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耽美 > 边戎 > 第三四六章 南行

第三四六章 南行

目录

  华元一六八九年秋,对汉对宋来说都极为感的亳州发生了变故。

  一直以来,南宋对亳州问题一直抱谨慎态度,一方面不敢触怒境内的强硬派,所以没有正式承认亳州归汉,一方面又止军队接近亳州,以免大汉因此而挑起争端。而汉廷方面也只是暂时表态接管亳州,虽派了一队兵马象征地进驻,但大汉的文官却没有及时跟进,所以亳州在归附汉廷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王彦及其羽处理政务。王彦及其羽既缺乏政治理想,又均非理政能手,南边面临着南宋政权的经济封锁,北面又无法与大汉实现常规的商贸往来,汉廷枢密院通过各种手段运入亳州的物资更被以王彦为首的文武官吏层层剥扣,致使亳州的民生日渐恶化,到了这年秋天,城内百姓以及下层兵将思念赵宋,竟而在中秋之夜揭竿而起发动暴,杀了王彦,易帜归宋!城内的汉军兵营也在措手不及中被攻破,大部分兵将都在混乱中被杀!赵构听到这个消息后叫苦连天,但迫于内外压力却不得不下令嘉奖,折彦冲大怒,下令南征。

  欧适在京师曾建议集中力量用海船运送兵马攻略东南沿海各地,以水师沿长江而上直扑建康,但这个建议却被折彦冲所否决。

  最后,南征大军虽仍是水陆并进,但海上水师却只是辅助,陆上步骑才是主力,而陆军又分东西两路。其时西夏虽定,萧铁奴尚在长安未回,折彦冲即予萧铁奴方面之权,攻略两川,是为西路;自己大起诸路兵马,亲征南宋,是为东路。

  西路方面,萧铁奴以刚刚从回鹘归来的种去病为副帅,命种彦崧督道押粮,却未起用刘锜,只让他继续威慑甘陇,稳定后方。

  东路方面,折彦冲以任得敬为左,出山东,下淮北,以耶律余睹为右,出洛,以曲端为中,出河内——此三大上将所统领之军队为南征东路军之前军。折彦冲亲率主力,出大名府,约好与耶律余睹、曲端会师于汴梁城下,围歼岳飞。又命王彦护河东河南粮道,命赵立护山东淮北粮道——算是后军。

  汉廷十二上将一下子动用了七位,用兵之规模可谓空前!此外,二皇子折允文也随军出征。

  此事折彦冲绸缪已久,所以行动迅速,中秋第二天亳州归宋,九月汉廷就发动了攻击,十月未到,各方面的捷报便雪片般飞到京城,到达监国折允武、议长欧适以及宰相陈显手中,跟着才由大汉的情报部门加以挑选,将其中可以公开的消息向民众公开,以振人心。

  民间的消息走得也极快,津门的民众九月中旬听到南征的消息,十月中旬就来了捷报!对朝廷忽然下令南征,辽南的百姓觉得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人们早料到南北必有一战,只是没想到这一战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不过对于汉军接连取胜的消息,辽南的百姓就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了。

  “那么个狗赵宋,当初见到辽兵就气短,听到金兵就腿软,我们连辽人金人都打败了,赵宋哪在话下!”

  辽南大多数人对赵宋军队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靖康年间,尽管之后有岳飞规复河南之事,但大家也觉得那只是这个将军运气好,遇上了宗弼最脆弱的时候。而这次岳飞接二连三的败退又让辽南民众更加坚信这一点!汉军无敌的神话进一步深入民心。

  “咱们大汉的军队是无敌的!”

  津门的酒馆偶尔会传出类似的叫嚷,林舆也听到了这种声音,他到城外小河边找到杨应麒时,步入中年的老麒麟正捧着下巴发呆,在一边的钓竿已被鱼拉得全弯了也没察觉。

  林舆叫道:“老杨!你的鱼饵都被吃光了!”

  杨应麒哦了一声回过神来,抓起鱼线一看,连钩都早被鱼给扯没了,林舆走过来问他在想什么,杨应麒却摇了摇头不回答,林舆笑道:“我知道你在烦什么。”

  杨应麒一奇,问:“你知道?”

  林舆说:“大伯的兵势越来越顺,你是担心自己回不去了。”

  杨应麒为之哑然,林舆道:“难道不是么?”

