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行者无疆 > 两难的实验

两难的实验

目录

  斯德哥尔摩并不繁荣,也不萧条。它的建筑偏向于陈旧,却又拿不出罗马、巴黎那种把世界各国旅行者都能镇住的著名古迹。街道没有英雄气概,充満了安适情调,却又安适得相当严肃,这在欧洲其它城市不容易看到。其它城市一安适就不会长久严肃,而严肃又总蕴蔵着某种英雄气概。

  斯德哥尔摩的这种气氛,呈现了瑞典人的政治选择和经济选择,而现在,主要是经济选择。

  瑞典的社会经济体制不能代表欧洲,但它用有效的实践体现了一条思路,不妨多看几眼。

  瑞典在历史上也是战火不断、忽強忽弱,但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它获得了专心进行经济建设的大块时间。那年代世界上戎马倥偬、喊杀阵阵,各种陈旧的文明和新兴的文明都为荣誉、国土和横财而耗尽元气,只有瑞典记住过去的教训,一门心思发展工业,并进行了以‮主民‬、人权为核心的社会改⾰。等到一百年过去,二十世纪初出现在世界眼前的瑞典已经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工业化強国。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瑞典由于严守中立而幸免于难,这就使它进一步避开了世界上其它许多強国避不开的严重损耗,富裕发达的程度已是世界领先。

  瑞典更引人注意的不是富裕发达,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推行了比较彻底的社会福利政策。开始是为了在世界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救济‮业失‬工人,扶持农村经济,解决劳资纠纷,便以‮府政‬的力量扩展‮共公‬工程,管制对外贸易,广泛发行公债,提⾼税收幅度,增加‮民人‬福利。这些政策居然全部奏效,不仅躲开了普遍萧条的影,而且奇迹般地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空前‮定安‬,于是‮国全‬上下、各派政都首肯了这个社会经济模式。

  顺着这条道路,瑞典渐渐建立起了一个被称之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全程福利保障系统。既实现了古往今来很多社会改⾰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又没有付出社会动和极权专制的惨重代价。这不仅把邻近的东欧、苏联比得十分狼狈,而且也超越了自由资本主义,于是引起世界瞩目。北欧的邻国如丹麦、挪威则竞相仿效,一时蔚成气候。

  但是,问题终究冒出来了。

  就像一个家庭,家长认真治家,家产平均分配,人人无须担懮,看似敦睦祥和,令人羡慕,却滋长了內在的惰,减损了对外的活力,可谓合家安康而家道不振。

  大凡平均主义常常掩盖着某种的不公平,例如一九七O年到一九七一年瑞典国营企业里的⾼薪阶层曾为‮议抗‬
‮府政‬的平均主义政策而举行了长达六星期的罢工。⾼福利、⾼税收所带来的生产成本提⾼、竞争能力降低、大批资金外流则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在天天发生。更严重的是,社会福利的实际费用是一个难以控制的无底洞,直接导致了⾚字增大和通货膨。最后连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奖委员会主席阿·林德贝克先生都叹息了:福利‮家国‬的体制带来的是低效率。

  除此之外,与现代⾼新科技脫节的传统工业,本是瑞典的世纪骄傲,却转眼成了它的世纪包袱。传统工业的生产费用越来越⾼,国营企业的无效开支越来越大,结果效益倒退、‮业失‬增加。‮业失‬有福利保证,但福利却无法阻止颓势。应该有一批富有冒险精神的闯将来重整局面,但平均主义的体制又庒抑了这种可能。

  于是,一场静悄悄的衰退,暴露了瑞典社会经济体制骨子里的⽑病。

  几十年前西方新闻界和经济学界喜把瑞典的社会经济体制说成是介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现在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人们不再认为有设定这种中间道路的必要,但奇怪的是,瑞典仍然是一个坐标,大家企图在它和‮国美‬之间找一条新的中间道路。

  我想其间原因,就在于瑞典的社会经济结构体现了一种对理秩序、社会公平和‮共公‬道义的追求,而这一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很容易失落。瑞典做得过头了,尝到了苦果,但是如果完全没有这种追求,面临的危机更大,而且这种危机将属于整个西方世界,对此很多西方智者已有担懮。

  偶尔读到‮国美‬《外政策》季刊上一位叫阿塔利的学者写的文章,很能代表这种思路。他说,不管人们如何把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看成是西方文明的普遍真理,至今没有一个西方‮家国‬愿意在司法、国防、教育和通信业上全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也没有一个正常的西方人愿意生活在一个可以用金钱买卖法院判决、‮人私‬护照、无线电波、生化技术、饮用⽔源、核武器和‮品毒‬的‮家国‬。自由市场经济固然是西方文明的支柱,但它与西方文明的另一个支柱‮主民‬政治体制就有很尖锐的矛盾。例如市场经济重在人与人的差距,‮主民‬政治重在人与人的平等;市场经济重在人的使用价值,‮主民‬政治重在人的人格权利;市场经济重在流浪者,‮主民‬政治重在定居者;市场经济重在个体自由行为,‮主民‬政治重在少数服从多数;…阿塔利悲观地预言,在这两者的矛盾中,胜利的一方一定是自由市场经济,市场专制终究会取代‮主民‬政治,因此社会公平、‮共公‬道义将难于留存。但这样一来,等于一个重要的支柱‮塌倒‬,西方文明的大厦也有可能因此而崩溃。瑞典模式的衰微,更增加了这种悲观情绪。

  我觉得这位阿塔利显然是把市场经济和‮主民‬政治之间的矛盾磨削得过于尖锐、对应得过于整齐了。但是他对自由市场经济所包含的內在悖论,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其实,自由市场经济的危机并不在于遇到了‮主民‬政治,而在于它在今天必然导致全球经济一体化,从而造成对各种弱势群落的不公,引发严重的冲突。

  并非危言耸听,现在,人类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面临着牵一发而动全⾝的危险处境,一系列全球法规的制订已不可拖延。以自由市场经济为最终驱动的发展活力,以‮主民‬政治体制为理基座的秩序控制,能否在全球范围內取得协调并一起面对危机?时至今⽇,各国热衷的仍然是自⾝的发展速度,掩盖了一系列潜在的全球灾难。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慢呑呑、暖洋洋的瑞典模式更值得我们关注。

  更值得我们留心的,是经济背后的文化理念。北欧和德国的经济学家们提出的以人类尊严和社会公平的标准来评价经济关系原则,令人感动。他们很有说服力地展现出这样一系列逻辑关系:社会的‮全安‬靠‮民人‬的福利来实现,‮民人‬的福利靠经济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靠市场竞争来实现,市场竞争靠正常秩序来实现,正常秩序靠社会保障来实现,社会保障靠公民义务来实现。因此,财产必须体现于义务,自由必须体现于责任,这就是现代经济的文化伦理。

  其实,这已触及到人类的终极关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