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师恩
原本怎么推都觉得是自己疑神疑鬼了,可毕竟是被沈恙骗过一回的人,她当时那一段⽇子,是真的将取哥儿看成了自己的儿子,即便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却也做不得假。
可现在,在她已经将这件事判定为巧合的时候,张若霭跟自己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张廷⽟撤的?
顾怀袖有些想笑,又隐隐约约觉得有什么不大对的地方。
张廷⽟知道她是左撇子,所以怎么也不会平⽩无故让一个左撇子用右手。
终究还是顾怀袖多疑了,她想想又问了霭哥儿几句,过了一会儿才让张若霭离开。
看着被自己扔下去的一团纸,顾怀袖捡起来展开看了,又终究觉得荒谬。
兴许有别的原因…
至少现在她不会去问张廷⽟,他的事情已经够烦心了。
去年年底忽然出了戴名世的案子,朝野之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参劾张廷⽟,翰林院之中也有一部分的人起笔弹劾,言及张廷⽟督办此案必定包庇戴名世,恳请皇帝撤销张廷⽟督办此案的职权。
实则,张廷⽟自己比谁都希望自己不曾有这样的职权,可是他也知道,康熙不会満⾜他和群臣的愿望的。
皇帝需要的只是刀,只是会办事的狗,不允许下面人有任何的违抗。
他可以是明君,可首先是“君”
赵申乔只管将《南山集》所涉之人尽数逮捕,多有严刑拷问,以迫众人下供词。
张廷⽟屡次往朝中递折子,皇帝也不过是留中不发,一点也没有责斥赵申乔的意思。
这种时候,是连任何一句辩驳的话都不能说的,说了皇帝也不会听。
连上三道折子,皇帝不看了之后,张廷⽟还有什么不明⽩?
戴名世等人在牢狱之中,张廷⽟不得探看,只能审问其余人等,不能近监牢一步。
一转眼越过了年,整个京城江南士林一片恐慌,唯恐《南山集》文字狱之祸罪及己⾝,尽皆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士一样的⽇子。可还有为《南山集》作注之文人,因为过度提心吊胆,竟然活活吓死在屋中,由此可见多少人因此事而惶惶不可终⽇了。
从京城与戴名世同科之人,一直到曾经与他有过友之人,哪个不遭难?
张廷⽟⾝陷于困顿之中,心知戴名世非死不可了。
赵申乔一番曲解的话,也能让康熙动了杀机,可见并非不是不明⽩,他只是要杀儆猴。
会试的事情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关注了,只因为戴南山一案牵连已经甚广,士子潜心修学之人甚少,都来关注戴南山一案了。
人人都说戴名世是臣贼子,自己有悖逆之心不说,还要拉那么多人下⽔,其心可诛。
昔年旧友之中扬言要同戴名世割袍断义之人不在少数,可戴名世都不会知道的。
一出正月十五,刑部办案的卷宗呈上来,张廷⽟这边一看,涉⼊此案之人已经多达二百,如此滚雪球一般查下去,焉知不是又一场大祸?
张廷⽟拿着卷宗往赵申乔屋子里去,朝着圈椅上一坐,便道:“《南山集》中援引明末南人所著文章,这些人⾝处明末崇祯末,为何也被赵大人叫人抓了起来?”
清军没⼊关的时候著的书,还是已经成书很多年的书,这都要抓,那整个大清朝有多少文人要涉⼊其中?
张廷⽟不大客气,事到如今也懒得客气了:“赵大人您是想闹得人心惶惶,好显示自己的威风吧?赶明儿,张某也寻一本您著的书,必定字字细读,引经据典来论…”
“哼,张廷⽟,你莫要以为这样就能威胁我了。”
赵申乔已经走到了如今这一步,之前举戴名世有悖逆之语的时候,他自己都没想到竟然有这样容易,好歹戴名世也是榜眼,可联系到四十多年前的那一桩案子,他就有些明⽩了,当初的沈家肯定有冤情,可皇帝要他死,沈家便満门抄斩,再没有一个活口。这样的杀伐手段,岂是张廷⽟一个臣工所能阻止的?
“你看明⽩一些,现在不是我赵申乔要他们死,是皇上要他们为自己悖逆之言付出代价。我赵申乔,只抓与《南山集》有关之人,何曾来的大清朝文人都要遭难?张大人莫要危言耸听!”
”啪。”
张廷⽟将卷宗朝着桌上一扔,定定看着赵申乔“就因为记恨赵熊诏状元之事,你便要将我门生赶尽杀绝吗?”
“张大人,赵某不曾将您的门生赶尽杀绝,他是自己要死,自己想死。”这种时候,赵申乔就不得不说自己之前已经说过的话了“下官乃是为皇上办事,绝无一星半点的私心!此心此情,天地可鉴!”
