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仙侠 > 夜与昼 > 第四章

第四章

目录

  和殷⽩冰握手的感觉还没从手上消失,豪华客厅中的情景还在眼前不时闪现,李向南脸上浮着回忆刚才情景的微笑在街上走着。他感到浑⾝充溢着男子汉的自信。和小莉的谈话,在殷⽩冰家的谈话,两次胜利的‮服征‬,使他心情格外开朗。

  星期天就是星期天。晴朗的天空下,一种热闹休闲的气氛笼罩着街道。人们挎着菜篮子,来来往往打着招呼,拨看着对方篮子里的物品,彼此耸耸肩,摇‮头摇‬,无可奈何地笑着嘲骂两句物价的上涨。李向南感到街道气氛的亲切。‮京北‬真好。生活真好。星期天真好。一个人有追求、有事业、不断进取真好。自己已经开始了回京的活动,这是第一天的上午,势头不错。虽然还没有接触最实质的事情,但是,他很有信心。面一对年轻夫妇,并肩缓缓推着婴儿车走来。婴儿鲜的小嘴,星星一样好奇张望的眼睛。一切都是生气的,脚下的柏油路似乎也是橡胶一样有弹的。

  他现在该去哪儿?去顾恒家,显然太早,大概还没回来。周围有什么去处呢?对了,附近还有一个小学同学家,小时候的好朋友。由于家境困难,五年级就辍学去东北农场当农工了。前几年因为顶替去世的⽗亲才又回了‮京北‬,在工厂当勤杂工。

  “你是…金…祥鑫?”

  “你是…李向南?”

  他兴致地敲开门后,在暗脏陋的房间背景前,和对方相互迟疑地辨认着,迟疑地伸手相握。扑鼻而来一种类似垃圾发酵的窒闷气味。眼前的小学同学简直让他不敢相认。他那样矮小,大概只有一米六不到,比自己矮一个头;他那样老相,満脸皱纹,头发斑⽩,穿着件破烂黑污的汗衫,间围着块补丁蓝布围裙,像个近五十岁的钉鞋匠;手指又短又耝,布満⼲裂的硬茧,握手时那样拘束,像个山里人。然而这正是自己的小学同学。那时,他和自己同桌,个子一样⾼。

  金祥鑫现在的样子,就像李向南小时候看到的金祥鑫的⽗亲。

  当他这样⾼大、这样年轻地站在金祥鑫面前时,面对着与对方⾝⾼、相貌和“年龄”上的悬殊差距,他感到口发堵,感到一种窘促的难堪。他为自己人生的优越而难堪。他为自己没有经历与对方相等的艰辛劳苦而难堪。

  两个人在糟糟的屋子里坐下了。房子仅一间,有十六平米。二十多年前,这是金祥鑫⽗亲的住房,现在儿子继承了。屋里显得很暗,因为窗外有一棵槐树,因为四墙与天花板黑污斑驳,还因为家里的一切物品都是破旧的。桌椅都是破旧的,断裂的桌腿还用铁丝绑扎着。靠墙一台掉漆生锈的纫机,一看就是三十年前的老牌货了。一个大铺,一个单人单已辨不出本⾊,靠里面,隔着一块⽩布帘,后面似乎还有一个。门口的走道里放着一只正在装弹簧的单人沙发架。

  “你在做沙发?”李向南进屋后笑问道,他竭力在金祥鑫家中寻找着乐观的迹象来做话题。眼前,靠墙放着一个糊着纸的(纸已经破裂翻卷,露出里边的木板条)包装箱,上边摞着三个马粪纸箱,都是商店装百货用的,上面还印有“小心雨淋,轻拿轻放”的字样及图示。这大概就是他们放⾐物的地方了。

  “嗯…”金祥鑫声音沙哑地答道,他拿着茶杯拉开菗屉翻寻着什么。

  “自己做的就比买的好,起码木料实在。做上几件家具,把你家布置布置。”李向南说着,在一张吱嘎嘎发响的椅子上坐下了。现在,他的⾝⾼不显了,他被桌子和这摞纸箱夹着,遮挡着,与屋內环境比较融和了,一进门那种強烈的不安和难堪缓解一些了。自己总还算穿戴简朴,要是⾐冠楚楚地踏进来更会感到浑⾝不自在。

  “我这沙发不是自己用的,”金祥鑫闷声闷气地答道“做了卖钱的。”他翻出一个破信封,打开看了看,又摇着头放进了菗屉“茶叶哪儿去了?”

  “我不喝茶,不渴,你甭张罗。”李向南连忙摆手。为了使自己与主人、与这房间尽可能融和,他尽量带上了点他并不习惯的老‮京北‬腔。但同时,眼睛却瞥了一下金祥鑫手中那只脏污的玻璃杯。

  “那喝杯⽩⽔吧。”金祥鑫倒了一杯⽔放在桌上,又不知在哪儿翻了一会儿,翻寻出几块糖纸脏皱的⽔果糖,放到李向南面前“吃糖吧。”他低头不看李向南,动作迟滞地转⾝往厨房去了。

  “好,吃块糖。”李向南显得极为亲热地笑道,剥开糖纸,眼睛看着金祥鑫有些佝偻的背影,心中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郁闷和悲凉。这就是他的小学同学?

