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科幻 > 对风流王爷说不:玉台碧 > 杜家

杜家

目录

  提起杜氏,姓氏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是帝尧的后代。:也有称上古酒神杜康遗脉。后李商隐写有望帝舂心托杜鹃。望帝名杜宇,古蜀王之一,也有杜氏敬为先祖。杜氏在大唐的名望仅次于五姓七家。尤以京兆杜氏为首。

  此时岑三娘了解的杜氏中还没有出现杜牧杜甫这样的文豪。京兆杜氏因杜如晦声名鹊起,又因杜如晦儿子牵涉进废太子李承乾案而陷⼊低⾕。

  太宗皇帝感念杜如晦功绩,他逝后蔡国公府并没有被撤掉。然而杜家大爷与公主牵进谋反案后,杜燕绥⽗亲被削去了承袭的国公爵位。蔡国公府名存实亡。

  杜如晦任兵部尚书被封蔡国公时,宅邸扩建,杜家将相邻的两座院落分给了他。杜家大爷尚了公主,又拆了两座宅院修了公主府,与国公府只一墙之隔。

  平康坊有一半以上的面积都是京兆杜氏的宅院,国公府与公主府又占了一半。公主府被封了门。面对东市大街的国公府大门数年紧闭,僚属尽散,与一街之隔的繁华东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公府诺大的府邸里住着杜老夫人,杜燕绥的⺟亲,杜燕绥兄妹四个主子,显得格外空旷。

  国公府正气堂里,杜家三位女主人正在看李家送来的节礼。

  老夫人満头银发,精神矍铄,手腕上绕着串沉香佛珠。

  杜二夫人是个瘦弱的妇人,四十出头,头发已花⽩了大半,脸上始终罩着一层消散不开的哀愁。半倚在罗汉榻上,时不时发出几声清咳。

  杜燕婉换下了外出的华服,穿着半旧的襦⾐,兴⾼彩烈的翻看着:“祖⺟,这件紫红的福字缎料正好给你做件新⾐,过年时穿。”

  放下那匹⾐料,又快活的拿起匹秋香⾊的在⺟亲⾝上比划。

  杜二夫人宠溺的望着女儿,想着未来儿媳家送来的节礼,迅速想着女儿也快十八岁了,心里又犯起愁来。

  李家送来的节礼符合礼制,不厚不薄。

  杜燕婉拿起一件大红的胡服,⾼兴的叫了起来:“哇,这件⾐裳真漂亮!”

  她拿在⾝上比划了下,可不正是比着她的⾝材裁剪的。大红的妆花锦缎,二十两银子一匹的好⾐料。最合杜燕婉心意的却是领口与下摆镶上的那圈黑⾊的貉子⽑。正适合她冬季出游。

  再看,却是件雨过天晴⾊的男式长袍,显然是做给杜燕绥的。包袱里还有两条锦缎抹额。一条深红的料子,绣了万字不断头的福字,正中缀了颗红宝石。这是给老夫人的。另一条抹额是鲜亮的蓝⾊,用粉⾊的珍珠拼了珠花缀上。是给杜夫人。另外还有一打⽩⾊的细绵袜,袜口有的绣着蝙蝠,有的绣着宝相花。也是给杜燕绥的。

  杜老夫人笑道:“看来我这未来的孙媳心思倒是个巧的。”

  一般送这样的节礼,并不需要全部由岑三娘做完。都是⾝边的婢女妈妈帮着一同做。

  杜燕婉想起从杜静姝嘴里打听到的岑三娘,扑哧笑道:“祖⺟怕是要失望了。我这位嫂嫂听绣不来花样子的。”

  她捧起那样男式长袍送到杜老夫人和⺟亲⾝前,哈哈笑道:“这个必是三娘亲手做的。看到没,边上这么多针眼,不知道拆了几回才好。”

  杜老夫人凑近一看哎哟一声也笑了:“怕是还没有燕绥的手艺好。将来谁给谁做还不知道哪。”

  一句话完,厅里连侍候的婢女都忍俊不噤笑了起来。

  “什么事这么⾼兴?”杜燕绥踏着笑声走了进来。

  众人瞧着他笑得更厉害。

  杜燕婉将那件袍子拿在手中,递给自己的婢女枣子:“这件⾐裳针脚耝鄙,拿去拆了返工吧,免得哥哥穿着滑了线丢人。”

  她扬着手,故意抖着那件长袍,挑衅的瞅着杜燕绥。

  三娘亲手给他做的?杜燕绥眼睛一亮,却板了脸道:“胡闹,如此轻视未来嫂嫂的心意。叫她知道,岂不难堪?”

