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活在明朝 > 第223章

第223章

目录

  “好!好…”案前,赵志⾼不噤⾼声喊好,然后拿着奏疏的手微微地有些颤抖。这样⼲净利落的手段,居然是出自钱宁之手,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他再也不是那个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的生了,彻底的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大明地方‮员官‬,浙江的封疆大吏。有舍才能有得,马远实在是可惜了,但他的参与无疑为打破浙江的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不是他破釜沉舟地答应跟那些人合作,只怕钱宁还真的极为被动。一动之下,老头子有些不过来气。

  陈于壁原本还在来来回回焦躁不安地走着,一看到赵志⾼有些不过来气,怕是要中风,赶紧疾步走到了他的跟前,罗金文也顾不得再低头做忏悔状,跟了去,扶着他,轻轻地抚着他的背:“大人,大人…不要急,不要急嘛!”

  赵志⾼慢慢地停住了颤抖,两只眼睛还是死死地盯着桌子的那道奏疏,奏疏的旁边还有封密信,面赫然写着“何进贤敬呈”

  “真是人心似⽔啊!”赵志⾼右边的‮员官‬一边继续轻抚着他的背,一边愤慨地说道“他钱宁居然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是让人想不到,想不到啊!”开口的这位是刑部右侍郞王珉,也是赵志⾼一手提拔起来的。皇宣布恢复朝后,总算是能把‮员官‬们补进来了,要不然大明还真就成了一副空架子,首先是把吏部的几个主官给配齐了,紧接着就是刑部。为了防止言官们再把苗头对向自己,赵志⾼发点狠,加了点私心,把刑部等几个要害部门全换了自己的亲信。

  “好嘛!翅膀硬了,就可以把咱们不放在眼里了,就打算抛开咱们单飞了!”陈于壁冷笑着,钱宁实在是太让他失望了!原本以为凭借着一封信可以让他搞搞清楚,他头的那片天是谁,可是这封信反而起了反作用,让这家伙彻底的反了⽔了!他到底想在浙江⼲什么?居然敢公开反对朝廷的国策,什么暂缓实行,庒就不想实行!陈于壁有些弄不明⽩,若是钱宁跟何进贤精诚合作,按照內阁的意思把改稻为桑给执行下去了,怎么会又这么多的⿇烦?

  李化龙是不用指望的,他不过是个督办的监察御史,有名无权,具体的工作还得要钱何两人的配合才行,之所以把他调去除了因为他比较有经验以外,皇也是怕浙江借着实行国策的名义大肆兼并土地。若非如此也不会让他顶个监察御史的头衔了。

  “我们既然能扶起他,也能踩死他!不听话还好说,现在公然要跟咱们分家了!也算我陈于壁瞎了眼,养了头⽩眼狼!金文,策动御史们奏疏,立刻弹劾他!”陈于壁咬牙切齿地道。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眼下大明的这些封疆大吏,基本全是內阁的几个人给分了,当初组阁的时候就有过默契,哪些省是谁的人来看,出了事情,大家互相照应,天下太平最重要;可最怕的也是这些封疆大吏们中途反⽔,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住口!”缓过气了的赵志⾼瞪着陈于壁,本来还想拍桌子,手举到空中却又剧烈地咳嗽起来。

  陈于壁赶紧不吭声了,用眼神示意罗金文去拿些药来。

  “我问你,问你们,毁堤淹田是怎么回事?”赵志⾼打开了罗金文递过来药的手,脸⾊沉地盯着陈于壁。

  这会儿不是罗金文跟王珉说话的时候,他俩也不敢吭声,只是张罗着让下人再去熬药。

  陈于壁本不想说出来,当初这件事情瞒着赵志⾼就是怕他不同意,毕竟毁堤淹田是为了改稻为桑,这件事儿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的,他也是急了眼了,这都过去了几个月,国库更加地空虚,明年若是能增加个几百万两银子,一些被迫耽误的事情也好开张,皇哪里也好代;哪里知道浙江却因为这掀起了大浪。

  赵志⾼却仍盯住他道:“说!”

  “说就说!首辅大人也早晚要知道的!”陈于壁叹了口气,开口道“改稻为桑的国策推不动,国库又一天天地空虚着,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啊!我就想了个办法,先把田给淹了,再实行改稻为桑就容易一些。现在是非常时期,天大地大国策事大!一切都得为改稻为桑让位,以改稻为桑为主!田淹了就好办得多,就算是浙江的稻农没有饭吃,我们也可以从其他省份调粮嘛!以往不也是这么做的?浙江的粮食又什么时候够过?原本的打算,是从河南山东湖广等省调粮过去,怎么也够没田的稻农们度过今年最后几个月,跟明年年初的几个月了。毕竟这是皇自己想出来的国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皇好不容易主导一次朝政,若是事情办砸在咱们手里,哪里还有什么脸面为官?”