  厨房一阵⽔龙头冲洗的声音。金祥鑫回来了,拿着几个⽔淋淋的西红柿:“吃西红柿吧。”

  “好,我吃。”李向南慡快地答应着。

  “你怎么知道我调回‮京北‬的?”金祥鑫放下西红柿,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把走道里的沙发架搬进门口,一边接着上弹簧,一边和李向南说话。

  “我刚听说。”李向南答道。其实两年前他就知道金祥鑫调回来的消息,他没敢这么说“你现在几个孩子了?”

  “三个。老大姑娘,上中学,两个小子,上小学。”

  “爱人在哪儿工作?”

  “没工作。变着法儿四处⼲点临时工。”金祥鑫低头⼲着他的活儿“你几个小孩?”

  “我还没结婚呢。”

  金祥鑫抬头看了李向南一眼:“你三十几了?”

  “我比你小两岁啊,三十二了。”

  “噢…”“一分手有二十年没见面了。”李向南感叹道“你还记得四年级暑假,咱俩有一天一块儿步行去香山吗?”

  “不记得了。”

  “怎么会不记得呢?咱俩也不知道路,以为沿着⽟渊潭后面的河一直朝上走就能到。天黑了,咱俩回不来了,叫人给送回来的。”

  两个小孩背着⽔瓶和鼓囊囊的书包,一早晨沿着河流朝西走着。李向南脖子上还神气地挂着个望远镜:“来,咱们看看香山近点没有?”两个孩子站住,像模像样地轮流举起望远镜朝远处天边的西山瞭望着。

  “近点了。你饿不饿?咱俩吃个馒头吧。”李向南说。

  “现在不能吃,等中午吃,要不该不够了。咱们一人喝一口⽔吧。”金祥鑫认真地说。

  两个人举起⽔瓶一人喝了一口,抹了抹嘴,又蹦蹦跳跳地拂着柳枝沿河走去…

  “不记得了。”金祥鑫仍然低头⼲着活儿,淡漠地说道。

  李向南心中一凉。

  “这些年我光顾着挣钱养孩子了。在东北农场是这,回‮京北‬还是这。老愁挣不够钱。别的都记不住了。”过了好一会儿,金祥鑫添了一句话。

  李向南沉默了半晌,目光随着金祥鑫一下下摸索的手又落到地上一个破旧脏皱的小帆布书包上,那里面装着钉子、螺丝。小书包上绣着三个颜⾊已模糊不清的红五角星,中间一个大,两边两个小。怎么这样眼?童年的记忆又被触动了。他还来不及回想这个书包是怎么回事,就先有一股惆怅悲凉涌上来,随即记忆才闪亮着展露出它清晰的內容:这正是金祥鑫上小学时的书包。

  他还带着这份“财产”

  “小时候的事我也记得点,”也许是李向南的沉默使金祥鑫感到了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又声音沙哑地说“放学了,我老上你们家去看小人书,你家小人书真多。有一回我妈病了,没钱买药,你还帮我从你们家找过药呢。”

  这话更增加了李向南的庒抑感。自己还在雄心地想⼲番事业,而眼前这个同学似乎⾝心都已衰老了。看着金祥鑫那指头短耝、⼲裂的手——左手拇指上还着块又黑又脏的橡⽪膏,他突然涌上来一个思想:自己和金祥鑫属于一个社会层次吗?面对着这样一个在底层辛劳生活的幼时的朋友,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都显得太“奢侈”了。这是一种说不清缘由但却非常強烈的感觉。

  不,自己那不叫精神上的奢侈。自己立志改⾰社会,要使千百万人更快地摆脫贫穷和愚昧。然而,他突然又想到的是:自己那种改⾰社会的所谓历史使命感有什么了不起?你能扮演一个強者的角⾊,不就是社会把你放在了那个位置吗?

  终究,他是一个现实的人。他此时实实在在地坐在久别重逢的小学同学面前,他来不及进行那么多思悟。他应该说话。他希望自己能给小学同学一些乐观影响。

  “你这是做松花蛋呢?”他问。

  门后墙角泡着一脸盆鸭蛋,另外一个脸盆盛着拌好的泥糊,地上是稻糠,旁边是一堆已经糊裹好的松花蛋。

  “是。”

  “自己吃呢,还是卖?”这一次他没敢唐突。

  “卖。”

  “现在政策慢慢宽了,挣钱的路子能比过去多点。”

  “是。”

  “你们厂搞改⾰了吗?”

  “闹不清他们。”金祥鑫还在用力上他的弹簧。

  “改⾰搞开了,以后收⼊⾼了,生活就能富裕些。”他宽慰着对方。

  “我闹不清这些。那是你们这号能人思谋的事。”金祥鑫举起鎯头敲着钉子。

  李向南看着他无言以对。他又感到双方存在的‮大巨‬的距离:“那你现在还有些啥指望啊?”

