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科幻 > 明末风暴 > 五一零、海东暗钩织罗网(二)

五一零、海东暗钩织罗网(二)

目录

  。宋献策迈着小碎步,紧紧皱着眉,飞快地穿过走廊,来到俞国振的办公室门前,一进门,便看到华悠之坐在那儿,见他来了,这个少年起身行礼:“宋参谋。”

  “悠之,气不错啊,看来主公心情也好?”

  虽然心中焦急,但是宋献策还是和这个十八岁的少年打了声招呼。华悠之恭敬地回道:“谢宋参谋关注,主公正等着,他早就吩咐过了,宋先生一来,便请进去。”

  这个华悠之才十八岁,乃是新襄初等学堂八百余名毕业生中排名前十之一,但单以成绩成论,他在前十位中吊车尾,正好是在第十位上。不过,因为他在初等学堂时期的学生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能力,他在毕业之后被调到了新建立的南海伯秘书府担任秘书,帮助俞国振处理日常文书事宜,将章篪从这些事务中解放出来。

  而章篪则被任命为秘书长,同时兼任新襄市长之职。很明显,俞国振在为下一步领土拓展做准备,那种可能要面对敌人袭击的领土,将由武人出身的虎卫为总督,而单纯的后方,只需要处置民政事务的,便可以让章篪这样经过锻炼和考验的文人充任。

  章篪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对华悠之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而华悠之也是争气,才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便已经将大多数事务接了过去。

  与此同时,华悠之的另一个身份是虎卫预备役。每个月都有三天,要去接受如同虎卫一样的军事训练。

  这也是新襄新的规矩,新襄体系下人口虽然迅速增加,即使张秉文与方孔炤两人先后去职,现在平均每个月通过各种渠道来投奔新襄的民众人口,也超过一万,一年仍然有十余万外来新增人口。但是。新襄的总兵力仍然不足,目前也只是三万九千人。而且虎卫精锐长期在外驻扎,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在新襄与会安、新杭三地,凡是适龄之人,都需要加入预备役。每月进行三天的军事训练。

  宋献策这个矮子,心里却明镜一般雪亮,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华悠之这样的人,乃是俞国振在培养的心腹,他虽然傲慢,却不敢在华悠之面前太过拿大,阎王好见,小鬼难,便是这个道理。

  见华悠之为他开门。宋献策快步向里,出现在俞国振办公室的门口。

  俞国振的办公室除了他的桌子、一墙的书籍之外,还有个小型会议室,如今会议室中,已经坐着七八个人。宋献策环视了一眼。心中微微一凛,除了章篪、茅元仪之外,罗九河、田伯光、顾家明等武职也都到了,特别是顾家明,他原本去了昌化,这个时候来。显然是得了俞国振的紧急通知。

  “宋先生也到了,现在就只差二柱了。”俞国振笑着颔首,指了指空着的一把椅子:“坐吧,咱们等一下二柱。”

  没有多久,高二柱脸上挂着柔的笑,出现在宋献策的视线中。

  整个新襄,若说谁是宋献策最不愿意见到的,非高二柱莫属。此人过于柔,与他那刚烈的兄长高大柱几乎成了鲜明对比。高大柱如今已经转到了预备役,为新襄预备役总长,算是离了虎卫的第一线,而且自从在湖广之战中受伤之后,他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始终在调养,象今天的会议,他没有出现。

  高二柱坐下之后,俞国振双手撑着桌子,咳了一声:“今开会,是请大伙讨论一下,我们在今后三年军略上当如何发展的问题。”…,

  “在诸位发言之前,先让二柱说一说最新的情报吧。”俞国振又道。

  高二柱站起身,将手中摊开的笔记合了起来。事实上,他那份笔记中一个字都没有,他在从事情报工作之后,对于任何留在纸面上的东西都怀疑会密,因此,所有重要的资料,他全部将之背了下来。

  “一个月前,郑芝龙手下的心腹大将曾德,到了倭国,根据我在倭国的情侦人员报告,曾德见了倭国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双方达成了秘密协议。”高二柱目光还是柔,他脸上甚至微微带着些笑意:“协议的内容,我这里有一份,极为繁杂,我就不多说了,只将一些与我们新襄有关的部分说与诸位听听。”

  “第一,倭国以开放市场为代价,换取郑家支持攻击岛原的天草四郎时贞。”

  听得这句,众人脸上都浮出冷笑,天草四郎时贞乃是新襄一手扶植起来的,郑家绝对知道此事,他们却敢与倭国德川幕府达成这种协议,分明是暗中向新襄使绊子。

  “第二,倭国允许荷兰人在平户经商,换取荷兰人支援镇天草四郎时贞。”

  这第二个条件本身没有什么,可是郑芝龙的手下竟然代表荷兰人去达成协议,背后透出的内容,却是值得深思的。

  “果然,郑家与荷兰人勾结在一起了。”众人心中暗道。

  “第三,倭国德川幕府,将发动对岛原的新的征战,举全国之力,集十五万兵,准备一场大战。”

  十五万兵!

