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的哲学
是什么让王大盟主如此失态呢,要从今天早上的廷推说起…
前面提到过,决定重大政务叫做廷议,决定重大人事任命叫做廷推,浙直总督杨宜被罢免,谁将接替成为各方的焦点,
尤其是廷议开海之后,谁能掌握东南,谁就掌握了开海主动权,几百万两的税银,二三十万大军,东南最富庶的省份,几千万的百姓…种种加起来,构成了有史以来,最肥的一块大⾁,最人的一张大饼。
按照惯例,三巨头带着各自人马,聚集在万寿宮,举行廷推,令人奇怪的是嘉靖并没有出现,而是让严嵩主持,将廷推结果报上去就行了。
或许在嘉靖看来,经过廷议,大局已定,他老人家还是修长生大道去吧。
果然,严上下,无不喜鼓舞,倒是李默一边愁云惨淡,因为早已经传出风声,说是严要推举赵文华担任东南总督。
李默盘算了一下,赵文华是从一品大员,又在东南⼲了多年,加之是严核心中的核心,如果自己没有受创,或许能抵挡一下,可是如今大势已去,他能看好自己的盘,管住马仔不溜走,已经很不错了。
李默没了争雄的心思,当严嵩宣布推荐人员的时候,他随口推了王诰。
虽然他推得随便,可是王诰也不是寻常人物,他是河南省西平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先任行人,接着升为户部郞中,后来发生大同兵变,他和李默配合默契,顺利平。被提升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后又擢升为佥副都御史兼漕运总督。
目前他是南京户部侍郞,无论资历能力,都⾜以独当一面。
如果严推荐赵文华,王诰或许没有机会,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严世藩竟然推荐了浙江巡抚胡宗宪。
当胡宗宪三个字出口。李默顿时一惊,他陷⼊了茫,严为什么会推荐明显弱势的胡宗宪呢?
按道理胡宗宪不过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资历浅薄,能升任浙江巡抚已经是超擢,难道还能再超擢一次,升任总督吗?
说起来胡宗宪的确立些功劳,但是也因为弹劾张经,牵连进贪墨的案子。名声不好,同王诰比起来,处处都差着一大截,这样的人怎么能赢得百官赞同?
李默快速盘算,他也猜出了严的打算,此前也有传闻,说要推荐赵文华⼊阁,多半是严太贪得无厌了。要一个总督还不満⾜,还想多一个阁老。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就在李默盘算着怎么出手的时候,一直无声无息的徐阶突然站了出来,他推举南兵部尚书唐顺之接任东南总督。
徐阁老此言一出,顿时引起百官讨论。
相比王诰和胡宗宪,唐顺之成名在三十年前,人品才学无与伦比。重新复出接任军务以来,虽然没有冲锋陷阵,但是训练乡勇,整顿军务,征集粮饷。任用将才,方方面面,有目共睹。
论起他的资历和威望,都是不二之选。
严世藩很光,见三个人选争执不下,就提议投票决定,在场三十几位员官,每人三颗红⾖,有三个中书舍人捧着陶罐,分别贴上三个标签,代表王诰、胡宗宪、唐顺之。每位大臣可以多选,三个人都投,也可以只投自己中意的。
一轮投票下来,代表李默的王诰拿到了25票,而代表严的胡宗宪拿到了27票,至于徐阶推出来的唐顺之,只拿到了17票,在第一轮争夺之中,即告出局。
这倒不是说唐顺之不行,相反,在两大派分庭抗礼之下,竟然能拿到一半员官的认可,唐顺之还是很彪悍的。
输了就是输了,徐阶面无表情,看不出任何喜怒。
反倒是李默,简直欣喜若狂。
他以为经过廷议之后,会有不少人离他而去,转投严,但是出乎预料,严的人选也只比自己多两票,双方差距并不大。
而且徐阶推举唐顺之落败,没准就会迁怒严嵩,徐阶手上的票不多,但是也⾜以扭转乾坤,再有唐顺之也能影响一些中立员官,他们推唐顺之不成,多半就会投王诰,而不会投胡宗宪,毕竟双方资历差太多。
想到这里,李默就仿佛打了⾎,一下子活了过来。
“首辅,按照廷推的规矩,只剩下两个人了,下面可要决一雌雄,您看要不要换个人选啊?”
严嵩一听这话还能保持镇定,可严世藩却气得脸上的⾁直跳,翳的眼睛之中,露出一丝惶恐。显然他失算了,严还远远没有到领袖群伦,为所为的地步。
如果徐阶不揷一杠子,或许他已经赢了,如果不推荐胡宗宪,或许也不会有⿇烦。
可是事到如今,他能改口吗,那不是等于承认胡宗宪比不上王诰吗?不争馒头争口气,朝堂之上,就仿佛拳击场,谁胆怯了谁就提前出局了。
严世藩咬着牙,狠狠地说道:“我还推举胡宗宪!”
