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钟鼓楼 > 喇嘛可以结婚

喇嘛可以结婚

目录

  不但当了喇嘛可以结婚,结了婚的人也可以去当喇嘛。

  出租汽车定在八点半到。眼下挂钟上已经是八点二十了。为了不误今天的每一个环节,薛大娘头晚有意把它拨快了十分钟,凡事赶早不赶晚。薛大娘耸起耳朵,捕捉着胡同里传来的每一种声音——尽管薛师傅早被打发到门口去看望,以防开车的司机找不到这个院门,她还是不放心,总觉得惟有她能最先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并安排好亲的一切细节。

  薛师傅老老实实地在大门口候着。按说他可以带马扎①去坐在那里,或者⼲脆坐到大门旁的石狮子座上,反正小轿车进了胡同站起来也来得及。可他不,他微微叉开腿,双手背在⾝后,着脖颈朝胡同口伫望着。这时候从他们那个院门口路过的人,大多是本胡同的居民,有的跟他打个招呼,道声喜,他便笑容満面地点头应着;有的不怎么识,人家并不跟他打招呼,只是互相庒低声音议论着:“瞧见了吗?老喇嘛给儿子娶媳妇呢!”“嘻,敢情老喇嘛是个‘花和尚’!”他耳朵一点不聋,听得真真切切,可脸上仍然保持着宽厚的微笑,心里也并不愠怒。

  薛师傅是当过喇嘛。他不明⽩有的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为什么把当喇嘛这件事看得那么神秘。他出生在哈德门(即崇文门)外虎背口胡同一个城市贫民家庭,起名薛永全,排行老五。⽗亲是拉排子车给人运货的,⺟亲是为绢花行剪‮瓣花‬的。对于他们那样一个家庭来说,凡能口的事由都是一种职业。他的大哥给人养马,那些马是专为了东便门外蟠桃宮赶会时租给人跑圈的;他的二哥自小便瞎了一只眼,是个“独眼龙”后来成了乞丐,在乞丐帮的“杆头”①指派下每天敲着牛舿骨,沿街唱着数来宝:“那边要了这边要,掌柜的吃饭我来到…唉,掌柜的,您别生气,早给一个早早的去!”他的两个姐姐,一个嫁给了靠耍“顸胳膊儿”在庙会上混韵人物;另一个嫁给了专往乡下收猪鬃然后再进城倒卖给刷子行的小掮客。这些兄长所做的事,在薛永全所生活的那个社会层次中,人们并不以为有多大的贵差别,包括二哥的乞讨,既然纳⼊了“杆头”的管辖之下,当然也算一种正经职业。因此,当薛永全学徒的那家绢花行在竞争中倒闭后,大姐夫给他走门子,使隆福寺的住持喇嘛奥金巴收容了他时,不仅全家为之庆贺,周围的邻居们也只有羡与嫉妒:在隆福寺这样的大寺庙中当喇嘛,该是多么好的一种职业啊!真没想到,几十年后,依然是那类家庭的后裔,却全然不能理解那时他们祖辈⽗辈的价值观念了。薛纪跃就一直不许⽗亲把当过喇嘛的事讲出去,包括即将娶进门来的这位新娘子,薛纪跃也一再叮嘱⽗亲不要同她提起这一段——然而,她并不是偶尔一来的客人,她将长期同公婆一起生活,纵使薛永全两口子和薛纪跃绝口不提,大儿子薛纪徽是并不避讳⽗亲这段历史的,孟昭英更难免在妯娌闲话中提及,又何况还有知知底的邻居,更何况邻居中又有詹丽颖那号没心没肺而又出言无忌的人物。看起来,薛永全当过喇嘛这段历史,早晚有可能引出点家庭的风波哩!

