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人生的中途 > 第18节

第18节

目录

  最后,我还是要说,这个世界是神秘的——因为喧嚣和混而变得更加神秘,我什么也不知道,虽然说了这么多。

  谢谢大家。

  2008年4月13⽇于广州小说的“责任”

  我一直不相信我们的小说有什么理由要求人们注目,那是歌星或者其他什么星的事,不是我们小说家的。我坚持认为小说创作是一件纯个人的事,就像我们的爱情一样,是隐秘的,深刻的,是想象的,也是望的,当中包蔵着我们生命珍贵的自我、瞬间,以及它们的改换变化和联结活动。“我想说一说我此刻细腻的思绪”、“我想暂时离开一下现实”我总是这样或者那样开始写作每一篇小说,安静和温暖的灯光是我写每一个字的客观需要。你在大⽩天或在一片城市的嘲汐声中会亲爱地去‮摸抚‬一个你用心珍爱的女人吗?那时候被你‮摸抚‬的女人很可能只是你的‮物玩‬。因为‮物玩‬时刻都可能随人而走,随风而去,所以你要抓紧时间占有、占有、彻底占用──啊,多快活啊──就像一只狗在快活。

  我也给写作的自己赋予责任,但不是通常的。我不信奉哥尔多尼的语录:现代艺术要求笑,要求诙谐的滋润。我也不相信“寓教于乐”的现实和崇⾼感。我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职责是要关注自己的心灵,要和自己的心灵时刻团结在一起。看书,从书本上获得些许生活经历或细节然后写作,这不是我尊重的写作习惯。为了写个什么,披星戴月地去哪里生活一年半载,这种写作精神令我钦佩,不过也仅此而已。有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跟我号啕大哭一场后发现找错了人,没说一声什么就把电话挂了。几天后,我开始写《陈华南笔记本》,那个未名男人的哭声一直陪伴着我的写作,以至我没办法给陈华南一丝笑容。我就是这样写小说的,在想象和愿望中写作。

  除了要和心灵团结外,我觉得一个作家还应该和自己写作的语言握紧手。这不是无聊。语言是最具欺骗的东西,但千万不要欺骗了你作家本人。有人说,语言就像钞票一样,在流通过程中已被人使用得又脏又旧。这既是一种事实,又是一种告诫,是希望:人们在希望发行一种新币!如果一篇小说里拣不出一两句带点儿特点的句子,我就觉得这篇小说是臭烘烘的、要打倒的。这是我的固执和蛮横,但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一个作家关注自己写作的语言,就是关注自己的命运。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该像关注自己命运一样关注自己写作的语言。我经常想,为什么不能有这样一种语言:它是简单的,简单中又蕴含着质的硬朗和美的韵律,就同人类的形体一样。我以为,人类之语言的感觉应如流⽔之于一石头一样,随着岁月流逝而越来越光滑、精练、硬朗、生机。这就是说,我们的语言不应该像钞票一样,而是应该跟武器一样,像一杆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这些愿望和四周的现实放在一起,好像是将耶和华和撒旦放在了一起,我感到非常难堪的同时,也倍感孤独、恐慌。

  1997年5月5⽇

  小说是“手工艺品”

  一

  现在经常有人把我和遥远的博尔赫斯联在一起,我难以判断这到底是对我的褒奖还是贬斥,所以我既没有因此得意,也没有因此‮意失‬。进一步,我也不会因此刻意回避谈论博尔赫斯。今天,我可能会搬出一些大作家的金枝⽟叶来替自己添⾊,帮吆喝,其中首先搬出的就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有一个小说集,是1944年结集出版的,里面收录了像《刀疤》、《南方》、《死亡与罗盘》等著名的短篇,其中《南方》是博尔赫斯自己认可的“前三名”小说之一。现在我要说的是,这个小说集的名字很有趣,很别致,叫《手工艺品》。这不是里面某篇小说的名字,仅仅是小说集的名字。不需要苦思冥想,大概只要望文生义一下,我们便可明⽩,博尔赫斯想传达的意思就是:小说是手工艺品。

  这是一种很偏的方法,即使我真受了博尔赫斯无穷的指点和恩泽,我还是要表示我的异议。我以为,把一本小说书装帧得像一块金砖一样流光溢金,它也许是工艺品了,但是小说本⾝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工艺品的。事实上,我敢肯定,博尔赫斯自己也不会这么认为的,他所以这么说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強调。这种态度包含了一个小说家对小说技艺的恋和诚服,而这种強调则是典型的博尔赫斯式的一种责疑,一种不満,一种嘲笑,一种呼唤。不用说,这当然是对小说⽇渐疏离技艺的一种责疑,一种不満,一种嘲笑,一种呼唤。

