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大明奸商 > 第二百零二章 试才

第二百零二章 试才

目录

  一顿早饭吃的宾主尽,饭后,沈子成慢条斯理的剃了剃牙,稳了稳食,吩咐小疙瘩带人去准备了轿子,一行人便径直朝燕王府去了。

  “沈大人,其实…”方孝孺想了想,言又止。

  沈子成回头看了他一眼:“方兄,你想说什么只管说好了,这里并没有外人。”

  方孝孺面露难⾊,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沈大人一番好意,‮生学‬是很明⽩的。不过还没有参加科举,就贸然去见燕王,要是被人知道了。会说‮生学‬们投机取巧。不求在书本上做文章,只求走达官贵人的后门。要是传出这样的说话,‮生学‬真是难看死了。沈大人,这燕王府…还是不要去了吧?”

  沈子成并没有停下脚步,接着朝前方走去,边走边说道:“方兄,你是潜溪先生的⾼⾜。许多道理本来用不着我来说,你想,潜溪先生何等大才。他一样是学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潜溪先生当年和刘伯温等人好。又有谁说潜溪先生是靠走了刘伯温等人的后门才做了官?一个人走什么样的门路不要紧,重要的是,他有没有本事去给人做事。”

  沈子成这一番话也是有感而,当年自己参加⾼考,考的只是一般般,特别好的大学也进不去。只能去一些平常的大学混了几年而已。要说公平,未必见得比科举更加公平。至少科举还是‮国全‬考生同考一份试卷呢,至少出⾝寒门的人和达官贵人相比,也没有太大的劣势,也没有科举加分,更没有京都考生就一定能中科举的说法。现在方孝孺拘泥于这样的繁文缛节,倒是叫沈子成十分不満。

  而且沈子成记得在上了大学之后,军训的时候,见到辅导员。那位比他大不了多少的辅导员曾经语重心长的跟沈子成说过:“一个人**什么样的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本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现在,沈子成不是也在大明朝混得风生⽔起吗?在皇帝和王爷之间,在‮员官‬和财阀之间,如鱼得⽔。只要自己有真材实料就行了,管别人怎么说呢。要说科举,沈子成是肯定考不中的,但是那些迂腐的官儿,十个倒是有九个都不如沈子成呢。

  方孝孺似乎有所顿悟,喃喃说道:“‮生学‬明⽩了。”

  齐泰嘻嘻哈哈的打着圆场:“方兄这几天是不是**书**的太累了。其实我齐泰也不喜钻营投机。但只是去见燕王而已。燕王又不主持科举。他就算想给我们开后门,也未必有那个心力。而且假如我们考上了科举的话,去哪里做官还不都是一样做自己的本分?先去见见燕王,并非是什么坏事。”

  只是⻩子澄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眼神时不时的在沈子成的⾝上游走。后边楚方⽟和苏坦妹两位女子,挽着胳膊,并肩走着。这一行人在早上的京都,看起来十分醒目。男的个个⽟树临风,气派十⾜,女的明动人,仪态万方。不少人看到这一行男女,都忍不住暗赞一声,果然是江南人杰地灵的好人物。

  一行人说着闲话便到了燕王府。守在门口的家奴早就认识了沈子成等人,看到是沈大人来了,二话不说就陪着笑脸,笑呵呵的把沈子成等人到偏厅去用茶。这边儿就忙不迭的跑去请燕王出来见客。楚方⽟和苏坦妹却是老实不客气的径直去了內院,她们和燕王妃是多年的好朋友,燕王府都不知道来了多少次。轻车路,一点也不见外。

  过不一会儿,朱棣便穿着一⾝红⾊的锦绣长袍,踩着一双黑⾊步云履快步走了出来,老远就笑道:“一大清早的风儿就把沈大人给吹来了。看来我燕王府的茶,沈大人是怎么喝都喝不腻的啊?”

  沈子成起⾝施礼道:“沈子成见过燕王。燕王府的茶自然是极香的。这里有几位朋友要给燕王引见一下。燕王,这三位都是江南名士。这位是潜溪先生的⾼⾜方孝孺。这位便是齐泰,还有这位,⻩子澄。都是在江南赫赫有名的人物。”

  三人齐声说道:“在下齐泰、⻩子澄、方孝孺见过燕王。”

  沈子成的心中忽然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这三个人在历史上最终都是被燕王诛了九族的。而正是因为自己在大明朝的出现,把历史拉得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不管将来的事怎么样。这三位至少是和燕王在今时今⽇已经有了相会。接下来的展,就要各自看他们的命运了。三个读书种子,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要是能活下来,还是活着吧。‮国中‬,真正有骨气的文人,越来越少了。

  朱棣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一听沈子成的介绍,就明⽩了。这是沈子成有意把几个学之士引见给自己。朱棣心头也有些感,不久,他就要去就藩了。可是这么多年在京都,自己的班底少得可怜。就算把道衍大师算在內,也未必能组建一个小內阁出来。当然,想拉拢‮员官‬,以朱棣的地位和权势并非什么难事。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真正的人才,那是少得很啊。却不知道这三位到底怎么样。

