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元旦过后,我没有带着新世纪的快乐情绪回到学校。
这天,我和周舟在教室上自习,我正在看左拉的小说《娜娜》,这是一本我于三个月前借的书,当时周舟在场。现在周舟看到我仍在看这本书便问道:“怎么还没把书还了?”
“我又续借了一次。”
“那也不该在你这里这么久。”学校图书借阅期限为一个月,在此基础上可续借一次,限期仍是一个月,也就是说一本图书在生学手里至多保留两个月,超过此期限将按每天一⽑钱纳罚金。
“我还没看完,忘了应该哪天还。”
“不对吧,你以前对于哪天还记书得比我的生⽇还清楚,这次怎么会忘呢,到底怎么回事?”周舟坚持要把事情搞清楚。
“没骗你,真是忘还了。”
“瞎说,肯定另有原因。”周舟坚信事出有因。
“我把这本书买了。”面对周舟的明察秋毫我只好彻底坦⽩。
“买了?”周舟不相信图书馆会把书卖给我。
“我跟图书馆老师说我把书弄丢了,赔给图书馆这本书定价三倍的钱。”我如实道出。
“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我想要这本书。”
“你可以去书店买一本新的,⼲嘛偏偏要花三倍的价钱买一本旧书?”
“不一样。”我把这本书的定价给周舟看,封底清晰的印着:1989年印刷,定价2。1元。
“这本书我只花了6块钱就买到手,而去书店买一本新书至少需要20块钱,20块钱我都可以在图书馆买3本书了。”
“你还买了什么书?”周舟问。
于是我从书包中掏出一本民人文学出版社的《莫里哀喜剧》,一本海上译文出版社的《香⽔》,一本译林出版社的《圣经故事》。
周舟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些书说:“你这么做想没想过其他同学。”
“不用你替他们着急,我买的这些书都是无人问津的。”
“你怎么知道的?”
“你看。”我翻开一本书的封面“这本书是85年出版的,距今已有十几年,可是它除了纸张有些发⻩外,本没有被人翻过的痕迹,我把它从书架上菗出的时候,上面还蒙着一层不薄的尘土,而且,你再看这儿。”我把书翻到封底,这页贴着一张借书单,凡是借此书的同学都要将自己的学号填在上面“这张借书单洁净无痕,再次说明这本书被冷落程度。”
周舟似乎被我列举的证据说服。
“与其把这本书陈列在锈迹斑斑的书架上,让岁月和空气将它的纸张变⻩,使它的字迹渐渐模糊,不如让它堆放在我凌的头,为我对文学的热爱尽点微薄之力。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这本书如果不被我慧眼识中一生所要承受的悲哀。”我继续阐述自己行为的不合法但合理之处,希望得到周舟理解。
“我还是觉得这样做不太好。”
“是不太好,可是即使我不这样做,这些书也会被他人据为己有。”
“被谁?”
“杨。他曾扬言说,争取在毕业前凑够一套百部世界名著,现在已经攒了二十多本了,图书馆老师已经开始怀疑了,说他是不是小脑⿇痹,怎么总是把书弄丢,还要赔偿三倍的价钱。”
“你们怎么这样?”我仍旧没能得到周舟的理解。
“其实,图书馆的书早在被摆放到书架之前就已经有一部分流失到老师家中,被束之⾼阁装点房间,或是馈赠亲友。难道只许老师吃⾁,却不许我们喝汤吗?我们喝一小口汤要蒙受心灵上強烈地自我抨击和严刑拷打,而老师们却在大口吃⾁的同时,心安理得地大碗喝着酒。”
“既然这样,你喜什么书就买吧,但别买太多,只要不去偷书,我就放心了。”周舟终于不再指责我的行为。
“你放心吧。”
喜看书的人哪有不偷书的,对于视书如命的人,这不能算做偷,只能叫做窃。一个世纪前的读书人孔乙己就是这么说的。
学校图书馆装备了先进的防盗设备(防生学不防老师),书库的进出口处装有警报器,凡是⾝带未过库图书的生学从此经过,必会引起警声长鸣,自投罗网。图书馆的窗户也被铁丝勒紧,使得那些想将图书顺窗口运出的生学希望落空。
尽管图书馆戒备森严,但我和杨还是成功地将自己想得到的书摆在我们的书架上。我们窃书纯属偶然。
有一次,我随手翻阅张超凡从图书馆借来的《电工学解题指导》,翻到了书中的某一页,发现这页书的装订深处粘有一银⽩⾊金属条,我感觉它就是那与警报器息息相关的磁条,如若将它从书中拆去,警报器便形同虚设,我将带着图书出⼊图书馆如履平地。我为自己的大胆设想动不已。
我立即拆去这本书的磁条,将书掖在怀中,奔赴图书馆。果然如我所料,我带着这本书经过警报器时,除了听到自己心跳声外,警报器毫无反应,当我揣着这本书再次走出的时候,警报器仍如哑巴一般伫立在我⾝旁,对我的行为置若罔闻。我感觉自己发现了新陆大。
从此,我和杨默契配合,将各种书籍带出图书馆,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窃书运动。
我们的校纪中明确规定,偷盗图书一次者,给予留校查看处分,偷盗两次者,开除学籍。若以此尺度来衡量我和杨应受的处罚,我们早应该被学校清除出大门十次以上。我现在之所以敢于揭露自己的犯罪真相,第一是因为我的这种形为比之偷窃其他财产,从动机上说,⾼尚许多。第二是因为我已经从校长手中接过印有我名字的毕业证,学校已经没有了追究我刑事责任的权力,如果学校以此书中所述內容为证据,偏要翻出陈年旧账找我对质的话,我会死不认账的。到时候我就说:“这本小说的內容完全出于虚构,艺术作品并非实真生活的记录。我上大学的时候可是两袖清风,一⾝正气。”
