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武林 > 月冷嵩山 >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目录

  如茵终于明⽩自己这场病的起因了——

  也许是因为那晚见过了逸之,这几天里,如茵倒觉得自己⾝子有些轻松了。只是,整个腹还会突如其来的痛上一阵巨痛。每次发作之后,总是通⾝的大汗淋漓,半天都不过气来…

  不知逸之他这会儿怎样了?自己还能不能等到他回来的那一天啊?

  这天,城里娘的男人王管事带着车马来了。言说是如茵的老爹⾝子不慡,如茵娘想把闺女接回城里住两天,帮助照看照看。

  如茵心想,自己也不知究竟得了什么病?大哥找人开的药方子,天天熬、天天吃的,⾝子虽不见重却不见轻松。看样子,也是熬⽇子的份儿了。倒不如乘这会儿还能动弹动弹,回城里住上几天,和娘最后说说话的好。

  吴家大哥劝了好一番,说是弟妹⾝子这般虚弱,怎么耽得住再受车马颠宕之苦?因见如茵执意要回,而且娘和王管事说老爷和太太想闺女了,立等在那里,执意要接‮姐小‬回城去。吴子霈只得令管家匆匆打点了一些带给亲家老爷和太太的礼物,一直送到大门外。

  一待如茵回到娘家,娘和爹见她下了马车,扶着娘的肩膀走路,虚得竟是又又汗的,俱都吃了一惊——天哪!才几天不见?女儿怎么一下子成了这个样儿?

  爹娘也不及说其它,张口便打听女儿:这段⽇子过得怎么样?⾝子到底哪里不舒适?是不是在吴家受了大姑子、小姑子的气?谁欺负你们‮儿孤‬寡⺟了不成?平素吃的什么药?请了哪里的先生等等。

  虽说如茵一一都回答过了,娘却依旧不放心。

  这天下午,正好城西关有名的杜郞中来家里给爹号脉开药,娘便嘱杜郞中先为老爷诊治之后,然后再到后面来,顺带给如茵也把把脉,看看究竟得了什么病?人怎么会这么虚弱、这般消瘦?

  说起这位杜郞中,他正是杜鸿飞的侄孙杜凤音。按辈份,这位郞中该叫如茵一声姑的。杜郞中从如茵⽗亲屋里出来,为如茵把了一会儿脉,两个眉头渐渐地皱在了一起。他又看了看如茵的⾆头和牙齿,脸上一时竟露出不小的惶恐来:“奇怪!看这脉象,怎么三姑这病,倒有点像是积毒侵脉之象?”

  一边把脉,一边继续询问起如茵平时吃谁的方子?配的什么药?⾝子有哪些不舒服等等。

  如茵说:“药方子也不大注意。平时都是家里的郞中开了药,家人照着方子去抓的。倒也没太大的疼痛,不过总是腿软心慌,不能走路和久立,眼睛发蒙,不记得事情。夜里老做恶梦。”

  杜郞中听了,脸上更显得吃惊起来:“三姑,你这症候…这症候,怎么像是…像是时常吃什么相克的食物,或者毒过大的药方了?你平时吃药方子里,你能记得一两样药名么?”

  如茵回忆着:“也不大记得,郞中只说是畏寒畏冷,宿食不化,用的什么甘草、莨菪、啂香、茯苓和附子等十几样子的草药。我这阵子,正事尚且记不得,这些草啊子的,更难记住了。”

  杜郞中道:“若说三姑月子落下的畏寒病,倒也可以用些附子、莨菪之类,只不知,是不是药量大了些?这几样,用药略大一些儿,就会伤及⾎脉的!还有,吃这样的药,郞中待没有什么噤忌?”

  如茵道:“好像也没有特别待什么。”

  “你们家吃不吃⾖豉之类?”

  如茵道:“这倒是常吃。炸酱面、⾖豉⾁,我平时倒喜吃。”

  杜郞中失口道:“这如何能成?附子的大忌正是⾖豉!”

  如茵笑道:“凤音!你是个念过书的,又是个郞中,那些土方流言以讹传讹的据多!如何信得?哪里个有吃炸酱面就吃出噤忌的道理来?你说的那是本草上的噤忌罢?若以本草,连懒婆娘的裹脚布、棺材里的虫子都能⼊药呢!我却从来不信这些琊!”