  朱棣的脸上展开了笑容,笑呵呵的对几人说道:“都快请坐吧。虽然在外边我要摆个燕王的架子,但是悉本王的人都知道。我哪里有那么多架子。尤其是宋濂先生,那也是本王的老师。说起来,我和方兄还是同门师兄弟呢。”

  沈子成暗暗好笑,朱棣还真是自来啊。不过他这么一说,整个气氛一下子就活络开了。齐泰等人之前最多也就是和四品‮员官‬打过道,哪里见过燕王这么⾼级的人物啊。一看朱棣并不摆架子。大家都放下了心,庇股也敢在板凳上放踏实了。

  “这几位来年都是要参加科举的。”沈子成率先说道:“依我看来,这几位参加科举,那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说不准包揽三甲都不一定。呵呵,要是当真能够包揽三甲。将来我回想起来,曾经和状元榜眼探花郞一起座谈,也是十分荣耀的事情啊。”

  朱棣眼光一动,没想到沈子成对这几个人的评价这么⾼,便多留了个心眼,率先问向齐泰:“齐先生。本王不⽇就要去北平就藩了。不知道齐泰先生对本王去北平,有什么好建议吗?”

  齐泰不卑不亢的缓缓说道:“燕王要去北平,从大的方向来说,只要做好两件事便可以了。第一,北平是北方门户,抵御蒙古人⼊侵的最前线。燕王去了北平之后,一定要把自己的部下打造成大明最強大的精兵。不但要能守住国门,最好是能够主动出击,不断将蒙古人往北方贫寒之地驱赶。让他们再也没有进犯中原的能力。”

  沈子成也是心中一动,齐泰的见识果然不错。其实朱元璋先让秦王、晋王和燕王就藩。这三个人分别在陕西、山西和河北。这三个地方的万里长城沿线,是抵御蒙古人的最前线。三个皇子就要肩负起保卫中原千千万汉人的重担。去了北平之后,什么治理地方,什么财税收⼊统统都是扯淡。先拉起一支精兵,训练自己的強将,打怕了蒙古人才是最重要的。

  “哦,齐先生,那第二点呢?”朱棣显然对齐泰十分感‮趣兴‬,马上追问道。

  齐泰接着说道:“练军为,用计并行。蒙古人在被皇上领军赶出中原之后,四分五裂。早已不再是当年強大的蒙古帝国。各个部族之间勾心斗角。燕王若是能够分化瓦解蒙古人,让他们自相残杀,待到合适的机会,再突然出兵,打蒙古人一个措手不及。⾜可以保边疆多年平安。最重要的是,蒙古人虽然残暴,但是燕王若是能够用武力震服他们,让这些蒙古人心服口服。他们未尝不会成为明军之中一支強大的铁⾎骑兵。”

  沈子成差点就要给齐泰鼓掌起来,他说的这些,跟朱棣在历史上对蒙古的做法,几乎同出一辙。看起来英雄所见略同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到了一定的⾼度,大家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十分接近的。齐泰这小子,书读的不少,没想到对‮家国‬大势还这么有见识。这家伙绝对不是一个腐儒,绝对不是。

  朱棣抬起双手,缓缓的给齐泰鼓掌起来:“齐先生说的真是精辟,让本王茅塞顿开。将来去了北平之后,齐先生若是考中科举,能来北直隶做官,那本王能够和齐先生携手治理燕赵之地,是本王之幸啊。”

  沈子成乐呵呵的揷口道:“燕王这句话都出来了,看来齐兄想不去北平都不行了。”

  齐泰还是那样宠辱不惊的模样,只是脸上多少露出一些喜⾊,他看燕王礼贤下士,对人斯文有礼,又的确是可以治国安邦的一代人杰。若是去北平做事,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许可以得以伸张吧。

  ⻩子澄看到齐泰这么受重视,不觉有些感同⾝受,脸上也笑了起来。没想到朱棣一转脸就看向⻩子澄,亲切的说道:“这位是⻩兄吧?不知道⻩兄师从何人?”

  ⻩子澄急忙答道:“在下游学四方,曾经拜访多位名师。可要说是谁家弟子,在下可真是没法厚着脸⽪说是人家弟子。不过,宋濂先生等江南名士,都曾指点过在下的。”

  “那看来⻩兄也是博采众家之长了。”沈子成便打着哈哈说道。

  朱棣心中自然有自己的打算,这几个人,能够被沈子成引见,能够跟楚方⽟苏坦妹等人结。能够得到宋濂的青睐。本事自然是有一些的。可是有本事,要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那种本事。换句话说,对自己有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不然的话,就算把李⽩拉到自己的面前,文采是一等一了,有用吗?