“那好,就投票吧!”这回和第一轮不同,两个中书舍人出来,一个发⾖子,一个捧罐子,红⾖代表王诰,绿⾖代表胡宗宪,这回不是多选,而是单选,如果数目对不上,可是要重新投票的。
很显然,这一轮比上一轮要纠结很多,大家苦苦思量,沉默了⾜有五六分钟,才一个个投下了神圣的一颗⾖子。
转了一大圈,最后包括三巨头在內,都投下了⾖子。
最后送到了严嵩面前,老严嵩把⾖子倒在了手里,严世藩紧紧站在老爹⾝后,死死盯着“一、二、三、四…十三、十四、十五!”
⾜⾜数了五遍,绿⾖都是这些,严世藩不甘心,又数了几遍红⾖,都是18枚,加起来正是三十三枚,代表在京所有四品以上⾼官,没有差错!
胡宗宪落选了,王诰胜出!
廷推消息传出来,严上下是如丧考妣,而李默则是绝处逢生。
你们不是要开海吗,不是要呑下东南的肥⾁吗?可惜啊,利令智昏,利令智昏!
什么都想要,就是什么都拿不到!
只要王诰坐稳了东南总督,什么胡宗宪,什么唐慎,统统清理出东南,区区倭寇何⾜挂齿,用得着开海吗?
唐毅你鬼话连篇,能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李时言,鼓吹开海,不就是为了东南的那些大族吗!老夫偏偏不让你如意。
当然李默也知道了嘉靖开海的心思坚决,他不敢再硬顶,因此立刻给王诰送信,让他上书嘉靖,说是一定全力把开海办好,绝不辜负圣恩。
至于到了东南,随便弄出一点事情,轻轻松松拖几个月,拖来拖去,嘉靖耐心没了,开海的事情也就⻩了。
还指望这位道君皇帝能有多少魄力吗?
当初复套声音多大,可是没几天曾铣不就掉脑袋了,没准唐毅也会步曾铣的后尘。真到了那一天,老夫要把你満口的牙齿敲掉,看看你还怎么伶牙俐齿,颠倒黑⽩!
李太宰兴冲冲出了万寿宮,直奔翰林院而去,他迫切想要羞辱一番那几个不知好歹的小奷贼!
李默咸鱼翻⾝,喜出望外,可是唐毅几个却面面相觑,唉声叹气。王世贞不由感叹道:“我听说严阁老从万寿宮出来,气得连中午饭都没吃,严世藩更是把书房里头砸了一个遍,指天骂地,别提多后悔了。”
徐渭眉头皱着,说道:“那也怪他们自己,明明胡宗宪资历不够,偏偏在廷推之前,还不把徐阁老摆平,要是没有他揷手,本不会进⼊第二轮投票,王诰也就不可能赢。”
陶大临看了看唐毅,低声问道:“行之,咱们哪说哪了,徐阁老推举荆川先生,是不是你的意思?”
“不是!”唐毅果断头摇“我师⽗是什么格我最清楚,他老人家虽然內敛了很多,但是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东南总督那是个火山口,⾝为弟子哪能害老师啊!”
诸大授道:“看来应该是徐阁老想要浑⽔摸鱼,谁知道没抢来位置,还成全了李时言,真是失策啊。”
几个人是越商量越丧气,别管唐毅弄出了多好的方案,要是被歪嘴的和尚念,保证走了样。王诰是漕运总督,手下有运河帮,唐毅推动开海,其中一项就是把漕运改为海运,王诰岂能坐视不理!
东南总督的权力有多大,不用明着反对,只要暗中随随便便设置点障碍,就够喝一壶的。
唐毅着太⽳,问道:“表哥,你说陛下会不会推翻廷推的结果?”
王世贞先是一喜,随后摇头摇“我看未必,这一次陛下是放手给严嵩,如果陛下在场坐镇,李默未必如此大胆。可事情弄成了这样,陛下总不能自打嘴巴吧?”
廷推代表着百官意志,嘉靖也不好反对,如此看来,王诰是当定了东南总督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命!”唐毅感到一丝失落,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如果不是嘉靖下旨,他本没有资格参与帝国的最⾼决策,隔靴搔庠,终究是不行啊!
正在唐毅苦恼的时候,突然严讷从外面走了进来。
“凤洲也在?那可太好了,李大人让我叫几位过去。”
长官召见,他们也不能不去,只好硬着头⽪站起⾝,严讷也知道他们和李默之间的矛盾,只能低声劝道:“行之老弟,到了官场上人不由己,老哥说句糙话,谁都有吃,屎的时候,只要别嚼就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