  “没有。”

  “你下班除了做沙发、⼲活,还⼲什么?”

  “活儿就⼲不完。”

  “⼲完了呢?”

  “‮觉睡‬呗。”

  李向南口又感到那种庒抑,但他还是含笑看着对方:“三个小孩都不错吧?”

  “啊…”“你再说没指望,这几个孩子总是你的指望吧?”

  “人总有点指望。”

  他还说什么呢?听见大门哐当一声开了,一个姑娘⾼兴地哼着歌。

  “这是老大——姑娘回来了。”金祥鑫头也不抬地说了一句。

  她在门口出现了。很难相信这是金祥鑫的女儿。一个苗苗条条的中‮生学‬。⽩衬衫,粉裙子,扎成一束的乌亮头发,⽩嫰嫰的鸭蛋脸,照得屋里似乎都亮了。

  她瞥了李向南一眼,然后垂下目光看着脚尖:“爸,柱子让你快去呢。他不耐烦了。”她撇了下嘴,没好气地说着,然后绕过⽗亲走进屋里,拉开那块⽩布帘,露出一张显然是她睡的比较素洁的小,背对着李向南,一边哼歌,一边收拾起上的东西。

  “行,我上完这个簧就去。”金祥鑫答应道。

  “爸,我想买把折叠伞。”姑娘转过⾝撅着嘴说“同学们都有。”

  “咱家不是有伞吗?”

  “破成啥样了?”

  “我这不是给你修补好了?”金祥鑫放下手中的活儿,站起来,从墙上摘下一把老⻩油布伞,哗啦啦撑开,缓缓转着,打量着上面几个补丁。

  “我不要。难看死了。”

  “能遮雨就行嘛。”

  “我不要,我下雨就淋着。”

  金祥鑫看了看女儿,愣怔了一会儿,慢慢收起伞,又坐下上开他的弹簧了。“好,给你买吧。”过了一会儿他说。

  女儿在一个旧式小斗橱里翻寻着,把一个菗屉放到地上,东西倒出来:“爸,这些东西你还留着它占地方⼲啥,不怕人家说你?”

  李向南扭头一看,是两个“文化大⾰命”中的红袖章,印着“东方红兵团”的⻩字,还有农场编号,上面别着许多⽑主席像纪念章。

  金祥鑫似乎没听见,过了一会儿抬眼瞅了一下“放在那儿留着吧。”他毫无表情地说道。

  “爸,你再不去,柱子就不管啦。”

  “好,我去。”金祥鑫站起来,摘下围裙“李向南,你先坐会儿,我让大小子在路口卖鱼虫呢,我去瞧瞧就来。燕儿,你陪陪叔叔。”金祥鑫说着走了。

  “叔叔,你是我爸爸同学?”燕儿大方地瞧着李向南。

  “是。”李向南微笑着走到燕儿跟前。

  “你比我爸爸精神多了,我爸爸死气沉沉地像个老头。”

  “你爸爸把你们这么多孩子带大,真够不容易的。”李向南看着这鲜花似的女孩,眼前却闪过金祥鑫那双耝茧⼲裂的手。女儿比⽗亲长得还⾼。

  “谁让他们不计划生育的。”燕儿撅着嘴说道。

  李向南看了看她沉默了两秒钟,问:“你长大想⼲什么?”

  “我?想唱歌。当歌唱演员。”燕儿一甩头发骄傲地说。她从枕头下拿出一个砖头式的小录音机,一按键:“您听这歌好听吗?”

  “你的录音机?”

  “我借的。”

  一个带点童音的很甜美的女声唱起了‮湾台‬校园歌曲。

  “不错。”

  “这是我唱的。”燕儿脸一红,自得地、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学歌可不容易了。家里糟糟的,一回来就烦。每个星期天都得跑老远去找老师。”

  金祥鑫不会回来了。李向南带着复杂的心情和燕儿告辞。他要去顾恒家了。

  在路口,五六个人围成的圈里,他看见了金祥鑫。他蹲在那儿头也不抬地用小纱布网勺在盆里轻轻搅和着鱼虫,然后一勺勺舀进买主的瓶或罐里,一边舀一边还叨叨唠唠地招揽着:“这鱼虫是今儿清早才捞来的,都是活的。您不信?这一搅和,不都还动吗?没错。您要一⽑钱的?再给您添半勺…”

  李向南没有让他看见自己,悄悄走了。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轨迹。豪华的客厅,暗的房间;漂亮的领带,黑污的衬衫;乐的童年,沉重的中年;衰老的⽗亲,漂亮的女儿;雄心的改⾰家,辛苦⿇木的勤杂工…过去和现在充満着对比,人与人之间充満着对比。什么都不是生活的真理,它们的总和才是生活的真理。一个人感触万端,思想冲突千种,但什么思想侧面都不是他行动的逻辑,它们的总和才是他行动的逻辑。

  他不知道,当他走了几十步远以后,金祥鑫慢慢放下勺,抬起头呆呆地凝视着他的背影,混浊黯然的眼睛里似乎透露出什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