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爸爸爸 > 第三章

第三章

目录

  如果塞里有红⽩喜事,或是逢年过节,那么照规矩,大家就得唱“简”即唱古,唱死去的人。从⽗亲唱到祖⽗,从祖⽗唱到曾祖⽗,一直唱到姜凉。姜凉是我们的祖先,但姜凉没有府方生得早,府方又没有火牛生得早,火牛又没有优耐生得早。优耐是他爹妈生的,谁生下优耐他爹呢?那就是刑天——也许就是陶潜诗中那个“猛志固常在”的刑天吧。刑天刚生下来时天象⽩泥,地象黑泥,叠在一起,连老鼠也住不下,他举斧猛一砍,天地才分开。可是他用劲用得太猛了,把自己的头也砍掉了,于是以后以啂头为眼,以肚脐为嘴。他笑得地动山摇,还是舞着大斧,向上敲了三年,天才升上去;向下敲了三年,地才降下来。

  刑天的后代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呢?——那是很早以前,五支和六支祖住在东海边上,子孙渐渐多了,家族渐渐大了,到处都住満了人,没有晒席大一块空地。五家嫂共一个舂房,六家姑共一担⽔桶,这怎么活下去呢?于是在凤凰的提议下,大家带上犁耙,坐上枫木船和捕木船,向西山迁移。他们以凤凰为前导,找到了⻩央央的金⽔河,金子再贵也是淘得尽的;他们找到了⽩花花的银⽔河,银子再贵也是挖得完的;最后才找到了表幽幽的稻米江。稻米江,稻米江,有稻米才能养育子孙。于是大家唱着笑着来了。

  离东方兮队伍长,

  公公离东方兮队伍长。

  走走又走走兮⾼山头,

  回头看家乡兮⽩云后。

  行行又行行兮天坳口,

  和公公兮真难受。

  抬头望西方兮万重山,

  越走路越远兮哪是头?

  据说,曾经有个史官到过千家坪,说他们唱的本不是事实。那人说,刑天的头是争夺帝位时被⻩帝砍掉的。此地彭、李、⿇、莫四大姓,原来住在云梦泽一带,也不是什么“东海边”后因⻩帝与炎帝大战,难民才沿着五溪向西南方向逃亡,进了夷蛮山地。奇怪的是,古歌里居然没有一点战争迫的影子。

  头寨的人不相信史官,更相信德龙——尽管对德龙的淡眉⽑是看不上眼的。眉淡如⽔,是孤贫之相。

  德龙唱了十几年,带着那条小青蛇出山去了。

  他似乎就是丙崽的⽗亲。

  丙崽喜看人,尤其对陌生的人感‮趣兴‬。碰上匠人进寨来了,他都会上去喊“爸爸”要是对方不计较,丙崽娘就会眉开眼笑,半是害羞,半是得意,还有对儿子又原谅又责怪地喝斥:“你喊什么?”

  喝斥完了,她也笑。

  窑匠来了,丙崽也要跟着上窑去看,但窑匠不让,因为有老规矩在。传说烧窑是三国时的诸葛亮南征时,路过这里,教给山民们的。所以现在窑匠来,先要挂一太极图,顶礼膜拜。点火也极有讲究,有火与火之分,用鹅⽑扇轻轻煽起来——诸葛亮不就是用的鹅⽑扇吗?

  女人和小孩不能上窑,后生去担泥坯,也得噤恶言秽语。这些规矩,使大家对窑匠颇感神秘。歇工时,后生就围着他,请他菗烟,恭敬地打听点山外的事。这其中,最为客气的可能要数石仁,他总会盛情邀请窑匠到他家去吃⾁饭,去“卧夜”——当然是由于他在家里并不能作主。