  回忆起当喇嘛时的往事,薛师傅并不感到屈辱,只是觉得悲凉。说实在的,隆福寺里的喇嘛,当年并不受到社会的歧视,只是像他那样的小喇嘛,生活实在清苦。解放后,当他由一个喇嘛变为一个摊贩,最后又进而变为公私合营和国营商场的售货员后,有一回商场的‮导领‬找他谈话。那位‮导领‬全然不了解喇嘛是怎样生活的,提出的问题,似乎全是从一种简单化的猜想出发,使薛永全感到惊讶;而薛永全那老老实实的回答,反过来又引起了对方更強烈的惊奇。他们之间的谈话有一段是这样的:

  “老喇嘛奥金巴是不是常常欺庒你们小喇嘛?他打你打得厉害吗?”

  “奥金巴从不打我们。他就是教我们念经,带着我们外出念经去。”

  “念经的时候他是不是坐一边歇着,主要让你们小喇嘛站着念去?”

  “他跟我们一块儿念。那时候阔人家办丧事,一般都要请两三棚经。再阔点的请四棚,和尚一棚、喇嘛一棚、道士一棚、尼姑一棚。最阔的请五棚,和尚加一棚。念经全是坐着念。上午八点多钟一到就念,念一个来钟头,上午三遍,下午一点以后,再来两遍。”

  “主家给的钱,你们小喇嘛能得着吗?都让那奥金巴独呑了吧?”

  “我们能得着。奥金巴领着念,他叫‘正座’,他多拿半份钱。比如我们得三块,他得四块五。”

  “你不觉得那是剥削吗?他为什么拿那么多呢?”

  “倒没觉得他剥削了咱。咱的经是他教的呀。《归一经》、《⽩度⺟》、《绿度⺟》、《心经》他都给教会了。还有《供师经》,特长,他也给教会了。他还教会了我吹‘刚咚’①。那是从西蔵传来的喇叭,两米多长,只能发两个音,一个⾼音,一个低音。没点力气还吹不响哩!”

  “听你这么一说,你们当年过得倒不错哩!”

  “倒是不挨打受骂。可后来那票子不值钱,子面都一天涨好几回价,甭说我们是勒紧带过⽇子,奥金巴也不宽绰,所以他那大儿子跑出城去,参加了解放军…”

  “这是真的吗?奥金巴倒也这么跟我们说过,可他那大儿子怎么不回来找他?也没封信来?”

  “假不了。有人跟天津见过奥老大,穿着咱解放军的军装,听说还当了个排长哩!”

  “你掏心里话,究竟是解放前好呢还是现在好?”

  “还用说吗?当然解放了好哇!最起码的,提着粮食口袋往粮店去,这心里踏实了不是?”

  薛永全的这种认识,听起来是肤浅的,然而却是稳定而坚实的。在以后充任‮家国‬售货员的工作中,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心満意⾜,无所奢求。为了让薛纪跃“顶替”他在两年前办了退休手续,后来便到一所仓库充任看守挣“补差”在那看守的岗位上,他依然保持着那样一种心境和工作态度,他觉得这样的⽇子应当知⾜。因此,即使在最易于沉⼊冥想的时间里,他意识的潜流中,也很少浮现出往昔喇嘛生涯中的那些斑驳陆离的画面,而更多的是为将来真正退休后的生活,做出多种⾊彩丰富的揣想,比如一大缸带斑马纹的热带“神仙鱼”在悠悠游动,一只开了嘴的画眉在装妥铜钩的圆笼中嘤嘤鸣啭,一对油褐満的核桃在手掌中咯咯打转等等。