  “⻩兄,本王快去就藩,有些事情一直困扰,正好跟诸位讨论一番。”朱棣缓缓的说道。

  他虽然说是跟诸位讨论,但是大家伙儿都没有,这个问题是单独问向⻩子澄的。方孝孺和齐泰都识趣的收了口。听朱棣慢慢的说道:“这事儿说起来也头疼。大家都知道,藩王可以任命一些直属于自己的‮员官‬。跟吏部派去的‮员官‬不同,这些‮员官‬几乎就可以算是我在北平的班底。现在快要就藩了,不少人来本王这里走门路,希望能够在门下混个一官半职。本王并不反对这样做。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最好是能够⽑遂自荐。让自己的长处,能够被本王知道。本王也要量才使用。对不对?”

  ⻩子澄不明⽩朱棣说的什么意思,只是点头答道:“这是当然的。”

  朱棣笑了笑,接着说道:“可是本王自己安排班底,又不像朝廷那样可以用科举来选拔人才,本王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试出他们的真才实学呢?不知道⻩兄可有什么办法教我?”

  “教是不敢当。”⻩子澄想了想,朗声答道:“虽然燕王不能自己开科举。不过用同样的方法却是可以的。为官,要重四书五经,要懂礼义廉聇,要明是非黑⽩,要会上下兼顾…”⻩子澄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引经据典,一会儿子曰,一会儿诗云,过不一会儿,又说到了先秦时期‮家百‬争鸣,再过一会儿就说到蒙古为何败亡,当真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听得众人暗暗点头。

  沈子成低着头,一股股瞌睡劲忍不住泛了上来,这⻩子澄没完没了的说了一个时辰还多,口⽔都快说⼲了。方孝孺亲自动手,一杯杯给他添茶,⻩子澄觉得口渴了,便拿起茶杯来一饮而尽,接着说下去。沈子成用力撑着眼⽪,不是他想失态,问题是那些之乎者也,那些子曰诗云,自己是一窍不通啊。简单的文言文还可以对付过去,那些玩意,放在后世,让专家们去吵一架都行,沈子成暗骂了两声,宁可去这辈子再考一次英语六级听力,也算是怕了⻩子澄的滔滔不绝了。

  朱棣倒是沉得住气,笑眯眯的一直听着⻩子澄说下去,说到精彩处,不住的点头。对他的才华十分赞许。

  ⻩子澄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不知道是不是意识到自己的滔滔不绝已经有些过分了,便悠悠的收了口,嗓子有些沙哑的说道:“这就是在下的愚见了。总之,在下以为,只要按照先贤的办法,对‮员官‬的品德守严格要求,就是最好的办法。”

  朱棣点头笑道:“好好好,⻩兄的意见果然是中肯。本王受教了。”

  ⻩子澄谦逊的答道:“不敢当。”

  沈子成一听⻩子澄说完了,顿时来了精神。眼睛也睁大了不少。抓起茶杯,咕噜噜灌下去几口,这才笑呵呵的看着众人,等着看朱棣怎么去问方孝孺。

  “方兄。”朱棣转向方孝孺问道:“方兄不知道对朝政有何见解?”

  方孝孺谦逊的说道:“燕王,我只说我自己能做的事情。说到治理‮家国‬,料理朝政,我不如齐泰。说道文采飞扬,我不如⻩子澄。我唯一的长处,就是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不过,这一点要是往差了说,就是迂腐。”

  这句话说得众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方孝孺的确看起来稍微有些迂腐了,不过,他自己一说出来,大家就突然觉得,方孝孺其实也没那么迂腐,至少,他明⽩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是并存的。

  “假如我能够考上科举,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做一个学政‮员官‬。能够管理大明朝的学政,教导天下学子一心向学。这便是我最大的荣耀。若是将来能够让我主持一届科举,用最公平的方式为朝廷选拔人才,那几乎就是无怨无悔了。”方孝孺一脸憧憬的说道。

  朱棣诧异的问道:“难道方兄就不想进中书,不想去御史台,不想做些别的事情吗?”

  “我的才能不在那些方面。让我治理‮家国‬,最多最多也就是能管理一个县城罢了。再多,就是庸庸碌碌的‮员官‬一个,反而误了朝廷。让我去御史台,我这样的格,弹劾别人是可以。可是一样做不来事。反而,学政是我最有‮趣兴‬的事情。”方孝孺诚恳的说道。

  朱棣微微一笑道:“听了方兄的话,真是叫本王意外之极。一般人都是想着官儿越大越好,衙门越有油⽔越好。可是方兄一心只想在学政上展。一片读书人的⾚子之心,昭然若揭。本王十分佩服啊。”

  方孝孺急忙起⾝施礼道:“承蒙燕王夸奖。方孝孺愧不敢当。”

  “嗯,今⽇见到几位也是有缘,不如中午就在燕王府吃个家常便饭。我这就吩咐下人去准备酒席,咱们不醉不归。”朱棣的话本不容别人拒绝。

  朱棣看了看沈子成又说道:“沈兄,上次来,王妃说没有见到你,很是生气。走,先跟我进去拜候一下王妃可好?”

  沈子成知道这是朱棣要跟自己说悄悄话了,便站起来,跟在朱棣的⾝后,一步步走了出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