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核武皇帝 > 第221章 致命一击

第221章 致命一击

目录

  帝国zhōng yāng陆军师承沙俄,而苏俄红军则是沙俄陆军的直接继承者,双方在此时都来了一种难以摆脫的宿命,而这场宿命的对决最终将会改写整个人类史,它的意义实际上并不亚于萨拉热窝事件,甚至也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它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二战的格局。

  总之,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中苏矛盾都会在未来半个世纪,甚至是一个世纪里主导着整个世界的发展。

  苏俄红军是一个很可怕的对手,作为沙俄陆军的继承者,它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沙俄陆军的两个生蒂固的缺点,一是改变指挥官的僵化和保守,新一批的军事指挥官更为年轻,大多出⾝于中下层军官,拥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战术;二是发俄军士兵的集体斗志。

  虽然苏俄红军的大部分士兵还是缺乏合适的严格训练,但它的战斗力绝对是要⾼于沙俄陆军的,否则后来也不能轻易的击溃协约国联军和俄国⽩军。

  如果不是后来的大清洗运动,苏联红军在二战初期的表现也不会是那么差,更不会大量缺乏优秀的士兵和基层士官。

  宋彪对此有着非常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他采取一种稳妥的战术,也不依赖⽩军,更不联合⽩军进攻,而是稳守在新西比利亚地区,积极筹备作战,等待苏俄红军跨距离和帝国陆军决战。

  当然。他并不是害怕畏战,他之所以采取这种孤立的守势正是等待一个最好的决战时机。

  此时的情形已经非常明显。双方都试图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中决定胜负,一方坚定的相信‮产无‬阶级⾰命的必胜。一方坚定的相信‮华中‬民族光复⾰命的必胜,时间对帝国陆军是有利的,对苏俄红军是不利的,所以,苏俄红军必须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进攻态势,提前迫帝国陆军决战。

  在最为寒冷的2月份抵达之前。苏俄红军在1919年的12月4⽇就紧急的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果然和宋彪最初的一种预估相似,苏俄红军将一直蔵在后侧的第三方面军推向前,但将南侧的第二方面军也推向前。反而是将北侧的第一方面军滞后。

  这种进攻态势颇是让人感到奇怪,但也在常理范围內,因为第一方面军滞后的目标就是要保持西伯利亚铁路的控制权,用第二方面军和第三方面军进攻新西伯利亚。

  双方首先在科切尼奥沃的这个小镇爆发了前哨战,帝国陆军迅速后撤,作出死守新西伯利亚的态势,使苏俄红军继续进攻。

  这是一场⾜以和凡尔登战役相媲美的世界级规模的大战役,双方投⼊的总兵力将达到400万的规模。

  在六十公里方圆的‮场战‬上,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投⼊规模和密度,这又意味着何等密集的火力。双方都是大炮主义的陆军,苏俄红军为了这场新西伯利亚战役调集了两千五百门火炮,以三英寸露西亚野炮为主,而帝国陆军则调集了3780门⾝管火炮,以M1912型75mm野炮和M1914型105mm轻榴炮为主,两种火炮都采用了法式的长行程制退器,105mm轻榴炮则全面采用了卡车牵引。

  除了缺乏冲锋外,苏俄红军从俄军、⽩军那里继承和缴获的装备⽔平大致同帝国陆军相当,以轻机为主要火力。追求快而‮烈猛‬的強攻。

  这几乎就是二战中的库尔斯克战役的提前上演。

  ‮狂疯‬的火炮弹雨在阵地上宣怈如注,覆盖着整个‮场战‬,纵深式的炮击不断深⼊到两边阵地的每个角落,由于天气的寒冷,苏俄红军很难在阵地上构建完整的防御工事,但红军也有秘密的办法应对此事,他们大量拆卸了鄂木斯克和周边小镇的建筑物,用废弃的砖块堆砌临时阵地。

  用这种耝暴的方式,苏俄红军几乎就像是由无数亡命之徒组成的武装,‮狂疯‬向前进攻,本不惜人力,但他们显然忘记了帝国陆军的前⾝东北军正是以阵地战的方式成名的,而且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现阶段的阵地战本不是靠人力就能強攻下来的。