  杨应麒嘿了一声道:“大哥的兵势顺利,我为什么就回不去了?”

  林舆道:“这还用说,大伯他要是兵势不顺,兴许还能想着你,若是兵势顺利,就说明他没有你也行,往后多半就用不着你了。”

  杨应麒晃了晃脑袋道:“未必,未必。”林舆问什么未必,杨应麒道:“大哥兵势若是不顺,未必会想着我,他素来要强,若是兵势出了什么岔子,恐怕更觉得没脸见我。不过若是他兵势顺利,那确也如你所说,往后多半是用不着我了。”

  林舆笑道:“我却觉得大伯没那么小气,不过就算如你所说那也没什么啊,左右他都用不着你了,咱们正好在民间逍遥,管他那么多干什么!”

  杨应麒叹了一口气道:“我担心的,不是我自己啊!我担心的是国家大事!”

  林舆道:“现在兵势大顺,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杨应麒道:“就是兵势太顺我才担心啊!”林舆问为什么,杨应麒不答,反问:“现在仗打到哪里了?坊间可有什么传闻?”

  林舆便将自己听到的消息一一说了,道:“据说,东路中的任得敬和西路军进军都不顺利,水师方面战果也不理想,不过咱们的主力倒是很顺,九月渡河,不到十月就把宋军经营经年的汴梁给破了!如今大街的人都在庆贺呢。”又道:“虽然津门这边才听到汴梁城破的消息,不过前线的情况多半又有进展。我听说自渡河以后,我军主力都是一天数十里地推进,现在也许已经打到南、襄了。咦,你怎么又摇头了?”

  杨应麒皱眉道:“进军这么顺利,只怕要糟。”林舆问糟什么,杨应麒不答,反问:“可听说过斩首多少、降附多少?”

  林舆道:“这个捷报中倒没说,主要是每天都能得不少城池土地。怎么?有什么不妥么?”

  杨应麒道:“还不知道,等确切的消息来了之后,再说吧。”

  父子两人在河边又钓了半的鱼,傍晚时分林木间窜出一个人来,摸出了一封书信递给林舆,林舆看看信角画了一只鹿,不敢拆封,就传给了杨应麒,杨应麒打开书信一看,跳了起来顿足道:“你说的消息不是误传!大体上都没错!”

  林舆道:“那不是好事么?”

  “当然不是!”杨应麒抬高了声音叫道:“备笔墨!”

  旁边一块巨石后头又钻出一个书童来,搬来了可以折叠的简便桌椅展开,取出文房四宝,林舆磨了墨,杨应麒略一思虑,挥笔连写了五封信命人送出。等笔墨桌椅撤下,林舆才近前小声问:“事情很严重么?”

  “恐怕不妙。”杨应麒道:“大哥进兵顺利,得河南之地而未灭得宋军主力,那就只是得了一个有害无利的虚名!”

  林舆奇道:“得了城池土地,怎么是虚名?”

  “你不懂!”杨应麒道:“如今的形势,表面看来是对我们大大有利,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多对我们不利的变数!大哥接连得胜,声威必然大振,赵构见大哥进数十里势如破竹,心中必抱危存惧,他是一个柔懦的人,不怕屈辱却怕死,在礼节上会对我们卑躬屈膝,但在事关自身存亡的大势上却很能审势自保,而且他又忍得,虽然没什么大丈夫气概却是能屈能伸,这样的人极难对付,一两场大仗是捏不死他的!”

  林舆道:“就算他难对付,但南宋朝廷上全是小人,大军一到,只怕这些人就会像靖康年间一样,哗哗哗的全投降了!赵构一人再怎么柔韧也没办法了。再说南宋的将相之间、中枢与地方之间不是有很多矛盾么?我们大可利用这些矛盾从中取事。”

  “你错了!”杨应麒道:“如今建康朝堂之上,最多是半边小人,半边君子,而且这半边小人也都不好对付。如今大哥的兵势进展得太快,若是造成单靠军事就足以平定天下的声势,小人们无国可卖,只怕反而会得和君子们合作!而士林要自保又得依靠边将——那时君相一体、将相和合,只怕南宋的痼疾竟会在大兵境的情况下暂时转好了!若真到了那个时候,南宋就切不可图了!”