  石仁外号仁宝,算是老后生了,还没有婚娶。他常躲到林子里去,偷看女崽们笑笑闹闹地在溪边‮澡洗‬,被那些⽩⾊的影子弄得快快活活地心痛。但他眼睛不好,看不大清楚,作为补偿,就常常去看小女崽撒尿,看⺟狗和⺟牛的某个部位。有一次,他用木对一头⺟牛进行探究,被丙崽娘看见了。这婆娘爱好是非,回头就找这个嘀咕几句,找那个嘀咕几句,眉头跳跳的,见仁宝来了才镇定自若地走开。后来仁宝上山挖个笋子,刮点松膏,或是到牛栏房去加点草料,也总看见那婆娘探头探脑,装着在寻草药什么的,死鱼般的眼睛充満信心地往这边瞥一瞥。仁宝冒着火,却没理由发作,骂了阵无名娘,还是不解恨,只好在丙崽⾝上出气。见到他,见他娘不在面前,也没什么旁人,就狠狠地在他脸上扇耳光。

  小老头被打惯了,经得打,嘴巴歪歪地扯了几下,没有痛苦的表情。

  他再来几下,手指有些痛。

  “X吗吗,X吗吗…”小老头这才感到形势不妙,稳稳地逃跑。

  仁宝追上去,捏紧他的后颈⽪,让他给自己磕了几个响头。前额上有几颗陷进⽪⾁的沙粒。

  他哭起来,哭没有用。等那婆娘来了,他半个哑巴,说不清是谁打的。仁宝就这样报复了一次又一次,婆娘欠下的债,让小崽又一笔笔领回去,从无其他后果。

  丙崽娘从果园子里回来,见丙崽哭,以为他被什么咬伤或刺伤了,没发现什么伤痕,便咬牙切齿:“哭:哭死!走不稳,要出来野,摔痛了,怪那个?”

  碰到这种情况,丙崽会特别恼怒,眼睛翻成全⽩,额上青筋一暴出来,咬自己的手,揪自己的头发,疯了一样。旁人都说:“唉,真是死了好。”

  后来,不知为什么,仁宝同她又亲亲热热起来,开口“婶娘”喊得特别甜,特别轻滑。帮她家舂个米,修个桶,都是挽起袖子,轰轰烈烈地⼲。对有关丙崽娘的闲言碎语,他也总是力表公允地去给以辩解和澄清。旁人自然有些疑惑。寡妇门前是非多,他们耳不清静,被妇女们指指点点,也是难免的。

  丙崽娘挤着笑眼看他,想为他说门亲。她常常出寨去接生,跑的地方多,同女人们,但说过好几家,未见得人家送八字红帖来。也不奇怪,这几年头寨败了,单⾝后生岂止仁宝一个?仁宝由此悲观了几年,渐渐有了老相。听说有一种“花咒”——后生看中了哪位女子,只要取她一头发,系在门前一片树叶上,当微风轻拂的时候,口念咒语七十二遍,就能把那女子住。仁宝也试过,没有效果。

  他眼睛有点眯,没看清人的时候,一脸戳戳的怒气。看清了,就可能迅速地堆出微笑,顺着对方的言语,惊讶,愤慨,惋惜,或者有悲天悯人的庄严。随着他一个劲地点头,后颈上一点黑壳也有张有弛。他尤其喜接近一些平凡的人物:窑匠,界(锯)匠,商贩,读书人,先生等等。他同这些人说话。总是用官话。吹捧之后,巧妙地暗示自己也记得瓦岗寨的一条好汉乃至六条好汉。有时还从⾐袋摸出一块纸片,出示上面的半边对联,谦虚谨慎地考一考外来人,看对方能否对得出下联,是否懂一点平仄。

  自己也就有些地位了。

  山下女崽多,他常下山,说是去会朋友,有时一连几天不见他的影子。不知他什么时候走的,什么时候回来的。菜园子都快荒了,草深得可以蔵一头猪。从山下回来,他总带回一些新鲜玩意儿,一个玻璃瓶子,一盏破马灯,一条能长能短的松紧带子,一张旧报纸或一张不知是什么人的小照片。他踏着一双很不合脚的大⽪鞋壳子,在石板路上嘎嘎咯咯地响,更有新派人物的气象。

  仁宝的⽗亲仲満,是个裁,也不会作菜园,不会喂猪,对他那⽪鞋壳子最感到戳眼。“畜生!三天两头颠下山,老子剁了你的脚!”

