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科幻 > 回到明朝当海盗 > 149 保障

149 保障

目录

  沥海,村人惊叹且作呕。

  两个男人红尘作伴,策马奔腾,⾼个子在前面飞扬架缰,矮个子为了不掉下去不得不抓着⾼个子的⾐服,两个人黏在一起,矮个子不断叫骂“慢些!慢些!”⾼个子不断狂笑。

  杨长帆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男人。

  杨寿全的书斋也从此被霸占。

  二人没时间深谈,首先要解决眼前的问题。

  赵文华自己出兵,出不出,怎么出?

  具体的情况在路上都已经说过,书房落座,计策落定,不出则已,一出就是三条。

  并非上中下三策,而是、缓、稳三途。

  最稳的是“从命”杨长帆亲自调遣募兵与庞取义一同出击,但要注意行军速度与路线,不要撞到倭寇,事后一句“倭寇狡诈东躲西蔵”糊弄过去,上面也说不出什么。

  最缓的是“离间”赵文华这种时候没道理难为杨长帆,摊上这事必是胡宗宪所为,他不想让浙江有一个他拿不住的人。他之所以有能耐这么做,无非就是凭着自己与赵文华更近一些,杨长帆远在沥海是⼲不过他的。解决方式就是投⾝杭州,天天在赵文华眼⽪子底下晃悠,逐渐拉近与赵文华的关系,扯平其对胡宗宪和对自己的信任程度,甚至信任自己更甚。

  最的是“将计就计”领命且奋勇杀敌,扬名立万,进一步获得功绩壮大名声,私下则开始策划不为人知的事情,时机一到,夺命一刀。

  稳策暂且保全自己,但不治。很快会有更多的⿇烦。

  缓策去了杭州慢慢捣鼓官场那一套,只是杨长帆不确定在这个套路上自己搞得过胡宗宪。

  策则存在双重风险,第一是正面与这些鬼倭开战。自己可能会死,会败;二则夺命一刀确实令人振奋。但一不小心自己也会被夺命。

  有没有办法,为策加一重‮险保‬?

  ‮险保‬,很快就找到了。

  绍兴府外,两队人马合二为一,付一位比杨长帆和庞取义靠谱很多的将军来统领。

  宁绍台参将戚继光亲率大军,庞取义为副将,杨长帆強行挂职参谋,宁绍台联军就此出发。

  戚继光近来很烦躁。因此他非常感谢有这样解除烦躁的机会。

  他刚搬到宁波,准备潜心练兵的时候,谁知一队不要命的倭寇奔着绍兴就来了。好不容易得到兵权,本该是他扬名立万的机会,却成就了杨长帆。其实杨长帆也很烦,他不想这么早就有这样的成就。

  于是,庞取义受命出征之前,很自然地向上级‮导领‬报告杨长帆手上的兵也准备全员投⼊,即使这样,为加大取胜把握。还是恳求上级‮导领‬支援。戚继光自然不愿错过这次机会,火速率军从宁波赶来会和,理所应当成为了统军大将。杨长帆更是毫无私心。深有自知之明,将手上兵权通通予戚继光,等于戚继光可以用别人的兵,打自己的仗,心理上终于舒服了一些。

  杨长帆舒服的更多,跟在戚将军庇股后面,有特七特八护卫,想找死也难啊。

  三股军队汇在一起,各有其制。戚继光随⾝五百募兵军法最严。一路齐整,庞取义沥海三百众虽然不堪。可到底是世代军户,基本的军纪也有保障。唯有杨长帆带来的这二百来号人混杂不堪。

  二百人中,多数狼兵出⾝,此前特七特八领了杨长帆的银子一人往西,一人奔北,老家前线两不误邀募精壮狼兵,稀稀疏疏投来一百五六十,其余则为募来的打手以及江湖人士,他们包括逃亡的军户农户家奴盲流贼寇等等。当时匆匆募兵为了充战力人数,现在这批人与戚家军一比,⾼下立辨,别说行军,规规矩矩走路都很难,见只兔子都能一帮人扑上去抓。

  徐文长大考刚过,就算持之不懈再考也要等三年后,暂⼊杨长帆幕下得以随军同行,己方的队伍与友军反差太过明显,搞得他也是愁上眉头。

  二人并马随军前行,徐渭不噤叹道:“想不到,就是这批人竟胜了鬼倭。”

  杨长帆‮头摇‬笑道:“其实真正打起来的时候主要是特七那一批人,其余人多是充军威的。”

  “若不是虎铳杀得鬼倭措手不及,那一战还真不好说啊。”徐文长转而问道“工部拨的经费要养多少兵?”

  “不打仗,不扣饷,⾜够三千人。”

  “扣过之后呢?”

  “别的不算,只算赵文华那一劫,斩一下。”

  “打起仗呢?”

  “论功行赏,依战绩算,小仗几十人个人头还赏得起,成千上万就算了。”

  “如此算来…公费养一千人较为稳妥。”徐文长轻描淡写道“至于私兵,戚将军养多少,你少五百便是。”

  “私兵?”

  徐文长指着前列的戚家军道:“你不会认为这是兵部出钱养的兵吧?”

  “不是么?”

  徐文长‮头摇‬苦笑道:“兵部的钱可没工部那么富裕,连卫所都养不起了,还能给你银子募兵?此类募兵都是将领自负盈亏。此前浒墅关一战,俞大猷宁可只⾝领着几千浙兵去死战,也不愿领着哪怕一个俞家军便是这个道理。”

  “将领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无所不用其极。”

  杨长帆看着整齐划一的戚家军,又看了看正规卫所出⾝的沥海军,四个字脫口而出:“饮鸩止渴啊。”

  为了打仗,将领不得不贪污养兵,卫所生活越来越苦,随着军户逃亡卫所战斗力不断下降,将领只好更大程度的募私兵。农户的情况同样如此,在不断的逃亡之中落草为寇,于是出现了兵越打越少,匪越剿越多的局面。不过大明底子厚,这么恶循环还能持续很久,只是在这段时间,别人却一⽇千里的飞速发展,巨人终有倒下的一天。

  徐文长显然没有在意这些,只是指着眼前所谓的杨家军道:“不过如果兵都是这样的,不如不要。”

  “我不过是个门外汉,还望文长多加管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