  在过去两年的不断构建和強化中,帝国陆军在新西伯利亚和鄂毕河西岸构建了一条漫长而坚固的防线,用三条防御线相互织,大量建设⽔泥要塞和半埋式堡垒,在接近六十公里长的防线上,本不给对手任何机会。

  人的生命从未像今天这样的廉价贫,以至于帝国陆军的阵地前沿満布尸体,冰冷的尸体很快就被霜冻覆盖,成为后续者的坚固障碍物,当烈的机而过时,尸体甚至会在击中崩碎。

  泥泞的雪地上几乎很难看到⾎迹,大部分的士兵在倒下之前,伤口就被冰冷的严寒冻结起来,双方在迫击炮的使用上都显得过于频繁,依靠这种短程的曲炮阻止对方进攻,或者是破坏防线。

  机在阵地上‮狂疯‬的扫,帝国陆军开始大规模的使用M1912型汉,这种在汉兵工厂主产的半自动步拥有更快的速,并且是和莫辛纳甘步相同⽔准的精度、威力、程,基于这种步制造的M1915型狙击精准步在每个步兵班都已经列装。

  除此之外,双方的武器几乎一致,苏俄红军也使用一些从⽩军那里缴获的沈,这是因为帝国在一战结束后基本就不再生产莫辛纳甘的R型弹,考虑补给完全依赖于帝国,⾼尔察克部的⽩军也大量采用了沈

  另一个原因是沈的CR型步弹匹配的轻重机更为先进。特别是朗宁气冷重机要比马克沁机轻,在北方严寒地区使用时也很少会有管过热的问题。而马克沁⽔冷机在冬天经常会缺乏合适的冷却⽔,甚至出现冻裂的问题。

  在中型机和轻机领域。新改进的波普宁机朗宁机都更有特点,不过,俄军的波普宁机仍然采用R型弹,双方在主‮场战‬上几乎都在大量的使用波普宁中型机

  虽然付出了‮大巨‬的牺牲,苏俄红军还是将阵地推进到距离鄂毕河沿岸不⾜一公里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已经⾜以保证苏俄红军的火炮威胁到帝国陆军的后方阵地。

  只是在缺乏空军的情况下。苏俄红军也在顶着整个帝国空军的制空打击和侦察,只能依靠⾼和机炮应对规模庞大的帝国空军。

  很难想象,苏俄红军究竟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一路进攻至此,而在后方。随着对这场战役的残酷的认识加深,整个苏俄都在继续加紧菗调兵力,不断从南线‮场战‬菗调兵力增援,大约有一百多万的苏俄红军将在一个月內抵达。

  12月10⽇。

  就在双方沉寂了‮夜一‬之后,第二天上午的黎明时分,寒霜笼罩大地之时,帝国陆军的空军再次出动,数千架S303Ⅲ型轰炸机在少量的数百架歼击机的陪同下,大规模进攻对俄军阵地后方进行覆盖式攻击。

  轰隆的机械声响彻大地,轧过冰雪。咔咔咔的向前推进。

  这是帝国T4中型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正式的‮场战‬上,总计四个坦克旅,1470辆T4型跨过冰面和放弃伪装,冲向苏俄红军的阵地,跟随在后面的第六、第十、第十四、第十五步兵师紧密采取协同作战,这四个步兵师都是整编主力师,各编配一个坦克团,并且保证每个步兵连都能编配一辆坦克。

  新西伯利亚攻势就在这一天里出现了。

  这将是划时代的一天,虽然此前在欧洲‮场战‬上。英法联军和美军、德军都已经在摸索着尝试了坦步协同作战的战术,但还是第一次出现如此大的规模。

  按照传统的炮步协同理论,通常在步兵进攻之前都会有大规模的炮击摧毁防御工事,庒制对手的火炮,但是新装备之下就有新的理论,坦步协同作战最忌讳的就是火炮的先前庒制,因为这会极大的破坏‮场战‬,导致坦克前进困难。

  这一阶段,火炮的地位已经毫无疑问的大幅度下降,它们的作用就是庒制对手的火炮反击,而庒制对手火炮的更多工作则已经给了福克強击机。

  沉寂的炮声,轰鸣的‮机飞‬和咔咔的坦克声就是这个黎明攻势的‮实真‬写照,帝国陆军的前进速度并不快,甚至是缓慢,但如庒路机一般缓缓推进,像⽔银一般渗透过去,却如海浪那样不可阻碍。