  林舆道:“爹,大伯的谋略不在你之下,你懂得的道理,他应该也懂。”

  “大哥他本来应该懂,但这一点又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杨应麒叹道:“如今兵势太顺,举国上下都道必能直指建康,连津门这里的坊间小民都这么兴奋,恐怕前线上诸军将帅更是个个奋勇、人人抢功。若是全军上下都如此,要靠大哥一人的理性悬崖勒马恐怕很难——何况大哥能否在这等氛围底下全不动心也尚未可知呢!”

  林舆听到这里才有些惊慌起来,道:“这么说来我们岂不是很危险?”

  “嗯,是有些危险。”杨应麒道:“我只希望我都料错了!毕竟我之前料错了岳飞,或许也会料错了大哥也未可知。”

  林舆道:“但万一你料对了可怎么办?不行,爹,我们得做些什么!你快写信给大伯,提点一下他吧!”

  杨应麒摇头道:“不行,我现在不能直接干涉大哥的布局,要不然只怕会更糟。现在只能希望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走了。”

  林舆叫道:“那万一事情都往坏处去呢?”

  杨应麒道:“那我们就只能为如何善后做点准备了。”

  汉军胜利的消息还是不断传来,在汴梁城破后的一个月之内,汉军东路主力便平定了开封府、应天府、颍昌府、郑州、汝州、陈州,以及邓、唐、蔡、颍诸州的一部分,占据了河南大部分领土,二皇子折允文又率领一支奇兵向东攻破了鹿邑,接连上了亳州,威胁宿州,对宋军的淮北重镇徐州形成包抄之势,宋军在淮北的主力担心后路被切断,退至邳、宿之间,任得敬因此得以进,占据了多年来宋军拱卫淮北的重镇徐州,汉军声威大振,淮南岌岌可危,建康君臣大恐,甚至引发了迁行在以避汉军锋芒之议。

  杨应麒在津门闻胜则忧,又恐这忧给外人看见遭到误会,因此天天躲在家中,一不出门,二不会客。直到十二月中旬,才来了一个不得不见的人,却是赵履民派了他儿子前来求见,告知林翎患病,要请林舆回去相见。

  杨应麒父子听到这个消息都不免惊慌起来,林舆大叫着问赵履民之子赵丰:“我娘她病得重么!”

  赵丰自称具体的病情不清楚,只是说林当家让自己来告,请林舆速速前往塘沽相见。

  杨应麒一阵惊慌之后便镇定下来,转念一想却觉得有些不对劲,心道:“林家自有信使,为何却要劳烦赵家?再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只有口信,没有墨书?”心中有疑,口中便问了出来。

  赵丰道:“事情是这样,之前小侄往塘沽货卖,回来之前到林府上拜见林当家,致家父殷勤之意,闲谈中林当家说起派了信使走海路来寻林舆兄弟,一月不见回音,不知是否出了什么意外,便嘱我若到津门时林舆兄弟还没启程回塘沽便来说一声。”塘沽与津门之间的海路十分通畅,甚至比走陆路还方便,不过这个时代海上来往,若是顺风顺水自然极快,若是遇到大风被打歪了航道,那耽误个一两年也不是什么奇事。

  杨应麒听了这话惊道:“如此说来,这告病之事怕不得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又问:“你见到林当家时,她的气如何?”

  赵丰看看两人的神色,咳嗽了一声道:“还好,不过也不是很好。”

  杨应麒和林舆一听就更担心了,送走了赵丰后,林舆叫道:“我现在就回去!”

  杨应麒道:“我也去!”两人正在忙,刚好赵橘儿进来见到,问:“你们怎么了?”

  杨应麒道:“林舆他…”看了看赵橘儿,言语为之一顿,这才道:“他娘病了,我想去看看。”

  赵橘儿大惊道:“林姐姐病了?重不重?”

  “这…”杨应麒道:“希望只是勿药微恙。”

  赵橘儿见他们二人如此慌乱,便知这病多半来势不小,也跟着急道:“这可怎么好!”林舆道:“管它怎么好!总之得赶紧回去!”

