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品人录 > 项羽:一、贵族与流氓

项羽:一、贵族与流氓

目录

  项羽最后还是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项羽的出⾝是很⾼贵的。他的家族,在当时即被称作“名族”项羽一族,是很有些来头的。据史‮记书‬载,项,原本是西周时期⻩帝后代(音吉)姓的封国,其地在今河南省项城县。舂秋时,项国被鲁国所灭。后来,楚国灭鲁,就把项地封给了项羽的先人,这一族也就因而姓项。

  封在项地的项氏一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军。到了项羽的祖⽗项燕时,运气就不太好了。项羽自己,则出生在下相,即今江苏省宿迁县。后来,又随叔⽗项梁逃到吴中,即今江苏吴县。

  刘邦的祖上老刘家,可就没有那么显赫了。

  刘邦的⽗⺟,既非当朝重臣,亦非社会贤达,可能连名字也没有。《史记》说刘邦“⽗曰太公,⺟曰刘媪”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刘大叔刘大妈。大叔大妈当然不是名字,可见是“无名之辈”

  刘邦自己其实也是没有名字的。史书上说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可见“邦”这个名,是他发迹后才追加的。刘邦从小就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后来,总算谋了个“泗⽔亭长”的差事。

  项羽和刘邦,少年时都不是什么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只不过大约项羽是个纨绔而刘邦是个地痞而已。《史记》说项羽“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羽的叔叔项梁便很有些恼怒,因为贵族是很重视‮弟子‬教育的。

  项羽说,学会了写字,不过可以记下别人的名字,有什么用?学会了剑术,也不过战胜一人而已,不值得学。要学,就学可以战胜千万人的。项梁想想也有道理,就教他兵法。项羽这才大喜。不过,学得也不认真。

  所以刘邦、项羽这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便都有和陈胜一样的念头。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梁带了项羽去看热闹。谁知项羽一看,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刘邦因为替‮府政‬办差,去过咸,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曾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不过,如果我们把陈胜、项羽、刘邦三个人的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还是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充満了挑战。而且挑战的对象,已不仅是秦王朝,而是命运,因此有一种不认命、不信琊的精神,也因此在三说之中格调最⾼。

  项羽的话,则充満英雄气概,说得⼲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也!”那口气,就像囊中取物一样。在项羽眼里,那位统一了全‮国中‬的“始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甚至只配称作“彼”而且随随便便就可取而代之。这是自信,也是自大。

  刘邦的话就没有那么气派了,有的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富大贵的垂涎三尺。“大丈夫当如此也!”换句话说就是有能耐的人要过就过这样的⽇子。但不能如此又怎么样呢?大约也只好算了。这当然一点也不英雄,然而却也实在。

  的确,刘邦是实用主义者,项羽则是情中人。

  关于刘邦的实用主义,我们后面还要细讲,但现在其实已不难看出。当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时,他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像秦始皇那样活得像个人样儿。

  项羽看重的却不是荣华富贵,而是英雄业绩。也就是说,他更看重的不是结果(如此),而是过程(取代)。

  最能表现出项羽这一格的,是他兵败垓下之时。在这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他惦记着的是什么呢?是那位名叫虞的美人和那匹名叫骓的骏马。这个有名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是大家都知的:夜⾊已经深沉,四面都是楚歌,王的帐內点起了‮大巨‬的蜡烛,帐外燃起了通明的火把。我们的少年英雄饮尽杯中之酒,起⾝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最后一句翻译过来便是:小虞啊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办啊!一个⾝经百战的三军统帅,一个威震天下的盖世英雄,此刻痛心的不是他的功亏一篑,痛惜的不是他的功败垂成,而是心爱的骏马美人无从安排。他也不考虑怎样才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不考虑怎样才能冲出重围,东山再起。可见他一开始就没怎么把那最后的胜利当回事。

  刘邦就不会这么傻。

  与项羽的战无不胜一路凯歌相反,刘邦一直都不怎么顺。当然,刘邦也不是没打过胜仗。秦都咸是他攻下的,秦王子婴是向他投降的。按照当初的约定“先⼊咸者王”刘邦原本理所当然地应该为天下之主,至少也该当一个关中王。但是怎么样呢?还不是只好将咸拱手相让,一任项羽去烧杀掠抢,自己则忍气呑声地去当汉中王。显然,在那个弱⾁強食的年代,有实力才有发言权。刘邦实力不如项羽,因此虽然有“道义”(先⼊关中,灭秦受降,约法三章,秋毫无犯),也只好闭上自己的嘴巴。

  为了那最终的胜利,刘邦做了许多项羽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礼贤下士,倾听忠言,改正错误,克制望,以及在⼊秦之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等等。这使他大得人心。既得天下百姓之心,又得谋臣将士之心。事实上,刘邦最大的长处,就是知人善用。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曾和群臣讨论项羽为什么失天下、自己为什么得天下的原因。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家国‬,抚百姓,供应军需,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天下最优秀的人才,却能为我所用,因此我得了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能不失败吗?

  项羽看不起韩信,但是韩信有才,项羽却看不见。正是由于项羽的这种⾼傲,许多贫无行却有才⼲的人,便都跑到“招降纳叛、蔵污纳垢”的刘邦那里去了。结果刘邦成了气候,项羽则变成了“孤家寡人”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贵者的通病。由于⾼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中容不得尘埃。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