下面我继续待自己在学校的犯罪经过。我不仅窃取小说,还撕毁图书馆的画册。每期杂志凡经我手,就会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其受损程度取决于这期杂志制作⽔准的⾼低,如果主编们知道他们的杂志被我出于热爱以至于不择手段获得的时候,一定会坐在宽敞的办公桌前,喝着⽑尖儿,没事偷着乐的。
时间过得奇快,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留给我们笑、悲伤、爱恨和不可逃脫的试考。又到了学期末。我再一次因为试考的到来而惊恐不安。但不安只是暂时的,它是因我没有认真学习而又想试考及格,这件看似矛盾实则情理之中的事情导致的。这种不安作为一种必然现象仅出现在试考前夕,在面临短暂的不安和考前的有成竹时,我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因为这种不安会随着试考的结束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后者却需要付出一个学期生活在学习重庒下的代价。
为了避免不及格现象再次发生,我开始夜以继⽇地在通宵教室学习。学校为了拯救一批像我这样平时不学习,却不自暴自弃的生学,在试考期间开设了通宵教室,以便让我们临阵磨不快也光。利用好这几天,就会在几天里掌握一个学期所学的內容,但我还是会在走出考场后将它们忘得一⼲二净。
以往是我陪周舟在教室学习,现在却是周舟陪我通宵达旦地复习。我们⾝边放着饭盒、暖壶和若⼲袋方便面。每到深夜,我肚子饿了的时候,周舟就会放下手中的书本,给我泡一包方便面,在我吃完后她又会去⽔房刷饭盒。
周舟这样做是为了帮我节省时间,以便更⾼效地复习。她说:“你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多考一分是一分。”
的确如此,对周舟来说,她现在复习是争取减少扣除的分数,而我的复习(不能称之为复习,因为我本就没有学习过)是在争取通过一分一分地累加,达到60分。
周舟没有必要像我一样全⾝心投⼊到紧张的复习之中,书中內容对她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所以,她会一边吃锅巴,一边捧着课本或小说若无其事地看上几眼。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心情极其烦躁,因此周舟吃锅巴时发出的清脆声音只会加重我的烦躁。周舟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她会把锅巴含在嘴里,等待它慢慢变软,再轻轻咀嚼。我有时会把注意力从书本转移到周舟吃锅巴的样子上,她趴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从食品袋里捏出一片⻩澄澄的锅巴放进口中,片刻后,紧闭双将那片锅巴悄无声息地吃下,然后再将指尖放到嘴边一,看得我怦然心动,也想那捏锅巴的手指,尝尝它究竟是什么味道。
材料力学试考前夕,我弄到了一份试题。这学期材力试考分成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进行,那天我们去实验室进行实验部分的试考,屋內有一台电脑,我想这里面一定存有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譬如说试考题。
实验过程中,老师离开实验室去楼道菗烟,趁此时机,杨守在门口观察风吹草动,我打开电脑,顺利找到期末试考题,并将它存⼊齐思新的软盘中,在老师返回前及时关闭了电脑。其余同学都在专注地做着实验,没有注意到我们的一举一动,此事只有我们三人知道。
尽管弄来试考题,却没有答案,面对陌生的试题,我们仨谁也不会做,试卷的价值没能得到体现。于是,我们找到张超凡,让他写出一份完整答案,然后我们只需稍费脑筋,把答案背下来即可顺利通过试考。但张超凡对这些试题也没有十⾜的把握,他又找来另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两人取长补短,拟出了一份基本正确的答案。当我们把答案拿到手的时候,全系三个班的生学早已人手一份了,这份试题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全系皆知的秘密。
有了这份试题,我们就可以随心所地想考多少分就考多少分。在全系同学均取得优异成绩后,我深感事态的严重,因为此事的罪魁祸首是我。
果不出我所料,我不但没有得到知恩图报,反而被某个见义勇为的同学告诉了老师,被招至办公室审问。
我决定以坚决不承认来否认自己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仅是道听途说而已。我若无其事地走进老师的办公室。
“知道我找你来什么事吗?”老师企图开门见山地让我承认犯罪事实。
“不知道。”
“真不知道?”