  杨应麒叫道:“是啊!”赵橘儿对杨应麒道:“回去自然要回去,只是我担心你这会不方便去塘沽。你别忘了,现在大伯正在南征前线,我爹爹、兄长又在塘沽,你又是这等身份,若是这个时候去塘沽,恐怕…”说到这里便说不下去了,杨应麒却早听得呆了。

  林舆看看杨应麒,又看看赵橘儿,再看看杨应麒,怒道:“你不去,我自己去!”拂袖便走。

  杨应麒叫道:“舆儿!你等等!”林舆却已转出了门口。

  林舆要走海上道路,却又担心风无信,便转乘快马,从路上迂回赶往塘沽,路上遇到了林翎派来催他回去的第三拨信使,猜到林翎的病情恐怕不轻,心中更急了,夜兼程,冒风踏雪,竟得以在大年夜赶到了塘沽。

  原来林翎上次回福建时已查出了病,只是怕儿子担心没告诉他,她在塘沽本想静养,不料这段时间来公私事务,却使病况恶化得更快了。林舆来到塘沽时她已经病的起不来了,见到儿子才松了一口气,命他近前,屏退了旁人后见儿子脸泪水,伸手替他抹掉,强自微笑道:“哭什么!这几年你在他身边,生死存亡的事情还见得少么?有什么好哭的?”

  林舆泣道:“别人家的性命,关我何事?我此刻只愿折了自己的寿添到娘…”

  还没说完就给林翎捂住了嘴斥责道:“胡说什么!胡说什么!”

  娘俩絮絮而语,说了好一会哀伤之话,林翎才道:“舆儿,这个冬天我怕是熬不过去了,有些事情一拖再拖,现在也拖不住了。生意上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妥当,只等你接手——不过,你肯么?”

  林舆叫道:“我肯,我肯!”

  “好,好。”林翎命他取来一个匣子,说道:“这匣子里,有我写下来的要紧账目、人名、秘事,是掌控这个家族的根本,以你的聪明才智,细加琢磨,二三年间便可通了。现在咱们家的生意,由几个大掌柜分别料理着,一来这些都是我历年挑细选的人,信得过,二来你身份特殊,有他和你舅舅照拂,这些大掌柜也不敢欺你。三年之内,你也不必过多干涉他们,只需盯紧一些便可。等你把这生意明白了,再要怎么折腾都由你。”

  林舆只是点头,林翎抚摸着他的头发道:“孩子,你的父母生下你时形势特殊,让你从小就没个正经名分,这些年你心中一定很苦…”林舆叫道:“不苦,一点也不,我乐着呢。”林翎微笑道:“是,是,你乐着呢,整天都笑嘻嘻的,让人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唉,其实但是看你如此早,我就知道我的儿子心里一定很苦闷…”林舆又叫道:“不苦闷!真的!”

  林翎便不在这个问题上纠了,说道:“当年我身体还好时,只是期盼着你能过得快活些,过得无忧无虑些,不过现在却很庆幸你比其他的年轻人都沉着。我的儿子虽然年轻,但每次我想到他夹在那么多英雄、雄、枭雄中间也能进退自如,我就很欣慰地告诉我自己:就算我走了,他也不会吃亏的。”

  林舆大哭起来,叫道:“娘!你…你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

  林翎抱着他的头,在他耳边说道:“不过这几年,你最好还是到求去。除了那几笔和你爹有关的大生意外,不要和他走得太近。他和皇帝斗起法来肯定是天翻地覆,你虽然聪明,但在他们面前毕竟还是小孩子。加上还有那么多七八糟的人夹在里面出明发暗箭,事情就会变得更不可测。”

  林舆一惊:“娘,你…你说什么!你是说他要和大伯斗?”

  “嗯。”林翎低声道:“本来,这么大一个国家,没矛盾是不可能的,有了矛盾就会有斗争。之前汉部能维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大伙儿的目标还算一致,你大伯又能维持一种超然的地位,调控手底下各派势力使之均衡,执其两端,取其中者,尽量把大家的力量往一处使去。但现在内外局势发生了变化,你大伯又动了私心自己入局下起棋来,观棋之人无输无赢,下棋之人争胜厌败,不管是什么人,任他再怎么英雄好汉,一旦入局便难有超然之立场与平衡之心态,大汉失去了一个高处坐观、调控两端的观棋人,再生纠纷便难以收拾,所谓‘不是东风倒西风、便是西风倒东风’,不就是今天的局面么?”

  林舆道:“难道就没有办法化解这场纠纷么?”

  林翎道:“有的,但不是你,不是我。天底下只有一个人有可能办到。”

  林舆道:“你是说爹爹?”

