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平凡的世界 >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目录

  有时候,现实生活中某些引起社会強烈震动的突发事件,往往是历史所发出的回声。为了探寻此类事件的起因,我们常常不得不回过头从遥远的过去说起…二十五年前,也就是那个有名的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浪嘲席卷了‮国中‬
‮陆大‬。从群众运动的规模来看,简直可以说是文化大⾰命的一次预演。那时间,浪漫主义进⼊了从‮央中‬到地方的政治生活。为了“超英赶美”把‮家国‬富強的标志钢铁产量搞上去,人们连吃的锅也砸了,用砍倒的树木代替焦碳,大炼钢铁。‮国中‬大地火光熊熊,其非凡气势令全世界瞠目。其结果把一点好钢好铁也炼成了废钢烂铁。

  与此同时,‮国全‬各行各业都在争抢着大放“卫星”——自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卫星”一词就成了“超级成就”的代名词。在农村,某地亩产刚宣布超过五千斤,另一地的“卫星”立刻放到亩产一万斤。报纸每天都用套红大标题庄严地报道这些弥天大慌。记得笔者那时刚上小学,为了使本村亩产成为全公社之最,曾在秋夜时跟随大人们把其它地里割倒的庄稼,偷偷集中背运到一小块地里。新成立的‮民人‬公社‮导领‬人来这里装聋作哑目测了“亩产”就厚颜无聇地向县上“如实”作了汇报,从而使我们村和我们乡分别获得了县上奖励的两块丈二长的大红绸绵旗…放“卫星”已使‮国全‬处于谵妄状态。连作家协会的某位老诗人也拍着膛吼叫说,他要在一九五九年就把荷马踩倒在脚下!‮国全‬都实行了“食堂”制,人们“各取所需”随吃随拿,喜气洋洋地踏进了光辉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据说上层还在争论:是先让“老大哥”苏联进⼊共产主义社会呢,还是我国先宣布已经进⼊了共产主义社会?

  当然“结论”还没有得出,‮国中‬不久就进⼊了骇人听闻的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许多人。在以后著名的七千人大会上,据说发动这场“运动”的⽑泽东主席做了检查。遗撼的是,这位‮国中‬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老人,并没有记取这个教训,以后又一错再错,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导致了‮国中‬更大规模的混,使得整个‮家国‬陷⼊了痛苦与绝望的深渊…就在那个大跃进年头,离省城六十公里的某地区,决心放一颗大“卫星”:在位于中部平原和南部峻岭间的黑龙河上,修建本省最大的⽔库。其气势之大,令人咋⾆。全区动用了两万民工,费时一年零四个月,动用一千万方上,在这个浅山区修起了占地一万二千亩的“跃进”⽔库。⽔库要淹没许多村庄,牵扯两个公社的几千人口。于是,只能把这些人撤出,另寻安揷之地。

  但这几千农业人口的大迁徒决非易事。平原地区本来人口就已爆満,哪里愿意接受这些占地吃粮的人呢?而这些祖辈生活在浅山区的人又宁死也不进⼊贫瘠的南部大山之中。经劝说和強迫相结合,好不容易才将这些人疏散到了几百里路以外的铜城地区——那里有一个自然环境看起来与此地差不多的无人区。

  当时这些人迁徒他乡的场面十分悲惨。几千人哭声恸地,喊声震天。是啊,这里是他们不知生息了多少辈的故土;现在,他们自己连同祖先的骨头都要搬到一个陌生而荒僻的地方了。不久,这里的一切将要永远地埋葬于深⽔之下!

  但他们无法抗拒残酷的现实,立刻被汽车和火车拉到了远方的“新垦区”初到异地的几年里,由于不服⽔土,有一百多位老人相继离开了人世。这是一场人为的大悲剧!至于那个劳民伤财的“跃进”⽔库,好景不长。没多久,山洪过后所沉积下的淤泥开始逐渐把这个⽔库变成了一座土坝。到七十年代中期,库区完全淤成了平地。滚滚地黑龙河拦挡不住,它带着嘲弄人的哗哗声响,依然如脫缰的野马,从旁择道而继续往北方的平原上奔腾远去,丝毫也没有放慢奔向⻩河与大海的步伐。

  这时候,据新的行政区划,⽔库所在地的区域归属了省会所在市。市上决定,在这个一万二千亩的坝地上建立一个国营农场,职工逐步扩大到了六百人。沧海桑田,当年万顷绿波变成了金⾊的麦浪。这里先后起楼盖房,出现了商店、医院、俱乐部和学校…在这些漫长的年月里,当年那些迁走的老乡,不时从几百里路上来到这里。通常都是一些老者带着一些青年和小孩,在这里转悠几天;晚上,他们就分别露宿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是一种悲伤的“寻”活动。当年这里搬走的那些老人,几乎都已客死他乡。现在的这些老者,那时还都是青壮年,可是,二十来个年头过去了,他们仍然在怀念这块⺟土。⺟土啊!对于一个人来说,永远都不可能在感情上割断;尤其是一个农民,他们对祖辈生息的土地有一种宗教般神圣的感情。现在,他们要带着自己的儿孙来这里寻找他们生命的

  所有这些人都能据周围的环境,准确地追寻到他们当年老住宅的所在地。他们一般都要在那地方露宿几天,才含着泪⽔带着痛苦,怅然若失地离开了。不用说,他们对这里的农场职工怀着一种仇视的心理。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的地方啊!怎么能让这些陌生人盘踞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和收获呢?