  “再说了,今年又谈妥了售卖三十万匹丝绸到西洋的生意,这又是几百万两的收⼊,皇每隔个几天就责问一次,阁老,咱们的庒力大啊!若是想做成这笔生意,那改稻为桑就更得执行下去了。现在第一步就迈不开,那后面的事情,还怎么做?怎么向皇代?谁想到钱宁首鼠两端,现在公开地反对朝廷的国策,所以出了这种事情…”

  赵志⾼静静地听着,闭着眼睛一言不发。

  罗金文见陈于壁一口气说完也有些气,对他使了个眼⾊,然后靠近了赵志⾼,在他耳边低声说道:“事先没跟首辅大人请示,是我们的错。可陈大人的本意也是不想让大人您担心!想把这件事儿做完了再向大人您详细禀报。浙江那九个县的田,今年的青苗终究是要改成桑苗的,不淹得改,淹了也得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些浙江的稻农们不体谅朝廷的难处,我们也只能这么⼲了。毕竟还是要以大局为重,我大明朝的利益还是要放在首位,也只能舍小家保大家了。本来像这样的事情,钱宁跟何进贤他俩能统一步调,统一意见,统一口径,把国策给扎实地落实到实处,并非是多难的事情,困难总是要有的,有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嘛!他俩的⾝后还有朝廷,內阁跟皇呢!又怎么会看着浙江有困难不闻不问?报个天灾也就过去了,没想到钱宁这次如此不可理喻,置大局于不顾,两个主官反倒先掐了起来!好在他还算是有些顾忌,只报了个河堤失修。我想,无非也就是想探探朝廷的意见,看看朝廷允许做到什么地步,顺便倒倒苦⽔,出个难题。大事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听到罗金文说这种话,陈于壁的气又起来了,他瞪着罗金文道:“改稻为桑的国策不能推行大势已经不可收拾!他现在着何进贤跟杨金山联名这道奏疏,公然提出三年不改!国库这个样子,还能支撑三年吗?还有那三十万匹丝绸,是不是到时候跟西洋人说咱们不做这生意了?”

  “他说不改就不改?”王珉在一旁揷嘴道。

  罗金文耐心地解释道:“这不是他说三年不改就三年不改的事,而是张位这些人有了这个由头一起哄,事情便复杂难办了!我担心的是他钱宁手里还有着马远的供状,魏公公那里有了顾忌就不愿跟我们一起硬顶了。我想,当务之急是赵大人得立刻见魏公公,然后一起去觐见皇。只要皇还能坚定决心改稻为桑,咱们就还能有机会,剩下的事儿就好办的多了。”

  陈于壁的脸⾊慢慢地好转起来。皇是肯定不会改变主意的,这个国策已经昭告天下了,若是再宣旨暂时停掉国策的施行,那朝廷在民间就再也没有什么公信力可言,朝令夕改自古都是为政的大忌,哪怕这个国策最后被证明确实是错误的,也要有一段⾜够的时间缓冲才行,那照着罗金文的说法,大势尚有可为。他也是被疯了,皇三天两头的责问不说,下面的‮员官‬也开始闹腾起来,好不容易补发了一次俸禄,现在又开始拖欠起来,那些家境清贫的‮员官‬们叫苦不迭,动不动就往內阁奏疏询问或者痛骂;国库空空如也,连边军也有些军心不稳,说今年的军饷不到去年的一半,如果再不想办法调拨军饷粮草,边境只怕会不安宁。

  赵志⾼缓缓地环视着众人,扶着大案站起了⾝子:“你陈大人都是六十的人了,我也已经快七十了…咱们这条老命,也该断送在这件事了…”

  陈于壁一听这话,惊惧地低头行礼道:“赵阁老!咱们也都是为了大明啊!既然都已古稀,又坐在这个位置,若是不为大明做点事情,那这几十年岂不就⽩活了?又怎么对的起皇的信任!在临死之前,能够得到皇一句嘉奖勉励,老臣也就知⾜了…”

  赵志⾼又拿起大案的奏疏仔细地看了一遍后,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看着众人:“遵你们的旨,我进宮!”

  本整理发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上一章 活在明朝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