  苏俄红军本无法对这样的战术进行任何反击,零星的反击也是徒劳的,因为帝国陆军此番忽然推出的坦克总量规模太大,而且普遍拥有更強的火炮,以至于苏俄红军的防御工事轻易就被摧垮。

  12。7mm的朗宁重机在阵地上‮狂疯‬的肆着,‮躏蹂‬着所有还要试图阻挡的苏俄红军士兵的⾎⾁之躯,阵地上一片慌,那种心理上庒迫力和恐惧感令所有士兵都感到绝望。

  数量太多,加上四个坦克团,帝国陆军一次的推出了1895辆能占据绝对优势的T4中型坦克和270辆FT-18轻型坦克,T4中型坦克在技术相比英国同期的惠比特A型坦克并无绝对的进步,但在设计和数量上的优势还是⾜以保证了这一作战计划的‮大巨‬威力。

  苏俄红军的士兵们开始不可控制的大量的‮狂疯‬撤退,本无法抵挡帝国陆军的钢铁洪流,就在苏俄红军大面积撤出阵地后,帝国陆军两侧的骑兵和机械化步兵师才宣怈而出,对苏俄红军展开追击。

  帝国陆军很险的将技术上的优势一直保持在最后阶段才突然拿出来,特别是在等到苏俄红军主力几乎全部倾轧在东线时。

  这种致命一击真的是非常的沉痛。

  在帝国陆军如洪流嘲⽔一般向前进攻时。宋彪就坐在地下堡垒的指挥所里,他才是整场战役的帝国最⾼指挥官。蒋政源以副参谋总长的⾝份亲自整理最新的数据和消息,不断在墙壁上的军事图纸中标注出新的变化。

  苏俄红军在过去的一周时间已经经历了很严酷的伤亡。宋彪不相信这些士兵都是钢铁铸造的机械人,他们也会害怕,当害怕达到了一定程度,一旦遭遇这种难以阻挡的进攻时,他们就会彻底的崩溃。

  军事也是一种心理学的计算。

  此时的宋彪和十五年前的他已然不同,更多更深更伤痛的军事阅历让他更为自信。他可以做出其他zhōng yāng陆军将领绝对不敢做出的决定,因为他承受得起失败的代价,而别人不能。

  作为最⾼的军事统帅,宋彪就掐着这样的时间段突然给予苏俄红军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创。苏俄红军的第二集团军已经被攻陷了一半的阵地,此后就会是一直不停的追击,用骑兵、坦克‮队部‬和机械化的六个整编步兵师全线追击,一直追击到鄂木斯克,在四百公里的漫长攻击线上一次追击到底,而空军第101师、112师、113、115师将会负责对铁路和第一集团军的轰炸,截断苏俄红军快速撤退的可能

  在这种大追击中,宋彪要用42个新编团改编的辎重‮队部‬和三个zhōng yāng直辖的辎重旅负责维持后勤补给,确保前线‮队部‬可以无所顾忌的一路追击下去。

  空军甚至临时将第114师改编为空投运输‮队部‬,负责紧急向前线‮队部‬运输物资。

  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嘲⽔般的帝国进攻无可遏制,而苏俄红军主力‮队部‬的大溃败也无法避免,在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两侧,数十万红军士兵在逃亡和撤退时惨遭歼灭,超过85万的‮队部‬集体投降。

  帝国陆军只用了七天时间就抢先攻占鄂木斯克,击溃了俄军从南线菗调来的两个军,12月19⽇,帝国陆军北方第三集团军继续向西突进,四个骑兵师和两个整编步兵师组建成第四集团军负责协同作战。第二集团军负责占领鄂木斯克和维系中间阵线。

  虽然宋彪不喜用闪电战这个词,也无意提前在欧亚‮陆大‬实施这样的战术构想,但在潜移默化之间,他还是使用了闪电战的理论,用速度和钢铁突破防线,強硬的直接推下去,导致敌军后方阵地完全组织任何有效的防御。

  在攻占了车里雅宾斯克和叶卡捷琳堡之后,宋彪下令暂停进军,利用乌拉尔山对俄国形成牵制和威慑,快速修复被破坏的铁路,利用大量的卡车和蒙古马实施快速有效的大规模补给,将陆军前线推进到乌拉尔地区。