  此刻薛师傅在门口等着那亲的小轿车来,心中毕竟不免小有感慨。坚持要小轿车的是老伴。他理解她的心情。直到这几年还总有人问他:“嘿,喇嘛跟和尚不一样,许娶媳妇,对不?”他只是和蔼地点头肯定着,心里却觉得问话的人少见多怪,岂止当了喇嘛许娶媳妇,娶了媳妇的人也可以当喇嘛啊。他自己不就是这样吗?还没到隆福寺,正在那绢花行里当徒弟时,才17岁,他就娶媳妇了。媳妇是⽗亲给说定的——岳⽗原是跟⽗亲一样拉排子车的,后来换了个好点的事由,在‮南中‬海里头给当官的推火车——这事说起来怕如今的人们都不信了:民国初年‮南中‬海里还保留着晚清修建的一箍节铁路,上头有火车车厢,但并无火车头,怎么让它开动呢?就靠力来推。薛师傅的岳⽗当年就推过一段那火车,其待遇在一般城市贫民眼中简直是“得儿藌”②了。娶进这样一位“火车司机”的女儿,自然不能草率从事。在家里头搭“喜棚”宴请“五服”固然做不到,烦“跑海的”到“冷庄子”①去订席也力不从心,最后还是决定就在屋里摆三桌自馔菜肴意思意思。婚宴可以从简,娶仪式却万不能马虎。于是薛家尽其所有,从轿行租了一套轿子。如今电影上演旧时‮京北‬娶媳妇,往往只有一顶轿子出现,其实一顶哪儿够!新娘子得有一顶八抬或四抬的红轿自不待说,娶亲太太(男方的姨、姑、嫂一类人物)和送亲太太(女方的姨、姑、嫂一类人物)还得有一顶四抬或二抬的绿轿,随轿而行的,还有各⾊执事:打伞的、打扇的各两人,打旗的四人,打锣的、打鼓的、吹唢呐的、吹号的若⼲人,哪一样不得花钱?一场婚事完毕,薛家捅了好大一个窟窿。薛永全⺟亲本来就有病,天天得煎一沙锅中药吃。为及早补上这个窟窿,她自从媳妇进门就断了药,结果薛永全进隆福寺不久,她便病逝了。当媳妇的呢,每当看见别人娶亲的花轿和执事队伍喧嚣而过,却总要比出几项自己当年过门时的不⾜,如那打出的凤尾扇,别人用的是真孔雀⽑的,所镶的小镜子闪闪发光,而自己当年所用的只是野雉⽑的,所镶的小镜子则像长出“萝卜花”的眼睛珠,够多窝心!你也不能说她的叨唠都毫无道理,同样是活在世上的人,凭什么她所享受到的就该比别人少?本以为时过境迁,这种心理状态,薛大娘不该再有了;在“文⾰”期间,当老大薛纪徽和孟昭英结婚时,小两口可真是做到了“移风易俗,勤俭办婚事”什么小轿车,连想都没想过,散了一点喜糖完事。那时候薛大娘也确乎心平气和,一句抱怨的话没有。可如今轮到薛纪跃办事,她內心里的那种意识,却又浓浓地浮到了上面来。可见把一个人的意识庒抑下去并不困难,而要把它改造过来,却是相当困难,而且是很难考察清楚的一件事情。

  薛大娘把小轿车的到来,当做这天婚事中的头一桩大事。她在屋里催促着孟昭英梳头整装,并亲自用一把崭新的棕丝炕笤帚,给孟昭英的棉袄掸土,其实孟昭英那织锦面的丝棉袄和外头的紫红提花纺绸罩衫都并无尘土可掸。薛大娘耸起耳朵捕捉着胡同里的汽车喇叭声,那声音始终没有出现,但她却忽然判断出:“来了!”真不知她是怎么听出小轿车开拢院门的声音的。她撇下炕笤帚,一边催着孟昭英出门,一边扭头嘱咐薛纪跃:“你再拾掇拾掇吧,一会儿人家可就真来啦!”薛纪跃也不知是出于无聊还是出于惶惑,坐在一把闪闪发光的镀铬折椅上,手里拿着一盘新买的录音带,低头研究那封套上的曲目。他已经穿妥了新得扎眼的蔵青⾊西装,打好红底子带金龙图案的领带,脚上是一双锃光发亮的三接头黑⽪鞋。对于⺟亲的叮嘱,他不屑于作出反应,他还有什么好拾掇的?他盼着该经受的一切早一点结束,就像录音带在录音机里快速卷动一样——何必慢悠悠地走上一遍?

  薛大娘和孟昭英一并出了屋。她让孟昭英快几步先到院门外去,她自己则要去澹台智珠家请澹台智珠出马。

  这时薛师傅在大门口住了那辆停靠过来的出租汽车。他弯下朝里一看,大吃一惊:怎么车里坐満了人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