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科幻 > 南唐新世 > 第121章 兴唐学院豪气扬

第121章 兴唐学院豪气扬

目录

  漫步整个兴唐学院,李丛嘉忧思的情绪渐渐‮奋兴‬起来。

  兴唐学院座落在金陵城外的西南方向,依山傍⽔,曾是周宗夏⽇里休闲所在,离长江不远,算得上优美清雅。

  这片⾜有几万亩的大片山地,现在完全被一道不⾼的木墙圈了起来。可以说,除了中间矗立起来的几排木屋,就是这绵延数十公里的环形围墙引人注目。木墙中间位置,四块方石矗立,上书:兴唐学院。

  红字在光下闪烁,赫然是李景的亲笔手书。这预示着兴唐学院已经得到了満朝文武的认可。

  站在半山坡上,李丛嘉望着忙碌的人群不断向自己行注目礼,他心嘲澎湃:自己到达这个世界两个多月了,几历生死,费尽心机,终于让这个时代显得与众不同了一点。

  这座学院的建立,不仅是李丛嘉改变南唐军事孱弱的一次尝试,更是他试图打破命运的枷锁、改变悲惨命运的努力!

  现在,听着山⾕中的训练声,望着远处滔滔的长河,一股说不出的动在心头漾。

  似乎脫口而出,本没经过思考,磅礴的词曲带着回音在山林间漾:

  少年豪气,结九州雄。肝胆动,义气生。笑谈中,生死同。一诺千金重。大唐勇,战马纵。金戈起,华盖拥。啸长去,斗江东。雨夜战罢,⾎⾊染夕空。气贯长虹。跃马带鹰⽝,⽩羽摘雕弓。盗贼俄空。逃匆匆。

  这曲《六州歌头》完全是他內心的‮实真‬写照,有的地方并不完全符合词律,却气势如洪,一发不可收拾

  远远的,几十人听得豪音,抚掌大乐:“六殿下又有佳作诞生,势必引得京城纸贵啊!上一次在长江之畔那首《沁园舂》,无数人仿写,却再难有六殿下的豪迈!这曲《六州歌头》恐怕也是绝唱!”

  赵普轻摇小扇,脸上満是喜意:自己当初的一时冲动,本以为会悔恨终生;却不想半副对联把自己输给一个⽑头小子,竟然为自己找到一个明主。

  李平脸⾊变了几变,言又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好久,当众人把李丛嘉团团围住之时,他才缓缓走过来:“六殿下,不可再像上一次那样弄险。你的⾝份尊贵,万一有所闪失…”

  众人又把李丛嘉一阵埋怨。尤其是赵普,毫不客气地指责李丛嘉多处失误。

  比如不沿途留人接应后军,比如不走正途钻山沟,比如未考虑自然天气因素,再比如亲自冒险…总之在他看来,能够取胜应该是老天爷保佑的结果!

  无论从哪个角度,李丛嘉的获胜,侥幸成份太多!

  事实上,李丛嘉也一阵阵后怕,脊梁骨全是冷汗:赵普如果是对方的策划者,自己怎么死的恐怕都不知道啊!

  由此可见,柴荣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他也是刚刚经历战争,没有太多的经验。这一点上,双方都刚刚起步!

  那么最大的对方赵匡胤现在什么状况?他是不是也如此青涩懵懂,在艰难探索中寻求济世救民的良方?

  这么想着,李丛嘉忽然又有了许多底气:大家都无权无势,公平竞争,看看究竟谁棋胜一筹,一统江山!

  挥挥手,他指着远方的大坑:“走,看一看那风传整个金陵城的古棺!”

  未见实物前,李丛嘉尽管有很多种猜测,但不敢确定这不是真正的天机!万一真是古人预测之术,深埋地下,未见到之前胡说,会事与愿违,让平头百姓更加笃信!

  古棺是建造“兴唐学院”最大的建筑“兴唐武遗塔”时挖出来的。

  按照李丛嘉的设想,学院內要有一个‮大巨‬的塔,兼具道佛风格,下面设供奉祭拜之处。这相当于是祭坛,是为战殁的唐军将士、为国捐躯者所修筑。

  这里不会留谁的骨殖,却会留下人物画像和名字。战功卓绝者,会在最上层的“凌烟阁”上有一席之地。

  由于李丛嘉很重视,因此留下了几乎完美的图案——仿造的英雄纪念碑,加上长安城“护国兴教寺塔”的样子。

  结合道、佛在南唐传说中的护佑神祇,样图美仓美奂,绝不是一两年就能修筑完成的!

  李丛嘉要求,先将最底层的英烈墙建成,为北伐中牺牲的唐军战士留下英名之处。现在倒好,墙还没有修好,已经死了快一千噤军啦。

  众人跟着李丛嘉围着那深坑站定:这石棺在地面以下两米多深,如果不深挖的话,本不会发现。

  王‮庆国‬跳下去,带着两个噤军将棺盖打开,里面是一堆铁器,早就坏掉,不知道是什么,而棺盖的里面,赫然就是李平写在李丛嘉手上的篆字:糖⼊粥化,笊煮天下。

  整个石棺盖感觉很清亮,似乎一整块透明的石头一般。尤其是四棺柱上,赫然如印形一般,正框住那中间的字体。

  石棺的棺⾝则极一般,与山上的石头无异。

  李丛嘉微微叹气:这是哪个混蛋在坑人啊!这么耝劣的东西也能当成“天机”来影响百姓?还让李平这种“⾼深道行”的“智者”上当了?

  他围着棺盖走了好半天,放声大笑:“我在城中听人说,这句话预示着咱们大唐要完,大周要兴?太可笑啦!”

  众人可不敢像他一样畅笑,几个老成一点的工匠胆颤心惊:整个山上可就这些工匠和训练的士兵一直在,万一帝室想掩盖这件事情,恐怕会把私造琊物、妖言惑众的罪名扣在他们头上!

  现在听李丛嘉一下子把众人的疑虑挑开,李自达连忙一拱:“六殿下,不,‮定安‬公,你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理解错了?”

  李丛嘉环视一周,轻声问道:“谁知道糖是什么时候传⼊‮国中‬的?小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赵普‮头摇‬,却见他⾝后一人跨步而出:“某汉国人田群,我来回答一下。糖应该是汉代前后由佛教发源地‘⾝毒’,也就是现在的天竺国传过来的!而小篆大家都知道是秦相李斯统一六国后改进的!”

  李丛嘉大乐:“不错,博学多才。从这一点上看,这位制作石棺、故意制造谣言的人,十分聪明而且知识渊博。他用小篆书写,想表明此物是秦始皇之物。大家看,这棺角处有一明显刻印,如果所料不错,应该是李斯的标记。”

  说到这儿,他又一指那个“糖”字:“那么问题来了,秦时佛教还没传⼊,更无相关制糖记载,甚至连糖这个字都没有呢!”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