  八○年以后,随着整个‮家国‬政策的放宽和改变,一场酝酿已久的危机开始在这里露出了苗头。有个把外迁的乡民,把“寻”活动放在了农场的收麦季节。他们甚至携儿带女,就在周围搭个窝棚,开始抢收农场的麦子。农场职工劝阻不下,结果发生了多起斗殴事件。

  到了一九八二年夏天,此类事件愈演愈烈,更多的外迁乡民涌到了周围,纷纷安营扎寨,开始哄抢着收割农场的麦子。这一年,农场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粮食,事件反映到了市委。但市上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派去的几个‮安公‬人员,被乡民们打得鼻青眼肿回来了。逮捕闹事者吗?闹事者有几百人,该逮捕谁?市委的这种无所作为的态度,终于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此期间,从黑龙河库区迁往铜城周围的乡民中,有几位“领袖”人物组成了“返乡委员会”发起了一个颇有声势的回乡运动。当年迁出的几千口人现已繁衍成了几万“委员会”的号召如⼲柴上浇油,立刻燃起了一片大火!今年一⼊夏,黑龙河农场的麦子还没完全成的时候,上千愤怒的人就从铜城涌到了这里,一天之內把农场全部的麦子收得一⼲二净。更为严重的是,所有农场职工的房屋,甚至校舍,都被乡民们占据了。他们声称,这是他们的土地,他们永远不准备再离开自己的故乡;他们振振有辞,说他们是当年极左路线的受害者,按现在的政策,理所当然要纠正这个历史错误!

  就这样,‮夜一‬之间,农场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就从家里被赶到了野地里。庄稼被乡民们抢收光了,他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学校的教室睡満了拖儿带女的农民,他们的孩子没地方去上课…

  事件很快上报到了市委。市委‮记书‬秦富功这才动了肝火,指示市‮安公‬局出动大批武装‮察警‬赶到黑龙河农场。

  这个行动实际上愈发刺了事件的恶发展。手无寸铁的农民本不怕全副武装的‮察警‬。有些老汉泪流満面,扯开⾐服,露出⼲瘦的膛,对‮察警‬说:“打吧!打死我也不离开这地方!宁愿死在故乡田地,也不活着回铜城去!”‮察警‬也是人,他们怎忍心用暴力去对付这些年纪象自己⽗亲一样的老人呢?‮察警‬和农民僵持在那里,毫无办法。

  农场的职工家属一看事情仍得不到解决,也开始采取他们自己的行动了。他们把单位上所有的汽车和拖拉机都隆隆地发动起来,几乎所有的职工家属,包括老人和儿童,都纷纷上了车。有的人还把红布标语围在车帮子上,上面写着“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工作!”“孩子要上学!”等口号,十几辆载満人的汽车和拖拉机便直接开进了省城。

  省城大。这条汽车和拖拉机组成的长龙进⼊繁华的解放大道后故意放慢了速度,变为一种‮行游‬节奏。车上有人开始领呼口号,大人娃娃的喊声响成一片。街上正在行驶的车辆都被堵塞在各个十字路口。大街两旁的行人纷纷驻⾜而立,饶有兴致地观看这多年不遇的景致。的确,自文化⾰命结束后,人们还是第一次观看这样的群众‮行游‬
‮威示‬活动。通‮察警‬措手不及,木一般呆立在指挥台上。‮行游‬车辆畅通无阻开过繁华闹市,直接来到了市委大门口前的小广场。

  市委机关顿时被包围了。成千的人涌进办公大院,吵吵嚷嚷,成一团。市委‮记书‬秦富功赶忙出来向人群讲话;劝说大家回去,说问题市上会妥善解决的。但农场职工家属一定要市委‮记书‬当面答复他们提出的条件。有人立刻连喊带叫,涌上前去围攻这位市委的‮导领‬人。十五分钟还不到,秦富功的心脏病就犯了,被救护车拉到了省红十字会医院。

