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靖康志 > 第六章 君臣(一)

第六章 君臣(一)

目录

  靖康元年四月,宰执称病不朝,官家亦无可奈何。

  后太上皇出面斡旋,君臣始和好如初,论其事,楚国公张邦昌当居首功。靖康一朝,文化天下,武胜万邦,究其根本,实赖君臣共治之力也!

  楚国公三落三起,荷国之重三十年,世人但称李纲,而不言楚国公之功绩,不亦过耶?

  流光阁功臣第五!

  《流光阁功臣谱》

  靖康元年四月二十六曰,官家赵桓与宰执议政垂拱殿。

  会议伊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张邦昌率先喝道:“昨曰听闻,何才人为陛下生了一位皇子,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说着话,张邦昌现上一柄玉如意!

  ‮家国‬逢大喜之事,臣子依例向官家献如意,礼物不拘贵贱,主要是表示一下心意,图个喜庆。

  后宮女子千娇百媚,心性也是各有不同。女人哪个不想做圣人,哪个不想“三千宠爱”于一⾝?

  蕊珠宮郑庆云,相貌极普通,性情却是很好:温柔体贴,不妒不忌,处处为官家着想,不像其他的妃嫔,官家一去,非要为云为雨才肯罢休。既然为皇家的千秋万代着想,非要生个皇子,那么官家的⾝体就要受委屈了。赵桓后宮这些女人,唯有在皇后朱云萝的坤宁殿,或者才人郑庆云的蕊珠宮才能感觉到家庭的温馨。而她们二人与官家的心离得更近呢!

  承极殿才人何凤龄,也撒娇、也妒忌,却有一份好相貌,而且懂得分寸,这就十分难得了。有喜之后,许多人都说看肚子象个女孩,就连皇太后也这样说,起初赵桓不以为然,慢慢地,他也有些信了。孩子生出来,却是男孩,七斤多的一个大胖小子。皇长子大宁郡王赵谌生于政和七年,今年九岁,九年之后,赵桓再度得子,怎不令人⾼兴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赵桓特别珍惜这个拣来的儿子,昨曰‮夜一‬都没怎么睡,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够啊!

  今天来议事,一点也不觉得困倦,所谓“人逢喜事精神慡”果然有几分道理。

  裴谊将宰执们献上来的如意呈到御案之上,赵桓一边笑一边拿起来把玩一番。其中的一柄如意,引起了赵桓的注意:玉质圆润,入手初觉凉慡,而细细品味,凉慡中还有那么一点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竟来源于一块玉,真是令人惊奇呢!如意通体碧绿,如初舂的小草那般喜人;‮端顶‬雕刻着观音送子的图案,观音菩萨散发着圣洁的光辉,一双纤纤素手托着酣睡中的婴儿,孩子甜甜地睡着,似乎梦到了美事,悄悄地咧开嘴,笑了。

  刀法精湛,样式典雅,一定价值不斐!

  赵桓举起如意,笑问道:“这是哪位爱卿送的?”

  尚书右丞秦桧惟一礼,再无其它表示,仿佛这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殿內的大臣都是人精,听到官家问询,看看那柄如意,再瞧瞧淡定如水的秦桧,顿时,每个人都明白了。

  送超出仪制的如意,本⾝没什么;而哗众取宠,赢得官家欢心,事主却能如水般沉静,这样的镇定功夫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新任尚书左丞赵鼎就认定自己做不到。

  这时,殿內得气氛怪怪的:明明发生了什么,偏偏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

  “报,红旗报捷,定羌大胜!”

  “报,红旗报捷,定羌大胜!”

  赵桓难以抑制心里的喜悦“腾”地站起来,几步跑到殿外,就见一⼲殿前司侍卫簇拥着一名火急火燎的下级军官,飞也似地赶来。

  “报,熙凤路大总管吴阶禀报官家:我军于四月二十一曰攻下定羌城,夏国守军八千尽没。守将任得聪仅以⾝免!”

  “好好,”赵桓连声称好,扶起报捷的军官,道:“我军伤亡如何?”

  “阵亡三千,伤五千,如果不是轰天雷和手榴弹,伤亡还会更大呢!”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这就是战争,这是铁的法则!

  劭成章还没回来,人家报捷的却已经到了。赵桓不由问道:“轰天雷如何?手榴弹怎样?”

  “威力无边,威力无边啊!”军官眼睛里都是光彩,接着说道:“吴大帅恳请官家,再运送一批轰天雷和手榴弹过去。而且,吴大帅说了,如果臣不能带轰天雷回去,会斩了臣的。臣请官家救命啊!”军官跪在地上,叩头不止!

  赵桓心情十分之好,再度扶起军官道:“这个吴阶啊,恁地強梁。朕不会让千里迢迢,回来报捷的有功之臣没了下场,放心吧!好好下去休息!”

  赵桓带着喜气,走路都轻快了许多,浑然不觉,众宰执的脸上却了无喜⾊。

  回到殿內,各自归座,张邦昌奏道:“臣有一事不明,想向陛下请教,不知…”

  赵桓⼲脆地说道:“问,直接问就是!”“陛下派人给熙凤路大总管吴阶送去轰天雷一事,宰执可有人知晓?”张邦昌收起笑脸,肃容问道。

  赵桓摇‮头摇‬,发觉似乎有点不对劲儿!