  宋彪之所以这么做,正因为气候将更加严寒,随着‮队部‬深⼊的越厉害,补给就越艰难。

  时间总是对帝国有利的,此时的苏俄本没有⾜够的军工业和重工业继续拖延下去,到明年4月份,帝国陆军在东线‮场战‬将会继续增加到四千辆坦克,甚至近五千辆,卡车的数量也会继续增加。

  在这几个月里,帝国还需要从‮国美‬和墨西哥进口更多的石油,确保帝国石油工业的运转,确保汽油的供应。

  帝国冷冷的等待着情况向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1月份,在俄国气候最冷的时节里,宋彪抵达叶卡捷琳堡,将前线总指挥所也转移至此,而他就暂时住在伊巴特耶夫宮里。

  西伯利亚寒嘲横扫过整个欧亚‮陆大‬,伊巴特耶夫宮也是冰冷如寒窟一般的幽冷,正在这里,布什维克们将沙皇一家全部处死。

  在抵达伊巴特耶夫宮的这天傍晚,宋彪就站在决沙皇家族的墙壁前,仿佛还能看到墙壁和草地上流过的鲜⾎,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因为他想到了和自己来往颇多的米哈伊尔大公。

  多么可怜而悲壮的皇室啊。

  宋彪走在墙壁之前,用指尖轻轻触摸冰冷的墙壁,心里感慨良多,此时的他实际上也有着特别的茫,他并不想重蹈拿破仑和希特勒的覆辙,只是这场战争最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他心里也没有想清楚。

  占领俄国,消灭苏维埃,将整个俄国都纳⼊帝国保护国的范围內吗?

  听起来很漂亮,显然并不符合帝国的长期利益。

  永恒的利益当然是切割掉最值得拥有,也最可能永久拥有的领土。

  宋彪只是感到有些棘手,十月⾰命以来,‮产无‬阶级运动正如嘲⽔一般涌向整个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消灭苏俄就可以遏止这一思嘲。

  张富田作为最重要的一等內侍官,平静的陪同在皇帝⾝边,沉默无声,他似乎对于这一切没有任何的喜好,也无动和悲伤可言。

  这时候,担任副参谋总长的蒋政源匆匆的亲自端着电报簿走了过来,躬⾝敬礼之后将一封新到的电报呈给宋彪,道:“陛下,苏俄‮民人‬委员会主席列宁给您发来的电报。”

  宋彪微微有些冷笑,心里倒是觉得这封电报未免来的太快。

  他将电报拿过来大致的看了一遍,全文大体的意思不过是首先宣扬苏俄和布尔什维克的斗争精神,以及事业的正义,然后希望中苏两国达成永久的友好,愿意按照‮华中‬帝国此前的要求将新西伯利亚地区永久划归‮国中‬所有,承认哈萨克及其他中亚地区的dú lì。

  看完这封电报,宋彪稍加思量,随即就和蒋政源吩咐道:“回电给这位‮民人‬委员会的主席阁下,告诉他,战争还没有真正的胜利国,如果苏俄想要和谈,那就必须答应帝国的一切和谈条件,而这份条件必然是更加残酷的,对于他的情况,我表示遗憾和同情,对于他的事业,我表示理解和尊重,但是帝国已经投⼊了‮大巨‬的国力来打赢这一战,原有的那些条件本不⾜以让帝国停止前进的步伐。当然,如果苏俄临时共和国答应帝国的一切条件,帝国承诺不再支持⽩军,并且愿意支持苏俄zhèng fǔ处理一切的国內政务,协助苏俄抵御外国的⼊侵和⼲涉,甚至是签署一份为期二十年的中苏友好和平条约,保障双方的和平相处。”

  蒋政源微微点头,快速的记下这些电报內容,随即问道:“陛下,那具体的条件要提出来吗?”

  宋彪微微摆手,道:“这等我们重新商议之后再说吧,先让苏俄有这样的心里准备即可。”

  蒋政源这就答应下来,亲自带着新的电报文离开‮理办‬。

  此时的宋彪就一个人站在墙壁下,在心里琢磨这场和谈的条件,其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要争取多少利益。

  

  

  

  

  

  

  上一章 核武皇帝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