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我要做首辅 > 第428章 钦差大批发

第428章 钦差大批发

目录

  李家和蔡家被查抄,‮子套‬萝卜带出泥,这些年他们⼲了多少坏事,贿赂了多少‮员官‬,有多少案子,用罄竹难书都不⾜以形容。

  不光是东南,有人用八百里加急,把消息传到了京城,一直闭关的嘉靖都被惊了出来,彻夜不眠,从內阁到六部,全都陷⼊了震撼当中。

  七大姓剩余的五家惶惶不可终⽇,动用一切关系,打听消息,寻求帮助,甚至有人暗中准备船只,如果被抄家,就亡命海上,做一个倭寇。

  那些和七大姓有关系的‮员官‬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谁知道李家和蔡家蔵了多少东西,随便抛出一点东西,那不就要了命吗?

  按照往常的经验,遇到牵连无数的案子,就应该赶快派人去捂盖子,销毁证据,赶快结束局,让大家都能安心。

  毕竟不管是严还是徐,甚至包括內廷的太监,谁也承担不起超级地震。

  可偏偏这一次的情况就不同,竟然没人敢动作,一个个好像惊呆的木,等着要命的一刀落下来。

  是这些大人物都傻了吗,当然不是,一个阮鹗在他们眼里,庇也不是想要弄倒他,轻而易举,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只不过另一个更震撼的消息传来,把他们所有人都打傻了。

  就在货物被劫持的第十天,俞大猷率领着五十余艘战船,奇迹般出现在漳州月港外海。同时戚继光率领着三千戚家军打先锋,杨继盛督着人马随后,⽔路并举,一战成功。

  是役,斩杀海盗一万三千余名,俘虏三万多人。只有不到三千人逃到海上,为祸多年的走私海盗集团,被彻底摧毁。

  戚继光和俞大猷,一龙一虎,名震天下。

  几乎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民间的多少热⾎男儿都以这两位为榜样。更有人要学他们,提三尺宝剑,扫平狼烟,甚至冒出了投军的热嘲。

  同民间的喜鼓舞不同,官场上却是噤若寒蝉。

  月港,对于嘉靖来说,或许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是大凡在东南⼲过的官吏,心里都清楚。那可是一颗了不得地雷,甚至比起李家和蔡家还要恐怖一万倍。

  这些年来,倭寇的成因不是没人知道,而是知道了不敢说。哪个地方官能说我治理不善,官民反,弄得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又不能像唐毅一样。对海噤发起挑战。

  无奈何大家伙就选择隐瞒,选择推诿。把海盗说成倭寇,从內忧变成外患,至少能减轻一些罪责。

  他们也清楚,所谓的倭寇,来自于破产织工和海商,如果继续厉行海噤。倭寇只会越来越多,不可收拾,俗话说堵不如疏,唯有放宽贸易,才能有一条活路。泉州。福州这些显眼的地方不成。

  弄来弄去,相对偏僻的月港就成了走私的首选。

  漳州和泉州紧邻着,泉州作为昔⽇的第一大港,底子比漳州好很多,可是近些年,漳州的户口竟然到了三十万之多,比起泉州⾜⾜多了十万人,还不算那些黑户。

  如此反常的人口现象,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就是走私贸易,造成了月港的畸形繁荣。

  这事情在官场上,不说人人皆知,也是公开的秘密。

  只不过谁都清楚,走私贸易不只是海商大姓,还包括东南的世家,甚至连江西的瓷器商人都卷⼊其中。

  严阁老是江西分宜人,徐阁老是南直隶华亭人,要真是把盖子都打开,然后依法办事,大明朝的争立刻就消失了,因为严和徐基本上就尸骨无存,剩不下几个人。

  稍微懂点事的人,有些经验的,都不敢轻易碰触月港这颗地雷。

  但是偏偏就出了个愣头青唐毅,他进⼊官场才一年多,就骤然坐到了关键位置,自作聪明,把月港给端了。

  好多人都把唐毅骂翻了,可是再了解一下情况,这帮人也无话可说。

  要说起来,还真怪不得人家唐状元的头上。

  月港的海盗竟然主动去抢劫市舶船队,三百多万的货物,要是丢了,唐毅这辈子就栽了。多少人听说都捏了一把冷汗。

  可接下来却出乎所有人预料,人家唐毅手段⾼明,被囚噤之中,还能给俞大猷下令,让他小心提防,竟然反败为胜,把海盗都给消灭了。

  盛怒未息的唐状元海陆并举,端了月港匪巢,这也是情有可原,谁遭了这么大的暗算,能不还手啊!

  更何况,唐毅在攻破月港的第二天,就立刻赶到了漳州,下令把所有带字的文件都给封存起来,不许外怈一份。

  显然唐毅也知道事情大条了,可问题是一场战下来,谁知道还有多少罪证流失了,谁知道跑出去的海盗带没带着要命的东西。

  而且月港又不止唐毅一个,还有杨继盛,还有漳州的知府,福建的巡按,大家伙众目睽睽,事情能瞒得住吗?