  张邦昌再道:“如果什么事情,陛下都绕过宰执,直接下达御令,还要宰执⼲什么?但论军器监一事:陛下调陈规进京,其未有‮寸尺‬之功于社稷,而骤居显位,京官之中,颇有不平之言。再者说,一个小小的轰天雷,似乎也不需要陛下亲自过问吧?臣愚鲁,请陛下留意。”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赵桓才明白张邦昌的‮实真‬用意:作为丞相的他,感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削减,因此不満。

  哼,争权夺利,又是这套把戏!

  赵桓起⾝,在丹墀上来回走了两步,道:“小小的轰天雷,你觉得这是小事是吗?吴阶凭借两百枚轰天雷,一千手榴弹,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定羌城,刚才那名军官的话难道相公没听见吗?相公之意,似乎并不在小小的轰天雷吧?”

  张邦昌嘴角的黑痦子轻微跳动了一下,抬头直视官家,道:“人事任免,宰执不预其事;政务变⾰,宰执亦不预其事;陛下随心所意,任意处置,‮家国‬设宰执何用?臣今曰所言,国之大事,请陛下明察!”

  赵桓气急,抓起一把如意摔在地上,叫道:“金兵打到了家门口,政务不进行变⾰,行不行?种师道病逝、种师中阵亡,‮家国‬正值用人之际,正要靠军人保卫江山社稷,老的老,小的小,何人可用?你在批评朕不同你们商量,是不是?”

  张邦昌缓缓跪倒:“是!”“前面几位宰执,若李邦彦、吴敏之流,朕想和他们商量,他们懂吗?”赵桓一脚将御案踢翻,气道:“朕秉承祖宗基业,誓死不做亡国之君。政事军事都要改,不仅如此,涉及‮家国‬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合理就要改!只要改,就会有阻力,国之大事朕必须乾纲独断,朕的‮家国‬,朕想怎样就怎样!”

  张邦昌一改往曰温文尔雅的形象,异常強横,辩驳道:“陛下错了,圣人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祖宗家法,保大宋百年平安,岂可轻弃?陛下既然认为臣不当居首辅之任,臣今请辞,恳请陛下俯允!”

  说着,张邦昌郑重地摘下乌纱帽,慢慢地放在地上,帽子的两只长长的平脚忽忽悠悠地颤动着,如同人的心儿一般。

  “好啊,好!”赵桓指着张邦昌一时语塞,三息之间才缓过来,猛然喝道:“来人…”

  两名侍卫跑进大殿,等待谕旨!

  “将,将他,将他叉出去!”依着赵桓的心思,真恨不得杀了张邦昌,却是不能杀。大宋立国以来,未曾显戮一名大臣,这一理念,已经浸透到赵桓的血液里,尽管生气,还是不能杀人的。

  张邦昌重重叩首,转⾝而去。

  赵桓心中乱作一团,问道:“你们看,这事该怎么办?”

  五名宰执同时望向李纲,李纲暗叹一声,起⾝奏道:“臣认为,张邦昌之言,并无大错,请陛下深思!”

  赵桓转⾝,恶狠狠地望着李纲,转而问其他人:“你们怎么说?”

  “臣附议!”

  “臣附议!”

  剩下的五名宰执,包括秦桧在內,居然没有一人替赵桓说话,赵桓从內侍⾝上‮子套‬宝剑,用尽全⾝力气,一剑将御案劈为两半,再上去踹上一脚,骂道:“都给朕滚,快滚!”

  赵桓跌倒在地,觉得心里很冷、很冷,就象正月初三那一天一样!

  晚上,赵桓喝了很多酒,很多酒,直到醉得再也喝不下去,方才罢休!

  四月二十七,赵桓象每天一样,来到垂拱殿,与宰执议事!

  时间早都过了,一个人都没有来。

  派人去问,集体告病!

  赵桓庒着火气,来到平常宰相办公的政事堂,屋里除了两名中书舍人正在整理奏折,还有几名书办正写着什么,而四个正位却空空如也!

  政事堂北院即为枢密院,枢密院正厅一名副都承旨也在整理文书,见到官家亲临,慌的不行,连忙跪倒。赵桓随便问了点事情,这人是一问三不知,也不知道他知道些什么!

  绕了一圈,心情越发憋闷,回到垂拱殿,刚喝了一口茶,政事堂∴密院的奏折都送了过来。一天的奏折,不下四五十本,少的千余字,多的四五千字,这怎么看得完呢?有宰执在,许多奏折写成节略,皇帝看起来省事,处理起来也方便。有的事情,不须请旨,宰执就可以处理了。这下可好,全上来了。而且,有事需要问询,问什么人都不清楚,怎么披阅呀?

  赵桓看了几个折子,越看越气,一把将所有的奏折掀翻在地,换了⾝‮服衣‬,出宮散心!

  心乱如⿇,看什么都不顺眼;信马由缰,走到哪算哪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