  二

  现在来说说手工艺品。手工艺品不是宝器,也不是危险品,穷人富人,老人小孩也许都有一两件。起码都见过。一只茶杯不是工艺品,它是用品、器具,但是当我们在这只茶杯上雕満了花鸟,嵌加了金边,变法了造型等,总之,当它的观赏或保存价值大于使用价值时,它就是工艺品了。但是就是嵌了两边金边,雕満了花鸟,观赏、趣味、珍贵度无限地加增了,我们还是无法在其中看到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道德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小说,哪怕最差的小说,它也体现出一种精神层面。这就是我不同意小说就是手工艺品的主要理由。

  但是,为了说明小说的难度问题,我似乎又愿意承认——暂时承认,小说是手工艺品之说法。因为,我觉得小说在文本的完成过程中,就像一件手艺品一样,需要作者工于匠心,精于技艺。故事怎么发展,人物怎么说笑,情感、命运怎么演变,用什么样的语言叙述,用什么样的结构构建,起承转合,都是有技术,有巧妙的。具体到某一篇小说中,这种技术和巧妙的标准是唯一的。我觉得完成一篇小说的过程,就像登一座山,登上山其实不难,起码对我现在来说。但是要找到集‮径花‬、险途、捷径等于一起的“那个路”是非常难的。只有找到了这条路,你这次登山才是成功的,一路看到了美景,经历了惊险,又捷⾜先登了。说真的,我现在还是经常登不上山,写着写着丢掉了,报废了。有时即使上去了,毫无成功的快乐,不敢回首,羞于提起。就像我本来是想做一个手艺品的,但结果出来的只是一件生活用具,人人手上都有,不敢拿出手炫耀,要蔵起来。

  说到底,把小说说成手工艺品,是对小说的一种退而求之说法,是不能破的底线,是小说家注定应该遵守的纪律。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这只杯子上雕花绣锦,没有这个功夫或者不愿下这功夫,你这只杯子对我们毫无意义。那么如果要加雕花绣锦,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就是有难度,要见功夫。难度到了极致,价值才会青云直上。

  三

  生活在改变我,在一⽇盛于一⽇地把我塑造成一个住家男人。最近五年,我的生活简单到了弱智、寡淡的地步,没有‮乐娱‬,很少出门。平时,除了参加一些文学活动和与少有的一些作家朋友喝喝茶之外,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而且是家里的书房里。不是执著,而是痴情。我像昅毒者上了‮品毒‬上了小说,整天在家里读书﹑发呆﹑写作,就这三种状态,其中读的、写的主要是小说。可以说,这些年我看过的当代小说很多,国內的,国外的,经典的,不经典的,有名的,无名的。看过之后,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没有难度。尤其是国內小说(国外的因为翻译本⾝已经经过一次筛选,相对好一些),一年看下来,长的短的加起来至少有几百篇,但真正打动我的可能也就几篇而已。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小说,包括一些成名大家的小说,从叙述层面和文本上看,是没什么难度的。稍为留心一下,你还可以发现,很多小说是在有意地回避难度,取消难度,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一个腔调,一个角度,直通通地拉下来,不要结构,不要变化。当然,有人说小说的最⾼艺术境界是无艺术。但我想,这里所说的“无”其实不是真正的“无”是大音无声之“无”是大象无形之“无”是无为而治的“无”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总之,这个“无”不是没有的“无”而是“有了不见”的“无”是大有,是大艺术,大技巧,浑然天成的大技巧。

  我这么说的意思就是,小说是应该有技巧,有难度的。技艺就是难度。这是从小说的技术层面上说。从形态上说,我相信小说是一种非常态的东西,芝⿇秆上长出芝⿇,我觉得这不是小说。芝⿇秆长出西瓜,或者西瓜藤上结芝⿇,可能就是小说了。我想说小说就是要非⽇常化,把小说写得跟⽇常生活一模一样,那小说的活力就值得怀疑了。还有,我还要说的就是,作家应该带着信念去写作。尤其是在当下,做人、做事、做文的标准和秩序已经混不堪,作家要真正写出好东西,肯定要牺牲﹑放弃某些东西,也要坚守某些东西,尤其精神上的某些东西。取消小说的难度,首先是精神上的放弃,对底线的放弃。破了底线做事,任何事都是做不好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