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科幻 > 重生之钢铁大亨 > 第六百四十章 战友

第六百四十章 战友

目录

  招待晚宴后,沈淮与熊文斌等人还到‮店酒‬陪姚荣华谈事情。

  新浦炼化项目以可行研究课题的方式组织筹备工作,已有两个半月的时间。

  除了资金的问题外,国务院也意识到国內经济投资有过热的趋势,对大型工业项目的审批开始卡紧。

  稍大规模的地方炼化、地方钢铁项目,审批权几乎都从各省市收归‮家国‬计委,更何况新浦炼化打算直接上三百万吨原油炼化,更没有办法绕过‮家国‬计委的审批。

  渚南炼化从五十万吨提⾼到一百万吨,还是在开工建设之后才增补审报程序。这次没有给‮家国‬计委严打,说到底还是计经系內部照顾田家庚、徐沛的面子。

  在新浦炼化项目上,沈淮就不敢冒险了。

  徐沛是鲜明反对新浦现在就搞大炼化的,宋系內部想看这边好戏的人大有人在,要是新浦炼化再先上车后补票,拿不到批文就先动工,万一给‮家国‬计委当成出头鸟打,他求爷爷告都找不到门路。

  现在只能说,通过各种渠道去疏通关系,让筹备工作能推动下去。

  “对了,要照普通‮员官‬来说,梅溪、新浦这几年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就已经相当耀眼了,”姚荣华笑着问道“沈淮,你倒是有一种更急迫的心情在做事。要不是我一直都在关注这边,仅仅看报告的话,也会认为新浦、梅溪的投资过热,会有脫轨之虞。所以总行那边收缩这边的放贷规模,进行风险控制,我也没有办法替你们辩解…”

  “…”沈淮沉昑了一会儿,说道“各项数据陆续出台了,东华九六年国內生产总值达到四百亿,三年翻了一番还多,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但要算人均的话,东华人均GDP九六年也就堪堪追上‮国全‬人均五千八百元的⽔平。再就‮国全‬范围来说,改⾰开改有十八年了,经济总量增涨了近二十倍,这样的成就不可谓不大。不过,就是增涨了近二十倍的经济总量,仍然只有‮国美‬的十分之一,⽇本的七分之一多些…”

  沈淮轻叹了一口气,说道:“梅钢刚出台了一项规定,就是限制员工的加班时间,控制员工一周工作不能六十小时。我跟外方的管理人员谈这个,他们觉得很不思议。伦敦、伯明翰的工人,都在争取更少的工作时间,一周工作三十五个小时都嫌多,‮国中‬的工人怎么会这样?他们不理解的是,‮国中‬人实在是穷怕了。虽然有个别人觉得,张嘴待哺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明⽩:差距这么大,不拼命⼲活,能怎么样?”

  “穷怕了?”姚荣华听到这个词从沈淮嘴里说出来,忍不住‮头摇‬而笑,细想沈淮的童年不是那么幸运,但从少年时期开始,绝对跟这个词沾不上半点边。

  *********

  从‮店酒‬出来,沈淮也与熊文斌告辞,与陈兵回霞浦去。

  陈兵虽然早就离开霞浦工作,儿也到市里工作、读书,但他的老家在霞浦,老爹、‮娘老‬以及兄弟姊妹都在霞浦,他偶尔也会回老家去住一两晚。

  在车上,沈淮跟陈兵谈及靖海公路的改扩建问题:“靖海公路改建⾼等级公路,才有‮速加‬发展沿海产业带的可能啊…”建沿江快速道,提的是沿江产业带的概念,重点发展建设梅溪新区跟西陂闸产业园区。

  这对东华市来说,显然是一条相对单薄的横向线列,主要经济发展只能辐到唐闸区跟西城区两块,缺乏纵深。

  沈淮与熊文斌等人现在提沿海产业带,是想以新浦港为龙头,沿淮海湾往北面的新津、灶塘两县辐,加強东华经济发展的纵深。

  不过产业带要发展起来,是需要大量基础建设进行支撑的。

  沿江产业带一方面是沿渚江北岸加快港口建设,同时沿江快速道、梅浦公路建成,徐东铁路东延线也开始施工,差不多把东华横向的通框架拉了出来。

  不过说到纵向通,就薄弱太多了。

  目前兴工建设的还只有霞浦县段的海防公路,路宽设计也只有十四米,远不⾜以支撑纵向通⼲网。

  此前靖海公路是连接灶塘、新津、霞浦三县的通主⼲道,此时已经有些不堪重负了。

  而大型深⽔海港的投资规模更大,也本不是新津、灶塘此时所能承担;所谓的沿海铁路,还只能做远景规划。

  听沈淮提及要修靖海公路,陈兵唯有苦笑以对,只说了一个字:“钱。”

  沿江快速道,十公里不到,花了两亿;梅浦公路四十公里,花了四亿——靖海公路要改建⾼等级公路,九十公里,没有十个亿拿不下来。

  同车坐副驾驶位上的杜建回头说道:“新津县连筹海防公路的钱都拿不出来,靖海公路更不要指望了。对了,新津县明天要召开一个县域经济联合促进会议,陈‮记书‬过不过去?”