  “不,是你大伯。”林翎道:“在大汉的内部事务上,你爹爹从一开始就在棋盘的一端,以他的立场只能争个输、赢或者和,而没法从一个观棋人的角度来解决棋盘上产生的矛盾。如果你大伯能及时从棋盘上身出来,仍然恢复到当初那种超然的地位,那大汉的矛盾就会变成他手下胡汉文武两派大臣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君相之间的矛盾。不过现在看来…唉——”

  林舆闻言默然,林翎又道:“南征的事情是越来越扑簌离了,天下没几个看得清楚的,在我看来,如今整个棋局都已经摆好,只等时机一到他多半就要出手。就算他不出手,他的手下也会帮他出手!”

  林舆道:“他的手下?”

  “嗯。”林翎道:“他打造起来的那个系统太庞大了,庞大到几乎都有自己独立的意志了。”

  林舆道:“你是说…他手下的人会背着他做什么事情?”

  “说不上是背着他,不过有些事情,也许会在他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林翎道:“不过,有些事情他究竟知不知道,就连我也搞不清楚了。近年来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符合这个系统的利益,我甚至觉得他那些貌似闲暇的举措其实仍在引导着这个系统。你要说他是无意的,那些明眼人恐怕都不会相信,你要说他是有意的…唉,我觉得以他的个性不会藏得这么深。所以现在的这些事情,有很多是连我也不明白了。”

  林舆道:“娘你刚才说的闲暇之举,是指北游一事么?”

  林翎说到这里似乎有些疲倦了,嗯了一声,闭上眼睛休息。林舆受了母亲的启发,想起北游一路所经之地,所见之人,忽然全身一震,但因见林翎疲倦,就不敢开口,过了好久,林翎才睁开眼睛道:“接下来几年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也预料不到了,不过还是希望他能稳住局面吧,虽说战易发横财,但太过动到了根本,这财便发不久。局势最好是内稳外,对我们生意人最为有利!若是让那些胡种盲掌控了天下,到了没有秩序、全凭刀马说话的时候,那我们就全完了。所以就算只是为公,我们家族也得全力和他配合,哪怕是在这件大事上破掉过半身家也在所不惜!甚至就算是倾家产——只要保住了秩序,以我们人脉底子,要东山再起也并不困难!但公是公,私是私,孩子,我希望你别再进京了,真要帮他做什么,在塘沽也可以做的。”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林舆道:“娘,你休息一下吧,别再费神了。”

  林翎却摇头道:“孩子,你虽然聪明,不过毕竟还年轻,很多本应该想到的事情就没能想到。这些要紧的话,趁着现在我还清醒,能说多少,便说多少,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日子…”说着又凑到林舆耳边,一口气说了许多话,听得林舆惊心动魄。林翎说完这席话以后再也支持不住,昏昏睡去。

  林翎这一精神算是好的了,第二第三便难受起来,等到第四才有所好转,挨到初九那天由儿子推到望海楼上,对着津门方向道:“当年我就是在这风中北上,当时只是想着要赚上一笔,回去后好向家族里其他叔伯、堂兄弟和族中父老代,弹他们对我的怀疑。没想到却会遇上这么大一个时代,创下这么大一个基业!”说到这里嘴角是豪情,竟似又忘了自己是个女子。

  林舆犹豫了好一会,才忍不住问道:“娘,你现在想他不?他没来看你,你怨他不?”

  “怨?”林翎道:“有什么好怨的?我知道他不可能来的。当初我不想完全附属于他,就料到了会有今天。”伸手指了指南方说:“我死了之后,你派人将我的灵柩送到福建老家,和我哥哥葬在一起,记得要把他的碑文改过来,将我借了他这么多年的名字还给他…”这段话说到一半时她的手便软了下来,说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弱,但嘴角却还在微笑:“我原本以为…会带着…带着这个名字…进棺材的…没想到…现在却能不怕人家说我了…孩子,有钱真好,是不?”

