內虽然与郑左丞好,却素来不曾⼲涉宮中之事,与太子亦素无往,若是三大王能够与衙內攀上情。倒有机会扭转乾坤。”

  ⾼強苦着脸,把头摇得象波浪鼓一般:“没机会,没机会!东宮已定,太子无罪之人,若要易储。那得闹出多大的风波来?除非是起兵。效法那唐太宗,或许还有几分希望。”这话也就是他敢说。而且也就是在这大名府翠云楼这样的自己地盘说说,换了旁人的话。敢想都未必敢说。

  许贯忠见怪不怪,竟也丝毫不以为意,笑道:“三大王之所以非衙內不可,多半亦是看准了衙內手握兵权,老太尉又典噤兵,一旦起兵的话,京畿之內旦夕便可底定…”

  “说不得,说不得!”⾼強继续大摇其头:“我⽗子是活腻味了。还是好⽇子过够了?放着眼下位极人臣的荣华富贵不去享受,偏偏要提着脑袋去帮着他三大王登基作皇帝!对本衙內又有什么好处?”

  他瞪着眼镜看许贯忠,想要从他面上看出些端倪来。却见许贯忠笑地⾼深莫测,笑得他心里直发⽑:“衙內,你目下位极人臣是不假。岂不闻易经云,亢龙有悔?衙內一战平燕。手握十余万重兵,‮家国‬财计又是泰半于衙內之手,正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今上是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多半此番回京之后,衙內只有自请致仕出兵权,方可保得己⾝平安。如此一来,以衙內鼎盛舂秋,功⾼盖世,却要就此优游林泉,心中岂能不怀怨望?这便有用得着他三大王之处了。”

  “出兵权?”⾼強一怔,这下方才真正上了心:“未必吧,此番出兵,我仅为副使,功在童贯之下,若是依照祖宗遗训,封王地是他童贯,这致仕兵权地也该是他才对。况且北边大事方殷,东有女真,北有残辽,又有辽东常胜军未定,诸般大事非我不可,这兵权若是一,何人能担此重任?”

  却见许贯忠并不答话,只是二目定定地看着他,⾼強心里一惊,拧起眉⽑来怒道:“贯忠,你当真以为我是那等恋栈权位之人,手握大权只不肯放么?十年终始,不想连你也是这等看我!”

  见他发怒,许贯忠忽地笑了起来:“十年光非短,不想今⽇之衙內,眼光竟还是与当⽇大名府河上相逢时一般地清澈!衙內,小人与你一场主从,自然知你心意,只是旁人却未必知晓,单看你年纪轻轻便即得享大名,多少人几世都未必能有的成就,你轻轻易易便做到了,人心岂能容你?刻下汴京中的谣言,已经传的満天飞舞,什么惊世骇俗地话都说出来了,小人听的最多的一件,便是说衙內你要作那安禄山!”

  这三个字一出口,⾼強已是脸⾊铁青。这造谣人的⽔平还真是⾼啊,安禄山怎么造地反?不就是凭着燕京造的反么!况且,大宋朝最忌什么?忌的就是武将跋扈,尾大不掉,一旦出现了这样的苗头,甭管你是功⾼盖世还是万里长城,一概拿下没商量,杯酒若是释不了你地兵权,那就给你来个风波亭!安禄山,还是岳飞?这是个问题…

  两者都不作的话,也有一条路,作石守信,兵权一,买田养老,从此优游林泉,不问世事,专心陪家中美人调笑,人说出名要趁早,娶美人更要趁早,老来娶了美人只能看不能吃,那就等着戴绿头巾,本衙內能有这样的福,羡煞多少田舍翁呐!

  可是有一桩事是我学不来石守信的,人家命好啊。那时候大宋朝刚刚开国,了兵权可以回家享几十年的福,我呢?就看眼下这北边地局势未定,要是养虎为患,过了几年大敌⼊侵,难道眼睁睁看着本衙內地娇美妾都被异族抢了去?是可忍孰不可忍!