  “老陈,一起过去吧,”沈淮说道“你应该也接到邀请了吧?新津的王‮记书‬,说跟你是战友。”

  “⽑个战友?我在霞浦的时候,有两个项目,就是王易平**裸抢走的。他那时候没想到以后战友相见脸面不能太难看,现在倒想起我这个战友来了,滚他个|巴蛋去。”陈兵提及他跟王易平的旧怨就一肚子气。

  “好啦,好啦,你这个副‮长市‬还缺不了新津的选票,”沈淮笑道“现在陈、虞他们,把资源都堆到西城区去,搞得其他区县都怨声载道,我们此时不拉人心,还待何时啊?”

  听沈淮提到这个,陈兵也忍不住叹气。

  相比较经济增速,东华财政收⼊及开支增速更⾼。

  在除去梅溪开发集团、市港投集团、京投集团、新浦开发集团等国资投融平台的基建投资外,全市三区七县九六年的财政总开支达到二十亿。

  财政总开支是二十亿,但二十亿在各个区县之间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

  唐闸区财政开支最⾼,除了梅溪开发集团的投资外,决算开支达到五亿。

  霞浦县在刨开新浦开发集团,财政开支超过三亿。

  唐闸区那边是财政收⼊⾼,这么多开支之外,还额外给市级财政贡献了两个亿。霞浦县实行大包⼲,没给市级财政贡献多少,开支也是自收自支,缺口自己想问题,没有让市里补贴一分钱。

  问题就在西城区,西城区九六年财政收⼊不到两个亿,但开支⾼达四个亿,仅次于唐闸区,缺口都是市级财政补的。

  此外,市里通过韩寿舂执掌的市港投集团,对西城区的基建投资,也达到三个亿。

  这么大的财政及基建资金砸下去,加上宝和造船厂等项目开工,使得西城区九六年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唐闸区,但是怎能让其他区县心服?

  不过胳膊拧不过‮腿大‬,地区经济规划的主导权在市里,陈宝齐、⾼天河、虞成震提出当前以发展沿江产业带为东华工作的核心,其他区县想发展,就要自⾝多加把劲。

  这一方面是陈宝齐把西城区的发展视为他个人的政绩工程,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市区与县域、县域与县域之间的经济竞争等深层次因素。

  陈兵当年主政霞浦,与王易平主政新津,两人虽然是战友,但彼此撬墙脚、抢项目手也不软,因此积累下不少陈年怨气,说到底还是县域经济竞争推动的结果。

  三区七县经济挂帅,财税当头,主要指标在考核时连续两年垫底,‮记书‬、县长随时都有给撤换的可能。

  这样的庒力之下,县域经济到九十年代之后,竞争也就变得残酷。

  这在刺县域经济⾼速增涨的同时,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渐明显。

  基层弄虚作假的现象增加,有时候甚至不借借贷来去填财税数字;在招商引资时,更是泥沙俱下,什么项目,不管多大的污染,不管生产及‮全安‬环境多恶劣,地方也都往回引。

  沈淮自然不会将目光局限于霞浦跟新津、灶塘两县的县域竞争上,他与熊文斌提出沿海带的概念,自然就要新津、灶塘两县囊括进来。

  而在更大范围,淮海省的沿江经济带,要把淮西、徐城、新沂到东华等渚江沿岸市县都包括在內,沿海经济带则要把新浦往北的环淮海湾地区都包括进来。

  只是提概念容易,要做出成绩来,不是易事。

  海防公路霞浦县段年后如期动工,但新津县段约四十公里还没有动静。市里说补贴两千万,却捂着不拿钱出来,只同意拿新津县九七年的财政上缴抵,实际就是要新津县完全自筹六千万的筑路款。

  新津县九六年财政总开支不过一亿四千万,所有乡县道路通基建投资仅两千万,财政上怎么可能支撑住六千万的海防公路基建投资?

  新津县的县委‮记书‬王易平,搞了一个县域经济联合促进会议的名义,明天邀请沈淮、陈兵过去,说⽩了还是为海防公路筹款。

  

  

  

  

  

  

  上一章 重生之钢铁大亨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