  林舆有些听不清楚她的话了,俯下身来凑到她脸颊边,只听林翎最后呢喃道:“当初…如果…就好了…”眼睛一阖,就此长逝。林舆抱着母亲沉默许久,直到被几点海溅得回神才放声大哭。

  在塘沽商界几个大佬以及林家老家人的扶持下,林舆含悲料理了母亲的丧事,因希望母亲能早入土为安,便亲自护送灵柩南下。他这个决定遭到了家族高层的强烈反对,杨应麒派来潜伏在他身边暗中保护的武士首领也现身劝阻,但都没法让他改变主意。众人扭不过他,最后只好对外谎称林舆仍然留在塘沽,而由林家主管南方商路的大掌柜林安护送他南下。

  这时汉宋正处战争状态,边境榷场都已关闭,就连港口也都警戒起来,虽然林家身份特殊,但护送灵柩的船队也不敢直接说前往福建,对官方的说法是要开往求,要等到了求再想办法潜入福建——林安告诉林舆:虽在战争期间,但求与福建的商旅往来也没有完全断绝,私船冒出海者比比皆是,以林家的势力,只要灵柩能顺利到达求,再要从求进入福建并非难事。

  具体事务方面,林安推荐了一个叫王佐的掌柜来执行,这个王佐是四川人氏,布衣出身,三四年前从边境榷场入汉,辗转进入塘沽成为林家的掌柜,帮着经营林家的一些外围买卖,一年前才见到林翎,深得信任。王佐为人精明强干,多年来和汉宋两朝的各路势力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黑白两道都吃得很开。

  不过,南行的队伍中只有林安和两个林家的老家人,以及杨应麒派来的武士头领知道林舆的真正身份,其他人都只道林舆是林翎的“侄子”就连王佐得到的命令也只是“将灵柩设法运到福建”不过,王佐毕竟是整个行动的具体执行者,一路之上林舆还是需要常和他打交道,只谈过两次话林舆便对这个王佐深感佩服,心道:“娘多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家族之中人才济济,这个王佐实是个方面之才,只要再加考察,等年资到了,做大掌柜绰绰有余。”

  此时汉廷在大陆沿岸的出海口,主要是塘沽、津门、登州、东津和淮子口,塘沽为诸港之首,津门的中枢港口功能渐被塘沽替代,慢慢变成沟通东北的地区港口,东津的作用是面向高丽,淮子口的作用是面向大宋。如今汉宋开战,淮子口离宋最近,整个港口泰半转入军事化用途,塘沽又是京畿的门户,战争打响以后为了避免细出入看守得极严,眼下南方来的民用货物大多从登州登陆,然后再转口进入河北、京畿。王佐也是建议先走登州,因为从那里出海受到的盘问会宽松一些。

  一行人护柩南下,林舆见所至之处市井萧条,民生疲惫,大小商人怨声载道,比当初自己随欧适北上时简直判若云泥,心道:“当初也是在打仗!而且漠北那场战争的规模不见得会比南征小,但当时这边的商旅却依然往来不绝,zf虽欠下了很多债务,但河北、山东的民生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一些地区、一些行业甚至还能有所发展。同样是发动大战争,为何今之河北山东会困顿之此?”

  他一路且走且听,在听说南来之货价格奇高、北来之货积仓之后才恍然大悟:“是了!北征之前,漠北和我们大汉的贸易关系不深,双方就算打仗这边也不缺漠北的货,更不怕货物没有销路,但我们与南朝却有着规模极大的买卖,战争一起,南边的货物上不来,北面的货物下不去,犹如一个人血气不畅,而这山东又正好是淤肿之处,如何不疼?只是不知陕西、河东那边又如何。”

  这时汉宋之间的贸易量已经极为可观,两朝一旦开战,榷场关闭,港口戒严,货物走不了正规渠道便只好走私,因此林舆等顺风南下时并非孤舟,航线上除了有前往求、南洋的大海舶外,还有不少准备冒险入宋的私船。

  王佐挑选的海船、水手都是上上之选,又借着北风,走得十分畅顺,这一舶主计算方位,指着西面对林舆道:“公子,要是现在折而朝西,没多久就能见到长江了。公子去过长江没?”

  “没呢。”林舆道:“我一直在北国读书,只见过黄河,没见过长江。”

  王佐在旁道:“长江波澜壮阔,同样是水,比之这大海另有一番豪情,公子若有机会当去看一看。”

  林舆道:“王掌柜说的是,我每次读苏学士‘大江东去’都要神往良久,只是南北隔绝,一直都没机会亲临其境。迟早得找个机会去看看才好。”

  王佐笑道:“要不我们掉头向西,到长江入海口让公子畅游一番?”

  那舶主闻言骇然道:“王掌柜开玩笑了!若是陛下南征之前,这事或许做得,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就算是走黑水洋,经过这段海路的时候我们也都提心吊胆,更别说朝西了。”

  林舆问:“为何经过这一段海路的时候要提心吊胆?”