  嘴里这样说着,一边却给杜郞中使了个眼⾊,阻止他说下去。

  其实,如茵是何等机敏之人?她早就从杜郞中那分外诧异的表情并反复不停的询问中,觉出什么反常来了!一边就转过脸去,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娘说:“娘,原有过一个土方子,我记得是夹在康熙字典里了。你过去看一看,还能不能帮我找来?你看着,别让那些下人翻我的东西!找出来,让凤音看看,那个方子能不能用?我记得我当闺女时,有一段⽇子,和这会儿的症候一样,也是⾝虚心慌、浑⾝酸痛的。后来,在中岳庙里,求道士给了个方子,拢共吃了三五付,就好利索了。你记不记得?”

  娘摇遥头:“多少年了!谁知还在不在?”一边说着,一边起⾝到如茵旧⽇住的西厢房去找。

  如茵见娘去后,又望着⾝边的丫头说:“你去待灶房给我烧一碗甜汤来。”

  那丫头见说,一时也离开屋子去灶房了。

  如茵一时觉得冷从心底生:打从逸之回来的⽇子,许是自己做事忘了忌讳?那吴子霈偶尔也曾有疑惑的神情和冷热之言流露。莫非…?她不敢往下想了!待缓过神来,细想想时,反倒觉得,这样的结果,毕竟也算是一种解脫了!

  于是,一时反倒有了一种轻轻松松、透透澈澈的感觉!

  如茵拿定了一个主意:“凤音,乘这会儿没人,你告诉我,我还有多久的⽇子?”

  风音红着眼圈、抖着嘴,什么也说不出来。

  如茵明⽩了。她沉昑了一会儿说:“凤音,我只嘱托你一句话,我这病的实情,你千万不能告诉任何二人知道…”

  “这、这是为何?”凤音不解地问。

  如茵拦住他的话:“凤音!事已至此,我只想对你说明一点,这些年里,自你姑⽗死后,吴家上下对我是再好不过了,其它人更没有要害我的理由。我把你留下,就是专一向你待此事的!今儿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到此为止!过一会儿,你爷和你或是其他家人问起来,你随便说个什么病症都行,只不要对人说出真情就是了!”

  凤音两眼含泪道:“三姑,这,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呵!”

  如茵厉声道:“你兄弟宗岩才多大一点儿?话说错了,祸事就更大了!这里面有着天大的⼲系!全是因我自己所起。你得记住了,祸从口出啊!”凤音见说,泪汪汪地说:“…咳!事已至此,我按姑吩咐的去做就是了!”

  这时,如茵娘恰好走了过来,嘴里说着:“什么方子?究竟放在哪里?怎么两三个人在屋里找了半晌,也没有找到?”

  如茵笑道:“找到找不到,又有什么打紧?这里现成的又有郞中!”

  如茵娘听了,有些疑惑地看了如茵一眼,那里张口又问凤音:“你姑的病,究竟要不要紧?吃错什么药了?有什么好方子没有?”

  凤音看了看如茵的脸,口齿有些打倔地说:“…三,你、你也不用心。其实,三姑这病…不过是月、月子里落的病,加上,肝不舒…再加上,平时用的方子热大了些,吃的东西又少了些。我…我这里先给她开个方子,着人照着抓几副,先吃吃看罢!”

  如茵娘听了,忙令丫头磨墨。

  如茵想,实在是太为难杜郞中了!一张方子,竟不知如何写才是了。见他握笔的一只手和扶纸的另一只手,竟有些发颤!斟酌沉昑了好一番,刚要下笔时,一不留神,竟把一滩子浓墨滴到了方子上。

  丫头忙找了棉花蘸⼲了,杜郞中这才重新哆嗦着写起来,只有他自己清楚,他写的其实是一副解毒的方子。但是,那字写得煞是费力,歪歪扭扭地…

  如茵突然之间有一种解脫的轻松。

  她决定在娘家再住几天,最后感受一番亲情的温暖。

  可是,她在娘家突然又遇到了一桩奇事:大哥刘如松突然回到了山城家中。只见他一⾝破⾐,満面土尘。踏进刘家大院,木着一张脸,谁也不理会。待径直走到正房堂屋,见到大伯和大娘后,伏在地上,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头之后,什么也没说一句,尔后默默转⾝,扬长出门而去。

  大伯大娘一下子如坠云雾之中!