  “剁死也好,来世投胎到千家坪去。”

  “到千家坪,吃金子屙银子?”

  “千家坪的王先生穿⽪鞋,鞋底还钉了铁掌子,走起来当当地响,你视见过?”

  仲満没见过什么钉铁掌的⽪鞋,不敢吭声了。停了片刻才说:“⽪鞋子上不得坡,下不得河,不透气,穿起来脚臭,有什么稀奇?”

  “铁掌子,我是说铁掌子。”

  “只有骡马才钉掌子,你不做人,想做个畜牲?”

  仁宝觉得⽗亲侮辱了自己的同志,十分恼怒,狠狠地报复了一句:“辣椒秧子都⼲死了!晓得么?”

  叭——裁一只鞋摔过来,正打仁宝的脑袋。他不允许儿子这样不遵孝道。

  “哼!”仁宝怕,但坚強地不去摸脑袋,冲冲地走进另一间屋,继续戳他的旧马灯罩子。

  听说他挨了打,后生们去问他,他总是否认,并且严肃地岔开话题:“这鬼地方,太保守了。”

  后生们不明⽩,保守是什么意思,于是新名词就更有价值,他也更有价值。人们常见他忙忙碌碌,很有把握地窝在自家小楼上,研究着什么。有时研究对联,有时研究松紧带子,有时研究烧石灰窑。有一回,还神秘地告诉后生们:他在千家坪学会了挖煤,现在他要在山里挖出金子来。金子!⻩央央的金子哩!他真的提着山锄,在山里转了好几天。有几个想沾光的后生,偷偷地跟着看,看了几天,发现他并没有真正动手。

  对付同伴们的疑惑,他宽容地笑一笑,然后拍拍对方的肩,贴心地作些勉励:“就要开始了,听说没有?县里来了人,已经到了千家坪,真的。”或者说:“就要开始啦,真的,明天就会落雪,秧都靠不住。”说完回头望一望什么,似乎总有个无形的人在跟着他。

  有时甚至⼲脆只有一句:“你等着吧,可能就在明天。”

  这些话赫赫有威,使同伴们崇敬,但大家弄不懂其中深意。要开始,当然好,要开始什么呢?是要开始烧石灰窑?还是要开始挖金子,还是象他曾经说过的那样——开始下山去做上门女婿?不过众人觉得他穿着⽪鞋壳子,总有沉思的表情,想必有些名堂。邀伴去犁田、倒树,⼲这一类庸俗的事,不敢叫他了。

  今天开祠堂门商议祭⾕神,他不以为然。他见过千家坪的人做舂,那才叫真正的做家。哪象这鬼地方,一年一道犁,不开⽔圳也不铲倒墈,还想田里结⾕?再说田里⾕多⾕少,也与他的雄图没有关系。不过他还是去看了看。他看到⽗亲也在香火前下拜,就冷笑。这象什么话呢?为什么不行帽沿礼?他在千家坪见过的。

  他自信地对⾝边一个后生说:“会开始的”

  “开始。”后生不解地点点头。

  他觉得对方并非知音,没什么意思。于是目光往左边的女人们投过去。有个媳妇,晃着耳环,不停地用⾐袖擦着汗珠。跪下去时没注意,侧边的张开了,露出了里面的⽩⾁。仁宝眯着眼睛,看不太清楚,不过已经⾜够了,可以发挥想象了,似乎目光已象一条蛇,从那窄窄的里钻了进去,曲曲折折转了好几个弯,上下奔蹿,恢恢乎游刃有余。他在脑子里已经开始亲那位女人的肩膀,膝盖,乃至脚上每个趾头,甚至⾆尖有了点酸味咸味…

  他想,他一定要去同那位媳妇谈一谈帽沿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