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置产
已经迈开小短腿儿围着练武场跑步的三个小娃儿丝毫不知姚⽟知和邓秦氏正在夸奖他们,很有为人兄姐自觉的任瀚珺和任瀚棠一左一右的陪着才刚三块⾖腐⾼的任瀚玥。
被邓秦氏派来照看三个小娃儿的邓喜斌不紧不慢的跟在孩子们⾝后,他角挂着一抹浅笑,注意力全都放在了任瀚珺、任瀚棠和任瀚玥⾝上。
三个小娃儿不知道的是,邓喜斌其实也很赞同他们从小就开始锻炼⾝体,他甚至还打算等到他们再长大一些就开始教他们习武。
再没有人比他们这些经历过离的人更清楚,光是学习读书和刺绣是没办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
如果不是任瀚棠和任瀚玥都还太小,他一个大男人单独教任瀚珺又多有不便,他早就把教导孩子们习武的事情提上⽇程了。
现在任瀚珺和任瀚棠愿意为了陪伴妹妹而坚持跑步,对于邓喜斌来说无异于瞌睡了就有人给他送枕头。
不过说老实话,任瀚珺、任瀚棠和任瀚玥的耐力和体力都让他非常吃惊。
像他们这个年纪的小娃娃,能够每天坚持跑上半个时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邓喜斌不知道的是,在他上山打猎期间,这三个小娃儿还要満院子的疯跑,否则他一定会更吃惊。
丢沙包、跳房子、踢毽子、跳绳、老鹰捉小、蔵猫猫、弹棋子、抓⿇雀让邓秦氏烤给他们吃…为了引着任瀚珺和任瀚棠陪自己变相运动,任瀚玥把她前世玩过的所有需要体力的游戏都搬了出来。
比起跑步,这些游戏果然更得任瀚珺和任瀚棠的心,三个小家伙经常把家里搞得飞狗跳。
当然,他们能够玩得这样疯与姚⽟知是个非常开明的娘有很大关系。
只要任瀚珺在该读书或者该做针线的时候好好完成任务,其他时间姚⽟知从来都是对孩子们放任自流。
也多亏了有个这样的娘,一直被拘在家里守孝的三个小娃儿才能既不憋屈也不勉強的老老实实待在家中。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永光二年十月十二⽇,这一天,已经守孝満二十七个月的任家众人除服。
十月十三⽇,邓秦氏在姚⽟知的坚持下搬回了东厢房。
十月十六⽇,邓喜斌应姚⽟知的要求,买下了与姚家后院一墙之隔的那座宅子。
宅子的原主人是一对老夫,他们唯一的儿子在衢山镇做小生意,因为最近铺子里的资金周转出了问题,所以老两口就决定把凉峙村的宅子和田地卖掉给儿子应急。
连同老两口今年养的一头猪和五只在內,整个宅子里的所有东西作价五十两。
至于他家的十亩上等良田和田里还没来得及收割的晚稻,牙侩帮忙定了一百五十两的价格。
上等良田如今的市价是十二两银子一亩,价格比舂耕之前要便宜的多,而且上等良田亩产最少有三百斤,这么算下来,这个时候卖田地和庄稼还是有些吃亏的。
如果不是这老两口急着帮儿子筹钱,他们是绝对不会在秋收的当口着急忙慌卖地的。
村子里的各家各户也都清楚买他家的地很划算,但一百五十两⽩银可不是谁家都能一下子拿出手的。
老两口倒是说了可以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降个十两八两的,可一百四十两对于很多人家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天价。
也因此,虽然动心的人很多,但真正要买的却一个都没有。
还是季家老爹想到了姚⽟知他们家只有邓喜斌一个青壮年劳动力,但需要照应的妇孺却有整整五个,如果他们能够趁着现在手里有钱多买些田地佃出去按年收租,那么邓喜斌肩上的负担也能跟着轻省一些。
于是,在听说了那老两口要卖房卖地之后,季家老爹就派了自己老伴儿季伍氏去跟姚⽟知通消息。
“…你叔说了,你们总指望着喜斌那孩子打猎过⽇子实在不是长久之计,那大山里可不是好去的。”季伍氏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再者,他们夫俩都还年轻,⽇后总会有孩子,到时候你们的负担可就更重了。与其到时候因为没钱抓瞎,你们还不如趁着现在手里有钱,多置办些田产出息。”
姚⽟知立刻就同意了,她谢过季伍氏,然后又让邓喜斌去拜托季大哥从中牵线。
季大哥早就得了自家老爹的嘱托,邓喜斌一来找他,他立刻就带着邓喜斌去见了帮那老两口卖宅子和田地的牙侩。
那牙侩姓季,是季大哥的本家,只是因为做着牙侩的营生,这才举家搬去衢山镇上生活。
季大哥一跟他说,他立刻就来了凉峙村见邓喜斌。
邓喜斌在季大哥和牙侩的陪同下看了宅子和田地,然后直接就做主付了银子——对土地和庄稼一窍不通的姚⽟知已经将决定权授予了邓喜斌和季大哥,这两人看好了,这桩买卖自然也就成了。
除了购买宅子和田地的二百两,邓喜斌还给了牙侩二两银子作为答谢,只这一笔,他们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积攒下的银钱就去了十之八九。
那对老夫很快就搬去了衢山镇儿子家里,姚⽟知于是将新买的宅子拨给了邓喜斌和邓秦氏居住。
新宅子只有姚家前院那么大,但宅子里的三间正房、六间厢房却全都是砖瓦结构的。
规规整整的院落被勤劳的老夫开辟成了四四方方的几块菜地,院子的边角处还种了几丛花朵和几棵果树。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宅子,除了面积,其他方面都不比姚家的宅子差。
邓喜斌和邓秦氏搬过去的那天,姚⽟知让邓喜斌去镇上定了四桌二两银子一桌的席面。
男客被邓喜斌安排在了新买的院落,主客是老村长和他的两个儿子、六位辈分⾼有威望的村老和他们各自带来的小孙子、帮忙促成了宅子和田地买卖的季牙侩,陪客则是与姚⽟知的⽗亲姚拾遗好的王⽗、季⽗以及季大哥、季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