  待他出了二门,正好碰见在丫头的搀扶下慌慌张张过来探看的如茵。

  不知何故,如松见了如茵,竟然“扑通”一下给如茵跪了下来,也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头!

  如茵大惊失⾊!

  家人也俱都吃了一惊:“大爷这不是疯了么?不然,为何见了二叔、三叔都不磕头,竟然给三‮姐小‬磕起头来?”

  又见大爷磕了头,站起⾝来,径直就要出门而去。

  家人拽住,问大爷刚刚到家,这是又要到哪里去啊?

  他点点头道:“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人群后面的如茵,突然捂着嘴,失声痛哭起来!

  这分明是一句禅语!

  慧心机敏的如茵,已经明显知觉了。她清楚,大哥一定是历经了什么天大的事,顿悟了玄机禅理。只是,一家人都还蒙在鼓里罢了!

  不管大哥历经了何等促令他顿悟生死的大事,他们兄妹二人皆已是勘破世事幻相之人了。

  第二天,听一路追他而去的人回来报说:拦他不住!大爷已经在城西的少林寺剃度出家了!拜恒林大和尚为师!恒林大和尚赐了个法名妙醒…

  大娘擂顿⾜地号哭:“老天爷呀!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这真是一场大雷雨!

  这是山城舂上从未有过的豪雨。伴着雷声,伴着风声,轰轰隆隆地整整响了大半夜、下了大半夜。

  黎明时分,雨停了。月亮重新放出了清银似的光,斜映在刘家大院里如茵闺房的窗棂子上。

  天亮时分,⾼照。

  舂三月的⽇光穿透新萌的树荫,洒落在庭院的地上。房顶、砖坪和花圃里,到处都是萦徊着漉漉的⽔气。

  如茵突然想到城北嵩书院去看一看。

  她换了一⾝湖青的夹袄,让家人套好车后,扶着娘的肩膀上了车。也不让别的人跟,只让娘两口子和车把式三人和自己一起出城。

  出北城门,车马径直朝城北嵩书院驰去。

  山城的路,泥泞倒也不多,却布満了碎砂石头。刚刚下了雨的路,润,偶尔也有深浅不一的⽔洼,车轮辗上去颠个不停。

  雨后的远山,更加清晰、也更加透澈了。到处可见突凸的山石和‮壑沟‬,偶也可见山涧岩燃放着大丛大丛火似的映山红。

  刚刚下过雨,少溪河上⽔流湍急。⽔几乎淹没了河中间的石头和小桥的桥墩。

  路上没有一个行人。

  虽是风和景丽,然而,一切都是恁地苍凉、悲寂和凄冷!

  马车在嵩书院的石头坡前停下。

  这里,自打科举废除之后,又办了一阵子的嵩⾼等小学。后来,听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又常有山上的土匪驻⾜于此。于是,书院开始废弃,渐渐地竟成了这般荒草横生、破败怆凉的景致!

  四处没有一个人影,更不见当年自己听课那会儿车马盈门、学子熙攘的景象。

  书院大门虚掩着。

  车把式推开大门,如茵在娘的搀扶下,着气,迈过⾼⾼的门槛时,満眼的热泪蓦然跌落!

  院子里静悄悄的。所有的地上和砖坪里,统窜着半人⾼蓬蓬的野蒿苦艾。一只松鼠倏然穿过草丛,飞也似窜上大将军柏!

  哦大将军柏!

  这就是那当年被汉武帝错封为大将军的五千岁古柏。

  它的躯⼲向南倾斜着,虽不甚⾼大,却格外地浑厚。蟠枝虬柯聚合收拢,不张不扬。这样,便可避些来自北面山风的肆,因而,很少有被风雨雷电摧折的痕迹。它的姿态绵缓而厚重,神情超然且安详,静静地、深沉地斜逸在温和的晨下。

  ‮夜一‬的大暴雨,使得它更显枝叶苍翠了。

  此时,它和如茵默默地、深深地对视着,仿佛向她倾诉些什么?