  市委的⼲部一看‮记书‬住了医院,纷纷夹起公文包溜回了家。与此同时,几千人等于把市委和一墙之隔的市‮府政‬占领了。

  ‮察警‬奉命赶到了现场,但很快被群众分别包围起来。

  省委常务副‮记书‬吴斌几乎和‮察警‬同时赶到市委。在外地视察工作的省委‮记书‬乔伯年和‮长省‬汪昭义已经在电话上知道了情况,正在赶回来的途中。

  吴斌一看这情况,知道他也一时无法控制局面——因为其间有大量的老人和儿童,绝对不能动用武力。他急忙返回省委,迅速将情况用电话报告了‮共中‬
‮央中‬
‮记书‬处。当天下午,下起了倾盆大雨。

  但市委大门前的广场上仍然挤満了黑鸦鸦的人群。

  现在,黑龙河农场的职工家属们,正纷纷向围观的市民诉说他们的苦情。其中有些人无钱买饭,就涌进市委的⼲部食堂,把馒头拿出来让老人和小孩吃。有的人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向众人做“宣传”工作,让社会同情和支持他们。几个外国旅游者也混在人群之中,兴致、似懂非懂地打听出了什么事?

  两天之后,世界各大通讯社发表了美联社驻京记者就此事件的一条与事实大相径庭的报道,而‮湾台‬的《‮央中‬⽇报》竟兴⾼采烈为此专门发表了社论,呼“‮陆大‬义民反抗‮共中‬暴政”

  现将美联社的这条“消息”转述如下——

  [美联社‮京北‬18⽇电]

  记者:布兰特雷·马拉德

  来自‮国中‬C省的外国旅游者证实,该省省会发生了大规模公众‮行游‬
‮威示‬活动,抗义地方当局大幅度提⾼食品价格。据几位在现场的外国人提供的消息,愤怒的市民占据了‮共中‬委机关,并将⼲部食堂的⾼级食品拿出来在大街上分享。当局出动了大批武装‮察警‬,据信有几百人被捕…当省委‮记书‬乔伯年和‮长省‬汪昭义赶回省城时,事态已经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的总‮记书‬迅速在‮华新‬社有关此事的內参上作了批示;‮共中‬
‮央中‬
‮记书‬处指示省委省‮府政‬立刻作出妥善处理,并随时将处理进展情况电告‮央中‬。乔伯年和汪昭义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亲自到现场做说服工作,才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

  经‮央中‬同意,省委决定改组市委。秦富功同志被免去了省委副‮记书‬兼市委‮记书‬职务,等人大会议召开时,拟增补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福军正是在这个背景上接替了秦富功的职务。

  现在,他已经在市委上任了。爱云和岳⽗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搬下来,因此他就在办公室里间临时支了一张。从家庭方面来说,全家将团圆了。儿子晓晨和女儿晓霞已经‮奋兴‬地来看了他;见他忙,都坐一坐就回了各自的单位。可就工作来说,却比⻩原更沉重了;因为所面临的许多事,都是他原来所不悉的。

  田福军上任还没有几天,黑龙河农场事件又旧病复发了。那里的问题因为没有从本上得到解决,农场职工们不満意,又开始聚集闹事。这次闹事的方式和上次一样,许多人再次坐着汽车来到市委要求解决遗留问题。不过,这次规模没有上次大,老人儿童没有来——孩子们的校舍已经腾出来,下学期上课没什么问题。

  规模虽然小,但影响照样很大。省城又顿时为之哗然。市委大门前的小广场上重新变得象闹市一般

  田福军紧急采取了措施。他先让办公室安排了这些人的吃饭和住宿。不能再把事情摆到大街上解决!通过和电视台与电影制片厂联系,把许多电影和电视录像片拿到了这些人住宿的地方。田福军指示:要武打片!要情节曲折热闹的录像!一部接着一部放!

  这样,闹事的农场职工总算先安顿了下来。

  市委同时召开紧急扩大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田福军先提了两点意见让大家讨论:一是农场退出一部分地给农民;二是农场出租土地给农民。他说这只是他的一些不成想法,让常委们和‮府政‬部门的同志充分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和方案。

  会议从天黑一直开到了天明。伴随会议室吵嚷气氛的是外面哗哗的大雨。雨已经不断线的下了好几天。看来,一年一度的雨季提前到来了;而且雨量异常地大,据说全省所有江河的洪⽔都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好在市区周围没有大河,这方面他们不必过分心。只是市內某些街区的危房恐怕难以招架如此凶猛的雨⽔。田福军在会前就已宣布,等这个会一开完,市委和市‮府政‬的‮导领‬立刻分头市內各处视察⽔灾情况。

  会议临近结束的时候,秘书进来让田福军接省委副‮记书‬吴斌的电话。

  田福军赶忙走出会议室,来到隔壁电话间。

  当他听完吴斌的电话后,话筒从手里滑落下来“当啷”

  一声掉到了桌子上。他象死人一般僵在了电话间。外面的雨在哗哗地下着,下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