  这个数字让几位文职微微动容,倒是虎卫出身的武职,仍然面不改

  倭国兵士凶残,众所周知,事实上倭的记忆,尚未从大明退去,至今沿海武职中,有不少“备倭大使”

  但在新襄虎卫面前,倭国的兵将,也只是土瓦狗,十五万看似多,那又怎样,难道还比多尔衮的十五万建虏更凶残么?

  “我们得知的,就是这三项,我的人又用了些法子,知道了倭国德川幕府动手的时间,应该就是今年的五月中旬,赶在台风来临之时。”

  众人凝神而听,对于高二柱的手段,他们都暗暗钦佩,这些情报应该都是极隐蔽的,可是高二柱就是将它们探了出来。

  有些人甚至想到了一个词:锦衣卫。

  但这个词只是一闪而过,高二柱曾经试探着向新襄内部伸手,结果被俞国振冷落了一段时间,而且在新襄也成立了一个由断了一只胳膊的老虎卫余汉文掌控的“检查司”这让高二柱只能将全部注意力用在对外上。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份郑芝龙让其弟郑芝凤带给高起潜的秘信副本。”高二柱又道。

  他说到这个时,脸上出一丝冷笑:“高起潜身边的小太监,将这副本卖了两份,一份给了王承恩,另一份则卖给了我们。”

  曹化淳已经去职回乡,如今掌着锦衣卫的,是王承恩。他与新襄的关系一般,就个人而言,他对于崇祯是极度忠诚的,因此,他完全以崇祯的好恶为评价新襄的标准。

  “郑芝龙密信中说愿献银百万两,其中一半归高起潜,另一半给皇帝。在信中,他哭诉说南海伯对其多有凌迫之举,求高起潜相助。他还说官人有不臣之心,私自招募亡。”

  “这厮倒是狠。”俞国振是看过报告的,但在心里还是暗暗赞了一句。…,

  “高起潜密奏崇祯,也说新襄尾大不调,倒是没有说官人图谋不轨,而是说要保全功臣,君臣善始善终,须得略作限制,建议下令各地方官限制往新襄移民。另外朝中有些大臣,主要是苗胙土、张煊、卫周胤卫周祚兄弟,上书言新襄海货与民争利,建议限制新襄海货输入,除去军械、铁器之外,一概不得入大明。兵科给事中龚鼎孳上奏,以为《风暴集》、《民生杂纪》与《民生速报》,或污辱圣言惑人心至使谬种传,或擅言国是至使无事生非,请求查。”

  这一连串的消息,让众人都觉得寒竖了起来!

  对于新襄来说,大明始终是后方,而且是相当稳固的后方,俞国振屡次征伐,为的就是稳固这个后方。在此前的时间里,这个后方也不负俞国振所望,不仅为新襄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稳定的销售市场,更为新襄提供了这个时代最为聪明与勤奋的劳动力。

  可以说,没有大明,就没有新襄目前的一切。而且直到现在,大明的人口与市场,对新襄来说都是极为关键的!

  而高起潜等人的奏折,分明是一群嗅觉灵敏的官员,看到崇祯对俞国振起了猜忌之心,便开始掩饰工谗!

  “继续。”见众人有些动,俞国振向高二柱示意道。

  “是。再转至南面,同样是一个月前,郑家的使者到了安南,与安南的郑、阮二氏秘密相会,怂恿郑、阮二氏联手,攻取会安、新杭。同时,北面的鲜国,也来了群使者,说是愿相助鲜国收复耽罗。”

  “郑家点得好火!”

  终于,罗九河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道。

  很显然,郑家无法坐视新襄独据东海、南海,他们已经全力行动起来,而且,以郑家为中枢,将几乎所有可能与新襄有利益冲突的势力都联结在一起。

  原本收复了基隆、夺取了吕宋,新襄看起来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只是转眼间,众人就发觉,自己似乎陷入了一张四面八方的巨型罗网,似乎每一个地方,都需要关注!

  宋献策用拇指按着自己的太阳,他没有象罗九河一样激动,却也陷入长考之中。

  “还没有结束呢,二柱,继续。”俞国振却还是泰然自若,向着高二柱示意。

  (抱歉又晚了点,今天去订厨柜了…唉,求月票支持啊!)(。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您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