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处斩
柴瑞看着哥舒翰、⾼仙芝、李嗣业三人。想到以后长安就必须靠他们三人守了。于是柴瑞就对着哥舒翰等人说道:“哥舒翰将军,一字记之曰,拖。送你这个字‘拖’。只要拖的越久,对你就越有利。安禄山久攻不下长安,必定士气大减,而各路勤王的队部总不能一拖再拖,必定会北上。到时候,安禄山会陷⼊四面包围当中。”
然后又对⾼仙芝说:“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你的目的,不是消灭安禄山的队部,而是不断的扰安禄山。让他的后方不稳。一定要记住这十六个字,只要你记住这十六个字,在安禄山的背后,你就是一把尖刀。”
柴瑞还想说什么的时候,就听得那些衙役大喊:“时间到了,各位快点出去。”这个时候李可馨才恋恋不舍的和三位将军一起离开。
柴瑞被问斩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各大街道,各个城门都张贴了告示。柴瑞因通敌而获死罪,三⽇之后午门外斩示众。
典云听到这个消息,大为的吃惊。典云跟随过柴瑞,对柴瑞也算很了解。典云本不相信柴瑞会投靠安禄山,成为安禄山安排在长安的一个重要棋子。
可是长安的百姓不这么想,他们现在痛恨死了柴瑞。他们怕长安也像洛一样。由于洛被安禄山攻陷,整个洛就陷⼊⽔深火热当中。如果安禄山进了长安,必定也会和在洛一样,烧杀掳、无恶不作。在百姓的眼中,安禄山就是个吃人的恶魔,而此时柴瑞,就是恶魔⾝边的走狗。
百姓痛恨安禄山,同样也痛恨起了柴瑞。
当看到柴瑞被问斩的告示之后,那些百姓都纷纷的拍手称快。不能怪这些百姓无知,只能怪统治当局长期的愚政民策,⿇痹了人们的思想,让百姓变的愚昧无知。那沾着被砍头之人的鲜⾎的馒头,是不会治愈痨病的。鲁迅笔下的小栓并没有因为吃了“人⾎馒头”而治愈痨病,依旧病死在痨病。夏瑜抱着解放群众的心愿,为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群众不仅不理解他,完全不知道他是为大家而受苦,而牺牲,反而受了信的愚弄蘸吃着⾰命者的⾎。小栓就成了统治当局愚政民策下的牺牲品。
统治当中不会让百姓的思想脫离自己的控制。他们要让百姓成为顺民,乖乖的接受他们的思路。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实真的生过。
在明朝末年,边关重将袁崇焕的死何尝不是对沾着鲜⾎的馒头的一种更好的解释。袁崇焕为了大明,屡立战功。多次击退清军的攻击,甚至让一代枭雄努尔哈⾚⾝亡。可是就算如此,结果呢?
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
那些百姓完全相信了谣言,真的相信守护他们的战神竟然是汉奷。那些百姓痛恨満族人,更痛恨那些为満族人做事的汉奷。当袁崇焕从大牢中出来的时候,那刽子手就开始一片一片的割掉袁崇焕⾝上的⾁。而那些富商大户人家,竟然竞相出价竞价购买袁崇焕⾝上的⾁,一但抢到,竟然生食其⾁。穷人也不甘示弱,纷纷的从刽子手当中抢夺袁崇焕的⾁。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袁崇焕将军的恨,恨不得生吃其⾁。
当柴瑞被推到午门之时,情形和这也差不多。百姓纷纷的用砖头,粪便,烂蛋,烂菜叶子狠狠的砸向柴瑞。柴瑞浑⾝已经被砸出不知道多少的伤痕。整个人也和从粪池里捞出来一般,臭不可言。
更有些进的百姓,竟然拿出长长的子一路鞭打着柴瑞。而那些衙役竟然不阻止,只是当做没看见一般。百姓的愤怒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只要把人押解到刑场就行,管着个犯人是死是活。反正最后都是被砍头。
柴瑞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沦落到如此地步。竟然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一向声名不错的柴瑞,现在如同万恶不赦的罪人一样。柴瑞没有挣扎,没有躲避,任由那些砖头砸向自己,认由木菗打自己。就算柴瑞,想挣扎,想躲避也躲避不了。柴瑞的双手双脚都被牢牢地固定在囚车之上。
百姓的愚昧无知,把对安禄山的恨,完全的转移到柴瑞的⾝上。
被砸伤的柴瑞,只能任由额头的鲜⾎慢慢的往下流。也许还真的会有人拿着自己的鲜⾎蘸着馒头吃。不过柴瑞还算比袁崇焕要好的多。袁崇焕被凌迟处死,那三千多刀,一刀一刀的割在袁崇焕的⾝上。那种痛,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可是还就是想死都死不了。柴瑞,只是要被斩头而已,也算是一种幸运。
当柴瑞快被押解到刑场的时候,典云才了上去,为柴瑞铺开一条道路。此时负责监斩的队部,正巧是典云的右骁卫。李隆基怕有人劫法场,安排了非常精锐的右骁卫来把守。可是他忘记了典云这个右骁卫的校尉正是柴瑞当年的部下。而典云丝毫不相信柴瑞会是投降于安禄山。
“柴将军。”典云看着凄凉的柴瑞,突然跪下。典云內疚,他无力护卫柴瑞安安稳稳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反而让柴瑞备受屈辱。
柴瑞慢慢的睁开眼前,看到地上跪着的典云,用很低的声音说:“典将军,请起。在下已经是待罪之⾝,将死之人,将军不可如此。”柴瑞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备受磨折的柴瑞也就只剩最后一口气。
不远处,李可馨果然一⾝⽩装,静静的站在离午门不远的地方。李可馨表情非常平静。早就打算和柴瑞同生死,柴瑞被处斩,自己又岂会独活。李可馨的平静,让柴瑞心里感到非常的温暖。
也许这是来到这个世界,最温暖的笑容。那是一种和自己同生共死的笑容。就在囚车经过李可馨⾝边的时候,柴瑞对着李可馨说道:“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你我相约定百年。相恋只盼长相守,奈何桥上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