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百灵庙大捷
十月份,抗五军与傅作义的晋绥军一起,向与那些个占领了察哈尔和绥远北部的军和内蒙古伪军发起了进攻,抗五军很快收拾了察哈尔和热河北的一些军,而傅作义部也打下了百灵庙,时称百灵庙大捷。
对于这次战斗,军竟然没有调关东军过来,反而说这是华方的内政,军不于干涉。这个时空号称是“内蒙古军”的部队中,不光有军的顾问,和一些东洋、朝鲜人,后来还有成建制的军编入了这内蒙古军。让军成建制地进入这支“内蒙古军”是因为他们想完全控制这支军队,并且让这支军队有些战斗力,以牵制苏军在外蒙古一带的防守。但毕竟这支队伍只有三千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还是拉起来的伪军,驻地又分散在两个省这么长的一条线上,所以一下子就被打垮了。
抗五军和傅作义部动手的时候,南京政府和蒋中才是非常担心军的反应的。抗五军等部队事先的准备充分,战斗只打了一天“内蒙古军”的主要据点被打下,敌人首尾不能呼应,可以说大局已定。而军在这样的形势下,说了他们不管抗五军与这些伪军的战斗,让南京政府的人惊异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打内蒙古伪军的事,对苏军应该说是帮了忙的,虽然这仗打得不大,但至少他们可以把驻扎在外蒙古的部队调一些去州里一带的前线了。不过这个时候,南京政府去与罗苏接洽外蒙古回归事宜的人,却遇到了拒绝。罗苏方面说,这蒙古国是当地人民要求独立而成立的新国家新政府,南京方面不承认,也应该与这个政府谈判来解决问题,罗苏方面可以为双方牵线搭桥。不过现在蒙古国不想回归,他们罗苏也没办法。
听了这个消息,让本来准备在东北发起对军袭击的抗义勇军停下了行动。而南京政府与罗苏方争论的结果,罗苏方以苏军近期已经撤出蒙古了,剩下的事情是你们两国也好、中央与地方也好,反正是两边政府去谈判吧!
实际上,苏军是把一些部队调到战斗前线去了,但在蒙古部队中的一些顾问之类的人,都没走,而且部队调走时,还把一些装备留给了蒙古军。看来要拿回蒙古,还是要以实力说话的。
南京政府对是不是要用军事手段解决蒙古这个事正在犹豫不决时,军方面来人,说只要华军现在对蒙古用武的话,他们也可以放弃对“州国”政权的偏护。他们还答应对南京政府提供一些妥协和经济上的帮助。这样一来,南京政府决定进军蒙古。
经过准备,收复蒙古的战斗在一九三七年二月份开始。中央军也参加了武装收回蒙古的战斗,不过打头阵的是抗五军(算是东北军的编制)、晋绥军、东北军等。我军先后加入了五十多万的部队,从军队的数量上说,蒙古军是没法与之相比的。蒙古军最开始想集中仅有的几十辆坦克和骑兵配合,来打掉最先突进的抗五军,没想到在抗五军的火箭筒和大量自动的打击下,惨败而回,只剩下三辆坦克逃了回去,而且再也不敢使用了。虽然蒙古军是骑兵,不过在自动武器已经这么多的军队前面,一个班的骑兵已经打不过一个班装备有机和驳壳的步兵了。而且我军这几年都是有过实战的,而蒙古军在战斗力方面要差了点。不过打不过,他们还是可以跑的,而进攻的军队先沿公路把这个时空的蒙古的首府大库伦(乌兰巴托)打了下来。而中央军这次动用了空军,以包头机场为据点,出动了飞机,主要是侦察蒙古军的去向。
虽然大库伦在三月份被政府的联军占领,蒙古省政府也得以建立,但蒙古军还是在一些草原上游击。直到几个月后,抗五军把机械化部队的轮子等作了特别改动,以适应草原上的奔驰,并把这支部队派到蒙古。傅作义部也用一些卡车加焊了一些铁皮,改为机械化部队。加上空军的配合,这才把蒙古军基本消灭或者赶到罗苏境内。
这时已经是一九三七年六月份了,这几个月来军与苏军虽然在对峙,时而也有战斗,但战斗的规模和强度并不大。而且双方互有胜负,但战线的变化并不大。两军各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自己的弱点,苏军火力强但后勤供给线长,而军步兵多能吃苦,但武器装备还是差了一点。这样,战争变成了消耗战,双方这时都不想把军队过多地消耗在这儿。罗苏是怕英美等列强都来打他,并且由德国、英国等一起从欧洲发动战争。而军方面正是希望等欧洲那儿德国开始打罗苏后,这儿再把仗打大。于是,苏双方也开始了谈判,虽然双方对油田以及中东铁路等问题仍有争议,不过决定先就地停火。
蒙古回归后,全国民众热情高涨,认为我国的武装力量强大,有能力收复被侵占的国土。不过实际上,由于经济基础比较弱,加上蒙古那儿地方偏远,没有铁路和航运等交通可以借用,连公路都是又少又差,后勤方面的人力也占了不少。打仗虽然不烈,但我军是以人数优势取胜的,所以这一仗下来,我军人员伤亡不大,但经济上的耗费不小。
民众有舆论认为,现在应该是对付军的时候了。我军虽然把抗五军等一些部队往回撤了,但部队必须休整一下,补充弹药等。
不过与军方面有关东三省回归的谈判已经开始,全国各类型报纸上都在说要收回东北、要抗,这些气势也是要造的,要为这个谈判作舆论支援的。不过谈判并不顺利,军以他们与苏军正在战争,需要东北作为支撑为由,不肯把侵占的地方让出,也不肯让伪下台。中央方面觉得这事也不急,现在如果接收了东北,势必要在、苏这战争的双边之间明确,是支持谁、反对谁,而不能像现在这样模模糊糊地处于中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