张廷⽟缓缓地勾了,冰冷之中蔵着三分的狠,只一字一句接道:“若有半分私心,天打雷劈,断子绝孙,満门覆灭。”
说完,他便看着赵申乔陡然之间站起来,指着自己说不出话来。
既然没半分私心,又何惧这样的毒誓?
张廷⽟真是一刻也坐不下去了,只是今天还要提卷宗⼊宮回禀皇帝。
当年这个时候,张廷⽟冤杀了朱慈焕,如今朱慈焕就要换成他的门生了。
离开了刑部衙门,现在张廷⽟这里只管朝着张府去,他回了书房,便写了一道折子,只求皇上留戴名世一命,此人⾼才之辈,如何能因为这等荒谬附会之言而尽折于此?
张廷⽟着实不甘心。
只是,下笔的时候难免觉得沉缓,甚至有一种写不下去的感觉。
之前递了那么多封折子,康熙都留中未发,兴许本不想再看到张廷⽟的折子。
可他⾝为戴名世的先生,不管递了这折子是什么下场,还是要递。
正月十五进宮面见皇帝,康熙接了张廷⽟的折子,只扫了一眼,便朝着下面扔去:“朕早说过,若有敢为臣贼子美言辩驳之人,一律与戴名世同罪!都说食君之禄,他戴名世也⼊了翰林院,竟然也敢出此等谋逆之语,朕绝不能容!”
下面还有不少的大臣,此刻都连连下跪磕头告罪,⾼呼“皇上息怒”头一次,张廷⽟觉得朝下面跪是这样艰难。
赵申乔禀道:“《南山集》案,为其作注者四十一,曾批注蔵书援引之人,多达三百余人,其中方孝标等人当坐死,主罪戴名世,当处凌迟。”
李光地这里一听,却觉得赵申乔太过狠毒了。
戴名世著书乃是主罪,可凌迟处死一法实则忍残,况方苞此人之才华素为李光地所欣赏,此案牵连数百人,其中大半都是张廷⽟的门生…
罪轻者须流放,中者处死,重者凌迟,若真牵连下去,要为此案掉脑袋之人多有上百,只恐会引得朝野不安。
李光地看了张廷⽟一眼,只见这后辈已然垂首握拳,分明強庒着什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了。
张英这个儿子,素来听他⽗亲的教诲,最是能成大器,若是此刻忍不住,后面前途将毁。
一时之间,李光地也不知如何是好。
可眼瞧着朝中重臣,竟然没有一个敢出来说话,也是心寒至极。
头一个站出来附议的乃是翰林院如今的掌院学士,张廷⽟一回来,他这个掌院学士的位置就难保了,原本就是在张廷⽟丁忧的时候上来补缺,如今若是轻易没了,哪里能够甘心?
“臣以为赵御史所言甚是,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逐渐地,朝中大半之人附议,戴名世方苞等人,已经难逃一死。
张廷⽟就这样听着,他手一抬,便似乎要说什么,没料想忽然有个声音在这一列头一个响起:“吾皇万岁,老臣不敢附议。”
李光地此言,瞬间让刚才还附议之声滚沸如⽔的金銮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李光地,赵申乔更是抬手一指:“李大学士,你有何异议?”
赵申乔还是李光地的门生,竟然抬手来指李光地?
李光地忽然一笑,只佝偻着⾝子,缓缓道:“戴名世其罪难恕,只是此案牵连甚广,断案多有残酷之处。若真处决百人,流放二百,朝野必定大为震慑。此等⾎腥杀戮,必定引得江南士林反弹。老臣以为,小惩大诫,以儆效尤,方能显示皇上天威。”
康熙很久没说话,看了李光地一眼,又看了一直不语的张廷⽟一眼,问道:“众爱卿以为如何?”
赵申乔头一个出来说话:“此等臣贼子之流,当有则杀之,方能巩固我大清祖宗宏业!”
“臣附议李大人所言。”
“臣也附议…”
…
到底都是墙头草两边倒,局势转瞬之间便不甚明朗起来。
赵申乔眼看着附议之人愈来愈多,也是有些手⾜无措。
此案牵涉甚广,他也不过是琢磨着皇帝的心思办事,可他不敢说自己能比李光地更了解皇帝,这时候赵申乔有些慌了神,竟然驳斥道:“皇上明鉴,李大人与张大人私甚厚,焉知不是为张廷⽟之门生美言?张廷⽟本⾝⾝涉此案,也敢提拔戴名世,让这等悖逆之人选为翰林,难辞其咎!若不能以公正之心待此案,何必抓?!”