  那舶主道:“公子大概是久在北国,身居大陆,所以不知这海面的行情。咱们大汉的水师原本是天下无敌,但这些年来南朝名将韩世忠训练水师,渐渐已有头赶上之势,不过咱们大汉对水师素来重视,所以南朝赶得虽快,依然落在我们后头。这次陛下南征,也调派了水师袭扰东南各地,尤其是派遣大舰队进攻苏州、江,希望能像上次那般逆江而上,直南朝的行在建康,但海门、崇明、昌国三场大战打下来,咱们大汉水师竟没能占到多少便宜。这也就罢了,那韩世忠站稳了阵脚以后,又派遣手下冒险出洋,甚至扶植海盗劫掠我们的商队,得咱们大汉的水师不得不反过来派遣兵船保护航道,但即便如此,很多时候也是防不胜防。”

  林舆道:“若是这样,怎么不见我们这支船队有兵船保护?”

  王佐笑道:“公子,咱们这次是护送林当家的灵柩南下求,官方对我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对他们是能瞒则瞒。那些由兵船保护的舰队,大多都要彻查所有上船人员的,林安大掌柜说了,那样不方便。若不是这样我们又何必辗转到登州出海?”

  “原来如此。”林舆道:“不过咱们如今没有兵船保护,可别遇上宋军、海盗的劫掠才好。”

  王佐笑道:“公子你放心好了,不会有事的。”

  林舆奇道:“王掌柜为何这么有把握?”

  那舶主笑道:“公子你不知道,护着你南下的这位王掌柜神通广大,南北黑白两道谁都服他,他说某到某出海不会有事,那就保管不会出事!若不是有他出面,这趟没有兵船护送的海我可不敢出!”

  正说着,忽然瞭望台上传来急报:发现来势不善的不明船只正在近!

  那舶主大为愕然,望了王佐一眼,顿足道:“王掌柜,你这次可莫是神仙失足啊!”林安听到消息也急忙赶来责问王佐,王佐沉着脸道:“如今是非常时期,发生点变故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大家沉住气!且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再说!也许是大汉的船!”

  不久那不明舰队全部现身,竟是一支由十艘大海船、三十一艘小船组成的大舰队!看阵势不像商船,船上悬挂的也不是大汉水师旗号,那舶主惊道:“这下恐怕要遭!我们的人虽能打海战,但众寡不低、强弱悬殊,这一来只有逃跑了!”

  舰队的火长道:“他们拦在下风,又有那么多灵活的小船,我们要跑只怕很难!接舷战只怕难免!只盼能冲过去了!”

  “接舷战?”林安惊道:“你是说要打?”

  “只怕要了。”那舶主道:“要想干干净净地绕开只怕不大可能了,只能打,看看能否冲过去!”

  林安问:“赢面高么?”

  “赢?”那舶主叹道:“别说赢,能逃走就很不错了。”

  林安叫道:“那不行!不能打!一打就,一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当家的灵柩就在船上,赢面不高的仗无论如何打不得!”

  那舶主道:“那如何是好?”

  林安一咬牙道:“投降!如果对方真是宋军或者劫掠船只就投降!我们林家在汉在宋都有人面,只要上了岸,一切都好说!”

  舶主和火长面面相觑,望向王佐,王佐道:“听大掌柜的。”

  “不过…”林舆道:“若这是韩世忠麾下的船队,那还不用太担心,他是当世名将,他的部属想必不至于太过来。我只是怕这船队是无良海贼,那可就麻烦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当家的灵柩蒙尘受辱。”

  “这点公子倒可放心。”王佐道:“当初汉宋和好之际,两家联手把这片海面上的贼剿得差不多了。如今是非常时期,能在东海海面上出动这么大舰队的,非汉即宋,不会是无所归依的无良贼。”

  “那就好。”林舆道:“只要能保得住当家的灵柩,他们要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王佐道:“在下认得一些南朝水寨的头目,知道他们的姻亲派系。若对面真是南朝船只,这事就由在下去谈。若谈不拢王佐也没脸回来了,直接往水里一跳,以谢公子与林大掌柜!”

  林安道:“还有,得确保…”看了林舆一眼道:“得确保我们众人的安全!”

  王佐连声答应道:“这个自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