  ⾼強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三圈,这脑子里的念头也转了三圈。毕竟何去何从。委实难以取舍。他蓦地抬头。横着眼睛去看许贯忠:“贯忠。你随我多年,向来是我智囊,为何今⽇曾无一计教我?”

  许贯忠见他彷徨无计,心下忽觉不忍。一路走来,⾼強吃了多少辛苦,费了多少心力,这世上恐怕没有人比他看地更清楚了。百年国运一肩挑,偏偏他又不是什么命世贤臣,十年前还只是一个京城里的花花太岁罢了!有⾼強这面镜子在此,真要愧煞天下多少读书人呐!

  定了定心绪。许贯忠方道:“衙內,十年来你⽇夜筹思,步步惊心,如今平燕凯旋,得享大名。为何不趁此时流勇退?贯忠非是不知你心中大计。关系到我大宋百年国运,奈何这天下不是只有衙內一个人。大宋乃是我大宋万万子民之大宋,为何定要衙內一肩担当?若听贯忠一言。就此出兵权,致仕终老,学那郭汾,七子八婿,寿考令终,

  事!”

  见⾼強瞪起眼珠来,许贯忠忙摇手道:“衙內莫慌,待小人把话说完,再恼也不迟。”

  ⾼強哼了一声,庒着肚子里的话,只瞪着许贯忠道:“你说!你说!”

  “北边虽有大事,然而辽国新败,未能即起,复有辽东常胜军在彼,缓急应可支吾。若数年之后,当真大事紧急,朝廷用人之际也当再起衙內为帅,那时节亦可为国效命,何必在这风口浪尖之上恋栈不去说到此处,许贯忠已是‮情动‬,眼圈亦有些红了,蓦地双膝下跪,一个头磕在地上:“衙內,听小人一言,此为保命全⾝之要,衙內十年辛劳,到此时也该放手歇息一下了!”

  望着伏在面前的许贯忠,⾼強纵有満腹的话语,此际一时也说不得了。相随十年,几曾见过许贯忠这般恳求于他?大家相逢道左,一见如故,就连“托以心腹”这样地话都不⾜以形容他和许贯忠之间地情和信任,彼此间再如何开些玩笑,议论国事,也从来都是坐而论道,都是彼此眼睛望着眼睛地说话,何曾见过许贯忠地脊背朝天脸朝地?把心腹人当奴才,这是什么样的混帐人才会作出来的事!

  他走上前去,双手将许贯忠搀扶起来,又替他掸了掸下摆的尘土,叹了口气道:“贯忠,我已知你的心意了,只是我素来以国士相待,你亦无需如此苦了自己。不错,眼下我功成名就,北边亦是一时无事,哪怕就此出兵权,致仕终老,这天一时半会也塌不下来。”

  许贯忠见他这般说,正有几分喜⾊,却见⾼強握紧了拳头,抬头去看着北方,咬紧牙关道:“可是女真方兴,辽国未灭,燕云新附民心未定,我大宋又是百年来兵戈不兴,拱手而治,万一事有不测,如何应付?环顾朝中诸人,谁能继我之后托此大事!”

  他苦笑,‮头摇‬,用力拍了拍许贯忠的肩膀:“贯忠啊!男人处世,总有自己非作不可的事,死也不能退缩和逃避地事,今⽇之事,舍我其谁!”

  许贯忠望着面前的这个人,⽇渐长成的面容,业已被塞上的风霜刻画出了几道细纹,从前只爱握着美人手的双掌,也被马缰绳和刀柄磨出了几块老茧来。他心里一阵酸,飞快地低下头去擦了擦眼角,再抬起头来时,已是一脸的坚毅,从容微笑道:“小人服了!虽说是时常相随,然而知衙內却不及小乙,小乙有一封书信到此,请衙內一观。”

  ⾼強愕然,接过书信来看时,不看则罢,越看越是心惊。原来燕青这封信中,道尽了⾼強目下所面临的困境,他与许贯忠意见相同,都以为目下最稳妥的办法,莫过于趁此机会卸兵权,最好是连枢密使地职分也卸了,但请领应奉局如故。如此则赵对他也放心,又离不开他理财之能,还可保证他地地位不失,以为他⽇再起之地步。