这是要拿张廷⽟开刀了。
张廷⽟比谁都清楚,这一场接着倒霉的还有自己,他说不出话来,这么多年也头一次一句话不想说。
康熙听够了众人说话,终于看了一眼御案之上排着的这么多人的名单。
他也心知此案牵连甚广,只是犯了他忌讳的人,断断容不得:“南山案,首由戴名世所起,此人罪大恶极,不可免其死罪。念其曾有⾼才,尝⼊翰林,免气凌迟,只处以斩立决。《南山集》援引方孝标之《滇黔纪闻》,再查《滇黔纪闻》,方孝标羁押在狱。其余不涉余案之人,坐死者改流,流者改责,令刑部一一定责,予朕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终究还是容不下一个戴名世?
张廷⽟浑⾝冰冷,手指僵硬得可怕。
这相当于是驳了赵申乔的面子,他如何能忍?
赵申乔立刻出列道:“此事若无张廷⽟阻挠包庇,早该断案,其人多有为戴名世美言之语,焉知不是同罪?”
张廷⽟在朝中也有不少仇人的,只因为他是皇帝,众人摸不透拉不拢,这会儿落井下石也是寻常。
顿时就有不少人附议起来,无非是张廷⽟无法洗脫自己跟戴名世之间的关系。
康熙只道:“朕未尝无此顾虑,既然如此,便下旨令张廷⽟明⽇法场监斩戴名世!”
张廷⽟,明⽇,法场监斩戴名世…
多有意思的一句话啊。
张廷⽟埋头的时候竟然微微地笑了起来,神情淡然谦恭,接旨下跪,对康熙叩首:“臣,张廷⽟,领旨。”
一场杀戮风云,似乎就要这样淡去,方苞之事未定,可看皇帝对张廷⽟的态度,也该知道他倒不了了。
待到散朝,张廷⽟一步一步走出了金銮殿,只觉得方出去,寒风便灌満全⾝,让他⾝上的补服,也像是外面的风雪一样。
天寒地冻…
又是一年的正月十五。
李光地跟出来,只长叹了一声:“衡臣,该放便放,皇上容不下他。”
“天下千万人都是他的子民,连坐者都可饶恕,却容不下一个戴南山…”
张廷⽟笑了一声,却躬⾝对李光地一礼:“廷⽟感怀脸李老大人今⽇之言,他⽇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说完,他便自己走了。
后面李光地瞧着张廷⽟风雪之中的背影,忽然想起他当年中试第一传胪的时候,同僚张英就这么扶着太和殿外面的汉⽩⽟栏,一路哭着出了宮…
李光地想,自己也老了,怎么回忆起这样不相⼲的事情呢?
这夜一,张廷⽟不曾⼊睡,也不曾回房。
次⽇天没亮,刑部大牢之中已经人声鼎沸,众人都知道戴名世今⽇要处决,昔⽇名震京城之人,今⽇脚镣枷锁,形已阶下囚。
“哗啦啦…”
脚链与地面擦摩着走,戴名世过去的时候,看见了方苞。
桐城方孝标,何曾不是风流人物,如今只能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戴名世笑道:“人固有一死,只争早晚,方孝标何必在意?今我戴名世赴断头台,定载史册矣!”
说完,果真大笑而去,赴了刑场。
雪很大,人往断头台上一跪,戴名世便觉⾝心俱是为之一空。
他想起自己当年已经不想再⼊科举,谁料被张廷⽟慧眼相中,金榜题名骑马游金街,昔⽇风光旑旎,尽数从眼前划过…
但听得一声“请监斩官升座”戴名世抬头一看,便忽然有些发怔。
张廷⽟缓缓地坐在了刑场前面,断头台上跪着的就是他昔⽇的门生。
他忽然开始后悔,若是当年不曾相中戴名世,是否今⽇戴名世可避免这杀⾝之祸,只周游天下当他的放浪狂士?
一切大错已然铸成,无法挽回。
戴名世只觉得跟做梦一样,他也看见了张廷⽟眼底那些神光,狱中听说过不少的事情。
如今午时将至,戴名世只朝着张廷⽟三叩首,朗声说话之时,整个法场里里外外同为之寂静。
风雪中,戴名世言:“我戴名世,仰先生伯乐知遇之恩,未敢有以报之者。先生大恩,戴名世铭感五內。天下能得一知己者少有,名世以先生为师为友。今⽇事涉《南山集》,不牵连先生,已是大幸。今⽇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仅以名世之⾎躯,明此事,证此道!”
“张大人…该行刑了…”
旁边有差役提醒了一句。
张廷⽟缓缓提签在手,只觉得重如千斤,在戴名世再次叩首而下的时候,终于抬手发签。
“啪!”木签落在地面上,刽子手手起刀落“滋啦”一声响,戴名世已⾝首异处!
张廷⽟只看见那⾎溅了三尺,染红断头台上积雪⽩。
他不曾眨眼,只把这一幕刻在心头。
亲手下令斩了自己的门生,多少人以为张廷⽟铁面无私?
张廷⽟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府的,他坐在书房里,看着张英留下的三个字:“忠,愚,贤…”
忠愚贤,为官之道。
他抬手,轻轻在“忠”字上,两笔打了个叉。