  月港的事情闹出来,反而弄得没人敢为李家和蔡家说话,这种关头实在是太危险了,谁跳出来当出头鸟,没准就冒出一封书信,说是家族参与了走私,那时候可就⻩土泥掉到了裆里,说也说不清了。

  自从东南的事情冒出来之后,京里头多少‮员官‬,就连严家⽗子都食不甘味,寝不成眠,老严嵩唉声叹气,不断问儿子,到底搀和没有?

  严世藩也是有口难言,严的摊子那么大,江西的瓷器商人都走他们家的门路,谁知道能牵连到谁。

  “唐毅这个小畜生,在京城的时候找⿇烦,跑到了东南,还不消停,等老子有机会,一定捏碎了他!”

  天下大,形势大好。

  别人寝食不安,咱们的唐大状元可别提多舒坦了,整天把自己关在衙门里,和王悦影腻歪着,王姑娘提了一句外面的蔬菜不新鲜,唐毅就立刻行动,一个下午,把后花园的花花草草都给‮光扒‬了。

  要说知府衙门的后花园,可是经过了好几代知府的精心打理,引种了不少珍品,其中从大理弄来的两棵茶花就价值五百两银子。

  就连杨继盛那么节省的人,都悉心照料,不辞劳苦,每当处理公文累了之后,都喜看一看,整个人都轻松了。

  轮到了唐毅,这位连眉头都没皱,直接给拔了,放在太地晒了三天,然后送到厨房给烧了。

  据说此事传到杨继盛的耳朵里,这位⾜⾜骂了唐毅一个时辰,都不带重样的。

  把花园收拾⼲净,又让人弄了好几车稀泥,和上了沙土和草木灰,洒在了花园,然后再用犁杖翻了几遍,土壤弄得又松又软,透气保⽔,肥劲十⾜,不用问,这要是种上了蔬菜,一准好吃。

  唐毅穿着草鞋,带着草帽,像模像样地刨坑下籽,别提多认真了,都没注意到有人来拜访。⾜⾜种完了一垄,一抬头,两个人正并肩站着,一脸怪异地看着他。

  “啊,是子理兄啊!”

  来人正是台州知府谭纶,陪着他来的是杨继盛,这二位都穿着⼲⼲净净的官服,尤其是谭纶,人长得帅气,⾐服一尘不染,风度翩翩,站在那就跟一棵⽟树似的。

  唐毅可倒好,一⾝老农的打扮,満头汗⽔,和这二位真是没法比。杨继盛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唐行之,你个焚琴煮鹤的混蛋,你说说,哪个状元郞像你这样,简直丢人,太丢人了!”谭纶没说话,可还是一个劲儿点头附和。

  唐毅摇‮头摇‬“我说椒山先生,你这就不对了,做人啊要吃得龙肝凤髓,也吃得苦菜儿。你说我焚琴煮鹤,只怕是要不了多久,我连窝窝头都吃不上了,趁着还有点权力,我在这学学种地,没准就能用上来。”

  这个理由太強大了,強大到欠揍,把杨继盛给噎得没有话说,他一回头,看到了谭纶,怒道:“子理兄,你还不说说他!”

  谭纶微笑着‮头摇‬“依我看,还,还不至于到那个地步。当然了,这话我也不好说。”杨继盛差点噴⾎,笑骂道:“谭子理,你可是钦差大人,耍什么滑头?”

  唐毅一听,急忙把锄头放在了一边,神⾊慌张地问道:“谭大人,福建的事情给你了?圣上真是慧眼识人啊,我这条命多半保住了。”

  谭纶苦笑着摆摆手“行之,我哪有那个本事,实话告诉你,这次派来的钦差一共有五位,而我。”他一指鼻子,无奈道:“我是那个最没权力的。”

  唐毅也愣了“这么这么多?”

  “那可不,刑部右侍郞鄢懋卿,户部右侍郞赵贞吉赵大人,还有御马监的石公公,以及锦⾐卫的三太保霍建功,你说和这四位相比,我谭纶算什么。”

  嚯!

  五位钦差一起办案啊!

  唐毅和杨继盛都吓了一跳,谁都知道东南的事情大条了,朝廷肯定会派遣要员来调查,没想到,一起派下了五位,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

  首先鄢懋卿是严嵩的⼲儿子,严的核心成员,奷猾过人,不容小觑。而赵贞吉呢,他是徐阶的‮生学‬,素有清名,和严不对付,还挨过廷杖,可以说这二位是天生的冤家对头,分别代表着严和徐

  石公公代表司礼监,霍建功代表锦⾐卫,而谭纶是台州知府,悉东南的情况,堪称半个地头蛇。

  我滴乖乖!

  唐毅一阵脑袋发,不由感叹:嘉靖,你这是要查案啊,还是要看打架啊!(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