  “好啊,护着媳妇就教训起妹子来了。⺟亲!”杜燕婉将⾐裳往枣子手里一塞,扑到杜二夫人怀里撒起娇来。

  杜燕绥这才整了⾐裳向祖⺟和⺟亲见礼。

  一家人重新摆了席,清清静静的过元宵节。

  杜二夫人支撑不住去睡了。杜老夫人也有些倦了。见杜燕婉一双眼睛贼亮贼亮的,终于伸手敲了一记:“丫头,赶紧去睡。祖⺟还有话和你哥哥。”

  杜燕婉听话的去了。临走拉了枣子一把,示意她捧着⾐裳离开,促狭的朝杜燕绥眨了眨眼睛。

  杜燕绥心中大急,直冲杜燕婉瞪眼:“我今⽇外出,也买了几个花灯…”

  杜燕婉一喜。她子活泼想看花灯,又舍不得扔下⺟亲和祖⺟。听到哥哥给自己买了花灯,便不再捉弄他了:“枣子,你拿未来嫂嫂送我的⾐裳就好,怎么连哥哥的都拿走了。”

  枣子拍了记脑门,赶紧放下那件外袍,朝杜燕绥行了礼。跟着杜燕婉去了。

  “听三娘不擅绣工。心思却细。备的节礼颇合祖⺟心意。”杜老夫人笑昑昑道,从榻旁拿起一只匣子放在了矮桌上“元宵一过,紧着就过舂节。你⺟亲⾝体不好,燕婉大大咧咧的。这事还得你去办。把这些送到银楼,金银融了拆了宝石重新打两套头面。节后开了舂,新人过门见礼,不能亏了人家姑娘。余下的都拿去当了。祖⺟已请了你大伯⺟过府办婚事。修茸府邸,置办宴席,请戏班,下人的红包,都少不得银钱。”

  “祖⺟!”杜燕绥喊了她一声,缓缓‮头摇‬“家里凑二十四抬聘礼已经掏空了家底,燕婉快十八了,还没定人家…”

  他低下了头,难过的不下去。

  杜家除了爵位,没了年俸。公主府被抄没。家中留得三个妇孺更谈不上经商,只靠昔年积蓄与不多的田庄出息维持着诺大的府邸开销。每年杜二夫人的药钱就是大笔支出。杜家早就空了,担着国公府的虚名,苦苦支撑罢了。

  这些年杜燕绥跟在滕王⾝边,吃穿不愁,俸银与滕王赏赐大都陆续寄回了府中,自己并无多少积蓄。

  回京一年,单是与人结,俸禄更不经花。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为杜家唯一的男人,得了皇帝赐婚,封了将军之职,却囊中‮涩羞‬,让年迈的祖⺟心,杜燕绥只觉得脸上‮辣火‬辣的。

  “你放心吧,燕婉那份祖⺟给她留出来了。”杜老夫人轻轻‮摸抚‬着首饰匣子“皇上一天没有撤了国公府,杜家就得留着国公府的体面。赐婚是皇上给你的体面,别的还得靠咱们自己撑着。祖⺟知道,你想三娘不是爱慕虚荣的女子。可天底下哪个姑娘不希望风光出嫁呢?你今⽇多疼她几分,他⽇她多体贴于你。国公府的大门紧闭了这么多年,终于要打开了。需知世人多青⽩眼。这场婚礼,不仅仅是为了你才办。”

  杜老夫人到这里动起来:“杜家男人还没死绝呢!现在你已回来,难不成你认为杜家将永远如此?”

  杜燕绥攸然惊觉过来,肃穆道:“祖⺟放心。”

  “你明⽩就好。”杜老夫人慈爱的看着他,将一匣子首饰放进他手里,脸上浮现出浓浓的倦意。

  杜燕绥捧着首饰匣子离开。

  肃立她在⾝后的尹妈妈上前侍候她梳洗躺下,轻声道:“奴婢的儿子已经从隆州回来了。别的倒没什么,就是…听曾与隆州首富方家订过亲。后来去了洪州得了场大病,方家少爷年近二十了,相差七岁,怕等不及,便退了亲。”

  杜老夫人嗯了声。

  尹妈妈犹豫了下又道:“听先前的滕王妃对她甚好,曾接到别苑陪伴。后来溺⽔,听是孙少爷救的她。滕王府没找到人,还传出她与孙少爷⾝亡的消息。后来是孙少爷送了她来长安,不知为何却没回隆州,中个缘由就不太清楚了。”

  杜老夫人良久没有话,瞧着像是‮觉睡‬了。尹妈妈小心的给她掖好被角,正离开。听到杜老夫人一声叹息:“原来我想给他定韦家的女儿。尉迟府也有意将他家的三姑娘嫁来。没曾想燕绥却走了皇上的路子赐了婚。但愿他选人的眼光没有错。杜家未来的主⺟容不得选错啊。”

  :。。

  作者题外话:明天再更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