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言情 > 一面缘 > 第四章 应战

第四章 应战

目录

  中午饭过后,吴岩来到河边,只见回皈坐在地上,专心的等着鱼儿上钩。

  吴岩的眉⽑早已变成了⽩⾊,他手持英雄帖,挥手便向回皈打去。

  回皈本没有回头,随手便将英雄帖接住,扔到一边;再看他右手握着的鱼竿,从头到尾,纹丝未动。

  吴岩眼见如此,暗自佩服,向回皈走去,同时说道:“深蔵不露啊!”“你不也是?!”回皈回道,坐在那里,好似一尊雕塑。原来,吴岩也从未在回皈面前显露武功,这半年来是第一次。不过,回皈早已看破了。

  “回大哥居然看出第三枚是毒镖。”吴岩仍然心有余悸,说道:“亏你出手及时,否则,我的手就废了。”

  “你也不赖啊,”回皈说道:“看到他的坐姿了。”

  “是啊,”吴岩已经到了河边,看着远方,回道。

  原来,当时,马夫起⾝时碰到了年青人的长凳,吴岩好生奇怪,为何长凳会动的那么厉害。之后,才明⽩,年青人本没有坐在凳子上,而是在蹲马步!

  “那个年青人是谁啊?”吴岩问道:“你又是谁?”

  问到这儿,吴岩忽然想到:陌生人和悉的人竟然都有许多秘密。

  “我就是我。”回皈回道。

  忽然,鱼线动了。“上钩了。”回皈说道,不一会儿,便将鱼儿拉上来,放进鱼篓里。

  “那个年青人呢?”吴岩好奇,世间竟有如此好武之人,随时随地的练着基‮功本‬。不等回皈回答,吴岩又道:“让我猜猜。是你仇家?”

  “他叫付仁义,我当年见他的时候,他只有三岁···”没等回皈说完,吴岩便抢道:“他⽗亲和你是同门师兄弟。后来,他⽗亲因你而死,所以他来找你报仇。”

  回皈装好鱼饵,抬头望着吴岩,说道:“你知道?”

  “江湖上的事,不都是这样么。”吴岩说道。

  “不都是。”回皈将鱼钩甩到河中,继续坐下钓鱼,说道:“其实,我算是他的师⽗,教过他三年武功···”

  “后来,你看出他本很坏,所以就离开了。”吴岩打断了回皈的话,猜到:“他怀恨在心,找你报仇。”

  “你又知道?”回皈问。

  “那还有错。”吴岩不噤又想起毒镖的事。

  “有错。”回皈回道:“其实,是我有些私事。”

  “哦。那就是他没有⽗亲。”吴岩又开始猜测,说道:“他⺟亲又喜你,所以···”

  回皈回头盯着吴岩,吴岩便打住了,说道:“好。我不猜了。”

  “他⽗⺟都健在,而且感情不错。”回皈讲着:“更何况,他当时不到六岁,懂什么呀。至于他来这儿的目的,这张英雄帖不就说明问题了么?”说罢,回皈又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他是来比武的。”吴岩说道。

  “没错。不过···”回皈接话道。

  “不过什么?”吴岩连忙问。

  “你没看英雄帖么?”回皈反问。

  “看了。不是请你比武的么?”吴岩回道。

  “不是。这场比赛由你参加。”回皈说道。

  “为什么?”吴岩又猜道:“哦,一定是你···”

  “别猜,”回皈打断了吴岩的话,说道:“因为我是评委。”

  “啊?评委。那我能参加比赛么?”吴岩问道:“他们不怕你故意判我赢么?”

  “我是那样的人么?”回皈回过头,望着吴岩,见吴岩摇‮头摇‬,又道:“除了我,还有其他的评委。”

  “是么?”吴岩随口说道。

  “怎么,害怕了么?”回皈故意这样问。

  “我才不怕呢。”吴岩下了决心,说道:“那我就代表你参赛,打败那个付仁义。”说罢,吴岩捡起地上的英雄帖,离开了。

  吴岩的眉⽑已经恢复成黑⾊,回皈在他⾝后想着:付仁义的⽗亲可是这次比赛的赞助商,现在连刀削面都不会做···忽然,回皈的鱼竿动了。回皈没有再多想什么,开始跟河里的大鱼周旋,准备收竿了。

  再说到潘氏面庄。潘娣的三个姑姑早已等着她归来。

  只见三姑悠闲地磕着瓜子,四姑照着镜子。惟有二姑,焦急地等在外面,看到潘娣后,立马叫道:“小娣。”说话间,便了上去。

  潘娣见了二姑,也回了一声“二姑”

  “哎呀,真人可比照片漂亮多了!”二姑到了跟前,笑着夸道。

  “哪啊?”潘娣微笑着,话虽这么说。心里却是十分的⾼兴。听到夸赞,谁会不⾼兴呢?而且潘娣还是个女生。

  “饿了吧?”二姑问道,不等潘娣回答,又道:“赶紧走。二姑亲自给你做。”说着,两个人便向面庄走去。三姑和四姑此时才了出来。

  “二姑,我刚才吃过了。”潘娣回道。

  “吃了,在哪吃的,吃了什么?”二姑一连三个问题。

  “就在河边···”潘娣回道,还没说完,二姑忽然停下脚步,看着她。

  “河边?”二姑似乎有些紧张或者疑惑。

  “是啊,吃了二两面。”潘娣却不以为然的回道。

  “小娣,”二姑越发紧张了,问道:“你认识那老板?”

  “不认识啊。我刚到这儿,怎么可能认识。”潘娣回道,感到有些奇怪。

  “以后别去了,”二姑说道:“外面的面怎么能和咱们店里的比呢?”

  “还行吧。老板也客气的。”潘娣随口说道。

  “小娣,他们店的名声可不好。凡事可不能看表面。”二姑正⾊道。

  潘娣又忽然想起刚才的事来,心里想道:难怪他⾊的。于是,便点头答应了。

  二姑见她点头答应,便道:“算了,不说了。走。”说着,便拉着潘娣向面庄里去了,以免潘娣再多心。

  为什么潘娣的二姑会这么紧张呢?之后,自会有人解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