“真不知道!”
“你的材力考了多少?”
“68。”我早已料想到事情会演变如此,所以在答卷的时候有所保留。
“有人说你试考前找来一份试卷,有这回事吗?”
“试卷?没有。如果有卷子我能才考68分吗?”
“这次试考难度不小,可是居然没有不及格的。”
“这说明您教得好。”
“我教得再好也应该有不及格的呀!”他居然敢承认自己教得好。
“除了您教得好,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考我前两天两夜都没怎么觉睡。”
“你应该知道欺骗老师和偷试卷的后果。”
“不论什么怎样,都与我没关系。”
老师对我的矢口否认无可奈何,说:“既然这样你就先回去吧,如果让我查到,我不会轻饶这个人的。”
“你尽管重罚。”他的恐吓对我毫无作用。
后来这件事情就此不了了之了,老师本没有把它纠察到底的愿望和能力。
材力试考就这么偶然地通过了。我和周舟依然在为后几门试考苦苦煎熬,我们占据教室的一角,旁边摆放着⽔壶和饭盆,还有一个枕头,无论谁学困了,就躺在后面的桌子上休息片刻。当还剩下最后一门《邓小*平理论》(简称《邓论》)试考的时候,我们实在坚持不住了,便回到各自宿舍休⾝养,准备精神満地将最后这门试考拿下。
我回到宿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觉睡,这门试考有三天的复习时间,⾜够我睡个痛快。
当我不知睡了多久醒来后,听见齐思新在对杨发牢:“,总说共同富裕,可有人早就开上了‘宝马’,我却连‘夏利’都没有!”齐思新在对书中提到的“共同富裕”大发感慨。
“你的标准也太低了吧,难道有了宝马就等于先富起来了吗,简直是鼠目寸光。”杨将书扣在桌子上,点上一烟。
“那你说什么才叫富裕?”齐思新也合上了书。
“至少要有两辆宝马才叫富裕。为了这个目标的早⽇实现,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到那个时候,我就不菗二块五一盒的‘都宝’了。”
“那你菗什么?”
“我菗十块钱一盒的‘都宝’。”
预料之中,邓论被我轻松过关。
期末试考终于过去,犹如一场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尸体遍布山岗,鲜⾎染红大地,一想到复习期间那些不眠的夜晚,我便有如重温那心惊胆战的过程:每当夜幕降临时刻,我对第二天的试考科目还是一无所知,随着夜⾊的加深,我把课本一页页地翻过,在这个过程中,我要靠一接一地菗烟扛下来,否则就会崩溃。天快亮的时候,也是我困倦至极的时候,我会跑进厕所用凉⽔狂疯地冲击脑袋,再灌満一肚子凉⽔坐回到教室,继续将剩下的几页书看完。
这个时期,我每天都处于极度亢奋中,心脏跳动急剧速加,手在答题的过程中哆嗦不止。直至试考结束很久后,我⾝体的各器官才恢复到正常状态。
尽管在这次试考中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仍没能获得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依然有不及格科目。我难以逃脫补考的命运,虽然没有満载而归,但能活着考下来已实属不易。
刚走出考场,我便将那些为了应付试考而死记硬背住的知识忘得一⼲二净。我不知道学习这些东西究竟有何意义,它们不会伴我一生,更不能理解学校为何偏偏要让我们学习这些终将被遗忘的东西。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