  然而与许贯忠意见相左的是,燕青却认为⾼強必不肯如此轻退,而北边的局势变幻莫测,执掌大宋军机之人也不宜在这当口轻易更替。于是燕青在书信中便提出一着令⾼強匪夷所思地计策:“衙內之为朝廷所忌者,一则以兵权,二则以财计,二者若去其一,则天子亦有借重衙內之处,亦素所信重,焉能轻易弃去?小乙不才,敢请自⼊仕途临朝,与衙內建异计,以分衙內之事权。”

  把燕青抬出来?⾼強第一个反应就是绝不可能,这浪子燕青历来是他死,人所共知,那东南应奉局和大通钱庄俱是针揷不进,⽔泼不如的铁桶地盘,就算把他抬进朝堂为官,不过是又多一个⾼強的羽而已,其权势益张,如何能分⾼強之势?

  “贯忠,小乙写这样一封信,所为何来?以小乙之智计,当不致于见不及此罢!”

  许贯忠点头道:“衙內知小乙甚深,惟此计转折细微,书信中不尽道明,小人来前已与小乙在河上密会,细细商议了始末,自可在此道于衙內。”说罢附在⾼強耳边,习习嗦嗦说了一大通,⾼強听的面⾊变幻,怔忡良久,缓缓‮头摇‬道:“此计大出情理之外,实乃诡道之极,连我都难以逆料其中玄妙,遑论其余?只是此计转折殊多,一着不慎则満盘皆输,某却以为过于难行。”

  许贯忠道:“小人亦如衙內这般说,只是小乙说道,若要稳妥,自以衙內自请致仕为上,一了百了,⼲净利落,只恐衙內不能如此罢了。若是不退时,亦只得用此一道计策,若然得成,则数年之內朝臣尽可于我手,衙內大事可必;纵或不成,也可寻机退隐,不**家富贵,有小乙在朝中为衙內张目,大事亦有可为。”

  ⾼強沉思再三,亦是委决不下,这正是一条十字路口,往前走,路是有的,只是艰危险阻,崎岖难行,两旁不是刀山火海就是地雷阵;往后退,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却是放弃了自己为之奋斗了这许久的事业,大事如何未可定论。

  许贯忠将事情反复论定,业已尽到了自己⾝为智囊的责任,此际虽见⾼強踌躇难决,心中大是不忍,却也強忍着不发一言。⾝为决断者,在这一刻就是无比的孤独,不管你⾝边有多少名臣猛将,手中有万两金银,⾝后有百万雄兵,在决断的那一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帮你一分一毫。

  回京去和老爹⾼俅商量?不用想,那一辈子深通韬晦之计的老爹定然是要他出兵权致仕,一家子安享富贵,还用得着商量么?许贯忠之所以赶着来到大名府向自己进言,亦是虑及此节罢。

  见⾼強转了一圈又一圈,许贯忠亦知他彷徨,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忙道:“衙內,鲁大师⽇前方从辽东返京,暂住大相国寺之中,衙內何不回京去向他老人家请益?”

  ⾼強闻听此言,双目一亮:鲁智深竟回来了?把这桩事去问他,却是得人,这花和尚素来灵台清明,烛见甚深,又是在辽东待了这些时,只怕对于北地大计也有些所得罢?

  他双掌一击,喜道:“就是这般!待我回京去向鲁大师请益,求他老人家为我指点一条明路罢了!”虽然是悬而未决,到底眼前轻松了一些,⾼強甚是轻快,又与许贯忠说了些汴梁近来的人事等情,得知左相何执中病情甚重,料来已过不得今年,朝中觊觎相位者甚伙,相互间排挤倾之情⽇渐严重,眼见得又是一场洗牌。

  內事,外事,这是绞在一起的两股绳,什么攘外安內,哪有什么先后?还是现代一位伟人说的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人生就是走钢丝,看你走不走的过吧!

  政和六年四月丙寅,大宋枢密使、河北河东宣抚副使⾼強,从燕山凯旋回京。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