  如茵蓦地便觉得心里一热!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骤然涌上心头:“哦,你这绵稳持重的大将军呵,你所蕴蔵的气韵,怎地这般的亲切?这般的宽厚?这般悉?令我面对你时,心灵这般地宁静如归?”

  也许,当年汉武帝封它为大将军,并非如人们所传,是错封而已?

  有容乃大…

  如茵静静地伫立在那里,默默地与大将军相望久久。尔后,向娘要过香火,燃了一柱心香,祷拜了一番。

  她扶着娘的肩,缓缓地,走进书院的第二进院子。

  这里,东西两畔的各厢房的阶前廊下,槐荫里,竹丛中,俱是静悄悄地。一株千年古槐密密匝匝的叶丛间,有野鸽子在咕咕啼叫,更显得这山野、这古院的幽谧和破败。

  她停下脚步,一任思绪追溯游徊到十八年前。游徊到十八年前的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那天,漫天遍野都是雪,冷丽而洁⽩。书院后面的太室山潜踪匿形。満院子从房顶到廊沿,到处都是雪,到处都站満了听学的人。

  来到讲堂前,透过雕花窗棂,她望着西北角落——在那里,逸之曾和自己摩肩接踵地坐在一起。正是那会儿,他识破的自己女儿相来…

  而脚下的这方台阶、这方平台上,他也曾小心地搀扶着自己一级一级地走下来,生怕自己被冰雪滑倒…

  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望着静静地兀立于野草丛中的讲堂,泪流満面。一转脸时,蓦然看见,在朝温暖的‮慰抚‬下,讲堂西侧那株更‮大巨‬的、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柏的二将军——

  在和风中,在天光下,它张扬的枝柯恣意地伸向四面八方!几乎占据了西半边的整个院子!它雄伟,拔,⾼傲,热⾎奔涌!

  它的气势,远比“大将军”更为磅礴浩大!它岿然傲立于那里,岿立于这柔暖如绸舂⽇下。

  比起稳健超逸的“大将军”来“二将军”更像一位⾎气方刚的武将——此时,它矗立于薄暮之中,浩大的树冠笼盖了整座的院落。所有的树桠都是恣意地伸向四面八方,很少有蜷曲蟠虬的枝柯。然而,细细打量,在它雄武的威仪之下,在它张扬的个后面,因历经漫长的⽇月沧桑和无数的风霜雷电,它浩大的躯⼲上竟然伤斑错、痕结累叠!几乎有近半的枝柯,在五千年风霜雷电的袭击下而成枯⼲!

  五千岁的古木,不倒也不朽,傲厉崛強地刺向青冥,蕴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壮与怆凉…

  如茵慢慢走下西台阶,来到树下。

  一滴、两滴…有清冷似泪的残雨滴落在她的眉心和手上。

  她仰起脸来,突然看见,就在那⾼⾼的树顶上,竟有着一道‮大巨‬的新伤口——那一定是昨夜的雷电将它击折的!伤口处,⽩花花地露着骨头茬子似的断折,一枝‮大巨‬的断柯斜坠垂落于一旁!

  英雄也有泪、英雄也知痛么?!

  如茵细细地打量着它,打量着二将军。

  突然之间,她觉得它竟是那般的悉!天哪!它是谁?它张扬的枝柯仿如热情的双臂,它苍青的树冠仿如俊逸的头颅,它雄奇的枝⼲仿如⾼大的躯体。它,分明像是在热切地等待着自己呵!

  哦!你是在等我吗?

  你等在这里,已经有多少年、有多少代了呵?

  英雄也有孤独和落寞么?英雄也‮望渴‬柔情‮慰抚‬么?

  如茵突然泗涕纵横起来!

  她用力张开双臂,热烈而痛苦地拥抱着这久别重逢的故人,将自己満是泪⽔的脸儿,紧紧地贴在它那宽厚而坚毅的树⼲上,汪洋恣肆、昏天暗地倾情悲泣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